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白手起家80后勵志故事
個人檔案
姓名:葉力申
職位:廣州集博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
籍貫:廣東惠州
年齡:27
星座:水瓶座
簡單的T恤加短褲,頭帶一頂帽子,腳踩一雙潮鞋……葉力申給人的第一感覺與普通追逐潮流的年輕人無異,但有誰會想到這位80后是一家資本超千萬元公司的董事長?也許你會見怪不怪,這年頭的“富二代”早潛伏在生活的四周,但廣州集博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力申卻是一位真正“白手起家”的年輕人,曾經一夜成功,也曾“債臺高筑”,現在,這位年僅27歲的純80后表現出來的是同齡人所沒有的沉穩。
畢業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葉力申說學校給他提供的最多是一個自由的平臺,讓他從大學期間就開始培養起經商的頭腦。
大學公關部啟蒙商業智慧
廣州集博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下稱“集博”)也許你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家公司,但你不會不知道曾經在廣州風靡一時的格子鋪,那種通過出租寄賣柜為營運模式的店鋪曾遍布廣州各大商業重地,而這家公司正是當時行業的佼佼者,其還有另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名字“G-Box”,“GreatBox 就是它的含義”,葉力申告訴筆者。
畢業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金融專業,葉力申笑道,雖然從了商,但經商的知識并不是學校教的,卻是自己在公關部磨練出來的。“由于公關部的工作需要,讓我接觸了很多公司市場部經理,這段經歷讓我積累了不少人脈,也開始培養我的營商技巧”,葉力申回憶道。
大二開始擔任公關部部長就已提出要把“學生會公關部公司化”這樣的“豪言壯語”,同年他還設立了公司,也就是集博的前身,干起了自己的事業。“當時公司曾組織搭建了一個大學生實習平臺,也曾經包攬商業地產的廣告招商項目”,他回憶,“但由于資源等各種原因,都沒有賺到什么錢。”但這段經歷卻讓葉力申學會了“空手套白狼”的營運模式。
“以承包一個120萬元商業項目,但現金只有30萬元為例”,葉力申解釋,“首先,承包商會先與開發商以30萬元簽訂意向書;然后,開發商一般會給予承包商3-6個月的裝修期,在這段時間內,承包商通過廣告包裝招商把店面分租出去,以此湊齊120萬元租金,也就是說,以30萬元就可以啟動120萬元的商業項目。”
而這個概念更充分運用到葉力申后來的商業行為中,以格子鋪為例,其啟動資金只有3萬元,但租店費用就需要十多萬元,通過分割寄賣柜出租把部分資金回籠,大大降低了投資的成本,也讓這位剛踏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能夠在商界一展身手。
網吧成為創業基地
事實上,創業格子鋪也是“無心插柳柳成陰”的故事。2007年,葉力申和朋友到香港逛街,當時格子鋪在香港、澳門正流行,頗有潮流觸覺的葉力申注意到這個現象,“當時格子鋪在廣州還沒流行,而且它的概念與商業地產的運作很相像,當時判斷這種模式可以借鑒到廣州市場”,當年他僅23歲,剛踏出校門,從未找工作。
觀念成型還是次要,招商引資才是啟動項目的重頭戲,但剛剛踏入社會創業的大學生又能有多少人脈和資源?對此,葉力申采取的戰術很簡單,也很困難,那就是大海撈針。
“我是和另一位同學一起創業的”,葉力申說,但對財微力薄的年輕人來說,即便是一間辦公室也是奢侈品,于是網吧成為了創業基地,“那段時間,我們除了睡覺就都在泡吧了”,想起當時的艱辛,他現在過得太滋潤了。
2007年的網絡購物還遠沒有現在蓬勃,網絡購物在信用上還存在著風險,毫無商業資源的葉力申正是看中這點缺陷,把招商對象定位在網店上,“我們首先在淘寶上篩選出所有的廣州店鋪,剔除如家居、家電等大件商品,然后把寄賣柜的招商方案逐一地發給淘寶店主。”幸運的是,這“大海撈針”的招商方式終于在第三天收到了回音,一個月后,格子鋪正式開業,“正式租格當天,出席的商家數目是預定出席的三倍,第一天就把所有的格子都租出去了。”首戰格子店,葉力申回本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而這種模式的不斷復制、加盟也讓他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首戰告捷便跌入低谷
