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2-11-15 12:30:49 設計方案 我要投稿

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5篇)

教學設計方案1

  學習目標:

  1、 學會收集和整理材料,了解狼的生物特性;

  2、 通過對資料的歸納分析,總結出人們對狼的情感態度及變化及其原因。

  3、 培養學生辨證看問題的態度;

  4、思考與探究:狼形象在人們眼中的轉變,通過討論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

  5、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愿望;

  重點:目標1、3。 難點:目標2、4

  教學方法:探究、研討。

  收集整理有關狼的成語、俗語、歇后語、故事等各方面的資料,

  一、 導入 我的自白:

  今天我們課上有幸請到了一位神秘嘉賓,它是誰呢?讓我們先來聽聽它的自白。

  二 了解狼。

  我的檔案:

  狼這個動物我們說熟悉也很熟悉,經常在電視上看到它的身影,說陌生也很陌生,因為它畢竟離我們的現實生活有些距離。那么對它我們到底了解多少呢?一起來為它填寫一份檔案。

  三 辯證地看待狼。

  我的.煩惱:雖說生物界的狼英勇無比,可是絕大數人還是會“談狼色變”,對狼充滿恐懼與厭惡。

  請聯系我們的生活以及課本的相關內容談談狼到底得到了人們哪些不公正的對待了呢?

  你有沒有思考過其中的原因呢?

  比一比: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也有這樣的主題迥異的兩篇文章,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兩篇文學作品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點?

  這兩篇文學作品中還分別寫出了狼的哪些其他特點?

  那么為何同樣是寫同一種動物,不同的作家會寫出不同的形象,給人不同的感受呢?

  【學生活動】試一試,用創作性的語言復述《狼》的故事給同桌聽。

  四 總結全文

  【師生活動】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全文吧!(出示板書設計,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全文)

  本文寫的是兩只狼和一個屠戶之間的一場較量,狡詐的狼想吃掉屠戶,結果卻雙雙斃命與屠戶的刀下。說明狼無論多么狡詐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為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結構上先敘后議。層次分明。用直接議論收束全文,有力的反問句式和辛辣犀利的嘲諷,戳穿了狼的本質。盡管狼狡猾兇殘,本性難改,但在英勇機智的人類的斗爭中,玩弄陰謀終落得自食其果的下場。它告訴我們:對待象狼一樣的壞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必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五 作業設計

  1、積累本文的文言實詞、虛詞,背誦課文。

  2、 課后閱讀,《狼三則》中其他兩則。并寫出故事梗概。

教學設計方案2

  學習目標

   1.了解“合一合”的識字方法,會用這種方法自學生字。

  2.能夠區分形近字和同音字;能把短文讀正確,了解意思。

  3.能根據情境想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4.在口語交際活動中,能清楚講解自己的設計,評議出誰的設計好。

  課前準備

  結合《蘭蘭過橋》的學習,自己設計“未來的橋”。

  第 一 課 時

  我的發現

  1.自讀韻文,發現規律。

  2.引導學生歸納小結。

  如:“千”與“口”合在一起就是“舌”;

  “土”與“里”合在一起就是“埋”;

  ……

  3.生識記生字:甘、埋、闖、掰、跌。

  4.師檢查識字情況。

  5.鼓勵學生用這種方法識記漢字。

  如:(明)日月齊照,大放光明。

 。I)眼睛流水,淚水汪汪。

  日積月累

   1.找找每組字的異同點。(音、形、意)

  2.選字填空,填完后讀一讀。

  3.拓展練習。

  聲 生 身 遠 圓 園 做 坐 座

  笑( ) ( )方 ( )好

  學( ) 花( ) 請( )

 。 )體 團( ) ( )位

  我會讀

  1.自讀短文,不懂的可以請教同學或老師。

  2.把短文讀給同學聽,說說自己的感受。

  第 二 課 時

  口語交際:未來的橋

  創設情境,導入話題

  小熊過生日,請小猴去他家做客?墒切⌒芗易≡谝粭l大河對面,河面上沒有船,也沒有其他的方法能幫助小猴過河。請大家幫助小猴設計一座橋。

  現在,把你們設計的大橋圖拿出來,向小猴子推薦自己設計的橋。

  想想,怎樣向小猴子介紹自己的設計,才能讓他采用自己的設計方案。

  分小組交流

  介紹自己設計的橋。

  小猴子選出自己滿意的'橋,并說出選中的理由

  拓展創新

  1.引導設計具有特殊用途的橋。

  2.鼓勵學生講出其設計理由和使用特點。

  3.評選出最好的橋。

  第 三 課 時

  展示臺

   1.認真看圖,了解第三幅圖缺的是什么。(缺了把球撈上來的方法)

  2.自己想出最好的打撈方法。

  啟發:可以從圖上提供的大樹、石子、樹枝……設想撈球的方法。

  3.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方法。

  4.比一比誰的方法最好。

  5.試著把第三幅圖畫出來。

  6.把故事完整地講一講。

教學設計方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滿井游記》教學設計8。

  2.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于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在朗讀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風格。

