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設計方案錦集(3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設計方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認識2個偏旁“饣、牜”。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給媽媽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生日嗎?在過生日的時候,你們最希望的是什么?
學生各抒己見,預測學生心理,最希望能得到生日禮物。
平日里,你們會向別人借東西,也會把東西借給別人聽說過借生日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關于《借生日》的故事。(板書課題)學了之后,你們就會明白,為什么要借生日。(齊讀課題《借生日》)
反思: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所學知識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越感興趣。學生愛過生日,而借生日學生沒有聽說過,這就引導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未知欲。
二、閱讀、識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學生根據要求獨立讀課本。)
反思:明確讀的要求,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十分必要,這樣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認讀帶有拼音的字:
布、放、快、怎、禮、今、熊、飯、物、正、拿。
反饋時,學生會讀哪個就讀哪個,讀對了的,其他學生跟著將這個字讀3遍。
反思: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創設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3、交流識字方法: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識字方法,然后指名說一說自己想說的字,并組詞。
反思:同桌交流,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擴大信息源。
4、教師指導,強化識字:
教師指導認識偏旁“饣、牜”并重點指導認記“飯、物”,小組“開火車”認讀生字,讀得全對的小組能得到5顆星。
饣、牜兩個偏旁,是新學的,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指導學生重點來記。比賽是學生特別喜歡的方式,而小組比賽更有助于培養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5、這篇課文共有多少個自然段。(讓學生用手勢表示。)
6、你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給大家讀哪個自然段。
(先自由練習讀,然后指名自由選自然段讀。)
反思:打破傳統的“串講”形式,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學生自己能讀懂的教師就不再去講,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7、感悟媽媽和小云說的話:媽媽笑著說:“我忘了”。媽媽真的忘了嗎?小云把生日借給媽媽前,心理會想些什么。
(先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交流和討論,再以小組的形式發表討論和交流的結果。)
8、讀了課文,你們覺得小云是個怎樣的孩子?
(學生各抒己見,從中知道小云在媽媽的影響下,懂得關心媽媽了,使學生受到感染。)
9、小結:
我們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她總是只想著別人,而唯獨沒有自己,所以我們也應該向小云一樣,來關心自己的媽媽。
10、練習分角色讀課文:
(以3人小組的形式練習,還可播放樂曲,活躍氣氛。如開始放《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課文讀完后放歌曲《生日歌》。)
三、拓展與鞏固
1、你們能說出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嗎?
(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感受,各抒己見,師生共同評議。)
2、總結談話:
我們的媽媽愛我們并且關心我們,那么,我們也應該像媽媽一樣云愛身邊的人,云關心他們。
3、作業設計:
⑴ 親手做一份小禮物(一幅畫、一件紙工等,送給父親或母親,并說一句祝福的話。)
⑵ 想象故事的結尾,把課文中的故事說給別人聽。
設計方案 篇2
[課 型] 高中美術欣賞
[教材分析]
中國民間美術這一課選自人民美術出版社的高中美術欣賞,本課由民間美術的界定、民間美術的特點和民間美術主要種類介紹三部分構成,羅列了年畫、刺繡、風箏、玩具、編織、剪紙等民間美術。本課結合蘇州地區的特色,重點介紹年畫和刺繡。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中國民間美術,使學生了解什么是民間美術和民間美術的特點,對我們偉大民族燦爛豐富的民間美術有所了解,增加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對民間美術的審美能力,培養熱愛民間美術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準備情況,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1分鐘)
上課伊始請各組根據課前預習,從老師預先放置的盒子中,集體討論后選出屬于民間美術作品。
師:他們的理由是對還是錯,讓我們看完書本后再評價。請大家看書本75頁。1、2、3、段(板書中國民間美術)
(三)講授新課轉載自教案頻道;網址:/
師:請每組討論一下,推薦一位評委。[上講臺評價](4分鐘)。
生:①民間美術是相對于專業而言的,它們的創作基本上是從事物質生產的勞動人民。這些傷口是勞動人民創造的,所以應該是民間美術。
[師強調民間美術定義]
生:②民間美術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節日活動、祭祀活動中,反映勞動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觀念。
生:③所謂民間美術是強烈體現著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生:④它的創作和流傳方式是集體的,它與宗教、風俗有密切聯系,但它不是迷信。
師:以上就是民間美術的基本特點,講了這么多誰能來概括講一下民間美術大體有哪些種類?
