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知識
高考語文知識1
復習要點:
①落實高中必背篇目的背誦和默寫。
②收集常見名句,適度擴大積累范圍。
復習措施:
①挖空填寫,做到篇篇落實。
②挑選重要名句,做到句句落實,字字落實。
③收集常錯句子,反復練習。
④利用早讀、周五下午的`自習課,強化練習。
要求背誦的詩文,要不折不扣背誦。對有些“名句名篇”,不僅要熟練背誦,而且要準確默寫。
高考語文知識2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
A.緘默(jiān) 眼瞼(jiǎn) 抓撓(náo) 稱體裁衣(chēng)
B.躍進(yuè) 咀嚼(jiáo) 口供(gòng) 牽強附會(qiǎng)
C.奇數(qí) 鳥瞰(kàn) 拗斷(ǎo) 露出馬腳(lòu)
D.窺探(kuī) 憤懣(mèn) 參與(yù) 冉冉升起(rán)
2.下列詞中加點的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
A.摞起(luò) 謬論(miù) 泥淖(zhào) 一筆抹殺(mǒ)
B.嫩芽(nèu) 怯懦(nuò) 媲美(pì) 披荊斬棘(jì)
C.鏖戰(ào) 里弄(nòng) 粗糙(cāo) 挑撥離間(tiǎo)
D.飲馬(yìn) 河畔(pàn) 奇葩(pā) 車載斗量(zài)
3.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
A.接洽(qià) 應付(yìng) 懾服(niè) 殞身不恤(yǔn)
B.愜意(xiá) 嬌嬈(ráo) 憔悴(cuì) 忍俊不禁(jīn)
C.啜泣(chuō) 拾掇(duō) 飄泊(piāo) 勾心斗角(gōu)
D.拘泥(nì) 折騰(zhē) 津貼(tiē) 分崩離析(bēng)
4.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
A.針砭(biān) 挑剔(tī) 霎時(shà) 稱孤道寡(chēng)
B.蕪雜(wú) 欺侮(wǔ) 佇立(zhù) 锃光瓦亮(zèng)
C.筵席(yán) 解術(xiè) 恫嚇(dòng) 大吹大擂(léi)
D.百舸(gě) 脊梁(jí) 從容(cōng) 煞費苦心(shà)
5.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
A.翹著(qiáo) 毗鄰(pí) 拯救(zhěng) 危如累卵(léi)
B.咯血(kǎ) 遐邇(ěr) 逮捕(dài) 為虎作倀(chāng)
C.惆悵(chóu) 桔梗(jié) 卓越(zhuó) 苦心孤詣(yì)
D.勾當(gòu) 抽搐(chù) 穴位(xué) 悲天憫人(mǐn)
6.下列各組詞語中,有兩個錯別字的一組是 ( )
A.安祥 必竟 出奇制勝 兩全齊美
B.誅連 銷臟 暗然失色 仗義直言
C.箴言 震撼 提綱挈領 適得其反
D.祈盼 緘默 歡渡春節 氣指頤使
7.下列四組詞語中只有一個錯別字的'一組是 ( )
A.出言不遜 以饗讀者 屈意逢迎 改斜歸正
B.甘之如飴 嘔心瀝血 良辰美景 功虧一匱
C.沁人心脾 鍥而不舍 目不暇接 煞有介事
D.鞭辟入里 蜂擁而至 獨擋一面 色厲內荏
8.下列詞語中有兩個錯別字的一組是 ( )
A.斑駁 恬靜 薈萃一堂 刻不容緩
B.姆指 峻工 器宇軒昂 不負重望
C.瀕臨 牟取 金碧輝煌 嚴懲不貸
D.重迭 賑濟 源遠流長 理屈詞窮
9.下列各組詞語中,只有一個錯別字的一組是 ( )
A.手飾 木訥 事過境遷 兢兢業業
B.編纂 卷宗 出類拔粹 味同嚼臘
C.氣慨 糟蹋 過猶不及 首屈一指
D.矜持 粗曠 風雨飄搖 并行不背
10.下列各組詞語中只有一個錯別字的一組是 ( )
A.惦量 銷毀 精神渙散 莫衷一是
B.慰藉 肆業 打報不平 變本加厲
C.題綱 諢厚 真知卓見 永葆青春
D.玷污 邦交 三番五次 望風披靡
11.下列各組詞語中含有兩個錯別字的一組是 ( )
A.矯健 暇想 不假思索 不脛而走
B.陷井 商榷 誓不兩立 卷帙浩繁
C.湛藍 斑爛 群英匯萃 安營扎塞
D.忸怩 詼諧 一蹋糊涂 鴻篇巨制
12.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
A.提名 金榜題名 代勞 以逸待勞
B.退化 蛻化變質 違反 違犯憲法
C.畢竟 必恭必敬 輕慢 輕歌慢舞
D.旁證 旁征博引 國事 共商國是
13.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
A.美侖美奐 前倨后恭 接踵而來 尋根究底
B.鄭重其事 花團錦簇 直截了當 行蹤詭密
高考語文知識3
高考語文復習建議:語言基礎知識攻略
語言基礎——整理歸類反復記憶,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生僻字詞并不是考查的重點,常考的恰恰是一些生活中常見常錯的字詞。
比如:果脯的'讀音,空穴來風的含義。
這部分內容枯燥散亂,需要一一整理,準備一本錯字本,把試卷和復習資料中出現的易錯字詞按照:易錯字音、易錯字形、易錯語義分類歸納,反復聽寫。死記硬背沒有用,要常說常寫,如果初中開始沒有積累錯字錯詞的習慣,高考想要在語言基礎方面取得好成績,就只有臨陣磨槍了。推薦媒體誤用較高的詞語,108個特需注意的熟語……諸如此類,也只是冰山一角。本版塊內容是基礎之基礎,如果后才著手復習,亡羊補牢為時晚矣。
