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近五年高考地理大題
大綱實施是把新大綱付諸實踐的過程,是把預期的培養目標轉化為達成的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因此,大綱實施在課程與教學改革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為你整理的近五年高考地理大題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近五年高考考前地理必背5大題
1.東亞的經緯度范圍? ? ?73?E~145?E,4?N~53?N
2.東亞的地形特點(含地勢特點)?
①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島嶼。②東部多平原,西部多高原、山地。③地勢西高東低。
3.東亞的氣候類型及其成因? ①季風氣候;成因: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冬季西北風,夏季東南風。 ②溫帶大陸性氣候;成因:遠離海洋,深居內陸,受夏季風影響小,降水稀少。
4.分析朝鮮半島河流的特點、成因,以及對黃海鹽度的影響?
特點:①從東北向西南流;②河流短促;③朝鮮河流有結冰期,韓國沒有;④河流含沙量小。
成因:①受東北高、西南低的地勢影響;②半島面積小,以山地為主;③朝鮮為溫季,韓國為亞熱季;④朝鮮半島植被覆蓋好。
影響:使黃海鹽度降低。
5.分析朝鮮半島南北在地形、氣候、植被、經濟等方面的'異同點?
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東北高、西南低。
氣候: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北部——溫帶季風氣候。
植被:南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部——溫帶落葉闊葉林。
經濟:南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北部經濟相對落后的社會主義國家。
6.朝鮮半島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區。
原因:地形——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地勢平坦。 水源——水源豐富。交通——海陸交通便利。工農業——工農業發達。
7.東亞沿海地區農業發達的原因?(提示:從地形、氣候、土壤、人口、歷史方面分析)
地形;平原為主,地勢平坦。便于耕種。
氣候: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于農作物生長。
土壤:肥沃。
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
歷史:農業發展歷史悠久。
8.東亞農業的分布特點?
東部平原以種植業為主,糧食作物為水稻和小麥。
西部高原山地以畜牧業為主。
9.日本經緯度范圍?關東平原的經緯度?
日本(130°E~145°E,25°N~45°N);關東平原(139°E~141°E,35°N~37°N)
10.日本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致界線: 40°N(多梅雨、臺風雨)
1高考地理5種必背大題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一
分析朝鮮半島南北在地形、氣候、植被、經濟等方面的異同點?
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氣候: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北部——溫帶季風氣候。植被:南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部——溫帶落葉闊葉林。經濟:南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北部經濟相對落后的社會主義國家。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二
日本工業分布在哪里?原因?
瀨戶內海和太平洋沿岸。原因:①日本國土小,礦產資源缺乏,需進口;②日本為島國,海岸線曲折,瀨戶內海和太平洋沿岸多優良港口;③日本市場小,需出口工業品。19.東南亞的經緯度范圍?(90°E~140°E,25°N~10°S)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三
東亞沿海地區農業發達的原因?(提示:從地形、氣候、土壤、人口、歷史方面分析)
地形;平原為主,地勢平坦。便于耕種。氣候: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于農作物生長。土壤:肥沃。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歷史:農業發展歷史悠久。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四
對我國石油運輸而言,中緬輸油管道、克拉地峽運河航線與馬六甲海峽航線相比有哪些優勢?
我國石油主要是從中東地區進口,即石油進口線路主要是馬六甲海峽航線。中緬輸油管道線路、克拉地峽運河航線比馬六甲海峽航線距離短,可節省運輸時間和能源;且中緬輸油管道線路一部分在中國和緬甸境內,在陸地上進行管道運輸,可擺脫過份依靠馬六甲海峽航線的局面。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五
泛亞鐵路的起始點、所穿過地區地質方面的不利條件,以及修建的意義?
困難:①地形崎嶇;②火山地震多;③滑坡泥石流多。意義:①加強了各國間的貿易往來和經濟發展;②使我國云南和東盟各國擁有陸上貿易通道,縮短了內陸省份南下印度洋的運輸距離,有利于擴大我國的對外開放。
【近五年高考地理大題】相關文章:
高考地理大題答題技巧04-04
地理高考大題答題技巧04-03
高考地理10種必考大題12-09
政治高考大題總結04-04
2016年高考地理大題答題原則:人口問題12-09
2016年高考地理大題答題原則:開挖運河對泰國的影響12-09
高考數學橢圓大題技巧12-08
高考化學大題答題技巧12-08
政治高考大題答題技巧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