  3.體會本文白描和擬人手法的運用以及比喻句的表達效果,引導學生把握形象生動的寫景技巧。

  德育目標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品讀課文,體會本文寫景的技巧,學習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豐富意蘊。

  ●教學方法

  1.討論點撥法。

  2.比較閱讀法。

  ●教具準

  多媒體、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意;品讀課文,感受文章優美的意境,學習作者寫景狀物的高超技巧;深層探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較閱讀,感受袁宏道游記散文的獨特魅力。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教師出示中國地圖,指圖評說:

  同學們,我國的南方,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覽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與范仲淹相伴,登臨岳陽西北的岳陽樓;在歐陽修的指引下,觀賞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們將“揮

  師北上”,看看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們踏青去!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ǘ嗝襟w顯示)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萬歷年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三袁”,為“公安派”的創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容則多

  寫閑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時政治現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游記,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勝古跡、風俗習慣和社會狀況等,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滿井游記》教學設計8》。本文屬山水游記,又因其短小,稱“山水小品”。

  3.寫作背景

  萬歷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為苦悶,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任的職務比較清閑,有空暇就游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跡!稘M井游記》就作于此時。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選兩位同學播放預先錄制好的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并點評。

  教師提示評點應注意的問題:①讀音是否正確;②停頓是否分明;③語調的輕重緩急有無區別;④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順勢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詞語。

 。ǘ嗝襟w顯示)

  請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教師選四位同學回答,分四組。

  明確:(1)yān niàn zhāo huì

 。2)pù xiā jiā léi

 。3)liè qiàn jiǎn jì huán

 。4)huī lì wū

  2.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自行翻譯課文,畫出疑難詞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內容如下:

 、僬莆障铝袑嵲~。

  東風時作 作:起。 土膏微潤 膏:肥沃。

  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于時:在這時。波色:水波的顏色。乍:初,始。

  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新開:新打開。匣:指鏡匣。

  娟然如拭 娟然:美好的樣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 泉、茗、罍、蹇,都是名詞用作動詞,用泉水煮、喝茶、端著杯、騎著驢之意。

  作則飛沙走礫 飛,使沙飛;走,使礫走。

 、谝辉~多義。

 、垭y句翻譯。

  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譯:游人雖然還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譯:大概說是不能因為游玩而耽誤公事的.,流連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這個官兒罷了。

  3.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文意。

  學生自由發言,明確:這是一篇寫景小品,文章以清新的筆調寫出北京近郊早春時節的秀美景色。第一段寫城中“余寒景象”,寫了欲游不能的苦惱。第二段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郊游的所見所感。先交待出游日期、天氣、同行人物及出游路線;接著寫滿井春色,先總寫滿井全景輪廓,后分寫山、水、柳條、麥田、游人、鳥、魚,并點明文章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第三段交待出游緣由

  及作記時間,結束全文。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四、品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探究文章優美的意境。

 。1)學生齊讀課文,想象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

 。2)選三位同學發言,其余同學補充、評價。

 。3)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教師稍加粗撥。

  明確:作者用細膩而充滿詩情的筆調,為我們呈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活力無限的滿井春光圖:河面浮冰剛剛融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開之鏡;山巒積雪剛剛消融,座座青山秀麗,好像晨妝少女;柳條鵝黃初染;麥苗冬眠初醒;鳥兒曬太陽;魚兒戲水戲浪。這些富于早春特征的景物組成一幅層冰解凍、波光粼粼、山川氤氳、田野生機勃勃的圖畫,給人以高度諧和的美的享受。游人相偕出游,作者將

  品茶、飲酒、騎驢觀賞諸畫面合為一組鏡頭,熱鬧非凡。自然風光與人物活動相映成趣。一幅滿井春光圖,顯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機,物我交融,情致盎然。既表達了一種輕快喜悅的心情,又流露了對自然重新煥發生機的欣賞和贊美之情。

教學設計方案4

  教學重點:學生學習早上問候語 Good morning. 及介紹人物用語 This is 。

  教學難點:介紹人物用語 This is …一句的發音較難,口型和發音不易到位,教師要適當提示,切不可盲目糾正發音,從而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過程:

  1、熱身、復習 (Warm-up/Revision)

 。1)教師播放第一單元的歌曲 Hello,師生共唱。

  (2)用所學打招呼用語,師生互相問候。

 。3)學生用英語名字,自由下座位同別人打招呼并詢問姓名。

  2、 呈現新課、操練 (Presentation/ Practice)

  (1)教師告訴學生英語的打招呼用語有很多,除Hello/Hi 以外,在早上或上午可用 God morning. 來進行。同時教師出示表示上午的圖片,或在黑板上畫一個升起的太陽,并在旁邊標上時間7:30和 Good morning.一句。

  (2)學生操練Good morning.

  (3)教師向學生打招呼:T: Good morning. I’m Miss Wang /Mr. … What’s your name? 學生回答 S: My name’s … 此時,教師主動與學生握手并說T: Nice to meet you. 鼓勵學生回答 S: Nice to meet you, too.

 。4)教師呈現句式This is ….并把新朋友John介紹給學生。

 。5)學生操練句式This is ….

