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業企業走出去勵志故事
18日,杜元源從正在舉行的第107屆廣交會上中途退場,匆匆登上飛往古巴的班機。一項重要的投資合同正等著他簽署,這將是他實施“走出去”戰略的起跑點。
“合作方是古巴的一家國有企業,有現成的廠房,我們投資金額大約1000萬美元,主要負責技術、設備、人才等方
面的投資。投產后,原材料主要還是從廣東運輸過去,工人在當地聘請。在商務部的幫助下,我們爭取到70%的股份,掌握絕對控股權。”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東莞市雷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杜元源表示,走出去一定會帶有風險。他個人判斷是,古巴形勢在不斷好轉,已意識到鎖國弊端的古巴剛剛開放發展,這是一個機遇,他不想錯過。
并不順利的第一步
杜元源帶著他的企業,成為繼中石油、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之后在古巴投資的新成員。
從商務部門政府官員到商人的角色轉換,杜元源相信自己會比一般企業經營者更懂得掌握國際貿易游戲規則。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中,他證明了這點。
據商務部的統計,2009年中國機電出口總額為7131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3.4%。就在整個國際消費疲軟的大背景下,杜元源所經營的三家電子企業出口業績加起來沖破了1億美元的大關,實現了40%的增長。
“自主品牌發揮了關鍵作用,我們的產品55%以自主品牌出口。金融海嘯影響下,拉丁美洲、東南亞等市場的消費者更愿意購買價格有優勢的中國品牌。而在傳統的歐美市場上,我們的自主品牌暫時還很難撬開其大門,但我們也不是單純的OEM(貼牌生產),而是ODM(設計生產),不僅利潤比OEM高出10%,靠設計還抓牢不少客戶。”在目前國內整個行業自主品牌出口還不足10%的情況下,杜元源認為提前一步實施的品牌戰略對企業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在還沒有創業之前,杜元源已進行品牌規劃,在他看來,至少要提前3~5年做準備。他的雷洋電子企業在2005年成立,而2003年,杜元源已開始在全球咨詢商標和專利的注冊,為他未來100%出口的產品拓展國際市場鋪路。
不過,這一步剛邁出時并不順利。預想是名稱越簡單越好,一開始是準備注冊為“LY”,但立即遭到韓國LG的反對,接著想注冊為“LEYO”,卻又遭到巴西一家企業反對,最后被迫將字母擴充到六位的“LEI YOU”。雖然在每個國家注冊的費用大約是3000美元,但因三個回合后才注冊成功,加上律師費,一共花了700多萬人民幣,才順利在103個國家和地區完成注冊。
“凡是3萬人口以上的國家或地區我們都先搶注,幸虧走先了一步,要不到現在可能花2000萬還未必能辦到。不少國內品牌想到國外注冊,但現在很可能已被他人注冊。”杜元源以自身的經驗,建議有意拓展國際品牌的企業,一定要提前進行這個事項。
在專利方面,杜元源也投入很大經歷,每推出一款新產品就立即申請專利,目前已擁有800多個專利,平均每月就產生10多個專利新品。杜元源將產品線拉得比較長,例如TCL主要是生產29英寸以上的大屏電視,而雷洋從4英寸到42英寸都生產,從小屏到大屏各個層面招攬消費者。與此同時,不同的市場,對產品的要求存在很大差異。杜元源舉例說,歐美追求簡約,要求產品越簡單越好,最好電子產品是一個按鈕就滿足所有功能的使用,而東南亞喜歡外觀花俏,認為按鍵越多越高級,因此要細分市場。
不少電子廠因為生產線跨度太長無法頂住訂單萎縮的壓力而在金融危機中倒閉。 “這些企業往往產品多元化過程中忽略彼此的關聯度,市場上什么產品熱銷就趕緊生產,但我們不同,多元化過程中要考慮到彼此的兼容度,生產平板電視、手機、DVD視盤播放機等六大塊產品中,部分電子人才和生產設備是可以公用的,產生1+1>2的效應。”杜元源對此的看法是,關鍵還是要考驗企業的整合能力。
【創業企業走出去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勵志的創業故事04-04
創業勵志故事精選04-06
經典勵志創業故事05-10
創業勵志故事12-12
老張企業的紅火創業故事05-11
企業創業的勵志座右銘04-21
關于創業的勵志故事04-04
創業成功勵志故事04-04
勵志創業職場故事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