生:年畫、剪紙、刺繡、風箏、編織、泥塑等。
師:同學們知道自己家鄉有些什么民間美術嗎?
生:我是江蘇蘇州的,我的家鄉有刺繡、桃花塢年畫、蘇扇。
1.年畫(12分鐘)
師:我國歷史名城蘇州,物產豐富,文化茂盛,手工藝美冠天下,名家備出,曾有過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蘊、積淀深厚,年畫深受其影響,追溯起來千年歷史。明代時,出現了木刻年畫,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塢一帶作坊達50多家,盛極一時。作品不但遠播海內外,還對日本“浮世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太平天國時,山塘街一帶毀于戰火,年畫鋪紛紛遷至唐伯虎居桃花塢一帶,遂以桃花塢年畫命名之,[師邊介紹桃花塢年畫,邊放桃花塢年畫從古至今的社址變遷片斷],隨著國外石印年畫向我國的傾銷,桃花塢年畫深受威脅,歷經坎坷,幾起幾落,解放后,桃花塢年畫重獲新生,成立了年畫社,新社址在蘇州觀前街宮巷藝石齋內。桃花塢年畫的文化內涵及獨特的制作方法獨樹一幟。年畫作品多次到日、美、意、盧森堡等地展出,被譽為“東方百藝之花”。
[欣賞桃花塢年畫的制作過程]
師:請看,這是《一團和氣》或稱《各氣吉祥》,[展示作品]
[生看完后談自己的感想]
師:這是桃花塢年畫中影響極深,流傳很廣的傳統代表作畫面呈圓型。中央是頭戴紅花,扎羊角發髻,活潑天真,憨態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嫗的笑臉,身穿錦團服飾,頸佩長命富貴銀鎖,手棒《各氣吉祥》卷軸,給人喜氣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覺。在構圖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圓型,寓意“團圓”“圓滿”,表達了人們在新春佳節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諸事順道的良好的愿望。
桃花塢年畫題材內容相當豐富,除了一些吉祥喜慶之作外,還有小說戲劇類、祈福避災類、風俗時事類,比如這一幅《上海火車站》就是反映當時新事物的一幅風俗畫。同學們以為怎么樣?
[生看完后,通過解釋和互相提問等方法上講臺介紹作品]
生:除了蘇州的桃花塢,還有河南朱仙鎮天津的楊柳青年畫,素有南桃北柳之稱。
2.刺繡(9分鐘)
師:看過了年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各地的刺繡,同學們對于刺繡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有四大名繡,江蘇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廣東的粵繡。
生:我是蘇州渚,我們那兒大人、小孩都會繡(簡介作刺繡情況)
師:說起蘇繡,它可是有著三千多年悠久的歷史了,如果把蘇繡比作皇冠,那雙面繡可稱是皇冠上的明珠。
什么是雙面繡呢?[播放一段介紹蘇繡的片子]大家看,這幅白貓繡品正反一致,繡工精細,針法靈活,形象生動,這小貓哪象是繡出來的,仿佛是真如站著一只小貓,令人贊不絕口。[同學們互相交流感受]
[生上前示范刺繡的制作]
3.風箏(1分鐘)
師:放風箏是男女老少都喜歡的集運動、娛樂于一體的活動,同學們放過嗎?今天我們來看看北京的風箏,請大家看書本第5段,討論北京風箏的藝術。
[生介紹自己看過的風箏。及放風箏的感受]
4.玩具(2分鐘)
[生回憶兒時的玩具]
師:每個人的童年幾乎都是由各種玩具隨著成長的,民間玩具充滿了人們對兒童深沉的愛和美好的祝愿,我國的民間玩具歷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過加工制作,使之成為精美的.民間藝術品。
5.編織(1分鐘)
師: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各種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勞動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質,巧妙編織出造型優美的盤、籃、鞋、席等實用美觀的工藝品,在我國南方的竹編,勞動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澤,竹、冪的寬和窄,編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觀,而耐用的整體形態達到靜中有色,粗中有細,硬中有柔的藝術效果。[邊介紹邊看各地編織品的錄像]
6.剪紙(2分鐘)
[放背景音樂《喜洋洋》]
[老師通過表演剪、貼、看的一系列動作,請同學們猜含義。]
生:過年貼窗花。
師:剪紙通過在紙上剪刻,就靠一把剪刀,就能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生活,你看(邊剪邊展示),是不是很美。
(四)布置作業(12分鐘)
同學們親手嘗試手工藝制作。[放背景音樂烘托氣氛]
(五)學生作業[有的剪紙,有的刺繡,有的做泥塑]老師巡回輔導
(六)舉行作品發表會[布置時放背景音樂《喜洋洋》,烘托熱鬧氣氛]
(七)小結(1分鐘)
師:通過學習《中國民間美術,同學們有什么感想?[生暢談感想]
(八)生聽音樂,出教室。
注本課例獲第二屆全國中小學美術課(錄像)評比一等獎
設計方案 篇3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 P68-69
[教材簡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統計活動,讓學生學習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并初步認識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例題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動物生日聚會的情境提出問題,體現生活里需要統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接著通過分類理一理,出現象形統計圖,使學生認識它,并依據它描述分類整理的結果;然后學生自己動手,分類整理花的朵數,并引入簡單的統計表,讓學生用數據表示分類整理的結果。"想想做做"讓學生調查本小組的小朋友各愛吃哪一種水果,統計愛吃每種水果的人數,填入統計表。這樣安排,意在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并通過親自實踐,經歷和體會整理簡單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實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
