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物理課外活動方案(精選7篇)
為了確定活動的圓滿進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綜合考量活動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我們該怎么去寫活動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課外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物理課外活動方案 1
一、活動主題
“趣味物理制作——夠智慧你就來”
二、活動理念
初中物理是一門啟蒙教育的學科,讓學生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形成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實驗是初中物理重要的一部分,特別是在當前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提倡探究性學習”的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的動手能力的提高,顯得尤為重要,而且,通過實驗,可以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其學習的內在動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攀登科學高峰的信心與勇氣。
趣味物理制作是一種我們努力尋找貼近學生的生活的點,以學生熟悉的現象為研究對象,用學生常見的物品和生活用品為實驗器材,使學生對物理產生親切感和認同感,讓學習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并且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是一個適合初中所有學生參加的第二課堂,目的在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和增加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和物理知識實際應用能力。
三、活動準備
活動前,同學們分好組(建議2-4人一組),按照附錄選擇好小組要進行的趣味實驗題目。老師會在學生動手操作前,給學生做好知識指導,指導同學們做好材料的準備和知識準備!并且要求學生在給定時間內完成制作!
四、活動人員
學生小組成員,若干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活動,負責注意學生的人身安全)
五、活動地點
籃球場(物理實驗室)
六、活動時間
初二下期中考試后(五月中旬)
七、活動內容
按照附錄中所給制作選擇一個,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取材和完成制作!最后進行集體表演!
初中物理課外活動方案 2
一、活動目的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為了使學生體驗到物理學科的特點,感受到物理學科的美,也為了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動手實驗的活動中,特成立該小組。期望小組成員通過活動,能夠對物理學科的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能夠對物理學習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能夠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二、活動時間
每周四下午課外活動時間
三、活動計劃和具體內容
開學第3、4周,發動宣傳,演示老師個人創新實驗,組織學生報名。
開學第7周,布置學生動手制作光的直線傳播實驗。(必做小孔成像和日晷儀)
開學第8周,展示光的'直線傳播實驗。
開學第9周,布置學生制作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實驗。(必做:自找器材演示色散,自制潛望鏡和平行光源)
開學第10周,期中復習,暫停
開學第11周,期中考試,暫停
開學第12周和13周,展示光的反射和折射實驗。
開學第14和15周,布置力學實驗(必做水平檢測儀和橡皮筋測力計)
開學第16周,展示力學實驗
開學第17周,布置創新小論文。
開學第18周,展示創新論文。
四、物理創新實驗興趣小組成員名單
張笑然 鄭惠文 薛巖松 劉兆琪 趙一凡 閆心如 趙琪航 陳夢真 寇寒旭
顧亦然 牛照程 王佳棟 王心宇 潘冠宇 徐連德 孫澤浩 徐夢妤 密俊杰 姚騰宇 李辰童 王儷潔 吳冰洋 李澗龍 王一帆
初中物理課外活動方案 3
一、活動主題
有趣的物理制作-足夠智慧你就來
二、活動理念
初中物理是啟蒙教育的一門學科,使學生能夠初步欣賞自然現象的美麗與和諧,形成對科學知識的渴望,愿意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真理。
實驗是初中物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倡導探究性學習的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尤為重要。此外,通過實驗,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培養嚴謹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攀登科學高峰的信心和勇氣。
有趣的物理生產是我們努力尋找接近學生生活的點,以學生熟悉的現象為研究對象,以學生常見的物品和日常必需品為實驗設備,使學生對物理有親密感和認同感,讓學習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大腦能力,培養學生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是一個適合所有初中生的第二節課,旨在提高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準備活動
活動前,學生們被分成小組(建議2-4人),并根據附錄選擇小組要進行的有趣的實驗主題。教師將在學生開始操作之前,為學生提供知識指導,指導學生準備材料和知識準備!并要求學生在給定的時間內完成生產!