 。6)聽錄音或VCD來展示Let’s talk部分的對話,聽到Let’s go to school.時,教師聯合幾位學生表演一下,幫助學生理解。

 。7)學生跟讀并模仿Let’s talk 部分的`內容。

  (8)學生分小組,扮演對話中的人物或其他人物,進行實際交流。教師簡單介紹Miss, Mrs , Mr的用法,并鼓勵學生說Miss, Mrs , Mr 。

 。9)學生展示練習情況。

  3、活動、操練 (Activities/ Practice)

  (1)游戲1:“擊鼓傳花”

 。2)游戲2:“聽聲音,猜朋友”

  4、課堂評價 (Assessment)

  做活動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部分練習。

  5、 課外活動(Add-activities)

  (1)聽錄音,仿讀會話,并在實際情景中運用所學內容。

  (2)早上遇到老師時,要用Good morning!打招呼。

  (3)會用This is ….來介紹自己的老師、朋友和家長。

  (4)以小組為單位,準備下一節課表演本課A部分Let’s talk 的對話。

教學設計方案5

  《敬畏自然》是嚴春友寫的一篇文章。該文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認為,在這個問題上,人類應該從根本上轉變理念,再也不要宣稱什么“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敬畏自然教案設計具有教學課堂模塊明顯、思維啟發過渡自然,問題設計精當的特點,能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一起來學習下!

  敬畏自然

  教學目標:

  ①感知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關鍵語句,理解語言中包含的哲理。

  ③提高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教學重點:

  ①通過反復閱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樹立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課前準備:

  學生:①預習文章,自學字詞,弄清文意。

  ②查詢、搜集、整理有關自然界與人類關系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師:①準備與自然、與保護自然相關的圖文資料。

 、跍蕚溆嘘P愛護自然的名言、故事、資料等。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

 、偎僮x文章兩遍,把握文意。

 、隗w會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蹖W習反問、擬人等修辭手法。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①可以用愛護自然的警句、格言導入。

 、谝部梢杂么笞匀皇軗p的圖片資料導入。

  ③也可以用類似“羅布泊消失”的自然現象導入。

  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跡,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在她的懷抱中成長壯大。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發展,人類已漸漸遠離了自然,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人類遭受自然懲罰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人與自然究竟是什么關系?為什么在自然母親面前我們應當有敬畏之心?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閱讀本文后,我們也許會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愛護大自然的責任。

  出示目標并板書課題。

  課題:敬畏自然

  目標:①感知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關鍵語句,理解語言中包含的哲理。

 、厶岣哒J識自然、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2.感知內容

 、艡z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 ”

  要求:自選難讀難寫的字同位相互交流識記,如:

  蓬蒿 咫尺 狼藉 吶喊 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

  精巧絕倫 美味佳肴

 、品磸烷喿x文章兩遍,初讀可以自提問題,再讀可以圈點勾畫寫下感受,理解評價。

  充足的時間閱讀后,進行課堂交流。交流之中,學生可以互評,教師進行總結、評價。而后進一步指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如:

 、俦疚膶懥耸裁磧热?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谖闹凶钅鼙磉_作者觀點的句子是哪些?

 、蹫槭裁匆次纷匀?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⑶課堂交流

  提示學生講觀點還要學會講根據,可以用文中的話理清因果,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

  教師引導學生發言后幫助學生整理歸納:

 、俦疚氖且黄h論性散文,談論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不要宣稱什么“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表達一種憂患意識和情感。

 、诒磉_文章觀點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

  ③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為人類常常與自然對立,有時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愛護自然,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發展。

  人類與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們自己。敬畏自然,即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

  我們整體感知到人類應該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懼,敬畏就是愛護。人類要謀求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應該時時刻刻想到愛護自然,求得人類自然和諧發展。對于這一觀點,作者用了什么樣的方法,讓讀者明理呢?

  2.自主探究

  學生可以自由討論,提出質疑見解,學會質疑。

  3.小組討論,交流發言

  教師可以將各小組討論題集中歸納,如:

 、俦疚膹谋磉_方式看有什么特點?

  ②文章是怎樣推出議論中心的?

 、劢o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寫作手法有哪些?

  ④語言上有什么特點呢?

  師生可以互動式參與討論,學生可以說,教師幫助引導歸納:

 、俦疚囊宰h論為主,富有文學色彩,講究形象語言、文學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說是一篇議論性散文。

 、谧髡哌\用了層層推進的方法,最后引出中心也是結論。如從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結論,從智慧--生命--敬畏自然與生命。

  ③也許印象最深的寫法有對比、有擬人、有反問。教師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例句,讀一讀,并比較一下用法的不同,從中看出用對比、擬人、反問的妙處。

 、芪闹性S多語句富有哲理性,可聯系文后的研討與練習(二)做一些反思和理解。同學之間可以交流一些看法,教師引導評價就可以了。

  體驗反思

  1.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自己學了文章后有哪些想法,能不能舉例說明?

  2.對于作者否定“征服自然”、倡導“敬畏自然”的觀點,自己持什么態度?贊同呢?還是有其他觀點?

