- 相關推薦
2017江蘇高考政治考點
新課改是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高考的題型也應該進行相應的變化,這樣才能適應學生新課改后的學習進程。就新課改對高考題型的影響進行一些探討分析。 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為你整理的2017安徽英語高考改革方案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7高考政治考點預測
核心知識的考查——重點恒重
在高考政治眾多知識點當中,重點核心知識仍然是考查的重點,在命題形式上會結合時政熱點篩選材料,也會以能力考查作為核心出一些形式新穎、靈活多變的題型。就高考政治的幾個板塊來說,重點知識如下:
1.經濟生活
企業經營成功的因素
財政的作用和政府的財政手段
價格的變動及影響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提高對外經濟開放水平
2.政治生活
公民政治參與的基本方式及意義
政府的.職能,政府依法行政、審慎行使權利,政府權力行使受監督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黨的執政方式,執政理念
我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世界的主題和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3.文化生活
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傳播,世界文化多樣性
中華文化與包容性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4.哲學生活
哲學生活部分是無法進行預測的,因為一份材料可以從任意哲學版塊的角度進行解釋。因此哲學部分,考生一定要系統梳理唯物論,認識論,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四大板塊的基本原理,并能夠靈活運用分析材料。
2017高考政治考點一:貨幣的本質
●知識點1:商品的基本屬性
(1)商品的含義: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注意:①商品進入消費領域就成為消費品,不再是商品。④交換體現的是買賣關系而非贈送關系;)
(2)商品的基本屬性:價值和使用價值。
①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價值是商品的特有屬性和本質屬性。是社會屬性
②使用價值是自然屬性。(涉及到商品的質量)
③兩者的關系:對立統一
統一:商品是兩者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對立:生產者和消費者都不能同時占有兩者。
▲④注意:A、有價值就一定是商品,有使用價值;B、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
★知識運用:商品兩屬性對現實的指導意義 (食品安全、藥品安全)
①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必須重視商品的質量
②A消費者:購物就應追求“物美價廉”
B、生產者:要銷售產品,實現價值,就必須努力提高產品質量,樹立質量觀念
C、國家:重視產品質量,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的行為
●知識點2:貨幣的產生與本質
(1)貨幣產生:商品和貨幣不是同時產生的,但將來會同時消亡。
(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知識點3:貨幣的基本職能
(1)基本職能:(貨幣產生就有的職能 ,貨幣的基本職能≠貨幣的職能)
①價值尺度(觀念上的貨幣)
②流通手段(即購買手段,必須用現實的貨幣)。
A、主要特點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商品的.讓渡和貨幣的讓渡在時空不分離)
B、流通貨幣量的計算公式:商品價格總額(待售商品數量×價格水平)/貨幣流通次數。
(2)其它職能:
①貯藏手段 (必須是足值的貨幣)
②支付手段(商品的讓渡和貨幣的讓渡在時空分離)
適用情況:稅收、利息、債務、租金(房租、地租)、工資的支付
③世界貨幣 (現在某些紙幣也具有了這個職能)
●知識點4:金屬貨幣與紙幣
(1)紙幣
①含義: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紙幣本身沒有價值)
②職能:A、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
③發行:中國人民銀行(國家授權)。
A、國家不可以任意發行。(國家有權決定紙幣發行的數量、面值(面額)、但無權決定紙幣的購買)B、紙幣的發行量以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為限度。
流通中所需貨幣量 = (待售商品量 × 商品價格水平) / 貨幣流通次數。
▲④注意:硬幣也是紙幣、紀念幣為法定貨幣,紀念幣只是用作紀念手段,不直接流通。
(2)通貨膨脹
①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
②表現:物價上漲
③影響: 紙幣貶值,物價上漲,購買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銷售困難,經濟秩序混亂。
④原因:
A、發行過多的貨幣 B、需求拉動,總需求大于總供給。
C、近年來我國油價、食品(豬肉)不斷上漲,成本推動;
⑤解決方法:
A、大力發展生產,增加商品供應量,
B、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 (減少財政支出、合理把握財政支出規模、增加稅收)
C、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
D、采取有力措施抑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加強價格監測,加強市場監管。
E、及時完善和落實對低收入群眾的補助辦法
(3)通貨緊縮:
①實質:社會總需求小于社會總供給
②表現:物價下降,紙幣升值。
③影響: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對人民有好處,但長時間大范圍下降會影響企業生產與投資積極性,使經濟蕭條,影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導致市場消費不振,對經濟長遠發展,人民長遠利益不利。
2017高考政治考點二:貨幣的種類與形式
●知識點1:貨幣與財富:貨幣代表一定的財富,代表著人們過去的勞動。
●知識點2:結算與信用工具
(1)結算:包括現金結算、轉賬結算。
(2)信用貨幣:(職能: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3)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匯票
①信用卡:含義:銀行信用卡是銀行對資信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
②支票:(含義: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
●知識點3:外匯與匯率:
(1)外匯的含義: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注意:外幣不等于外匯,外匯能夠用于國際間結算,外幣不一定能。
(2)匯率的含義: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①匯率的實質是反映不同國家商品的相對價格。
