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復讀生政策
高考分數剛剛公布,高考復讀又成一大熱門。有關人士預測,今年北京復讀人數將增至2萬人左右,高分復讀的考生也會相應增加。快來看看吧,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為你整理的北京高考復讀生政策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北京高考復讀生政策
復讀學校延遲“撤點”
記者從銘師堂學校教務處主任銀國斌處了解到,今年的復讀市場與去年相比有一定量的縮水,不少家長依然還在選擇觀望。他說,以今年的銘師堂學校為例,往年該校招生的復讀生人數在500人左右,今年到目前為止招生人數為400人左右,減少100人左右。他介紹,一般來講,復讀生報名一般有兩個高峰,分別是一本分數線劃定和本科錄取結束。按照往年的情況,一般開學前幾天,復讀校就會撤回各處的招生點, “今年生源招不滿,所以暫不能‘撤點’,招生時間將延遲。”銀國斌說。他同時表示,按照今年的情況,該校可能要減少班級數量的設置。記者進一步了解到,去年銘師堂高考復讀班總共設置了16個,但是今年截止到目前不足10個班,加上延后報名的藝考生的三四個班,預計今年在開班數量上要有所減少。昨天上午北京市海淀區仁才培訓中心高考復讀班以及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培訓學校高考復讀班的招生咨詢工作人員也都向記者表示,今年其高考復讀班的招生人數較往年有明顯減少。
北京市海淀區仁才培訓中心高考復讀班咨詢人員告訴記者,高考生源減少,加上今年實行考后填報志愿,考生普遍認為“分數差不多,能走盡量走”, “今年比往年減少更加明顯”。
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培訓學校的招生咨詢人員也告訴記者,今年其高考復讀生招生情況不如往年,大多數考生都是“能走就走”。她向記者介紹,該校高考復讀班于8月23日報到,原計劃是4個班,每個班35名學生,但是目前看來開不了這么多班,一切還得23日學生報到之日才能夠最終確定。
高招政策改革
復讀生減少不止兩成
記者從教育考試院獲悉,今年北京高考報考人數約6.8萬人,比2014年減少2000余人。同時,今年本市本科計劃招生37966人,實際錄取44123人(含藝術類本科錄取),比計劃增加6157人,高招本科錄取率首次突破70%,創出新高。
光華鼎力培訓學校校長武俊杰表示,今年本市志愿填報模式改革之后,實行平行志愿和考后知分填報志愿,這就大大減少了高分掉檔考生的人數。另外,今年高考人數較去年有所下降,但是錄取比例較往年有所提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復讀生的數量。預計今年的高考復讀人數不超過5000人,人數減少的幅度較往年要不止兩成。這是繼本市新舊課標交替之年后又一次復讀市場人數大減。
高考復讀集中
“有目標考生”
武俊杰告訴記者,以往報考復讀班學生主要集中在幾種考生身上,一種是高考分數較高但志愿填報不合理,另外一種就是因為考試發揮不好導致成績出現偏差,沒能考上理想大學的學生。而今年復讀主要群體是集中在考試發揮不好而沒能進入理想大學的考生,他們希望能夠通過再努力一年考到理想的大學。此外,因為211、98學校對于就業和升學有一定優勢,部分沒能實現愿望的考生會考慮復讀,他們大多集中在一本線上30分左右以及一本線下及二本線上。
此外,銀國斌還表示,由于高考政策的變化以及今年考題設置的變化導致部分家長和考生心里“沒底“,這導致部分考生和家長到目前為止還存在著觀望的態度,糾結于是選擇復讀還是“走”,這位業內人士提示,征集志愿工作已經結束,家長還應該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當機立斷”。
今年復讀生再減千余人
張連偉已經連續在本市某復讀學校復讀了兩年,而在這兩年當中,到該復讀學校進行復讀的學生減少了近一半,而這一現象并不僅僅發生在他所就讀的復讀學校。
北青報記者從多家本市復讀培訓機構了解到,由于本市高考考生人數的總數下降和去年的志愿填報政策的改革使得今年和張連偉一起踏入考場的復讀生人數明顯下降。精華學校全日制校長尚友碩表示,與去年相比 ,今年復讀生市場的人數減少了足有1000多人。
