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24時計時法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2-12-08 03:35:17 設計方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4時計時法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24時計時法教學設計方案

  認知與技能:1.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掌握24時計時的方法及其與普通計時法相互轉化的規律,學會推算經過時間;

  2、會運用24時計時法計算“經過的時間”。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操作,使學生掌握24時計時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兩種計時法互相改寫,計算“經過的時間”。

  教學難點:計算“經過的時間”。

  教具準備:鐘表、活動鐘面、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知。

  1、師:同學們,知道他們是誰嗎?你喜歡他們嗎?(課件出示哆啦A夢小叮當及其伙伴的圖片)你知道嗎,大雄聽說中國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所以特別想來中國游玩。他呀就纏著小叮當帶他來中國玩。其實,小叮當也非常想來玩,但他擔心大雄那愛惹麻煩、沒時間觀念的毛病,所以他想先考考大雄。聰明的同學們你有沒有勇氣跟大雄一起來接受小叮當的考驗?

  生:敢。

  2、師:你能根據圖片及內容及鐘表的信息說出它所代表的時刻嗎?

  (課件展示圖片)

  ①小學生升國旗(鐘表時針指向8,分針指向12);

  生1:時間是8點;

  生2:時間應該是上午8點。(師板書)

  師:同學們,你同意哪一種說法?為什么?

  生:上午8點,因為如果只說8點的話,不明確,還會讓人誤解為晚上8點的。 ②小朋友吃午飯(時針指向12,分針指向12);

  生:中午12點。(師板書)

  ③小朋友晚上睡覺(時針指向8,分針指向12)。

  生:晚上8點。(師板書)

  師小結:像這種采用0——12時來計時,并且需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等時間詞的計時法,是人們在平常表示時間時所經常采用的,所以叫做“普通計時法”。 師:大雄終于如愿以償地和小叮當一起來到了中國。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1、師:聽,這是什么聲音?(多媒體播放CCTV-1新聞聯播的片頭背景音樂) 生:中央新聞聯播的音樂。

  師:那你們知道中央新聞聯播首播是什么時間嗎?

  生:7點;

  生:不對是晚上7時。

  師:對,是晚上7時,你對知識掌握的真扎實。

  師:同學們剛才是用聽的,那想不想看呀?(放映中央新聞聯播片頭) 生:想。

  師:同學們,注意看,為什么電視右上角顯示的時間是19:00呢?

  生:19:00就是晚上7時。

  師:噢,原來同學們都知道19:00就是晚上7時。那下面大雄碰到的難題,同

  學們就能幫上忙了。

  2、師:原來大雄從新聞中看到了神七升天,宇航員遨游太空的壯觀景觀,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便來到了北京天文館參觀。天文館還有非常好看的科普電影放映,可把大雄高興壞啦。

  :00后,糊涂啦,是什么時間呀?同學們,你能幫幫他嗎?

  生:是晚上(師板書)

  師小結:像這種不用加文字說明,只用數字0——24時表示的計時法,叫24時計時法。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普通計時法與其相對應的24時計時法,你發現了什么?請把你的發現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可以借助于紙制鐘面模型。

  小組內展開交流與討論。

  3、小組代表發言。(選擇有代表性的發現)

  生1:我們發現,鐘面一共有12個小時,但是一天是24小時,也就是說從午夜12點、凌晨1時、2時、……早上7時、8時……中午12時,鐘表時針走了一圈;繼續下午1點,也就是13時,下午2點是14時,依此類推,趕到晚上12時,也是24時,或是第二天的0時。所以鐘面的內圈時數與外圈時數總是相差12小時;

  生2:由普通計時法轉換成24時計時法時,只需把下午1點后的時間小時數加12就變成了24時計時法。簡單說就是普通計時法轉換為24時計時法,只把下午和晚上的時間加12;

  生3:由24時計時法轉換成普通計時法,關鍵是看前面的時數,如果時數大于12,就減

  12,變成普通計時法里的下午和晚上的時間。

  ……

  師:同學們總結的規律太好啦,這樣來記就很容易將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進行轉換啦。

  4、師:表示時間人們多采用這兩種計時法,你喜歡哪一種?

  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各有所好,只要有合理的理由,老師都應當予以肯定。這兩種計時法,各有優劣,在生活中發揮了各自的作用。交通、郵電、廣播等部門在工作中需要很強的時間觀念.為了計算簡便,不容易出錯,大都采用24時計時法的。

  5、練習。

  大雄聽了同學們的解釋后也恍然大悟。這不他還主動要求小叮當出題考考他呢。 1題是考查普通計時法轉換為24時計時法;

  2題是考查24時計時法轉換為普通計時法。

  小組討論后發言。

  根據學生的發言,歸納得到如下方法。

  1、鐘表演示:利用表面模型,撥動指針,得出從8:30到16:30,時針共走了8個格,所以時間是8小時;

  8:30

  9:30

  10:30

  11:30

  12:30

  13:30

  14:30

  15:30

  16:30

  8小時

  2、線段圖法:

  3、分段法:

  解:16:30就是下午4:30。

  從上午8:30至中午12:30是4個小時,再從中午12:30至下午4:30是4個小時,所以共計4+4=8(小時)

  4、算一算:

  解:16:30-8:30=8(時)

  答:天文館一天的開館時間是8小時。

  注意:本題中有一知識點“時間與時刻”的區別,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容易理解的知識,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視本堂課中的學習現狀,機智處理。問:為什么算式中單位名稱是“時”,而答題中是“小時”呢?