②我國的匯率制度: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3)匯率波動的影響(匯率成為各國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
①外匯匯率上漲:外幣升值,本幣(人民幣)貶值,出口擴大和進口減小,國內物價上漲,國內就業增加和國民收入增長,國際外匯儲備增加,資金外逃。
②外匯匯率下跌,外幣貶值,本幣(人民幣)升值,出口下降和進口增加,國內物價穩定、國內就業下降和國民收入下降,國際外匯儲備減少,吸收外資流入。
(4)人民幣升值
①影響: A、利:
a、可能意味著人民幣地位的提高,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提升。
b、中國老百姓手中的財富更加值錢,有利于出境旅游,
c、有利于我國進口(進口商品價格降低),有利于我國企業升級轉型,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產品質量;
d、外債壓力的減輕,
B、弊:
a不利于我國出口(我國出口商品價格上漲,出口產品競爭力下降),內銷困難;
b不利于引進外資和吸引外國游客;c會造成我國外匯儲備貶值和縮水。
(5)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意義: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穩定,對實現擴大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6)熱點:
①我國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經濟意義。
A、有助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B、有利于推動國家及區域間貿易和投資的發展,也有利于反對貿易與投資保護主義,推動改革開放;
C、對穩定國內物價及人民幣幣值,維護金融穩定和國家經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D、有助于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國際經濟新秩序,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
②人民幣日元直接交易的經濟意義
A、有利于便利中日貿易和節省成本。
B、有利于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化水平。有助于中日韓貿易區的建立和強化人民幣區域貨幣的地位,
2017高考政治考點三:價格的決定與變動
●知識點1:價值與價格
(1)聯系:價值決定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2)影響價格的因素:
①價值決定價格,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②商品的供求關系(直接因素)(供大于求,價格下跌; 供小于求,價格上升。)
③如氣候、時間、地域、生產、宗教、習俗等(間接因素)
④市場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的缺陷
⑤流通環節的多少會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化。
⑥紙幣的發行量影響價格。紙幣發行過多,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即通脹。(幣值與通脹)
(3)★知識運用:
①政府調控物價的原因: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
A、價格較快上漲導致人們實際生活水平下降。(特別是食品價格上漲,影響中低收入群
眾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會穩定。) (影響生活)
B、加強宏觀調控是為了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是我國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
C、穩定物價,防止通脹(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之一)。 (宏觀經濟發展)
D、降低流通成本、穩定供給,這是尊重市場規律的要求。 (影響生產)
E、調控物價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體現了以人為本。
②解決措施:
國家a、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b、大力發展生產,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給,完善重要商品儲備制度;抑制不合理的`需求,緩解價格上升的壓力。
C、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緊縮的財政政策,
d、實行臨時價格干預。加大市場監管力度,規范市場秩序。打擊哄抬物價的行為;
e、加強流通體系建設,減少商品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穩定供給
f、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企業a、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大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價值決定價格)
b、企業優化產業(產品)結構
c、企業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重視社會效益。
公民a、樹立正確消費觀; b與違規漲價行為作斗爭
③“瘋狂的菜價”(“蒜你狠”、“火箭蛋”): 流通秩序混亂,農產品流通中間環節多、“最后一公里”等頑疾是推高菜價的主要元兇;瘋狂菜價挫敗百姓的幸福感(科學發展觀)
●知識點2: 價值規律及其表現形式
(1)價值規律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3)“等價交換”的理解
①“等價交換”,不是每次交換都等價,不等價交換次數多于等價交換次數
②從一段較長時間來看,商品的平均價格與價值相符,即平均價格等于價值。
③“等價交換”,而是一個趨勢,只存在于平均數中。
(4)價值規律不起作用的特例——例如珍貴古玩、字畫、郵票等特殊商品的交換。
(5)▲注意: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的關系:
①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②個別勞動生產率的變化不影響商品的價值量,但與價值總量成正比
③知識運用:國家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企業要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
【江蘇高考政治考點】相關文章:
高考政治考點小結12-09
高考政治高頻考點12-08
高考政治考點簡述12-09
高考政治常識考點12-09
2017高考政治高頻考點04-04
高考政治考點:傳統文化12-08
高考政治經濟常識常見考點12-09
高考政治民族考點復習總結12-08
高考政治高頻考點重點復習歸納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