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棗兒》教學方案設計
【教學依據(jù)】
戲劇是一種把文學扮演、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shù)綜合成的舞臺藝術(shù),戲劇文學即劇本,是舞臺演出的基礎(chǔ)。劇本欣賞不只能讓學生體驗文學語言的獨特魅力,更能讓學生感受到劇本豐富的想像。
《棗兒》是一篇呼喚親情、渴望溫馨的作品,通過老人盼兒子歸來,小朋友盼父親歸來的故事,向人們揭示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
作為劇本,本文的矛盾抵觸主要體現(xiàn)在人物內(nèi)心渴望與企盼的矛盾上,雖然不激烈,但也可凸現(xiàn)劇本的社會意義與主旨。人物對話平實、簡潔,而且極富表示力,將老人飽經(jīng)滄桑的孤獨與小朋友天真無邪而又無可奈何的孤獨表示得淋漓盡致。欣賞該劇天性讓學生體會劇本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
【優(yōu)秀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了解戲劇的基本常識。
⑵ 了解劇本的基本內(nèi)容。
2、過程與方法:
⑴ 引導學生掌握劇本欣賞的方法。
⑵ 充沛發(fā)揮學生主體想像在劇本欣賞中的作用。
⑶ 指導學生從對話中品析人物形象。
⑷ 指導學生初步理解矛盾抵觸在劇本中的作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⑴ 體會并同情老人與小朋友孤獨寂寞的無奈。
⑵ 理解劇本表示主題的社會根源。
⑶ 在感悟人生中體驗生長帶來的考慮。
教學方式
1、劇本欣賞的重點放在人物對話的品析和劇本抵觸的認識,教師要引導得當。
2、劇本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從主題理解、人物對白、矛盾抵觸、舞臺揭示等角度入手,鼓勵學生參與,并充沛發(fā)揮其想像力。
3、劇本教學中,老師也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巧搭“舞臺”,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劇中人物,體驗戲劇的藝術(shù)魅力,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理解劇本的社會意義。
4、根據(jù)學生實際可布置一至二課時。第一課時,朗讀與品味;第二課時,扮演與理解。也可只布置一個課時,即:朗讀、品味、扮演、理解。
教學構(gòu)思
1、學生準備,老師引導。學生預習課文,搜集整理與劇本有關(guān)的常識資料,做好學習準備。
2、學生初讀,老師指導。通讀全文,注意概括劇本的主要內(nèi)容、人物形象的特點、基本情節(jié)。
3、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組織。在理解基本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教師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劇本,學生邊讀邊悟人物形象的不同之處。
4、學生品味,老師點撥。學生在反復朗誦的基礎(chǔ)之上,通過人物對話、舞臺提示,欣賞人物的特點和其蘊藏的社會意義。
5、學生扮演,教師指導。學生在理解與欣賞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通過角色扮演來深刻領(lǐng)會人物形象特點。
6、學生討論,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劇本的主要戲劇抵觸是什么,(即“為什么?”)教師通過學生的討論,指引學生掌握戲劇抵觸在戲劇中的地位與作用。
7、學生反思,教師歸納。通過本劇本和前面幾課的學習,你認為欣賞劇本是在欣賞哪些內(nèi)容?如何欣賞?教師組織同學圍繞問題展開辨析與反思,歸納出劇本欣賞的重點與規(guī)律,協(xié)助學生掌握戲劇欣賞的基本方法。
【課堂實錄】
師:大家好。說到兒歌,我們都會充溢對童年生活的向往,下面請大家唱幾句兒歌,讓我們一起回憶美好的童年。
(通過兒歌導入,既與劇本內(nèi)容接近,又與學生實際相通,此謂一舉兩得。)
生1:我唱的是《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就在小朋友們的眼睛里……”
生2:還有《丟手絹》:“丟呀丟呀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訴他……”
生3:還有《一分錢》:“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給警察叔叔手里邊……”
生4:還有《童年》:“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的叫著夏天……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著長大的童年……”
……
師:看來大家會唱的關(guān)于童年的歌還真不少呀。不過我們今天要認識一位與大家有不一樣童年的小朋友和一位有著不一樣經(jīng)歷的老爺爺。請大家翻開第十五課《棗兒》。初讀一遍,想想劇本主要講了一些什么內(nèi)容?
(初讀劇本,了解基本情節(jié)和人物。)
生5:主要講了一位老爺爺、一位男孩與棗兒間發(fā)生的事兒。
師:能否說說是什么事嗎?
生6:是兩個人都通過吃棗、說棗來企盼自身的親人歸來。
師:說得很對,能再說說老人與男孩分別有什么企盼嗎?
生7:老人盼望自身的名叫棗兒的小朋友回來,而男孩則希望自身在城里的父親回來。
師:說得不錯,那老人與男孩有什么樣的心情呢7
生8:孤獨。
生9:寂寞。
生10:對親情的渴望。
生11: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師:看來,大家讀得都很仔細,也在用心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下面我們就分角色朗讀全文,請注意不同人物在不同場所中的不同語氣。
(再分角色讀劇本,讓學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生三人分角色讀劇本《棗兒》:生12讀老人,生13讀男孩,生14讀舞臺提示)
師:大家說說三人讀得怎么樣?
生15:不錯,有一點電影對白的味道。
(學生自身來評點,為后來扮演打基礎(chǔ)。)
生16:讀男孩臺詞的同學讀得最好,把男孩的那種天真但又無奈的心情讀出來了。
生17:讀舞臺提示的同學讀得也不錯,將人物動作、神態(tài)都讀出來了。
師: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呢?
生15:有,我覺得讀老人的時候,語氣應該慢些,體現(xiàn)一種滄桑感。
(眾生大笑。)
生16:讀男孩臺詞的時候,聲音要亮些,適當?shù)臅r候要快些。
師:對,從兩位同學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大家對劇本中的人物形象特點掌握得還是比較準確的。下面我們就結(jié)合劇本中的人物對白與舞臺提示,仔細分析分析劇中人物形象的特點。
(全面深入地分析人物形象特點。)
生18:老人是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人,如劇中他講了那么多有趣又好玩甚至是有意義的事,而且還是親身經(jīng)歷的。
生19:老人也是一位善良和藹的人,如劇中老人見男孩想吃棗兒,就把自身的棗兒拿出來給男小朋友吃。
師:那男孩有什么特點呢?
生20:他很天真、可愛。特別是開始撿棗兒吃的那一段。
生21:他也很孤獨,因為缺少父親的愛。
師:對,分析得很有道理。大家主要是從哪些地方來分析的?
(從劇本欣賞的角度來進一步分析人物形象。)
生22:從人物的對話。
師:除這以外,還有哪些地方能夠看出人物形象特點?
【《棗兒》教學方案設計】相關(guān)文章:
棗兒說明文04-23
數(shù)學教學方案設計11-16
《狼》的教學方案設計04-22
趙州橋教學方案設計04-18
《觀潮》教學方案設計03-18
《組歌》教學方案設計03-19
《假如》教學方案設計03-18
尊嚴教學方案設計05-10
草原 教學方案設計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