四、活動人員
學生組成員,多名教師(指導學生開展活動,注意學生的人身安全。
五、活動地點
籃球場(物理實驗室)。
六、活動時間
初二下期中考后(五月中旬)。
七、活動內容
根據附錄中給出的制作選擇一個,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選材,完成制作!最后集體表演!
初中物理課外活動方案 4
一、學情分析
八、九年級有10個教學班,每個班每周有3-4節物理課。然而,在物理課的學習中,每個班的幾個學生顯然不能滿足要求,這阻礙了他們的個性發展。為了探索和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他們應該響應素質教育和教學。通過自愿注冊,成立了興趣小組,培養他們的能力,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長。
二、活動目標
興趣小組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充分發揮人員和設備優勢,有效探索和實踐學生活動的有效途徑。在新一輪教學改革思想的指導下,興趣小組活動應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主動性和創造力,真正成為學生培養物理興趣,掌握物理實驗技能,在日常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理解分析能力,進一步學習,鞏固和提高物理知識,努力學習,樹立難忘的科學世界觀經驗。
三、安排
教師準備
1.定期打開電腦室為學生找資料;
2.為學校提供一些物理實驗設備;
3.協助學生借閱一些重要的學生書籍;
4.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活動。
學生自己準備
1.基本記錄工具;
報告所需材料;
3.你也可以在身邊找到有用的材料
四、教學措施、方法
1.分析活動的目標和作用,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
2.教學生合作和研究手段,組織學生學習基本研究手段;
3.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題性和自主性。學生實驗的方式、原則和操作方法應合理規范。在開放、主動、多樣化、合作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實驗。
初中物理課外活動方案 5
八、九年級現有10個教學班,各班每周設物理課3--4節,但每班都有幾個同學在物理課的學習中,顯然不能滿足要求,阻礙了他們的個性發展,為了發掘、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響應素質教育教學。通過自愿報名,成立了興趣小組,來培養他們的能力,發展其個性特長。
興趣小組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基于課堂教學的基礎之上,同時充分發揮人員、設備優勢進行有效探索、實踐的學生活動的有效方式。在新一輪教改思想指導下,興趣小組的活動要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真正成為同學培養物理興趣,掌握物理實驗技能,在日常學習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理解分析能力,進一步學習、鞏固提高所學物理知識,力求學以致用,樹立科學世界觀的一段難忘的經歷。
教師準備
1、定時開放電腦室給學生找資料;
2、提供學校有的物理實驗器材;
3、協助學生借閱一些重要的學生圖書;
4、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活動內容。
學生自己準備
1、基本的記錄工具;
2、作報告需要的材料;
3、還可以在自己身邊發覺有用的'材料
1、解析活動的目標和作用,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
2、傳授學生合作的方式和研究的手段,組織學生學習基本的研究手段;
3、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題性,自主性。學生實驗的途徑,原理,原理操作方法要合理規范。在開放、主動、多元、合作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實驗過程。
初中物理課外活動方案 6
一、活動主題
“探索物理之趣,點亮科學之光”
二、活動目的
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對科學探索的熱情。
三、活動時間
每周五下午第三、四節課
四、活動地點
學校物理實驗室。
學校操場或空曠場地(部分戶外實驗活動)。
五、參與人員
初中全體學生,以小組形式報名參加(每組 xx 人)
六、活動內容及安排
(一)趣味物理實驗展示與體驗(第 1 - 2 周)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一些經典的趣味物理實驗器材,如靜電起電機、自制噴泉、浮沉子等。
在物理實驗室設置展示區,將實驗器材擺放整齊,并準備好相關的原理介紹展板。
活動過程
教師先進行趣味實驗的演示,向學生展示實驗現象,如用靜電起電機使頭發豎起、通過改變壓強讓自制噴泉噴水等,引起學生的好奇心。