高考語文知識4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尚:宮中尚促織之戲(崇尚,愛好。)
2、居:居為奇貨(積,儲存。)
3、比:宰嚴限追比(追征)
4、啻:雖連城拱璧不啻也(比)
5、造:徑造廬訪成(到)
6、固、強:少年固強之(堅持,一定;迫。)
7、庠:又囑學使俾入邑庠(學校。)
8、過:裘馬過世家焉(超過。)
9、貼:民日貼婦賣兒(抵押。)
二、通假字
1、昂其直(通"值",價值)
2、手裁舉(通"才",剛剛)
3、而翁歸(通"爾",你的)
4、翼日進宰(通"翌",明天)
5、蟲躍去尺有咫(通"又")
三、一詞多義
1、責:①因責常供(動詞,責令)
②每責一頭(動詞,索取)
③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動詞,責罰)
④以塞官責(名詞,差使)
2、進:①以一頭進(動詞,進獻)
②徑進以啄(動詞,前進)
3、益:①死何裨益(名詞,好處)
②益奇之(副詞,更加)
4、逼:①雞健進,逐逼之(動詞,逼近)
②與村東大佛閣逼近(副詞,極)
5、故:①此物故非西產(副詞,本來)
②故天子一跬步(連詞,所以)
6、然:①然睹促織(連詞,表轉折,然而)
②儼然類畫(副詞詞尾,……的`樣子)
③成然之(動詞,認為……是對的)
7、售:①久不售(動詞,考取)
②亦無售者(動詞,買)
8、歲:①后歲余(名詞,年)
②歲征民間(名作狀,每年)
高考語文知識5
(一)語言風格。
1.激越高亢,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豪放派,其他象邊塞詩中反映詩人渴望建功立業,保家衛國決心的詩作。
2.清婉(新)秀麗,如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等婉約派,其他象山水田園詩人。
3.語言綺麗(重視修飾,色彩絢麗,詞藻華麗,極盡鋪陳之能事),如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鰓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二)特點形象,凝練,富有表現力。
1.清新自然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如王維的山水詩。
2.平淡質樸選用確切的詞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淵明的詩,李煜的詞。
3.絢麗色彩絢麗,詞藻華麗,渲染氣氛,極盡鋪陳之能事。如李商隱的詩。
4.明快斬釘截鐵,一語中的。如白居易的'新樂府詩。
5.含蓄不直接敘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發,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耐人尋味。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后期的詞。
6.簡潔干凈利落,言簡意賅。如賈島的詩。
高考語文知識6
【考點解析及預測】
"識記現代漢語漢字的字形"是高考語文試題的常考點,命題以《現代漢語常用字表》《普通話異形詞整理表》為依據,重點考查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使用頻率較高而又容易寫錯的字。考查詞中字乃至句中字或結合字音考查會成為趨勢。
例1.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3分)
A.租賃 突如其來 鳩占鵲巢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B.瀉藥 緝拿歸案 挑肥撿瘦 積羽沉舟,群輕折軸
C.把柄 罰不當罪 眼花繚亂 鞠躬盡粹,死而后已
D.徇私 響譽中外 唇槍舌劍 為淵驅魚,為叢驅雀
【考點】考查詞語中的別字。
【答案】A
【解析】B"撿"應為"揀";C"粹"應為"瘁";D"響"應為"享"。
【思路分析】錯別字的`主要有形近致誤、音同或音近致誤、義近致誤等。考生可以擴詞法、辨義法進行識別。如B項的"挑肥撿瘦"中,據成語對舉的特點,第一字與第三字意義相近、相關或相對的特性,"挑"與第三字字義相近,只有"揀"才合適。
高考語文知識7
1、重點難點:
基礎知識部分——成語辨析、病句
現代文閱讀
2、易錯點、易混點:
(1)字音字形部分采用每天課前小卷小考的形式督促學生識記;
(2)現代文閱讀復習對學生長期以來不明確的語文概念進行系統的概念內涵和外延的區分,如對表達特色、
表達技巧、表現手法、表達方式進行區分,并且將出現頻率較高的考點進行總結,如常見的修辭手法作用表述;
(3)在明確概念隸屬的基礎上,規范答題的要點層次和術語的使用,如句義理解題的答題三個思考角度等。
3、收效:
(1)小卷測試既起到督促學生識記的作用,又能夠化整為零,提高零散掌握知識點的長效性,部分學生還通過主動申請批改小卷的方式強化記憶。
(2)學生答題的規范意識有所提高,相當一部分學生培養起答題模式化的意識。
(3)對各考點的考查方向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并且建立起一定的知識結構框架。
(4)寫作過程中學生有意識地嘗試著從立意、文體、選材的角度提高自己的水平。