首戰告捷讓葉力申在商場充滿雄心壯志,但不到半年卻又跌到事業的低谷。2007年底他在流行前線看中了一個店面,但這次套白狼卻反而被“狼”吃掉了。“當時那店面的訂金是30萬元,,我們手上的流動資金只有幾萬元,所以我們就做了一個店鋪的模型,讓租用格子的店家預訂并付租金,那會集資了20多萬元,然后用這筆錢付了訂金”,但商場上永遠都不缺少“白眼狼”,在交鑰匙和余款的那天,業主沒有出現,“他把一個店面租給了兩個人,然后拿著租金跑了”,葉力申說。這不單讓他虧上了30萬元,由于早已經把格子分租給店家,違約讓葉力申背負了沉沉的債務,一夜間,這位“商業奇才”過上了“逃債”的生活。
轉營化妝品獲五千萬風投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因為出現債務危機,格子鋪也轉變了本來只做直營店的模式,加入了加盟模式,這種轉變使G-Box在廣州的品牌效應放大了,這也為后來贏得創業大賽創造了契機。2009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參加大學生創業大賽獲勝后獲得300萬元的融資后,一直持續的債務危機才得以正式解除。
此后,公司步上了穩步發展的路,最高峰時,公司旗下的連鎖店面數超過10家,盈利豐厚。但2010年初,葉力申卻發現格子鋪的熱潮慢慢退卻,“同時,由于同行之間價格競爭日漸白熱化,利潤空間越來越少,2010年初我們開始發現本來盈利情況不錯的店面也出現虧損情況。”在判斷各種市場因素后,他的第一反應是馬上掉頭,并轉營化妝品。
而選擇化妝品這個方向也是在經營格子店中發掘出來的,“經營格子店時我就發現,化妝品銷售是最受歡迎的,格子鋪60%-70%的銷售額是來自于化妝品”,葉力申說,這也就是后來集博的打造的另一個品牌肌本色,其模式與香港莎莎化妝品專營店相似,店內70%的商品為進口化妝品,“目前經營的化妝品店利潤是格子店的五倍,我們期望年內在廣東省內能開出20-30家店。”
而轉營的集博也已經獲得廣東光大企業集團風險投資基金注資了5000萬元,并成為其旗下的子公司,葉力申要走的商業路還很長。
財富觀
對財富看得很淡,“當我拿著千萬風投時,想到的不是發財,而是有資本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葉力申說,“以后的錢也不會留給兒子。”
人生觀
“堅持就是勝利”,葉力申的人生觀很老套,但這句話對曾經歷大起大落的他有不一樣的感受,“欠債的時候路是看不到頭的,但如果當時沒有堅持下去,后來也不會得到風投,所以在最困難的時候,‘堅持’更顯珍貴。”
理財觀
葉力申認為,股票投資是投機的行為,產生不出真正的價值,做實業才是實質。
管理之道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用人方面,葉力申更傾向于把權力下放,身為董事長,他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是“思考”,規劃公司未來發展的方向。
筆者觀察
勇氣成就葉力申
從來沒有打工經歷,一位27歲的80后竟然擁有一家資本超千萬的公司,不解內情的人總會猜疑葉力申是依靠祖蔭,但事實上,他只是出身于一個普通的家庭,即使當年創業債臺高筑,家里也沒法給予幫助。
“大學生創業”是多么閃耀的字眼,但又有多少人望而卻步,多少人栽在里面?在我看來,他之所以能擁有今天的一切,最不能忽略還是“勇氣”二字,敢于放下課堂上的書本,敢于拋下拿獎學金的榮耀,敢于舍棄漂亮的成績單,敢于放棄令人傾羨的工作,一直走自己認為對的路。
茅侃侃白手起家23歲身家6000萬高中畢業文憑 白手起家京城創業80后創業青年劉亮:從白手起家到百萬年薪80后海歸賣五星盒飯 白手起家年賺百萬80后創業,白手起家23歲身家6000萬"80后"白手起家創業身價過億元80后女孩白手起家辦展會撬動財富。
【白手起家80后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80后的勵志故事04-05
80后的勵志的創業故事04-05
勵志80后的創業故事05-10
90后白手起家創業故事05-10
宗慶后白手起家不怕當首富的故事05-12
80后創業故事05-10
80后大學生深山創業的勵志故事05-12
80后成功創業故事04-08
80后美女創業故事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