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應用研究初探論文
論文摘要:動態教學法”在不同的專業不同年級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應用后,產生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帶來一定的差異。我們試圖根據調研情況,分析問題,提出今后教學中實施“動態教學法”和向其他課程移植的建議,為其他課程的改革提供借鑒。
論文關鍵詞:動態教學法,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改革
“動態教學法”是新引進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一種需要結合相應的實訓軟件、配套的自學輔導軟件來實施,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互動起來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引進了《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實訓軟件,在不同專業的這門課程的講授中逐步實施了動態教學法。我們跟蹤了4個學期的教學,進行了調研,對實施動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進行匯總、分析,并對這種教學方法不斷改進,希望我們的改革能夠給其他課程的改革提供一點借鑒。
一、“動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的應用
1.“動態教學法”簡介
“動態教學法”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基于有相應的實訓軟件的情況下進行實施的。我們引進了“進出口貿易實訓”仿真實訓軟件,用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該軟件能模擬整個進出口業務的全部流程。為實施動態教學法,主講教師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將原來的課程內容按進出口業務流程和實際的工作崗位的操作要點進行分解、重構,以問題的形式拋出知識點,并做出相應的提示性答案。這些問題和答案做成自學訓練軟件,學生在課下可以自主進行學習。教學實施中,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分組并在小組中扮演進出口貿易活動中不同的角色,通過實訓軟件,完成各自的任務并得到相關的數據與單據。課堂中,由學生進行“成果”展示、解惑、辯論與知識的梳理,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分析、解答問題。教師對于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中的共性問題,進行統一的解答和更正。通過模擬軟件的訓練、課堂教學的參與、課后的自學訓練系統的使用,使課堂內外形成了一個全方位、立體的、開放的、教學互動的教學環境。學生在這種環境下按照自己的角色,與同學們相互配合,完成對外貿易過程中的各項工作。
2.“動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的實施情況
我們對開設《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班級跟蹤了4個學期。這其中主要有國際商務專業、電子商務專業企業管理等專業。其中國際商務專業在開設此課前曾開設過《國際貿易理論》,而其他專業直接開設《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其中第一次實施動態教學法的是08級電子商務專業,當時對此種教學方法的應用還屬于嘗試階段。其后,在08級國際商務專業、09級電子商務等班級繼續應用此教學方法,并在應用的過程中,根據教學對象的不同、專業不同、課時不同,對教學方法不斷進行改進。在教學的實施中,教師按進出口貿易流程的項目來驅動教學,以完成貿易活動的任務為導向,以角色扮演法、演講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頭腦風暴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充滿著激勵與競爭,努力與學生共同營造一個開放性、動態化的、模擬進出口貿易過程的教學環境,讓學生主動地獲取崗位知識。
二“動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實施的效果
(一)從學生方面看
1.總體看來,喜歡這種教學法的同學占絕大多數。其中為認為“動態教學法”有趣的同學占到90%以上。認為能調動學生情緒的占85%以上,認為能調動學習積極性的占80%以上。喜歡以對外貿易流程作為主線的課程內容體系占82%,喜歡以公司為單位以不同角色進行實際操作的學習方式的占84%,喜歡用自學訓練系統以搶答的方式考查對知識點和技能點的掌握情況占81%。
2.大多數同學認為動態教學法授課與其他授課方法的課程相比收獲更大。