4、存在問題:
(1)自覺滾動式鞏固復習的意識仍然薄弱,除了客觀時間有限的因素外,計劃性、持續性的自主復習做到不到位,導致一段時間后復習過內容的淡忘。
(2)雖然對規范答題作了系統的知識梳理和強調,但是講過知識學以致用的能力不強,或自覺意識不強,導致僅僅是“筆記”而非“腦記”,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并未掙脫原有解題惡習的束縛,未能將科學的解題步驟落到實處,所以查漏補缺的實效并不樂觀。
(3)理科生對語文投入從認識上到行動上都很不夠。
(4)新課改條件下對開放題的考查設置較多,而且對學生靈活作答,高度提煉概括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學生往往在這部分既存在畏難情緒嚴重的問題,同時存在較大的惰性。
5、解決辦法:
(1)師生加強對語文學科的.重視,拓寬語文的夾縫空間。
(2)平時訓練高標準、嚴要求,“唯規范是從”,不規范不給分,不按步驟進行返工。
(3)在現有條件下,結合班級實際,為學生有步驟地滾動復習復習過的知識點提出計劃建議。
(4)在習題訓練過程中,尤其是講評過程中,強調對照答案找差距,透視答案析要點。
6、打算和建議:
(1)針對一輪復習中學生仍然薄弱的知識點再次精選習題進行強化鞏固;
(2)雖然二輪復習的習題量將加大,但是必須建立在有選擇性的基礎上,爭取給學生舉一反三的啟示性作用;
(3)在二輪復習進行過程中,指導學生制訂對一輪復習過的知識點進行滾動復習的計劃,并且通過適當抽測等多種方式進行督促檢查;
(4)針對個別學生出現的個性化知識掌握上的問題,盡量做到面批面改式的跟蹤指導;
(5)及時針對習題訓練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學生知識漏洞,提醒并指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查漏補缺。
高考語文知識8
一、復句知識回顧
1.并列復句:平行的并列關系。(既又,不是而是,是不是,一方面一方面,有的有的,同時,還,也)
2.承接復句:有先后順序的承接關系。(首先然后,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著,從而)
3.遞進復句:后句意思比前句更進一層。[不但(不僅、不只、不光)而且(還,也,又),尚且何況(更不用說,還),況且]
4.選擇復句:從分句中做出選擇。(與其不如,寧可也不,或者或者,要么要么)
5.轉折復句:后句與前句相反。[雖然(雖、盡管)但是(但、可是、卻、而、還是),然而,只是,不過,倒,竟然]
6.假設復句:假設出現了某種情況會產生什么結果。[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縱然、哪怕、即便、縱使)也(還、還是),再也]
7.因果復句:前因后果。[因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之所以是因為,既然就(那就、便、又何必),因此,故此,故而]
8.條件復句:這個條件一旦實現所要產生的結果。[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無論(不管,不論)都]
9.解說復句:解釋、說明或總括。一般不常用關聯詞語。
10.目的復句:為了一定目的而采取的行為。(為了,以便,用以,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段落是句子的有機結合。議論性文段適合使用組句。
二、常式段的寫作
常式段的基本結構模式:起承轉合。
例如:提高寫作水平要多練筆(起)。練筆要講求方法(承)。亂寫一氣是不能奏效的(轉)。仿寫是提升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合)。
三、學會用復句架構簡單段落
1.不同的復句體現不同的段落關系
①因果復句擴展:究其原因
②并列復句擴展:他們或是,或是,或是
③假設復句擴展:假若守望者選擇沉默,那么
④轉折復句擴展:他們雖,卻
⑤條件復句擴展:只有讓更多的守望者成長起來,才能
⑥目的復句擴展:是為了
【文段賞析1】論點+因果+因果+假設+結句=段落
國之安需法家拂士。因為若無,也許意味著一個朝代的完結,或一個國家的覆滅。歷朝統治者多以夏桀、商紂為戒。此二者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獨斷專制、殘暴有加,不虛心受諫,反而虐殺法家拂士。于是他們的統治是短命的。試想,當法家拂士被屠盡,又有誰能為一國之興盡己智謀、獻其忠心呢?朝代更迭、國家覆滅是沒有法家拂士的苦果。(《國之安需法家拂士》,58.5分)
【文段賞析2】論點+轉折+選擇+遞進+假設+結句=段落
反觀當下,如巴赫金所說:這是一個眾生喧嘩的時代。形形色色的言論,亦正亦邪的倡導,多元之下,無疑需要守望者挺身而出,喊出時代最強音。然而越來越多飽學之士卻在盡力逃避守望者的身份,說違心話,辦違心事。筆桿子上那股形而上的熱情又到何處去了?是消彌于生活中瑣碎的平庸還是社會上隱蔽的設定?抑或那浩然之氣已妥協于更多對現實的考慮?功利誠可貴,理想價更高。若一個時代的心靈蒙塵,眼光呆滯,民族的文化內核,國家的精神脊梁又靠何人去塑造、去擔當呢?莫忘守望。(《讓守望者永存》,56.5分)
2.復雜段落是怎么形成的?