學生分組輪流體驗趣味實驗,在體驗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思考背后的物理原理。
每個小組安排一名指導教師,解答學生在體驗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實驗原理與物理知識的聯系。
(二)物理知識競賽(第 3 - 4 周)
活動準備
教師根據初中物理教材內容和一些拓展知識,編寫競賽題目,題目類型包括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和實驗設計題。
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參賽小組,每組推選 xx 名代表參加競賽。
準備競賽場地,布置好桌椅、搶答器(如果有條件)、投影儀等設備。
活動過程
競賽分為必答題、搶答題和風險題三個環節。必答題環節,每個小組輪流回答問題,考驗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搶答題環節,通過搶答器搶答,培養學生的反應速度和對知識的熟悉程度。風險題環節,小組自主選擇不同分值的題目,增加競賽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在競賽過程中,教師擔任主持人和評委,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判和講解。對于回答正確的小組給予相應的分數,回答錯誤的小組扣除一定分數。
根據最終得分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并頒發獎品,如物理科普書籍、實驗器材等。
(三)戶外物理實驗與探究(第 5 - 6 周)
活動準備
教師選擇幾個適合戶外進行的物理實驗,如測量太陽高度角、探究摩擦力在不同地面的變化等,并準備好相應的實驗器材,如量角器、不同材質的木板、彈簧測力計等。
根據實驗內容,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實驗項目。
提前考察戶外實驗場地,確保場地安全且符合實驗要求。
活動過程
教師將學生帶到戶外場地,向學生介紹本次戶外實驗的目的、內容和方法,并強調安全注意事項。
各小組在指定區域開展實驗,小組成員分工協作,進行實驗操作、數據記錄和分析。例如,在測量太陽高度角的實驗中,學生需要用自制的簡易工具測量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并根據三角函數計算太陽高度角。
實驗結束后,每個小組整理實驗數據,撰寫實驗報告,包括實驗目的、步驟、數據記錄、結果分析和結論。教師對各小組的實驗報告進行點評,肯定學生的成績,指出存在的問題。
(四)物理創意小制作(第 7 - 8 周)
活動準備
教師向學生介紹物理創意小制作的主題和要求,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制作與物理原理相關的小作品,如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制作簡易發電機、利用杠桿原理制作小天平。
準備一些常用的制作材料,如導線、電池、磁鐵、木塊、易拉罐等,并提供一些工具,如剪刀、膠水、螺絲刀等。
在物理實驗室設置制作區,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空間進行制作。
活動過程
學生分組討論創意小制作的.方案,確定制作內容和步驟。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巡視各小組,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建議,幫助學生完善制作方案。
各小組根據方案進行小制作,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將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制作中。例如,制作簡易發電機的小組需要將導線繞在轉子上,安裝磁鐵和電刷,使轉子在磁場中轉動時能夠產生電流。
小制作完成后,每個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小組介紹作品的原理、制作過程和功能。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互評,評選出最具創意獎、最佳工藝獎等,并對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和表揚。
(五)物理科普講座與觀影(第 9 - 10 周)
活動準備
邀請物理領域的專家或高校物理教師來校舉辦科普講座,講座主題可以是 “現代物理前沿發展”“物理在生活中的奇妙應用” 等。
準備講座場地,調試好音響、投影儀等設備。
選擇幾部與物理相關的科普電影,如《星際穿越》《萬物理論》等,并準備好播放設備。
活動過程
安排科普講座,專家通過生動的圖片、視頻和實例,向學生介紹物理學科的前沿知識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在講座過程中,設置互動環節,學生可以向專家提問,解答自己在物理學習中的疑惑。
講座結束后,組織學生觀看物理科普電影。在觀看電影前,教師向學生介紹電影的大致內容和與物理知識的關聯點。觀看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到物理知識在科幻場景中的體現,如《星際穿越》中的黑洞、時間膨脹等物理概念。