3.認為自己的能力提高很大的同學比例不小。大部分同學認為自己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提高,同時,團隊合作能力、表達溝通能力以及職業能力、職業意識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認為實施動態教學法后,雖然喜歡但自己與教師的配合度還有待提高或者是希望這種教學法進一步改進的.人也占不小比例。主要表現在使用自學訓練系統與教材不匹配,知識點分散,自學時難以掌握重點,所花的時間偏多,希望教師講解的比例提高。還有部分同學表現出矛盾的一面:感覺這種教學法有意思,但課后不能按教師的要求花時間去預習和自學,導致上課時,不能搶答,或者搶答錯誤被扣分。
5.希望其他的課程也采用動態教學法的占大多數。
但也有部分同學提出了問題,主要為:(1)認為使用的訓練軟件的時間達不到正確和熟練掌握貿易活動;(2)認為實施動態教學法給自己的壓力增大,在壓力增大的同學中,一部分是壓力變成動力,也有同學壓力變成負擔。這里面的主要原因有對英語程度要求,導致有的同學不適應;此外還的同學認為課后占用過多的自己的時間,影響學習其他知識或影響其他活動。還有部分同學認為這種方法不適應或完全不喜歡,其中有的同學認為這種方法訓練時間少,自學時間多,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見了,不習慣,還有的同學認為在分組合作中,有的同學不能或不想發揮作用,有混水摸魚的現象。
。ǘ⿵慕處熀蛯W生實踐單位看
1.從課堂上看,實施動態教學法后已由教師為主講變成了學生為主演,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或導演的作用加強。
2.從學習興趣看,由于引進了競爭機制,學生在課堂上可以以搶答的方式回顧和檢測學習效果,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說,自學訓練系統發揮著較大的作用?梢哉f,使用這種教學方法后,已由“要我學”,初步變成“我要學”。
3.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一方面,通過角色扮演后的實踐與演練,學生熟悉了對外貿易的流程,職業能力和職業技能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增加,學習的時間由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課外,學生可以根據自學軟件進行學習,課堂內外結合,使學生在獲取知識點和技能點要求的同時,學習能力大大提高,學生的自我控制與管理能力也得到提高。
4.學生的團隊意識增強,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分組學習,每人分配一個角色,并在實訓軟件中各司其職,發揮作用的學習方式,能較好地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
5.從考核效果看,實施動態教學法后,學生的職業能力明顯提升。學生能熟悉國際貿易的流程,熟悉其流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法。
6.從學生頂崗實踐看,學生能很快進入對外貿易的真實工作崗位,適崗能力好,上手快,很受企業歡迎。
7.從課程本身來看,實訓軟件、自學系統及課堂展示與教師的分析相互配合,教學效果是明顯的。同時,由于這門課程帶來的學習興趣也激發了對其他的課程的學習興趣,對后續課程的學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動態教學法”在不同專業不同班級實施效果的差異
1.專業不同,學習效果有所差異?傮w說來,國際商務專業的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效果好于其他專業的學生。除了國際商務專業的學生之前學習過國際貿易理論這門課程,有一定的基礎外,我們認為,對國際貿易實務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同,參與學習和實施動態教學法的積極性不同,直接導致教學效果的差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與動態教學法的關系不大。
2.實施動態教學法的方法不一致,也會導致教學效果不同。
我們在08級電子商務班與09級電子商務班實施動態教學法,不存在專業差異,但教學效果明顯不同。08級電子商務專業實施動態教學法時,嚴格將實訓軟件、自學訓練系統與課堂上學生參與,角色扮演、教師分析解答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使課堂動起來,使學習內容動起來,教學效果較好。09級電子商務專業在實施動態教學法,由于實訓軟件學習的安排與課堂及課后的自學軟件不同步,學生缺少實訓的環節,因此,使動態教學法的“動態”內容明顯缺位,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3.教學學時的不同,也會導致教學效果的差異。一般而言,教學時間大的教學效果比教學時間短的好。這是顯而易見的。雖然動態教學法需要學生在課外投入大量的時間去自學,但由于課堂上的角色扮演,以及通過搶答進行學習效果的檢驗,可能花的時間會多于未實施動態教學法時教師直接講授的時間,所以原有的學時數可能會顯得少。
四、“動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應用中的問題