復雜段落的形成方法:疊加法、連接發、嵌套法、倒裝法
四、復雜段落寫作訓練
1.疊加(相似重復)
守望者是社會的頂梁柱。他們或是諫臣,為君王明得失,敢在君王勃然大怒時據理力爭;他們或是史官,剛直不阿地記載歷史真相,即使喪命也在所不惜;他們或是詩人,將對國的熱愛訴諸筆端,浮沉數十載只為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美好時代。他們的批評將社會的膿瘡消毒擠血,猶如最好的金瘡藥,雖有一時疼痛,卻維持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時代的康健。
2.連接(不同關系的先后串聯)
【方式1】論點+因果+因果+假設+結句=段落
【方式2】論點+轉折+選擇+遞進+假設+結句=段落
【注意】體現23種關系即可。必須緊緊圍繞觀點。關聯詞可以多變。
推薦組合:①因果+并列+假設 ②并列+因果+轉折(遞進)
3.嵌套(交叉組合)
守望是以批判為根基的。因為只有批判才可以喚醒心靈,只有批判才可以改變認識,只有批判才可以扭轉風氣。進一步說,一切有智慧的.批判都是守望的一種表現形式。
4.倒裝(改變習慣,突出強調)
適用于因果、條件、假設等復句關系。
馬丁路德金說:歷史終將記住的不是壞人的喧囂,而是好人的沉默。《》的主編也在北大中文系的畢業典禮上激昂地提出:這個社會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妥協,而是北大人的堅守。作為擁有更高學識,擁有成為守望者稟賦的人,理應吶喊,必須振臂,讓世人看到人類道義的大旗在舞動,在飄搖,無論風雨。
高考語文知識9
四六、舉
推導提示:“舉”的本義是“舉起、抬起”。這是一個“舉動”,活用為動詞即“舉行、發動”。舉有由低到高的含義,所以有引申出“提拔、舉薦”之義;由此又引申出一般意義的“應舉”。舉起東西應該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進一步引申為“占領”之義。后又虛化為范圍副詞“全”。
成語助記:不識抬舉舉國上下舉案齊眉舉目無親舉棋不定舉手投足舉賢任能舉一反三舉重若輕舉足輕重綱舉目張輕舉妄動一舉成名以言舉人不識抬舉
四七、絕
推導提示:“絕”的本義是“繩索斷”。由此引申出一般意義上的“斷”。比喻引申出“橫渡”的意義。由“斷”義可引申出許多意義:與人斷絕關系叫“絕交”;氣斷自然就是“死,絕命。”;路斷了當然就是“到了盡頭,極點”。由“到了極點”引申出程度副詞“極”和動詞“超越”(到了極點就是超越一切)之義。
成語助記:冠纓索絕韋編三絕絡繹不絕與世隔絕悲痛欲絕絕裾而去慘絕人寰冠絕一時風華絕代空前絕后贊不絕口悲痛欲絕絡繹不絕拍案叫絕深惡痛絕
四八、堪
推導提示:“堪”的本義是“經得起,受得住”,引申出“勝任”之義;虛化成助動詞“可,能夠”。
成語助記:不堪回首不堪入目苦不堪言不堪其憂
四九、克
推導提示:克的本義是“戰勝、攻克”。攻克堡壘,意味著殺敵致勝,故又引申出“殺”的.意義。進一步引申出“去除,削減”等義。后又虛化為助動詞“能夠”。
成語助記:克敵制勝克己奉公克勤克儉克盡職守攻無不克相生相克
五十、類
推導提示:“類”的本義是“種類”,同一“種類”就是“同類”,同類的事物當然就會有“類似,像”的地方嘍。
成語助記:物以類聚觸類旁通連類比物畫虎類犬刻鶻類鶩不倫不類有教無類
高考語文知識10
1.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樣子。
2.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樣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3.急不暇擇:在緊急的情況下來不及選擇。
4.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
5.載笑載言:邊笑邊說話。
6.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誠意的誓言:旦旦:誠懇的樣子。誓言說得真實可信。
7.夙興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奮。
8.楊柳依依:古人送行,折柳相贈,表示依依惜別。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
9.九死不悔:縱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10.瞻前顧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11.卓爾不群:指才德超出常人,與眾不同。易誤用為形容人的`性格孤傲,難以與周圍人相處。
12.日月不淹:日月飛快地運轉,一刻也不停留,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13.楚楚可憐:本指幼松纖弱可愛,后形容女子嬌弱的樣子。
14.堅如磐石。象大石頭一樣堅固。比喻不可動搖。
15.去日苦多:已經過去的日子太多了。用于感嘆光陰易逝之語。
16.天下歸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悅誠服。
17.少長咸集:年少的、年長的都聚集在了一起。
18.群賢畢至:很多有才能的人都來了。
19.曲水流觴:古民俗,每年農歷三月在彎曲的水流旁設酒杯,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下來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20.情隨事遷:情況變了,思想感情也隨著起了變化。
21.游目騁懷:縱目四望,開闊心胸。
22.放浪形骸:指行動不受世俗禮節的束縛。
23.感慨系之:有所感觸,慨嘆不已。
24.滄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顆谷粒,形容物體非常渺小。
25.正襟危坐:使衣襟端正,使身子端正,這里是使動用法。形容人物嚴肅或拘謹的樣子。
26.遺世獨立:脫離社會,獨自生活,不跟別人往來。
27.不絕如縷: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就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
28.杯盤狼藉:形容宴飲后桌上凌亂的樣子。
29.如泣如訴: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訴說。形容聲音悲切。
30.余音裊裊: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沉醉。
31.終南捷徑: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門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32.容有底止:或許能相當深。底止,深的意思。
33.責無旁貸:自己應盡的責任,不能推卸給旁人。
34.旁稽博采:兩詞意義相仿,連用表示從多方面考察、吸收各家長處之意。
35.駭人聽聞:指使人聽了感到非常震驚。
36.義憤填膺:由不義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憤怒感情充滿胸膛。
37.安之若素:對于困危境地或異常情況,一如平素,泰然處之。
38.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著了火一樣。形容內心焦急萬分。
39.無濟于事:對事情沒有幫助,指解決不了問題。
40.空頭支票:無法生效的支票。比喻不能實現的諾言。
41.不言而喻:不用說什么就能明白。
42.息息相關:呼吸相關連,比喻關系密切。
43.休戚相關:休,喜悅、吉利:戚,憂愁悲哀。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44.休戚與共:憂患禍福彼此共同承擔。
45.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陰暗突然變為開闊敞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
46.淺嘗輒止:只略微嘗試一下就停止。比喻做事不深入。
47.堅韌不拔:形容意志堅強,有毅力,毫不動搖。
48.卓有成效:卓,特別突出,卓越。指很有成績、效果。
高考語文知識11
一、《考綱》要求掌握的常見的18個文言虛詞
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9為、10焉、11也、12以、13因、14于、15與16、則、17者、18之
二、教材中常見的17個文言虛詞
19安、20但、21耳、22夫、23蓋、24故、25或、26即、27既、28然、29雖、30遂、31惟 維 唯32已、33矣、34猶、35哉
三、文言虛詞題例
1.而
(1)連詞 1表并列 今譯為:而且、又 。例釋: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
而重士。《過秦論》注:并列關系連詞兩側的詞語可以調換,調換后語意不發生變化。
2表修飾 今譯為:著、地。 例釋: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遙游》
3表順承 今譯為:就、才。 例釋: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戰國策》
4表假設 今譯為:如果、假使。例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5表轉折 今譯為:卻、但。 例釋: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荀子?勸學》
6表因果 今譯為:因而、所以例釋: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勸學》
7表方位 今譯為:以例釋:①三代而下,有學而不問。 《問說》② 由孔子而來,至今百有余歲《孟子》
(2)音節助詞 不譯 例釋: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3)語氣詞 用在句尾 今譯為:啊、吧例釋: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左傳?宣公四年》
(4)比況詞今譯為:如、像、似例釋:白頭而新,傾蓋而故,何則?知與不知也。
《新序》
(5)代詞 1第二人稱 今譯為:你(們)、你(們)的.