  變式練習:

  師:大雄看到咱們同學們對一個問題可以想出這么多好的方法,可佩服你們啦,

  本題設計的意圖是:當出現了分不夠減的情況下,應該如何來計算時間段的問題,難度較之上題有所提升。

  小組討論完成。

  四、練習鞏固,應用知識。

  師:大雄在玩的同時跟咱們同學學到了這么的知識,他可高興啦,他還用這一節課學的知識為自己寫了作息時間表呢。

  作息時間表

  7:00 起床

  7:30 上學

  11:30放學

  13:30上學

  16:00放學

  18:30晚餐

  20:30睡覺

  看了大雄的作息時間表,同學們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嗎?

  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

  五、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我們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怎樣才能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做事效率呢?請你為自己設計一份“一日生活時間表”;

  最后送同學們一句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希望你們都做一個珍惜時間、珍愛生命的好孩子。

  板書設計:

  24時計時法

  普通計時法24時計時法時間段的求法

  1、鐘表演示;

  2、線段圖法;

  3、算一算;

  4、分段求法。

  上午8:00 8:00

  上午9:00 9:00

  上午10:0010:00

  中午12:0012:00

  下午1:00 13:00

  下午3:45 15:45

  晚上7:00 17:00

  晚上8:00 20:00

  教后反思:

  教授完《24時記時法》一課,看到同學們的課堂表現,覺得效果還算理想,回想這一節課準備的全過程,有成功也有不足。

  首先,我說一說成功之處。

  1、創設新奇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整堂課的設計以哆啦A夢和大雄兩個小學生特別喜歡的形象來貫穿,可以讓學生保持較持久的注意力。另外設計學生先“聽新聞”說時間,再“看新聞”定時間,使學生出自內心地感到“24時計時法”產生之必需,激起了內在的學習動機,于是,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課。

  2、從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來看,處理還是不錯的。

  “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的轉換是本課的重點,學生基本上能理解兩種計時法,但對于它們之間的互換欠缺熟練,原因在于學生還未探索出二者之間轉換的規律,如若教師給出,相信學生印象較淺,同時也會喪失掉一個讓學生主動探究的機會,所以將這個問題放給小組內解決,讓他們在組內充分的交流,結果學生竟想出了好多二者轉換的小竅門,有些竟然是我這個老師也未曾發現的。 “時間段”的求法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在這一問題的處理上,我仍然是采用“小組自主互助學習”的模式,盡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不能想出多種解法的,仍然是優秀生占據主導作用,但是,正是基于小組互助學習的模式下進行,所以更能發揮出“生帶生、生教生”的最大優勢來,同時又會讓這些優秀生們吃得飽。

  3、從練習的設計上看,巧妙、開放。

  (1)、每個練習都設置在情境之中,生活化,讓學生感覺到這是在“玩中學”、“做中玩”;

  (2)練習,多變,步步為營,由淺入深,解決方法也多樣,給學生創造的、發散的空間。

  4、信息反饋,機智調控。

  在將問題拋給學生后,教師并不是旁觀者,我深入到他們之中,隨時收集他們的反饋信息,并機智地采取措施,調整下一步的教學。如當學生在回答中出現“時刻與時間”這二者概念的不清時,我及時地捕捉到了這一信息,并做出了相應的處理,盡管這一知識在我的備課中是沒有設計上的。

  再有,這節課也有如下不足之處。

  1、從新課標的角度看,我覺得本課聯系生活不夠。

  24時記時法本來就來自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24時記時法。本課在聯系生活上不夠,只停留在報紙、電視節目單上,應多給孩子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可以多搜集資料圖片等,展示給學生看,如郵電、通訊、運輸等。

  2、備課預設不足。

  本節課最大的遺憾同時也是我自身的失誤就在于“時間和時刻”的區別上。對于“時間和時刻”的不同,這對學生來說理解比較困難,需要較多的時間來講解,因此在備課時,我并未將它做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所以在備課時并未花時間做充足的準備。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了二者的混淆,盡管我也及時地把握住了這一信息,并做了點撥,但是出現了失誤:8時是時刻。細細想來8時有時可以看作是時間,也可以看作是時刻,這要取決于它所處的具體情境。之所以會出現失誤,原因就在于自己備課的不充分。我會牢記這一教訓,永遠提醒自己。 總之,這節課的收獲還是不少的,結合上面的反思,進一步深化。

【24時計時法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03-04

教學設計方案02-24

教學設計方案06-14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教學設計方案參考11-20

《早》教學設計方案04-10

《師說》教學設計方案04-10

《指印》教學設計方案04-10

《雨中》教學設計方案03-24

春曉的教學設計方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