1.實施動態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更高。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有深厚的理論做支撐,還需要有實際的對外貿易經驗,熟悉實訓軟件。此外,還需要教師高度認同這種教學方法,并有信心、有能力去實施動態教學法。需要教師在實施動態教學法前做大量的前期準備,根據對外貿易的流程序課程內容,準備學生自學系統所需的知識點、技能點和答案。需要教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強,既要激發學生的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還要正確引導,使課堂不偏離主題。教師要引導和幫助學生,與學生共同營造一個對外貿易的環境,讓學生在整個的對外貿易環境中,積極參與貿易活動,主動地、動態地學習對外貿易流程中的知識,掌握了整個貿易活動的流程。
2.動態教學法需有相對應的軟件作為實訓的模擬環境。離開實訓軟件,只靠課堂上營造的氛圍,難以達到動態教學法所需的“環境”,會大大削弱動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
3.動態教學法對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還需要學生有較好的主動性、自覺性。由于這種教學方法要求學習時間由課堂向課堂外延伸,這就需要學生有個配合度的問題。如果學生不認同這種教學方法,與教師的配合度較低,則會影響教學效果。
4.公平性問題。在實施動態教學法過程中,學生都在小組(公司)中扮演一定的角色,這種角色往往是延續下去的,不能或較少輪換,這使得一部分人始終處于指揮或主演的位置,對其他同學有失公平。同時,由于是小組共同工作,所分配的任務量不可能完全相等,會使得一部分人工作量加大,一部分人工作量較小,但在進行小組業績評價時,往往是給整個小組成員一個等級,這會使工作量不一樣、表現不同的人獲得相同的等級,有失公平。
五、“動態教學法”向其他課程中移植的問題
能否將動態教學法移植到其他無相應實用軟件課程中呢?我認為移植到其他課程中也是可行的。首先動態教學法的理念是讓學生在一個仿真的環境中,按照工作流程進行實踐活動的,這符合高職教育的教學特點,是典型的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方法;其次,這種教學法實際上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多種教學手段的配合能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合相應的實訓,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的技能,提高綜合職業能力。因此,這樣的教學方法的移植還是可行的。但畢竟存在著差異性。因此,向其他課程移植時,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1.缺少相應的實訓軟件,不要盲目移植,但可以借鑒動態教學法重點在營造一個真實的工作環境的這種形式,可以借鑒動態教學法中的分組進行角色扮演完成不同任務的任務驅動法、合作學習法,可以借鑒動態教學法中的利用自學訓練系統的自學研論法,可以借鑒動態教學法中的討論法、辯論教學法和頭腦風暴法等教學方法,開拓思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真正“動”起來,參與到教學中來。
2.實施動態教學法,首先讓教師對這種教學方法有深刻的理解,這是實施動態教學法的前提,同時還要讓學生認同這種教學法,使師生間有較高的配合度,這有利于提高動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
3.動態教學法中的時間分配比例一般來說應保持實訓為1,課堂內的分組活動為2,教師的引導為3。這樣的比例不一定適合所有的課程。特別是沒有對應的實訓軟件的課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其比例,找到適合對應課程的比例。
六、建議
1.更新教學理念,使教學改革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這是目前提高高職教育教學水平的前提。
2.深入教學改革,整合課程內容。按實際操作的工作崗位將涉及到的課程內容組合成一個新的課程。
3.進一步進行課程內容改革,按工作過程安排學習和實訓內容。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標,推進目標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
4.適當增加學時數量,達到夠用、實用、學會的目的。
5.合理安排實訓的時間,與課堂內容相匹配,使教、學、做一體化,全方位營造一個較為真實的“工作”的環境,使學生在實訓中,在小組分工合作的工作中,在完成任務的方案制定和討論中真實地體驗某項活動的全部過程。
6.考核方法靈活多樣,過程化考核、終結性考核等都要突出學生的某項工作或某個崗位的職業能力,還要考慮改善不公平性問題。雖然強調小組的團隊合作,共同進步,但應該解決對不同的小組貢獻卻只能有相同的評價等級的問題。可以在對小組評價外,另外增加一項在小組中的貢獻等級。
參考文獻
1 吳瑞紅,等. 高職教育工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J]. 河北工程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2009,2.
2 教育部. 關于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 教高[2006]16號.
【動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應用研究初探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