例釋:①呂后復問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記?高祖本紀》
② 業根,死期至矣!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促織》
2近指 今譯為:此、這樣例釋: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東南飛》
(6)通能 今譯為:能夠、才能例釋:①行柔而剛,用弱而強 《淮南子?原道訓》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亦若此矣。《莊子?逍遙游》
2.何
(1)疑問代詞 今譯為:1什么 例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
2誰、哪一個例釋:①何事非君,何使非民?《孟子?萬章下》
②景王問于萇弘曰:今茲諸侯,何時吉?何時兇?《左傳》
3何處、哪里例釋:①閣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閣序》 ②丞相祠堂何處尋?《蜀相》
(2)疑問副詞(作狀語)今譯為:1怎么、怎么樣例釋:徐公何能及君也。《戰國策》
2何故、為什么例釋:夫子何哂由也。 《論語?先進》
3多么(參見P3) 例釋:①作計何不量。 《孔雀東南飛》 ②入門兩眼何悲涼。《貧士嘆》
(3)附動詞(通呵) 今譯為:喝斥、譴責例釋:(王琚)至廷中,徐行高視,侍衛何止曰:太子在! 《新唐書?王琚傳》
3.乎
(1)語氣詞 1表疑問、反問今譯為:嗎、呢 例釋:壯士,能復飲乎!《鴻門宴》
2表贊美、感嘆今譯為:啊、呀 例釋: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呂氏春秋》
3表推測 今譯為:吧、呢 例釋: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后》
4表祈使 今譯為:吧 例釋:勉速行乎!無重而罪! 《戰國策》
5表商榷 今譯為:呢 例釋: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容乎,失之宰予。《韓非子?顯學》
6表呼告 今譯為:啊 例釋:叁乎!吾道一貫之。 《論語》
7表肯定 今譯為:也 例釋:此非汝所及乎,顧謂顏回紀之。《列子》
(2)助詞 用在形容詞后今譯為:地 例釋:凌清風,飄搖乎高翔。 《戰國策》
(3)介詞 相當于 今譯為:在、對 例釋:①生乎吾前,其文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②德隆乎三皇,功羨于五帝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4.乃
(1)代詞 1第二人稱 今譯為:你、你們 例釋: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2指示代詞 今譯為:如此、這樣例釋:①子無乃稱《莊子》②真長性至峭,何足乃重。《世說新語》
(2)副詞 1表肯定今譯為:是、就是、原來是 例釋:①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②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2表范圍 今譯為:僅僅、只 例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史記?項羽本紀》
3表時間銜接今譯為:就例釋:良乃入,具告沛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鴻門宴》
4表兩事順承今譯為:才例釋:設九儐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5表意外今譯為:卻、反而、竟然 例釋:①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話源記》
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觸龍說趙太后》③不改過自新,乃益驕恣。《漢書?吳王劉濞傳》
(3)連詞 1表順承 今譯為:于是、便 例釋:①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鴻門宴》
②以為諸侯莫足游者,乃入西關見衛將軍。《王夫偃列傳》
2表他轉 今譯為:至于 例釋:乃所愿,則學孔子也。《孟子?公孫丑上》
(4)助詞無義不譯 例釋:帝德廣運,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尚書》
5.其
(1)代詞 1第三人稱 今譯為:他(它)、他們例釋:①成以其小,劣之。《促織》 ②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阿房宮賦》
2第三人稱表領屬 今譯為:他的、他們的 例釋: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
②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3表其中的例釋: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石鐘山記》
4表指示今譯為:那、那些例釋:即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朱熹?中庸集注》
5活用為第一人稱 今譯為:我的、自己的 例釋: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游褒禪山記》
(2)副詞 1表推測 估計 今譯為:大概、或許例釋: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2表祈使今譯為:可要、當例釋:①子其勉之《左傳》②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
3表反詰今譯為:豈、難道例釋:①國無主,其能久乎《左傳》②其孰能譏之乎《石鐘山記》
4表未來今譯為:將、將要例釋:今殷其淪喪,若涉大水其無津涯《尚書》
(3)連詞 1表假設今譯為:如果例釋:湯其無潿,武其無岐,賢雖十全,不能成功。 《呂氏春秋》
2表選擇今譯為:或者、還是例釋:嗚呼!其信然耶,其夢耶,其傳之非其真耶?《祭十二郎文》
3表讓步今譯為:尚且例釋:天其弗識,人胡能覺《列子?力命》
(4)助詞 1〉 附在代詞彼何后,不譯。 例釋:①賜!汝來何其晚也 。《孔子世家》
②何其毒也
2〉用在單音節形容詞前,加強形容的狀態 今譯為:有多么,非常
例釋:①羊肉其鮮乎。
②北風其涼,雨雪其滂png。《天下春秋》
6.且
(1)副詞 作狀語 1表將發生的動作 今譯為:將要例釋:①甘茂亡秦,且之齊,出關遇蘇子。《戰國策》
②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2表動作的暫時今譯為:姑且、暫且 例釋:①民勞,未可,且待之。《伍子胥列傳》②吾今且報府,且暫還家去。《孔雀東南飛》
3表時間、數量的接近 今譯為:幾、近
例釋:三年,大疾疫,死者且半,乃各散引去。《后漢書?劉玄傳》
4表事物的唯一性今譯為:只、但
例釋:崆峒小麥熟,且愿休王師。《杜甫?送高三十五書記》
(2)連詞 1表并列 今譯為:又、與、及例釋:①河水清且漣漪《詩經》一邊一邊②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居一二日,蕭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淮陰侯列傳》
2表遞進今譯為:而且、況且例釋:①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陳涉世家》②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
3表選擇今譯為:還是 例釋: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史記?魏世家》
4表讓步今譯為:尚且、還、即使、縱然例釋: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②狂風橫雨且相饒,又恐有彩云迎去。《杜安世?胡搗練》
5表假設今譯為:如果例釋:且靜郭君聽辨(人名)而為之也,必無今日之患也。《呂氏春秋》
6表轉折今譯為:卻例釋:王公直雖無殺人之事,且有坑蠶之咎,法或可恕,情在難容,《王公直》
(3)助詞 用在句首同夫,不譯 。 例釋: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豈將比周以求大官哉?《史記?魏世家》
高考語文知識12
一、通假字
1、無能為也已(矣)
2、共其乏困(供)
