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促教推進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論文
摘 要:針對甘肅省大學生創新杯計算機應用能力競賽所涉及知識與"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密切相關的特點,將競賽與"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相結合,并在課程教學中加以實踐,取得顯著效果。
關鍵詞:甘肅省創新杯計算機應用能力競賽;大學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賽課結合的教學模式
甘肅省大學生創新杯計算機應用能力競賽,開始于2007 年,是全省大學生學科競賽活動中規模最大、最有影響力的一項賽事。由于該競賽涉面廣,因此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也有利于團隊精神的培養。本人從2007年開始將甘肅省大學生創新杯計算機應用能力競賽與我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結合起來,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嘗試用賽課結合的方式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了較有成效的教學實踐與探索。
1.甘肅省創新杯計算機應用能力競賽簡介
甘肅省創新杯計算機應用能力競賽開始于2007年,是由甘肅省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的全省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計算機競賽。競賽項目包括13個模塊(見表格1),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推動我省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檢驗教學效果,促進各高校教學改革經驗的學習與交流,提高大學生的實踐、動手和創新能力,為大學生就業和工作提供鍛煉平臺。這項每年一屆的賽事吸引了來自省內所有高等院校的計算機愛好者參加。
甘肅省創新杯計算機應用能力競賽方式獨特,試題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除了開放性的兩個項目外,其他項目均需在3個小時之內上機完成,分數的評定由專家組成員現場打分完成。因此對選手的要求非常高, 需要選手具有扎實的基本功, 以及良好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還要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該競賽是對參賽選手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全面考核。
2. 結合甘肅省創新杯計算機應用能力競賽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改革
甘肅省創新杯計算機應用能力競賽中的應用系統設計(即項目03)要求學生用c語言或c++語言開發一個簡單的應用系統。該項目主要考察學生的分析問題解與決問題的能力,編程實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對參賽隊伍進行訓練時,本人就要求學生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在自主和協作的環境中, 在交流和探討的氛圍中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使主體意識得到激發, 主體地位得到體現, 變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探索學習。[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編程實踐的能力。從2008年開始,本人將這種訓練參賽隊員的思路運用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中產生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具體做法如下:①任務設計:每一講以教學目標為中心設計一個趣味性很強且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問題。留給學生一段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圍繞該問題展開積極的思考。②任務分析:當學生思考完畢后,由本人開始引導學生對該問題進行邏輯分析,建立解決問題的數學模型,確定編程解題思路,找出合適的算法,最后講解實現該算法的c語言語法和語句。③強化實踐:要求學生在理解解題思路和算法的基礎上通過上機編程實踐,實現問題的求解,并且在上機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排錯和調試代碼的能力。④總結與反思:通過分組討論,讓同學們進行深入的交流,改進本組問題求解的算法,提高程序運行的效率。⑤改革考試:將考試方式由筆試變為機試,以改變學生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觀念,讓學生重視平時的上機實踐環節。實踐證明,這種課賽結合的模式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學習興趣的培養, 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真實的掌握。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科競賽密切相關,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揮了學生的潛能。參加競賽的同學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絕大多數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認可,感覺學完這門課后編程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3. 結語
依托甘肅省創新杯計算機應用能力競賽,在我校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模式,這對于提高我校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將有著重要的意義。本人將集訓參賽隊員時所用的培訓模式運用在我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實踐中,以賽課結合的教學模式探索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培養了學生各種能力的同時提高了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的提高又為選拔高水平的參賽隊員奠定了基礎,使得競賽與教學二者相得益彰,互相促進。這種有益的嘗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克泉.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教學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8(16):103-104.
[2]孟淑琴,劉芬.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計算機基礎教學[J].中國職業技術育,2006(30):48-49.
【以賽促教推進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