  3.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同學交流“人與宇宙”的資料或看法。〖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進行講述,也可以另立題目講述,主要目的在于鞏固并延伸文章內涵,激發學生探求科學、熱愛科學的興趣。

  拓展延伸

  1.比較學習郭牧華的《敬畏頭頂的星空》、張曉風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熱愛生命》。

  2.以“人·自然·生命”為話題,寫一篇感想,專題討論,課上交流。

  板書設計

  敬畏自然

  愛護自然

  嚴春友

  人類生命 與大自然 對比

  人類智慧、自然智慧 擬人

  自然智慧、宇宙生命 反問

教學設計方案6

  教學目標 :

  1、懂得借別人的東西要愛護,并能按時歸還。

  2、能看圖連貫地說一段話,并能使用借書和還書時的禮貌用語。

  教學重點:

  能抓住人物的言行把借書、還書的過程說清楚。

  教學難點

  看圖連貫地說一段話,注意每兩幅圖之間過度要自然。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一、談話揭題

  1、同學們,老師這兒有幾本新書,你們想看嗎?

 。ㄏ耄

  2、你們想看老師的這本書,可得向我借(生齊說)

  (板書:借)

  3、你準備怎么向老師借這本書呢?誰先來說一說,看老師愿不愿意把書借給你!(生說)

  看來,同學們都能從老師這兒順利地借到書了。

 。銈冎罏槭裁蠢蠋熢敢獍褧杞o他們嗎?)

  板書:有禮貌

 。ㄋ麄冇昧四男┒Y貌用語。浚

  板書:請好嗎

  4、今天啊,明明也買了一本新書,丁丁很想看,于是,他向明明借書。那丁丁又會怎么借書,怎么還書呢?這節聽說訓練課,我們就來學習第5課

  二、整體感知,了解大意。

  1、看課文中四幅圖,讀讀課后問題。

  2、能說說你自己都看明白,讀明白一些什么嗎?

  3、學生自由交流。如果你愿意向老師交流就和老師說,愿意與同學交流就和同學說。注意把話說通順,讓人能聽明白。

  三、逐幅看圖,練習說話

  (過渡:看著同學交流的興奮勁,真想聽聽同學們是怎樣把一幅圖一幅圖說清楚、明白的.。愿意說給大家聽嗎?)

  1、出示圖1:你準備怎樣把這幅圖的意思表達明白?

  A、指名說.誰有補充嗎?

  B、多請幾個同學說。

  2、出示圖2:是的,丁丁也順利地借到了書?矗氐郊,他在干什么呢?

  3、從這里可以看出丁丁是個怎樣的孩子?

 。ò鍟簮蹠

 。2)你能猜猜丁丁這時是怎么想的嗎?

 。3)請你連起來把這幅圖的意思說一說,好嗎?

  4、圖3包好了書皮,丁丁在干什么了?

 。ò鍟嚎磿

  看你能用上哪些好詞好句?(板書:津津有味專心致志)

  5、圖4過了一個星期,丁丁把書還給了明明。還書時,丁丁會怎么說?明明又會怎么說呢?

  (板書:還書)

  從時間上看,丁丁還書非常按時。

  四、把4幅圖的內容連起來說。

  注意圖與圖之間過度要自然。

  1、自由說

  2、指名說

  五、表演《借書》

  1、自由組合練習表演

  2、上臺表演,師生共同評議。對話是否正確,是否有禮貌。

  六、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聯系實際說說自己向別人借東西是否有禮貌?按時歸還了沒有?準備今后怎樣做?

教學設計方案7

  教材簡說:

  這個語文園地有四項內容,包括“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臺”。

  學習目標:

  1、自主發現漢字的構字特點,通過觀察圖畫,能說幾組反義詞;積累詞語,恰當運用詞語。

  2、讀通、讀懂簡短的課外文章,愿意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來。

  3、學習搜集資料,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4、能主動參與展示活動,樂于展示自己學習的收獲和才能,并善于和別人交流。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一)1、出示基本字:牙、令、皮、隹,引導學生認讀。

  2、引導學生給這些字加上偏旁,學生上臺板書。

  3、出示書上的內容,讀學習伙伴的話,說說自己發現了什么。

  4、展開想象,記住這些字。

 。ǘ┛纯凑f說。

  1、讀學習伙伴的話,仔細觀察圖畫。

  2、看誰說的多,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二、日積月累。

  (一)讀讀記記。

  1、自由讀詞語,指名讀,齊讀。

  2、創設情景,理解意思。

  如:太陽一出來——金光閃閃;黃山的風景——秀麗神奇;小兔子跑進樹林——無影無蹤;廣闊的大海——無邊無際。

  (二)我會選。

  1、讀讀“飄浮、飄揚”。

  2、啟發學生想象“云、紅旗”,理解詞語意思。

  3、默讀思考后填空,朗讀填好的`句子。

 。ㄈ┪視䦟。

  1、平時你們有很多悄悄話藏在心里沒有說,找個好朋友說給他聽,好嗎?

  2、展示例話,師生共同朗讀。

  3、學生寫心里話。

  4、交流學生作品,注重真情流露的作品。

 。ㄋ模┪視x。

  1、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

  2、比賽讀,當小老師讀。

  3、討論:為什么先生說韓愈是個聰明的孩子?

