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案例驅動的教學方法在軟件項目管理課程中的實踐與思考論文
《軟件項目管理》課程是軟件工程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是軟件開發方法學與管理學交叉的產物。《軟件項目管理》主要介紹軟件項目管理相關的概念、過程及方法,使學生掌握軟件項目管理相關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軟件項目的管理能力。在軟件系統開發中,軟件項目管理直接會影響到軟件的質量、成本和進度。
在教學中發現,大部分本科學生沒有軟件開發經驗,更加沒有軟件項目管理的理念,并且許多學生將自己定位為軟件開發中的程序員角色,很難理解軟件項目管理在軟件開發中的重要性。同時還發現,如果僅按照教學大綱簡單的重復課本上的知識,教學效果較差,并且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鑒于此,通過幾輪的教學,結合本課程實際情況,筆者根據《軟件項目管理》課程的自身特點,采取了在《軟件項目管理》課程中實施案例驅動的教學方法,并進行了實踐,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1 案例驅動教學方法的引入
案例(case),也叫個例或實例,指已經發生或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或事實。案例教學法最早可追溯到1870年,時任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首次將案例引入到其法學教育課程,隨后,哈佛醫學院、哈佛商學院也引入了案例驅動教學方法。之后,案例驅動的教學方法在許多專業領域進行了較廣泛的應用。案例驅動的教學方法,指將已經發生或將來可能發生的事實或碰到的問題作為案例,引導學生去分析和研究問題,并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從而達到引導學生參與案例分析和討論,深化理論學習和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鑒于《軟件項目管理》課程較強的理論性,及對軟件項目開發管理實踐提出更高的要求性,在我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10級、2011級和2012級《軟件項目管理》課程中,我們采取并實施了案例驅動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以下就是我院的'具體實施過程。
2 案例驅動的教學實踐過程
2.1 總體思路
由于《軟件項目管理》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如果過于強調理論,則容易出現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較弱的“高分低能”現象;如果過于強調實踐,則容易出現缺乏理論指導,盲目“瞎”實踐的現象,也不利于學生掌握本門課程知識,并不能建立本課程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采取“理論+案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課堂以教師理論講授為主,并穿插精選的案例作為啟發,實現師生互動及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在實驗課中,我們采取“案例+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教師輔導為輔,學生實踐為主,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以此達到教學目的。
2.2 案例設計
2.2.1案例設計的原則
為了使設計的案例更加合理,我們在案例設計中遵循了以下設計原則:
1)案例應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案例,與授課內容和授課知識點緊密結合,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更能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該知識點。
2)案例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選擇的案例從易到難,并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達到逐步理解軟件項目管理思想,逐步分層掌握軟件項目管理過程。
3)案例難度適中。選取的案例不易過難或過于簡單,否則會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或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2.2案例設計范圍
在案例設計中,我們以美國項目管理學會的PMBOK知識體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為參考,將軟件項目管理分為項目集成管理、范圍管理、時間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風險管理和采購管理九大知識模塊,分別設計案例,并在不同章節穿插這些案例。我們設計的案例大致包括:軟件項目管理成功案例、軟件項目管理失敗案例、項目集成管理案例、范圍管理案例、時間管理案例、成本管理案例、質量管理案例、人力資源管理案例、溝通管理案例、風險管理案例和采購管理案例等。
2.3 教學實踐
2.3.1理論教學部分
在課程的理論教學環節,我們采取“理論+案例”的教學方法,圍繞前期準備的案例展開知識點的講解,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以此引出本課程的理論知識。在不同章節,引入不同的案例,有層次有步驟的引導,使學生逐漸接受枯燥的課程理論知識,并從有趣的案例中輕松的理解枯燥的理論。比如,在成本管理部分,首先介紹幾個成本超支導致項目失敗的案例,并分析其中導致成本超支的原因,最后啟發、引導學生分析該案例如何才能使成本不超支的解決辦法等,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本章節的理論知識。
2.3.2實驗部分
經過了理論的學習,學生基本了解了軟件項目管理的知識體系及相關的理論知識,但是實踐能力依然較弱。為此,我院的《軟件項目管理》課程還安排了8學時的實驗環節。在實驗環節,為了使學生對PMBOK知識體系理解深刻,并強化學生軟件項目管理的能力,我們選擇了Microsoft Project作為軟件項目管理工具,實施“案例+實踐”的實踐教學。鑒于《軟件項目管理》課程的特點,要求學生只要能夠完成與軟件項目管理相關的計劃內容即可。我們要求學生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或以前做過的系統為基礎,完成這個系統的計劃及管理工作,這樣不至于給學生造成太大的困難。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動手能力,同時也為了防止部分學生出現“搭車”現象,我們要求學生一人一組,以軟件項目經理的角色,進行項目的任務劃分、成本預算、資源分配、進度計劃及安排、計劃跟蹤等內容的設計,并在每次實驗課結束時提交作業,任課教師給每位同學提交的每次作業打分,作為其實驗成績。
2.4 效果評價
目前,我院《軟件項目管理》課程總學時為40課時,其中,理論講授32課時,實驗8課時,并采取傳統期末筆試的考核方式。鑒于此,我們將學生最終成績分為:平時考勤占10%,課堂表現占10%,實驗成績占30%,期末筆試占50%。這種成績比例設置,基本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注重過程考核、實踐考核和理論考核的考核機制,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上課參與案例分析和討論的熱情,并同時強調了課程理論和課程實踐的同等重要性。該教學方法及考核方法在我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10級、2011級和2012級《軟件項目管理》課程中進行了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僅激發和鼓勵了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更加激發了學生實踐動手的能力和興趣,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在案例中學習,并以案例為參考,進行本課程的實踐。通過幾輪的實踐發現,學生的最終成績明顯提高,不及格學生數量明顯下降。
3 結束語
針對《軟件項目管理》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特點,進行了案例驅動的教學實踐。我們不僅強調課程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通過案例驅動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接受本課程的理論知識,并為后續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雖然我們在《軟件項目管理》課程案例驅動教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得到了一定的激發和鼓勵,但這種教學方法在我院仍然處于探索研究階段。在以后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將繼續完善這種教學方法,逐漸增加本課程的實驗課時,并改進考核方式,以此更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爭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淺析案例驅動的教學方法在軟件項目管理課程中的實踐與思考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