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會計學的讀書筆記

時間:2018-05-07 12:16:19 會計學 我要投稿

有關會計學的讀書筆記

  我看到有從事會計的朋友說感到很可悲,已經淪落為一臺周而復始的機器了,沒有了理想,沒有了激情;我另一個同事說他能從人群中判斷出哪個是會計,因為會計一般目光呆滯、神情恍惚、頭發灰白而稀疏、身心疲憊。一段時間內,我也曾被這一表象所迷惑——因為我也曾經做過會計員。但是后續的一些思考,外加FMBA周立教授精彩的會計學課程讓我改變了對會計的偏見看法。

有關會計學的讀書筆記

  會計之一美:這是一門哲學。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凡可帶來收益的,都是資產;凡是收益將要流出的,都是負債;這兩者的差異就是所有者權益。有時候細想一下,人本身其不就是一個會計主體?人的大腦和雙手能夠創造價值,當然有的人也能透過嘴巴或雙腳盈利——不論怎樣,人本身就是一塊資產——這是應愛護人、尊重人、以人為本的落腳點所在。與此同時,人也有其負債特性:要維持人的正常,勢必需要充足的氧氣、水、食物及居住環境,而人的情緒與喜好對其創造價值影響巨大,這就是有偉人與凡人之分的重要原因。事實上,許多人很關注人們擁有的資產,忽略其創造這些財富的艱辛與不易(這些都是“負債”),這類人一般是樂觀主義者,但略微極端;另一些人關注人們承受的磨難與艱辛“負債”,一味低估其所擁有的幸福與財富資產,這類人

  一般是悲觀主義者,也略微偏激。真正的智者應該能夠客觀評估自己的幸福所在,同時了解到自己所承擔的負債,剩下的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做任何事都要想到實現的目標(收入),評估為此需要付出的代價(成本),盲目地不計代價的冒險,往往會被現實打擊地鼻青臉腫。

  會計之二美:這是一門管理學。公司財務總監水平很高,掌管千億級資產規模,盡管他發文很多,但專業類的文章一般比較低調,我依稀記得似乎在2009年,他在內刊發表過一篇探討財務杠桿的文章。母公司上級對口單位有份內刊,主要作為一些企業管理方面研究成果的發布平臺,其中一期也是專門探討“財務杠桿”課題的。這讓我想起當年在廈大時黃老師講授財務管理時也花費過一堂課推倒財務杠桿概念的經歷。為何不論是學者還是企業管理專家都對財務杠桿如此著迷呢?“為什么巴菲特喜歡固定收益品種的投資產品,盡管其收益率并不太高?”周教授的一個簡單模型為我解疑了,“假如投資一個公共產品企業1000萬元,其無負債時的年收益率是15%(這并不算暴利),第二年賺150萬。此時找銀行,以10%的資本成本借800萬,自己出200萬,第二年賺150-80=70萬,收益率達到35%(70/200);如果這200萬并不全是自己出,而是以一家有限責任公司形式出資,則作為這家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人,我找信托借款150萬,承諾年收益率20%,自己只要出資50萬就可以了,這個時候我的實際收益率是80%((70-150*20%)/50);而如果這 50萬我也不是自己出的,其中有40萬找的是信托,承諾次年分紅 50%,自己實際出資 10萬元,那么我這 10萬元的收益率將是200%((40-40*50%)/10)……這種鏈條理論上可以無限延伸下來,到最上一級的回報率將極為可怕(空手套白狼則收益率為正無窮),即便如此,以高資本成本融資也能活得下去——巴菲特先生的保險資金成本并不算高,所以伯克希爾公司巧妙利用杠桿,賺取了漂亮的收益。上述鏈條必須建立在一個基礎之上,那就是最初的15%年收益率要能保障,否則整個金字塔都將崩塌,這就要用特定的方式去鎖定企業收入、套牢其成本——公益事業一般是市政項目,這一點還是容易實現的。”周教授的這一講述讓我醍醐灌頂,巴菲特先生靠財務杠桿賺大錢,很多“龐氏騙局”陷阱不也是類似的套路嗎?承諾一年后給你多少比率的分紅收益,后面人進來時即便資本成本再高,只要設計妥善的話自己照樣能賺錢。由此可見,只要功夫深,會計是可以幫人賺到真金白銀的。

  不知何時起,我開始注重財務報表的結構分析,例如:兩間上市公司對比時,其資產結構有何差異,負債結構有何差異,所有者權益結構有何差異;成本費用(占收入)結構有何差異。這種比較分析有時候很有趣,A公司成本明明很高,但最后盈利能力不比成本控制能力很強的B企業差太多,只因A比較懂得稅務籌劃,B只擅長業務經營——后來發現這和兩間公司的老板履歷有關——A的.老板是財務出身,B的老板是業務出身。在探討兩間公司收益差異及未來潛力時,必須找到他們當前的資產負債結構,A的存貨比例為何遠高于B?B的現金比例為何遠高于A?A的長期負債結構為何較高?B的所有者權益結構是否可以進一步優化?兩間企業所在的商品市場及所處的資本市場后續走勢將會如何?一連串問題就都出來了,這些問題結合兩間企業一年內的實際經營情況自問自答一遍后,很多東西就都能看透了。

  會計學和企業稅務籌劃與資本運作結合在一起時,許多火花就會被點燃起來。我所在的企業在稅務籌劃方面所用的技巧不算太多——但充分利用BVI公司規避內地所得稅的籌劃工作做得不錯,只是內地一些稅務籌劃方法稍顯牽強。周教授提出的地產企業稅務籌劃思路是:母公司控股園林公司及高科技公司(建筑節能、綠色環保、高科技軟件)等企業所得稅法減免對象行業企業,透過建安成本與期間費用方式將成本轉移出去,最大化規避企業所得稅及土地增值稅;也可以通過控股樁基類企業等加大地產向對不可預知高風險建安項目(樁基工程常因地質結構而使成本大幅增加)的成本轉移。我不由地思考起公司三大業務線中現在最弱的投資線,其實完全可以以PE的形式實現上述安排,在這些方面扶地產核心主業再上馬一程,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從而使得企業利益最大化——但是激勵機制似乎不太允許這類籌劃的最終發生——因為高管的家庭資產與公司股價掛鉤,公司股價則與每年凈利潤掛鉤,所得稅降低意味著凈利潤也將降低——但我會在合適的時候將上述思路以合適的方式傳遞給相關管理層的——這大概也算是內部審計建議中比較增值的一部分了吧。透過周教授的課程,我認為資本運作的核心思路是在會計賬面收益與高市盈率之間尋找套利機會:有的通過資產注入實現增值——輕資產公司假如每年能賺100萬,通過會計賬務處理做到一年1000萬利潤,此時借助如30倍市盈率的資本市場,資本市值將放大至3億元;有的通過轉換行業概念、進而轉換市盈率的方式實現增值——某化肥行業企業市盈率只有10倍,但是將礦產資產注入后,市場將其調整為稀有金屬股票,市盈率頓時增長至30倍……太多案例無法在此一一贅述,這門課讓我受益匪淺。

  會計之三美:這是一門美學。會計的魅力在于它能跨越行業、地域、規模、語言、乃至時間,讓完全不同的企業在統一標準下進行對比——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有的企業

【有關會計學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1.有關基礎會計學名詞解釋

2.有關延邊大學會計學專業介紹

3.會計學的發展

4.會計學習的個人總結

5.會計學習的心得范文

6.會計學生的實習總結

7.會計學習計劃

8.會計學原理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