銘師堂復讀學校白水洼校區校長銀國斌表示,與去年500余人的復讀人數相比,今年到該復讀學校復讀學生的人數僅有不到400人,減少了100人左右 。“往年我們設立的招生咨詢點都會有很多家長和考生前來咨詢,特別是周末更是人頭攢動,去年的招生點上的咨詢情況就遠不如往年。”銀國斌說。光華鼎力教育集團董事長武俊杰也表示,近兩年來復讀生也越來越少了。“現在大班上課比較難組織,近兩年來可以說是大班變小班,小班變精品班,精品班最后變成一對一輔導。”
高分復讀生較往年減半
在復讀總人數減少的情況下,部分復讀培訓機構的負責人也向北青報記者透露,今年高分復讀生的人數也明顯較往年有所減少,特別是600分以上的考生明顯減少。
據尚友碩校長介紹,2015年考后出分大平行報考志愿的方式,減少了很多高分考生調檔的風險。留下來復讀的高分考生大多是因為志愿填報不滿意或者發揮失常的情況。他坦言,今年該校的600分以上復讀生較往年也有所減少。
今年招生的時候就比較明顯,有不少600分以上考生和家長前來咨詢但都是觀望態度,都希望能走就走,最終能夠進來復讀的600分以上考生很少。銀國斌說,“以前我們一個‘好’班里至少有十幾位600分以上的'學生,但是今年也就5個,減少了一半左右。”
探因
考后大平行志愿填報 考生可選擇機會增多
之所以導致今年的高考復讀生人數明顯下降,其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就是高考總人數的下降,另一方面源于去年高考志愿填報改革,首次采取考后知分填志愿和實行大平行志愿填報。
據學而思高考研究中心負責人王宏斌表示,考后填報志愿大大減少了學生因為分數預估出現偏差導致落榜的概率,而大平行志愿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北京某部屬高校招生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實行大平行志愿之后,考生的機會其實更多了,且依次投檔,大家可以通過“沖一沖,穩一穩,守一守”去往自己認可的學校,一般就不會選擇復讀了。
打個比方,大平行總共有6個志愿,考生可以先往高了填,然后中間有兩個維穩的,最后再有兩個保底的。而這些學校一般都是考生最終能夠接受的。該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從理論上說,實行大平行后考生就更敢填報志愿了,就算沒被第一志愿錄取,考生對剩下的平行志愿也能夠接受,如果能被這些學校錄取,考生一般也就不會選擇去復讀。”
高校大類招生成趨勢 降低落榜名校的風險
北青報記者梳理各校高招政策還發現,按大類招生已成為一個高校招生的大趨勢,如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著名985院校均已成功“試水”。業內專家解讀時曾表示,“這既是高校招生改革的重要舉措,也在一定程度上為考生志愿填報減輕了負擔和壓力,尤其降低了落榜名校的風險。”
去年,人民大學 “寬口徑大類招生”改革首年,學校的29個招生專業基本以學院為單位進行設置,分為人文學科、社會學科和理工學科。談到這一政策的“利好”時,人大招辦負責人表示,“因寬口徑招生的政策,在北京的一批次考生專業滿足率達到99.93%,僅有一個人被調劑。2015年,我們在各省市的一批錄取考生專業志愿滿足率進一步提高。”
對于今年高考的北京考生,人大招辦主任苗苗建議道:“去年人大錄取文科前237名,理科前640名。同學們在報考志愿的時候,我們鼓勵文科400名左右都可以考慮填報,理科也適當放寬到900至1000名,大類招生降低了專業志愿填報難度。”
趨勢
預計復讀考生還將繼續減少
學而思高考研究中心負責人王宏斌介紹,在今年高考總人數繼續下降的前提下,第二年實行考后大平行志愿填報模式,考生和家長對政策的適應度和熟悉程度都較去年要強很多。同時,在經歷了去年政策實行之后,家長和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有了直觀的參考數據,在志愿填報方面所存在的誤差也會明顯減少。
反應
市場競爭激烈上調“獎學金”
銀國斌向北青報記者透露,今年高分進入銘師堂復讀的學生“獎學金”數量將有小幅度提升,同時他還表示,雖然今年獲獎學金的學生分數要求可能會比往年要求稍高,但是與北京高考分數上漲趨勢相比,其實獲得“獎學金”的門檻是在降低。武俊杰董事長也告訴北青報記者:“在高考復讀人數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學生少,機構多,同行之間競爭比較激烈。”此外,有業內人士也向北青報記者透露為了獲得高分復讀生資源,部分培訓機構在廣告投入、營銷渠道等方面大做文章。
【北京高考復讀生政策】相關文章:
1.高考復讀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