3、秦伯說,與鄭人盟(悅)
4、失其所與,不知(智)
5、何厭之有(饜)
6、若不闕秦(缺)
二、古今異義(古/今)
1、貳于楚也(從屬二主、有二心/數詞二的大寫)
2、以為東道主(東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來(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攜帶的`隨身物品)
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兒子)
5、越國以鄙遠(邊遠的地方/粗鄙、低下)
6、以煩執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
7、亦去之(離開、距離/到達)
8、微夫人之力(那個人/尊稱人的妻子)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動詞
1、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駐軍,駐扎)
2、越國以鄙遠(意動,以……為邊邑)
3、與鄭人盟(訂了盟約;建立同盟)
4、唯君圖之(計劃,考慮)
5、既東封鄭(使…成為疆界)
6、闕秦以利晉(使…得利)
(二)名詞作狀語
1、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在東邊)
2、夜縋而出(在晚上,當晚)
3、朝濟而夕設版焉(在早上;到黃昏)
(三)動詞作名詞
1、君亦無所害(害處)
2、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恩惠,好處)
(四)形容詞作名詞
1、越國以鄙遠(遠方,邊遠的地方)
2、共其乏困(缺少的東西)
(五)形容詞作動詞
1、因人之利而敝之(損害)
2、肆其西封(擴張、延伸)
(六)一般動詞的使動
1、燭之武退秦師(使…、退卻)
2、若不闕秦,將焉取之?(使…虧損)
3、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滅亡)
高考語文知識13
1語感審讀法
調動語感,在審讀的過程中,從感性上察覺語句的毛病,即按習慣的說法看是否別扭。
如別扭則再做分析比較,明辨原因,以加修改。
不管條件和地理環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了艱難,勝利攀登到頂峰。
這個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極端不利”顯然不合習慣,正確的說法是“不管……
多么不利” “盡管……非常不利”。
2主干枝葉梳理法
運用語法分析的手段,先將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補語)去掉,緊縮出主干,
檢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假如主干沒有問題,再檢查局部,看修飾語和中心詞之間修飾語內部是否有毛病。
過去幾萬名地質隊員經過數十年才干做到的事情,資源衛星幾天內即可完成。
用緊縮法,這個句子的主干是“事情衛星完成”,“事情”不能說“完成”,只能說“做完”,這兒犯了搭配不當的錯誤。
3造句類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時拿不準,這是仿照原句的結構造日常用的句子,經過比較,問題就清晰了。
這個經驗值得文教工作者特殊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視。
原句結構復雜,先壓縮化簡為“這值得他們的重視”。再比較它的結構造句:“這值得他們的學習”。“這值得我們的參觀。”這三個句子的日常說法相比多了一個“的”字,原句要將“教師的重視”中的“的`”刪去。
4邏輯意義分析法
有的語病從語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從事理上進行分析,這就是邏輯意義分析法。邏輯意義分析法要從概念使用判斷推理方面考慮是否得當,語句的前后順序句間關系是否合適。
(1)人不擇手段仿照偽劣產品……
(2)凡是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艱苦環境中磨練成才的。
(1)句“仿造偽劣產品”是不合事理的,應改為“制造偽劣產品”或“仿造名牌產品”。(2)句用了“凡是……都”這個全稱肯定判斷,言過其實了,應將“凡是”改為“大多”,后邊刪去“都”字。
修改病句五字訣:增(成分殘缺的)刪(多余的)換(用詞不妥的)簡(修改應簡要的)調(不搭配不照應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變句子的本意。尤其應注重,能調整語序就不增刪,能改一處解決了,決不改動兩處,改病句也應簡要高效。
高考語文知識14
語文易錯1 多音字誤讀
易錯分析:正確識記多音字的讀音,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詞性。如剎,共有ch和shā兩個讀音,作名詞時讀ch,作動詞時讀shā。
二是詞義。有些多音字的讀音,單從詞性上很難判斷,可以以義辨音。如纖有xiān和qin兩個讀音,作形容詞表示細小時讀xiān,作名詞表示拉船的繩子時讀qin。
三是語境。可以把多音字的幾個讀音盡可能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來辨別,這樣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提高記憶效果。如商店打折(zh),顧客搶購。一陣折(zhē)騰,累得住院。不但沒賺,反而折(sh)本。
四是語體。書面語讀音一般用于雙音節詞和成語中,口語讀音常用于口頭交際中,用于單音節詞和少數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雙音節詞中。如色,書面語讀音為s,口語讀音為shǎi。
五是巧記。舍眾取寡,以少推多。如埋只在埋怨中讀mn,其余都讀mi。記住一個埋怨,就記住埋在各種語境中的讀音了。
語文易錯2 音近字誤讀
易錯分析:漢字中的同音字很多,這些字的聲母、韻母和聲調都完全一致。但如果其中的或聲母,或韻母,或聲調有細微的差別,就構成了音近字。命題 者往往就在近與同上做文章。如果在平時學習中沒能把容易混淆的音近字準確地區別開來,就會給解題增加難度。
語文易錯3 形近字誤讀
易錯分析:辨別形近字,要找出形近字之間的不同之處,從細微處加深印象,加強記憶。有很多可以采用口訣記憶法,如戍、戌、戊、戎可以編為 點戍(sh)橫戌(xū)戊(w)中空,十戈相合即為戎(rnɡ)。
語文易錯4 形聲字誤讀
易錯分析:形聲字的`聲旁是表聲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異,現代漢語形聲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聲旁確定讀音了,它們中有的聲母發生了 變化,有的韻母發生了變化,有的聲母和韻母都發生了變化。如果我們不注意這些變化,仍然按照聲旁的讀音去讀,就會發生誤讀。在解答中無法判斷時,一般形聲字注音為同聲旁讀音的正確性小,注音為不同聲旁讀音的正確性大。所以,我們要摒棄漢字讀半邊,不會錯上天的錯誤想法,養成勤詞典的習慣,準確記憶,注重積累。
語文易錯5 習慣性誤讀
易錯分析:由于習慣原因,尤其是方言的原因,人們在生活中常常無意識地把一些字約定俗成地讀錯。如把豇讀成ɡānɡ,把埋怨中的 埋讀成mi,把涮讀成shuā,把檔讀成dǎnɡ等。普通話基本功不扎實,在解題時常常會受習慣的影響而作出錯誤的判斷。養成說普通話的習 慣是解決習慣性誤讀問題的最好方法。我們平時要有意識地注意這些習慣性誤讀字。
語文易錯6 混淆形近字
易錯分析:有的形近字讀音不同,因此讀準字音,往往就能迅速確定這些字的字形。這些字在實際書寫中出現的頻率很高。如讀準奴顏婢(b) 膝,就不會誤寫成奴顏卑(bēi)膝讀準火中取栗(l),就不會誤寫成火中取粟(s)讀準病入膏肓(huānɡ),就不會誤寫 成病入膏盲(mnɡ)。還有許多漢字,孤立地記憶,常常比較困難,但如果將其同與之形似的或意思相關的字或詞聯系在一起,往往就能準確記憶。如這樣 記澡噪躁燥:澡對噪、躁、燥說,你們一個開口就叫,噪音;一個跺腳就跳,暴躁;一個總用火烤,干燥,實在受不了啦,我得用水沖沖,洗澡去嘍!
語文易錯7 混淆音近字和同音字
易錯分析:對詞義理解不到位時造成混淆音近字和同音字的原因。作為音形義的統一體,漢字在生活中一般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所以要正字,就應該做到字不離詞,以義正字。如一籌莫展中的籌是計策、辦法的意思,不能寫成愁察言觀色中的言是語言的意思,不能寫成顏。同時,現代漢語中有不少聯合式的詞語,可根據對對應位置字形的辨析確定字形。如披星戴月,從披就會自然聯想出戴月而非帶月山清水秀, 與秀對應的只能是形容詞詞性的清。