  第二課時

  一、口語交際。

 。ㄒ唬┬〗M討論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學介紹自己搜集的資料,同學間互相閱讀。

  2、互相推薦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

  3、用簡單的話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

 。ǘ┱匍_“動物、植物介紹會!

  1、創設情境:大家看了這么多有關動植物的資料,掌握了這么多動植物方面的知識,可以說是動植物的小專家了。我們組織一個“動植物講解團”,向別人介紹動植物,你們愿意嗎?

  2、示范引導:昨天,我請一頭大熊貓作了一次講解,下面我把錄音放給大家聽聽,然后,咱們再學著大熊貓的樣子進行講解。(播放錄音)

  我叫大熊貓,是你們的好朋友。你們別看我的體態笨重,顯得笨手笨腳,實際上我卻出奇的靈活。告訴你們,我可以用后腳夠到腦袋,我還能夠輕而易舉地爬上樹。哈哈,怎么樣,我厲害吧!哪位小朋友要是不服氣,可以和我比一比,看誰先爬到樹的最頂端。

  3、分小組準備講稿。

  4、學生小組內練習講解(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

  5、各組推選最佳講解員參加全班比賽。

  二、展示臺。

  1、日記展示可以讓學生自己讀,也可以擺出來參觀,或是打印成冊發行。

  2、中華鱘等資料可以以資料卡片的形式展示。

  3、由于只有少數學生去過溫州科技館,可以讓去過的學生說說所見所聞。

教學設計方案8

  教學目的:

  1、通過,聯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文生字新詞。

  2、認識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3、理解作者聽其聲、觀其形、感其受、思其序的觀察方法,從而掌握事物的觀察規律,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5、給課文分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文中有關“潮來潮去時”的壯觀景象,學習作者有次序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事物的習慣;理解一些重點詞句。

  教學準備:小黑板、燈片、有關錢塘江潮的資料帶。

  課時安排: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落;學習課文1一2自然段。

  第二課時:重點理解課文3一5自然段,指導朗讀背誦。感知作者邊看、邊聽、邊看的觀察方法,總結深化課文。

  一、導入。

  1、師啟發談話:第一教時,我們已經初步感知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是按“潮來前一潮來時一潮來后”的順序來寫的,并且知道潮來之前的情景:一是目之所及的景物描寫,給人以平靜而帶有幾分神秘的感覺;二是寫前來觀潮的人之多,寫出了人們焦急等待的心情。這一段從側面渲染了錢塘江大潮的“奇”。那潮來時,潮來后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2、學生質疑:可圍繞文后的“思考練習”提出不懂的問題。

  3、燈片出示學習目標。

 、賹W習課文3一5自然段,理解重點詞句;

 、谟懈星榈乩首x課文,背誦三、四小節;

 、蹖W習作者邊看、邊聽、邊想的觀察方法,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學文A、學習3、4自然段。

  1、整體感知

  ①師:文章三四小節,a、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察大潮的?b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寫大潮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谧杂衫首x。

  ③討論、感知、(板書:聲音、樣子、情緒;解決a、b)

  ④欣賞錢塘江潮錄相。(解決c)

  2、細讀理解。

 、倌x3、4自然段,用[

  ]標出表示聲音的詞、用()標出表示樣子的詞,用“△△”標出人們情緒變化的詞。

 、趲熒〗Y:作者聽江潮的`聲,越來越大;見江潮的形,是越來越狀。作者既留心了聲音,又留心了江潮不斷變化的形;既留心了江潮的氣勢,又留心了人群情緒的變化。作者這種邊看、邊聽、邊想的觀察方法,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值得我們學習。

 、壑攸c解決開課時先提出的有針對性的問題。·釋“水天相接”

  ·第3自然段中,講到人群又沸騰起來,人們為什么會沸膝?·體會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④作者筆下越來越近的浪潮,如此聲勢浩大,如此雄偉壯觀,那面對這樣的情景,作者為什么不寫人們的表現?(以此作為創造教育的切入點)

  3、細品背誦

 、賻熞哼@一見,作者從三個方面寫出了江潮的“奇”。同學們,這就是祖國山河的一個剪影,這就是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帶著對錢塘江潮深深之受,熟讀、背誦3、4小節。

  ②小黑板出示背誦線索。B、學習5自然段

  1、過渡:錢塘江大潮的“奇”,不單單表現在潮來前平靜而又略顯幾分神秘,也不單單表現在潮來時非凡的氣勢。潮來后的情景,我們也能品味出它的“奇”。

  2、指名讀。

  3、同桌互說:潮來后是一番什么景象?你能說說它的“奇”嗎?·抓“余波涌”--持續時間長,神奇。·抓“江水漲”--上漲兩丈、水量大、雄偉壯觀。

  4、小結:這一段,作者用余波和上漲的江水烘托了江潮的“奇”。

  三、深化總結。

  1、回題讀12節,體會“天下奇觀”。

  2、師:潮來前,江面依然平靜,給人以寧靜而帶有幾分神秘的感覺,你說奇不奇?潮來時,聲音大,氣勢壯,奇不奇?潮來后,余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江水上漲兩丈來高,你說奇不奇?