觀影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享自己在講座和觀影中的收獲和體會,引導學生思考物理學科的魅力和重要性。
七、活動評估
通過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如實驗操作的熟練程度、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在競賽中的成績等,對學生進行個體評估。
根據小組在各項活動中的合作情況、完成任務的質量等,對小組進行評估,評選出優秀小組。
收集學生對活動的反饋意見,包括對活動內容、組織形式、指導教師等方面的評價,以便對活動方案進行改進和完善。
八、注意事項
活動過程中要確保學生的安全,特別是在戶外實驗和使用實驗器材時,教師要加強安全教育和監督。
各項活動的難度要適中,要根據初中學生的物理知識水平和能力進行設計,避免難度過高或過低影響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活動所需的器材和材料要提前準備充足,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在活動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
初中物理課外活動方案 7
一、活動主題
“物理世界大揭秘 —— 從課堂到生活”
二、活動目的
拓展學生的物理知識視野,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物理的魅力。
通過課外活動,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活動時間
每兩周一次,每次活動時間為兩節課,周二下午第三、四節課
四、活動地點
學校物理實驗室、多媒體教室。
周邊社區、公園等戶外場所(部分實踐活動)。
五、參與人員
初中各年級對物理有興趣的學生(自愿報名)
六、活動內容及安排
(一)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調查(第 1 - 2 次活動)
活動準備
教師設計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調查問卷,內容涵蓋力學、熱學、光學、電學等方面,如 “為什么汽車急剎車時人會向前傾?”“冬天窗戶上的冰花是怎么形成的?” 等。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 xx 人,并為每組發放調查問卷。
活動過程
各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在學校、家庭、社區等場所對不同人群(同學、家長、鄰居等)進行問卷調查,收集人們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認知情況和疑惑。
各小組對調查問卷進行整理和分析,統計出人們最熟悉和最陌生的物理現象,并撰寫調查報告。
在課堂上,每個小組派代表匯報調查結果,教師引導學生對調查結果進行討論,分析原因,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這些物理現象的興趣。
(二)物理實驗探究拓展(第 3 - 4 次活動)
活動準備
教師選擇一些初中物理教材中有拓展空間的實驗,如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改變接觸面粗糙程度、壓力大小之外的其他因素)、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的關系(增加不同形狀容器的對比)等,并準備好相應的實驗器材。
提前在物理實驗室為每個小組準備好實驗臺和器材,并確保器材完好且精度符合要求。
活動過程
教師向學生介紹本次實驗探究的主題和目標,講解實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強調實驗安全注意事項。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探究,在實驗過程中,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實驗方法和條件,收集更多的數據。例如,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實驗中,學生可以嘗試改變物體的運動速度、接觸面積等因素,觀察摩擦力的變化情況。
各小組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得出結論,并與教材中的結論進行對比。如果出現差異,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
每個小組撰寫實驗探究報告,包括實驗目的、假設、步驟、數據、結論和反思,教師對報告進行批改和評價,對表現優秀的小組給予表揚。
(三)物理模型制作大賽(第 5 - 6 次活動)
活動準備
教師公布物理模型制作大賽的主題,如 “簡單機械模型”“電路模型”“光學儀器模型” 等,并制定比賽規則和評分標準。
準備制作模型所需的各種材料,如卡紙、竹簽、電線、電池盒、小鏡片、螺絲等,以及工具,如剪刀、鉗子、膠水等。