語文易錯8 混淆近義字
易錯分析:辨不清具體詞語中關鍵字與別字在意義上的細微差別,是造成混淆近義字的原因。有些漢字,特別是一些讀音和意義都相近的詞語中的特定的 字,必須結合具體語言環境才能確定。如溝通與勾通,在表示貶義的語境中,只能用偏重勾結相通意思的勾通在沒有貶義的語境中,則要用中性詞 溝通。又如在為了偵察敵情,他們化妝成回娘家的新婚小夫妻這句話中,化妝應改為化裝。
高考語文知識15
1.小說三要素:
A 人物 B 情節C 環境
2.議論文三要素:
A 論點 B 論據 C 論證
3.比喻三要素:
A 本體 B 喻體 C 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
何時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過 how 何果 what
5.律詩四條件:
A 八句四聯(首頷頸尾) B 偶尾同韻 C 中聯對偶 D 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
A 敘述 B 議論 C 抒情 D說明 E 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
A 舉例子 B 列數字 C 打比方(喻)D 作比較 E 分類別F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
A 總分總結構 B 總分結構 C 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
A 按時間順序 B 按空間順序 C 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
A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B 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
A 舉例法 B 對比法 C 喻證法 D 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方法:
A 比喻 B 擬人 C 排比 D 夸張
E 反問 G 反復 F 設問 H 對偶
(簡記為:喻擬排夸,二反設對)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
A 外貌描寫 B 語言描寫 C 動作描寫 D 心理描寫
高考語文復習知識
一、敘述人稱
1.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2.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二、敘述方式
1.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3.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4.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三、描寫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辭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比擬:給物賦予人的形態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夸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對偶:便于吟誦,易于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辟,條分縷析;長于抒情。
7.反復: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8.對比: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征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
9.設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
10.反問:強調語氣,語氣強烈,強化情感。
五、結構安排
布局謀篇的技巧
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伏筆照應、層層深入、過度鋪墊、設置線索;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后照應;設置懸念,制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線索:
記敘文常以時間推移、空間轉換、情景變化、思維邏輯順序等來安排層次。散文構思的線索,一般常見的有如下幾種: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物為線索;以空間位置為線索。
從結構上明確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統領全文、提綱挈領、引出下文,為后文做鋪墊、埋下伏筆;
2、尾句——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前后呼應,言有盡而意無窮,回味深長。
3、轉承句——承上啟下,過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點明中心、揭示主旨;
5、點睛句——點明全文中心,統領全文;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后能給人以啟迪。
6、情感句——抒發強烈內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
(1)記敘文(散文)的結構特點
①按時間順序或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組織材料。
②按觀察點的變換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樓閣》。
③按場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內蒙訪古》。
④按材料性質歸類安排結構,如《瑣憶》。
⑤按作者認識的過程或感情的變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作為行文線索安排材料。
(2)議論文的結構特點
①按邏輯思維分,包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緒論、本論、結論三部分。
②按篇章結構分,常見的結構有并列式、對照式、層進式和總分式。
(六)表達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目的和意義的作用;
2、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起到例證的作用;
3、說明文中描寫、文藝性筆調起到點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的作用。
4、夾敘夾議,記敘與議論交叉運用的寫法,使文章在輕松活潑之中,闡發議論,讀來饒有興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記敘是為議論服務的,而議論又以記敘為基礎,敘為議提供了事實依據,使立論有根有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七、語言
1、語言是否準確、簡練、生動、形象;
2、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
3、運用了什么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通感等)。
八、表現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點是利用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某一特點(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象征手法的“托義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
2、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