  3、齊讀第一自然段。

  四、作業

  1、在下面的詞語中選擇兩個造句。天下奇觀、浩浩蕩蕩、山崩地裂、水天相接、沸騰、橫臥、橫貫

  2、寫出帶點字詞的意思。觀潮()觀天下奇觀()

  3、讀課文四小節最末句話后填空。

  這段話作者是從和兩個方面來寫江潮的。作者把比作。著力描寫了大潮涌來的動感,使人身臨其境,表現了錢塘江大潮非凡的。

  (學校第17屆教研會研究課)

教學設計方案9

  【教材簡析】

  本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全文共7個自然段,可分為4段(1:2-4;5-6;7)。課文以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小英的神態與動作。因此,知道學生朗讀課文,了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內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9個二類字。理解生詞意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教學準備】

  生字卡、圖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目的要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一、導入揭題

  1、我們鼓掌時發出的聲音叫什么?(板:掌聲)

  2、我們常常會在什么情況下聽到掌聲?

  3、預習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寫誰為誰鼓掌?為什么事鼓掌?

  二、初讀課文

  1、師范讀。

  2、生自讀課后生字詞。

  3、師出示詞語,檢查認讀情況:

  班里愿意投向調來情況持久講述交談

  珍惜慢吞吞困境殘疾猶豫驟然鞠躬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時間長。

  困境:捆那的處境。

  猶豫:拿不定注意。

  驟然:突然。

  4、讀課文。

  5、指名分節朗讀課文,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6、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賹懶∮⒁蚧加袣埣捕鴳n郁、自卑。

  ②老師由于不了解情況而讓小英上臺演講,小英在同學們的掌聲中上臺演講,獲得成功。

 、弁瑢W們的掌聲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氣,不再憂郁了。

 、茳c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聲。

  7、每組各讀一段。

  三、書寫生字

  1、師指導寫“班”“境”“愿”。

  2、生習字,師巡視指導。

教學設計方案10

  單元目標

  1、學會本單元的29個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掌握課后“讀讀寫寫”中列出的25個詞語,做到能正確地讀寫,懂得這些詞語的意思。能按指定的要求積累詞語。

  2、能正確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掌握“體會用詞要準確”的方法。

  4、學習在一定的情景中能即興說幾句“請求”的話。

  5、練習寫一篇《發生在星期天的事》,要求寫得真實、具體,語句連貫、通順,能反映出星期天的“特點”。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熱愛家鄉、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2.正確理解詞語在句子環境中的意思,體會詞的準確性。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的3—5節,能用己的話介紹家鄉的一種橋。

  4.根據要求進行合理想象。

  教學重點

  1、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并體會這樣用的好處。

  2、初步學習本課第三、四、五節的“總起——分述”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了解文中介紹的四種字體

  課前準備:錄音磁帶、錄像帶、圖片、書籍、書法作品(含楷體、篆體、草體等)。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重點:了解家鄉橋的特點,并能用簡潔的語言來介紹。

  突破手段:通過了解千姿百態的橋型,來激發學生了解作者寫家鄉橋的意圖

  一、引題

  1、橋是什么?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介紹一下你認為的橋。

  學生交流

  2、你知道世界上哪些橋?能給大家介紹嗎?學生資料介紹

  3、橋有些什么作用呢?家鄉的橋并不出名,它能給作者留下什么呢?

  4.板書課題:家鄉的橋朗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學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理解綴、擷取、剛勁、雄健、飄逸瀟灑的意思。

 。3)思考:家鄉的橋有些什么特點?

  2.自學后反饋。

  自學反饋自學要求

  1、指名逐節朗讀課文

  2、歸納家鄉橋的`特點

  3、交流各類特點的分別的小節

  4.分小組、分特點朗讀課文小節

  5.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再讀課文

  3、名逐節朗讀課文。

  (1)說說家鄉的橋有些什么特點?家鄉的橋有以下特點:

  小橋多、造型美、橋名美。

  (2)哪幾小節是寫“小橋多、造型美、橋名美”的?

  (3)再讀課文,著重讀寫小橋特點的小節。

  (4)用簡潔的話說說家鄉的橋。

  三、小結

  家鄉的橋并不出名,但是很有特色。家鄉的橋很多,造型很美,每座橋都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這些橋美在哪里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每詞抄2遍。

  第二課時

  課時重點:學習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突破手段:學習方法,模仿練習

  一、積累并復習

  1、默寫詞語:血脈屹立擷取飄逸瀟灑

  2.說說家鄉橋的特點,可用上血脈、屹立、擷取、飄逸瀟灑、雄赳赳、長相憶等詞語。

  3、家鄉的橋很多,課文是怎么寫的?找出有關句子。

  4、學生默寫詞語。

  5、生交流,個別回答

  例句:“我的故鄉在江南。故鄉的小河,像一條條血脈,網布在大地母親的身上。

  1、輕聲朗讀課文,邊讀邊劃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朗讀相關的句子

  4、學生個別—全體朗讀這句話

  二、學習課文

  1、學習句子中用詞的準確性的方法:

  1)首先要理解“網布”的意思。

 、伲,網布:布,分布;網布,像網一樣縱橫交織的分布。

 、冢郝撓瞪舷挛摹O胂霂c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故鄉一條條小河縱橫交織地分布在大地上。

 、郏后w會帶點詞語的運用好在哪里。

  “網布”把故鄉一條條小河縱橫交織的樣子寫得十分形象,給讀者留下具體而清晰的印象。

  學生聽講解

  小結:體會詞語運用的準確性,可以先了解詞語的意思,再根據具體的句子,體會它的準確性。小聲讀讀體會方法,再找找有關句子。

  “小河長,小橋多。橋連接著一個村莊與另一個村莊,連接著一戶人家與另一戶人家。如果提個籃子趕集去,不經過八座十座小橋才怪哩!“

教學設計方案11

  一、課文分析

  1、集體背誦。

  2、蘇詞背景介紹。(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詞風)蘇東坡是北宋詞壇的大革新家,他作詞時,正當柳詞風靡一時之際,他有志于改變《花間》以來柔媚的詞風。宋神宗熙寧八年,東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歸途中與同官梅戶曹會獵于鐵溝,寫下了這首出獵詞。他因自己的詞有別于柳七郎風味而頗為得意。曾致書鮮于子駿表達自己的這種自喜: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3、補充注釋與典故分析:

  ⑴太守:即蘇東坡,作者自稱。寫本詞時,作者任密州知州。

 、茖O郎:即孫權!度龂尽侵尽份d: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于廢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

 、乔柴T唐:漢文帝時云中太守魏尚抗擊匈奴有功,但因報功不實,獲罪削職。后來文帝聽了馮唐的話,派馮唐持節去赦免魏尚,仍叫他當云中太守。這里東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邊任,到邊疆抗敵。

 、壬涮炖牵禾炖牵敲,一名犬星,主侵掠,這里指代西夏軍隊。

  4、內容與形象分析:

 、庞傻涔蔬\用,我們可以看出,詞人蘇軾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明確:雄心勃勃、英武豪邁、挽弓勁射、保家衛國、征戰沙場的英雄形象。

 、圃賮矸治鲈~的內容,看作者是怎樣塑造這個英雄形象的。

  明確:

  在這首詞中,上闋寫出獵,下闋寫請戰,場面熱烈,情豪志壯,大有橫槊賦詩的氣概,把詞中歷來香艷軟媚的兒女情,換成了報國立叻、剛強壯武的英雄氣了。

  上闋: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獵圖,勾畫出一個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獵而報知人民跟隨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須傾城,其狂二也;獵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孫郎,其狂四也。

  下闋: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個豪放不羈的個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壯志:鬢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節云中,此豪二也;會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5、以本詞為例,概括豪放詞風格。

  (課后記:學習這首詞,不能撇開詞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點,而要緊緊圍繞詞,讓學生從詞出發,去體會,去感悟。)

  6、聯系學習《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

  二、課堂訓練

  1、熟背二詞。(讓學生再體會、感悟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詞風。)

  2、根據《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數、字數、調數,任選其中一個詞牌試著填詞一首。

  三、課堂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進一步走近宋詞,初步接觸風格迥異的宋詞兩大流派,對詩詞的意境、形象、風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廣泛閱讀,深入思考,認真分析,對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豐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四、布置作業

  聯系辛棄疾的生平、思想、風格自學《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課后記:訓練1要求全體學生必須做到;訓練2只要求有能力有興趣者完成即可。)

教學設計方案12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習,讓學生初步了解《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狹小,所見有限。

  2.理解“說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了解反問句的意思,練習讀出反問句的語氣。

  3.結合課文中的詞句進行說話訓練。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卡片:小鳥、井沿、回答、弄錯、無邊無際、抬頭、青蛙。

  2.實物:玩具熊貓、蘋果、8開鉛化紙。

  3.多媒體課件:

  句子:

  (1)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2)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啊!

  小節:第6節和第7節的.課文內容。

  練習:

  (1)選擇正確的意思:

  青蛙認為天不過井口那么大,不用飛那么遠。

  青蛙認為天不過井口那么大,要飛那么遠。

  (2)選詞填空,練習說話:

  海洋 沙漠 禮堂 森林

  ()無邊無際,大得很啊!

  (3)想想說說:

  聽了小鳥和青蛙的話,我忍不住說:“ !