2、通過實例,認識統計表和象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
3、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感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
4、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題。
教學難點:
1、學生能根據簡單的問題,使用適當的方法 (如計數、測量、實驗等)收集數據,并將數據記錄在統計圖表中。
2、組織有效的統計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傾聽、學會合作。
設計思路:
1、“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的要求。因此,每一個系統的活動的設計都應是學生們身邊的事,讓學生在熟悉、親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數學問題,在情境的創設中既可以導人數學知識教學,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統計,處處有數學。
2、“學活動化,讓學生學習動態的數學。”也是新課程的要求。讓學生形成統計觀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其真正投人到統計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在擺一擺、分一分、排一排等活動中初步感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過程。
3、“數學的問題化,讓學生學習思考的數學。”也是新課程的要求。因此,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數據,根據數據提出問題,充分拓展思維,深化對統計意義的理解,同時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借助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生日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參加大象的生日宴會,你們愿意嗎?
(多媒體顯示大象圖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別高興,媽媽告訴我,待會兒會有很多客人來為我慶祝生日。看,它們來了!多媒體顯示:小動物們戴著面具唱著生日歌依次出現。)
師: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可能會答:我想知道它們是誰?我想知道每一種動物有幾只?)
二、實踐操作,初步體驗統計
師:是呀,大象家來了那么多客人,它們都是誰呢?分別有幾只呢?下面,請同學們幫助大象對來的客人做好登記。一個客人就拿張相應的動物頭像貼在吹塑紙上。
(多媒體顯示:動物客人依次揭開面具)學生擺動物頭像。
學生擺完后,師: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來了小狗、小猴、小豬。
師:他們分別有幾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豬有3只。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分別有幾只?
學生分組討論后匯報,引導學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分類統計的方法。
師: 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好不好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小組合作,先討論怎么分,怎樣排,然后動手理一理。
學生學習小組討論、操作,然后教師把每一組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展示。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哪一組排得最整齊、最漂亮呢?(師為最漂亮的小組發一顆星。)
學生進行評價。引出課本第62頁例圖,請小朋友把每種動物的只數填在橫線下面的括號里。(學生在書上完成。)
師:看了這幅圖,你知道了什么?
同學們有這么多發現,都是通過我們自己動手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得到的。剛才我們做的這些就是統計。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分小組整理各種鮮花的朵數。
師講述:客人們給大象送來了什么?(花)有沒有關于花的問題想問別的小朋友呢?(花有哪些顏色?各有幾朵?)
師: 課本巳經把這些花印在了附頁上,請大家把附頁里的花剪下來,分類貼在課本(課前剪好。)
分組討論:從圖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種花的朵數填在表格里。
組織全班交流,啟發學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如哪種花最多?哪種最少?你還知道些什么等)給予評價。
2、引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
A、以小組為單位,說明題目的要求,讓學生自己動手剪--剪、擺一擺。
B、組織學生交流各小組統計的結果,讓學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少?你還知道什么?)
C、想一想,說一說。
師:今天我們幫大象統計了來的客人,送的鮮花,大象非常高興。同學們,你們再幫大象想一想,怎樣給客人們準備午餐呢?
讓學生說出各自的想法,給予評價。
師:回家后把今天大象過生日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經典設計方案12-05
設計方案(精選)09-26
設計方案07-21
(精選)設計方案11-04
年會設計方案02-09
網絡設計方案07-24
設計方案格式11-03
活動設計方案11-24
設計方案模板08-06
消防設計方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