3、先抑后揚,引發好奇,感情鋪墊,引發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對事物的進行描繪的過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個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讀者在欣賞中獲得獨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襯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虛實結合,可以抓住重點,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更鮮明的刻畫人物的性格,凸現事物、景物的特點,更集中地揭示題旨。結構緊湊,筆墨集中。
7、動靜相襯,動襯靜,靜襯動,生動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形、行為、心理、語言或事件、環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揮灑鋪陳,集中描寫,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特點,用以加深主題的一種表現手法。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比較一下,我們就可以發現二者的不同點:渲染在于對某種事物的有意重彩潑墨式的描寫;襯托卻是通過與之有關的其他事物的描寫,對該事物起到映襯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時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對用來襯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來描寫。
10、聯想想象,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想想象經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形象更豐滿、生動,增添文章的藝術表現力。
九、議論文論證方法
1、比喻論證,其作用是將抽象的道理寓于具體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容易被人接受。
2、類比論證,通過講故事、打比方的辦法將相類似的兩件事進行比較,從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結論的論證方法。它以淺寓深,以近比遠,形象鮮明,有很強的說服力。
3、舉例論證,用確鑿典型的事實來證明論點,事實勝于雄辯,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4、對比論證,運用正反兩方面的事例或道理進行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鮮明的對比,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給人印象深刻。
5、引用論證,具有性,論證有力。
6、引申論證,通過對事理原因或結果的周密分析,層層剖析,從而證明論點的正確性、合理性,精彩深刻。
十、答題技巧提醒
1、高考對表達技巧題的考查多是主觀題,需要組織文字準確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內容、效果。也就是運用了什么技巧,表達了什么內容,達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條分縷析。有些文段所顯示的表達技巧不只一個,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盡的,而且高考題已取消了字數的限制,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條分縷析,答得更全面更詳盡一些。特別是在答賦分較高的概括性題目時,一定要設①②③等序號回答,這樣清晰明白,顯示了答題的深度和廣度,也讓閱卷老師一目了然。
3、用術語:
一要熟記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表達技巧的名稱,如動靜相襯、以小見大、虛實結合、欲揚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啟下、卒章顯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對比、象征、反襯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排比的作用是節奏鮮明,增強氣勢,便于抒情;第一人稱真實,第二人稱親切,第三人稱客觀;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體現了什么,強調了什么,強化了什么,營造了什么,表現了什么,還有深化了主題,點明了題旨等等。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復習
1.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擔負
2.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使……完好
3.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尊重(形作動)
4.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逼迫(形作動)
5.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使……破損;用婉言(名作狀)
6.舍相如廣成傳舍。安置(名作動)
7.(相如)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歸璧于趙。穿衣(名作動);藏在懷里(名作動);使……歸還
8.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在朝廷上(名作狀);讓……回去(使動)
9.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殺(名作動)
10.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上朝(名作動)
11.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以……為羞
12.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把……放在前(后)
13.號千有余邸。號稱(名作動)
14.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以……為小(形意動)
16.微風鼓浪,水石相搏。振動(名作動)
17.雖大風浪不能鳴也。使……鳴(發出聲音)
18.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乘船(名作狀)
19.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憑眼,憑耳(名作狀)
20.枹止響騰。敲打(名作動)
21.矢交墜兮士爭先。當先鋒(形作動)
22.霾兩輪兮縶四馬。用繩子系住(名作動)
23.三歲貫女,莫我肯德。施恩德(名作動)
24.且貳于楚也。有貳心(名作動)
25.近世寇來公豪侈冠一時。位居第一(名作動)
26.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使……虧損
2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損害(形作動)
28.木直中繩,鞣以為輪,其曲中規。取直(形作動);使……彎曲
29.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走得快;游水
30.木受繩則直。用木繩量過(名作動)
【高考語文知識】相關文章:
高考語文必備知識點:有趣又冷門的高考知識12-09
高考語文課外知識03-04
高考語文知識考點匯總12-09
高考語文有趣又冷門的知識12-09
高考語文復句知識回顧12-09
高考語文基礎知識12-08
高考語文知識成語大全12-08
語文高考知識點總結11-29
高考語文知識點盤點12-09
高考語文知識點總結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