在學校多媒體教室設置展示區,用于展示參賽作品。
活動過程
學生自由組隊,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模型制作主題,并在課余時間進行制作。在制作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進行設計和組裝,如制作簡單機械模型時要考慮杠桿、滑輪的原理,制作電路模型時要正確連接電路元件。
各小組完成模型制作后,將作品帶到學校進行展示和評比。評比環節分為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學生自評環節,各小組介紹自己作品的設計思路、物理原理和制作過程;小組互評環節,各小組對其他小組的作品進行評價和打分;教師評價環節,教師根據作品的科學性、創新性、工藝性和實用性等方面進行評分。
根據綜合評分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頒發證書和獎品,并將優秀作品在學校展示區長期展示,供其他同學參觀學習。
(四)物理戶外實踐活動(第 7 - 8 次活動)
活動準備
教師聯系周邊社區或公園,確定戶外實踐活動的場地,并與相關管理部門溝通協調。
根據戶外實踐內容,準備相應的實驗器材和測量工具,如測量重力的彈簧測力計、測量距離的皮尺、測量速度的光電門傳感器(如果有條件)等。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推選一名組長,負責組織小組活動和安全管理。
活動過程
在社區內,組織學生開展 “測量小區內物體的重力和質量” 活動。學生利用彈簧測力計測量不同物體(如健身器材、垃圾桶等)的重力,再通過重力公式計算出質量,并與物體上標注的質量(如果有)進行對比,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
在公園中,開展 “測量物體運動速度” 的活動。選擇合適的地點,如直線跑道、自行車道等,讓學生利用光電門傳感器(或通過測量距離和時間計算)測量行人、自行車等物體的運動速度,分析速度與運動狀態的關系。
在戶外實踐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環境中的物理現象,如公園噴泉中的力學原理、路燈照明中的光學原理等,并鼓勵學生進行現場討論和分析,將物理知識與實際場景相結合。
活動結束后,每個小組撰寫戶外實踐報告,包括實踐目的、過程、數據記錄、分析和收獲,教師對報告進行點評和總結,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理解。
(五)物理科普劇表演(第 9 - 10 次活動)
活動準備
教師向學生介紹物理科普劇的概念和要求,鼓勵學生以物理知識為主題編寫劇本,如 “阿基米德的故事”“愛迪生發明電燈” 等,也可以是對物理現象的趣味演繹,如 “摩擦起電的奇妙世界”。
為學生提供一些科普資料和參考書籍,幫助學生完善劇本內容,確保劇本中有準確的物理知識呈現。
準備表演所需的道具和服裝,如古代服飾、實驗器材道具等,并安排表演場地,如學校禮堂或多媒體教室。
活動過程
各小組根據自己編寫的劇本進行排練,在排練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將物理知識通過表演生動地展現出來,同時注意表演的節奏、表情和動作等方面。
組織科普劇表演活動,各小組輪流上臺表演。表演過程中,臺下觀眾可以通過欣賞科普劇學習物理知識,同時感受物理學科的趣味性。
表演結束后,通過觀眾投票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評選出最佳科普劇、最佳表演獎、最佳劇本獎等,并頒發獎項,對學生的精彩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
七、活動評估
根據學生在各項活動中的參與度、表現(如調查問卷的質量、實驗報告的準確性、模型制作的水平、實踐報告的深度、科普劇的表演效果等)進行個人評估,給予相應的成績或評價等級。
對小組在活動中的協作情況進行評估,包括小組內成員的分工合作、溝通交流、團隊凝聚力等方面,評選出優秀小組。
收集學生對活動的反饋意見,了解學生對活動內容、組織形式、活動難度等方面的滿意度和建議,以便對活動方案進行調整和優化。
八、注意事項
在戶外實踐活動中,要特別注意學生的安全,提前做好安全預案,如安排專人負責安全監督、準備急救藥品等。
活動中涉及到的實驗器材和工具要正確使用,教師要提前對學生進行培訓,避免因操作不當造成安全事故或器材損壞。
對于科普劇表演等活動,要引導學生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注重表演的趣味性和觀賞性,避免過于追求表演效果而忽視物理知識的準確傳播。
各項活動要合理安排時間,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完成任務,同時避免活動時間過長導致學生疲勞和注意力分散。
【初中物理課外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課外活動方案12-06
初中音樂課外活動方案12-06
課外活動方案12-06
初中物理教案教學設計方案12-08
小學課外活動的方案12-04
小學課外活動方案12-07
課外活動方案201812-06
班級課外活動方案12-06
舞蹈課外活動方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