  信息:信息世界

  gàibì

  井:井蓋 井口 井沿 井壁 井水 井底

  成語故事:九種動物圖,點擊后出現有關的故事題目、《成語故事》書。

  動畫:小鳥飛過村莊、河流、高山。

  4.學具:8開鉛化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交代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語和課文的第一節。

  2.讀詞語卡片。

  3.用詞語練習說話:青蛙小鳥

  二、整體感知

  1.練習讀第2節到第7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

  3.從第2節到第7節中挑選自己喜愛的一節讀給同桌聽,同桌點評。

教學設計方案1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并正確讀寫。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企鵝爸爸是怎樣呵護小企鵝的,感受企鵝爸爸堅韌偉大的父愛。

  3.體會課文的細節描寫。

  教學準備

  了解企鵝的生活狀態,搜集反映動物艱辛養護子女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談話交流,引出課題

  1.通過“動物的母愛”這一話題,引出本課課題。

  2.讀課題,企鵝爸爸是怎么撫育孩子的?交流已知信息。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自由朗讀課文,幾個有難度的詞語,要求讀準確,初步了解它們的意思。

  三、再讀分享,理解內容

  1.從課后題入手,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2.企鵝爸爸的哪些行動最能體現它對孩子的愛?自由讀課文,勾畫出相關的語句,再讀一讀,想象一下。(學生交流自己讀的情況,匯報自己的感受。)

  3.抓住幾個重點句,體會企鵝爸爸偉大的父愛。

  四、激情朗讀,暢談感受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你最受感動的句子;學生談談自己讀了課文以后的感受。

  五、布置作業

  摘錄課文中你認為寫得好的詞語和句子。

  板書:

  企鵝爸爸

  難分難舍

  刻骨銘心

  冰雕石刻

  愛是付出

教學設計方案14

  教學的目的:

  1、 通過游戲活動體驗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并用

  切割制作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游戲活動中體驗造型表現活動及人交往的樂趣,初步建立集體觀念與大膽表現自我的信心。

  3、通過對作品、媒材、工具、制作過程的體驗及探索,培養初步的對藝術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現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感知體驗切割藝術的美,學習以形狀、顏色、選材、切割制作動物并介紹自己的想法。

  2、 蔬菜瓜果的制作及切割布局。

  教學準備:

 。ń處煟└鞣N用蔬菜瓜果制作的造型樣品、錄音機 、磁帶 、頭飾、 獎勵標飾、板書 、吸鐵石、教案。

 。▽W生)課本、蔬菜瓜果、頭飾、刀。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具準備情況,穩定學生情緒。

  二﹑講授新課

  這是我們常見的食物,我把它簡單的改變了一下,變成了一個很有趣的東西,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蔬果造型。[板書課題:蔬果造型]

  這是老師給同學們帶來的新伙伴,他叫Jack。Jack 好像在說話,我們來聽聽他說些什么呀,哦!Jack向大家問好,同時還想問問同學們,為什么我的身體要用黃瓜來做,而不用別的什么來做呢?[學生回答,表揚獎賞發言的學生]Very Good!看來同學們平時喜歡看動物世界,知道鱷魚有什么特征,那除了鱷魚之外,根據黃瓜的形狀和顏色特征,還可以做些什么有趣的東西?[學生回答,表揚獎賞發言的學生,板書“形式”﹑“顏色”],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老師用水果和蔬菜的特性也做了幾件有趣的東西。[展示作品,可帶下去走動,并適當做出一些動作],這是……,F在想請同學們欣賞一下,在欣賞的同時告訴大家,你喜歡哪一個,為什么要用這種蔬菜和水果做他,并觀察一下他的制作方法。[學生回答,表揚獎賞發言的學生,板書“選材”﹑“切割”]欣賞完老師的作品以后,同學們就以自己手上的蔬菜和水果討論一下,用他們做些什么。討論好了以后可以舉手跟老師說說,怎么會想到做這個東西的`。[學生回答,表揚獎賞發言的學生]同學們的創意都很好,其實在做的時候并不是很復雜,能大致看的出就行,那現在同學們就可以做一做你們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要注意安全。[學生做作業,板書“制作”]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教師放音樂]

  四﹑小結

  請做好了的同學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學生展示]說說你做的是什么,是怎樣想的或是學一下你做的小動物的叫聲,或是講述一段或一句有趣幽默的話,還可以說說你做的東西用英語怎么講的。[學生回答,表揚獎賞同學們]同學們不僅做的好,說的也好。通過這次制作,我相信同學們會對蔬菜和水果有了另一種認識。同時我們也要保護大自然,保護小動物哦。

  五﹑板書

  蔬果造型

  形狀﹑顏色

  選材﹑切割

  制作

教學設計方案1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小園、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能從課文第2-6自然段中選一段背誦,并能正確默寫。

  3、體會比喻句的作用,積累不同的比喻詞。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交代任務。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三、出示學習要求:

  1、四人小組讀通課文,說說你心中的感受。

  2、自學生字、新詞,小組合作聽寫。

  3、小組合作,討論課后習題。

  四、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檢查反饋一:你認為哪個生字最難記,說一說。

  2、檢查反饋二:讀了課文,你有什么話最想說?

  3、檢查反饋三:你最喜歡讀哪一段,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4、檢查反饋四:課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抓住了哪個詞來寫?你用什么方法讀懂這篇課文。(諸如:抓中心詞--誘人,找“誘人”的語句:抓中心句,畫一幅幅四季圖:……)

  5、檢查反饋五:課后習題。重點是第2題,體會比喻句的作用。

  五、熟讀課文,自選默寫。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03-04

教學設計方案06-14

教學設計方案02-24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教學設計方案參考11-20

教學活動設計方案05-02

物理教學設計方案05-04

《雨中》教學設計方案03-24

《背影》教學設計方案03-26

《風箏》教學設計方案03-29

李時珍的教學設計方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