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代大學生精彩創業故事
在創業額潮流下,他們敢于亮劍!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當代大學生的精彩創業故事,供大家參閱!
當代大學生精彩創業故事篇一
一道龍蝦月入50萬!“陳小蝦”煉成記 在四川、重慶等其他西南地區,老百姓都有在夏天喝夜啤酒吃江湖菜的習慣,而小龍蝦則是當地人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吃小龍蝦的旺季是在每年七、八、九三個月,陳竹旺和李沅塤清楚的知道能不能把“校草陳小蝦”的名號打出去就看這三個月的了。 2014年4月,“校草陳小蝦”在綿陽涪城區正式開業了。 開業沒多久陳竹旺就帶著他部分團隊去了成都、南京、武漢等一些做小龍蝦好的地方去考察,不斷調試陳小蝦的口味。品類也由開業最初的7道菜變為了現在的15道菜,不僅增添了新口味還加入了新菜品。 “對于做餐飲的老板來說,除了產品自身的口味,食品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李沅塤告訴我們,他們店鋪里的蝦子都是由陳竹旺親自到市場上去挑選,下鍋之前還要清洗三遍。“洗蝦子的過程,只要消費者愿意都是可以看到的,對于食品安全這一塊我們十分重視。” 為 了配合吃蝦子旺季的到來,陳竹旺和李沅塤還帶領著他們的團隊在綿陽當地高校舉辦評選校草活動,在當地高校引起了巨大反響。利用電臺、網絡,微信進行推廣、活動策劃、話題引爆這應該是陳小蝦做的十分到位的一點了,店鋪經常會結合近期發生的熱點事件舉辦一系列的落地活動,同時還邀請了四川電視臺綿陽電視臺等美 食欄目前來錄制專題節目。他們清楚的知道,培養粉絲的粘連性是需要真實互動. 這些宣傳推廣活動對于陳小蝦品牌推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李沅塤告訴我們這應該和他們工作經歷相關,“陳竹旺以前是做活動策劃執行的,腦子很活泛,我是當兵的,所以執行力很強。”這樣默契十足的配合對于才開始創業的一對年輕人實屬不易。 小龍蝦的旺季如期而至,而對于陳竹旺和李沅塤來說,一切都才剛剛開始。兩兄弟起早貪黑的去市場挑選蝦子,買菜,和掌勺師傅一起研究新菜品,培訓團隊,學習管理,李沅塤甚至開始學習做小龍蝦,“不懂不怕,但干了就要鉆進去,餐飲要求就是精細,我知道我們能做的更好。” 開業的第一個月,營業額達到了40萬元,這讓他們兄弟二人十分振奮,在龍蝦旺季的三個月里,“校草陳小蝦”的營業額更是達到了平均每個月50萬的.銷售額。 一切都太順利了,順利的讓他們相信創業的艱辛都只存在故事里,2014年9月他們決定開分店!分歧和意見都沒能阻止校草陳小蝦分店的開張,分店也順利開張。但好運卻不再相伴他們左右。 冬天是吃蝦的淡季,生意想要像之前那樣是不可能,但是總要想個辦法過冬吧。“大多數做龍蝦的都會選擇在冬天關門,但是我們不關門!我們要做出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特色!”李沅塤告訴我們2014年的冬天他們選擇了冷鍋串串帶著他們的陳小蝦一起過冬。 “雖然沒有預想的那么好,但也不差。”2014年的冬天,校草陳小蝦的兩家店鋪就這么走過來了,新店開張后分流了客流量很多客人都去了新店,后來老店生意也不好了,新店生意也一般在今年6月份,他們決定關掉分店!李沅塤說,分店雖然沒給他們帶來收益,卻給他們的創業之路上了生動的一課。急功近利怕是創業起始的大忌,始終保持謙卑謹慎的態度不論在什么時候都至關重要,要想做好產品,做好品牌,穩扎穩打才是第一步。 如今的陳小蝦無論是在菜品質量,味道量化上已經較為完善, 下一步即將是實現戰略擴張,陳小蝦團隊同時也希望更多熱愛餐飲行業的人加入進來,全國連鎖的路上將不在孤單。
當代大學生精彩創業故事篇二
盧啟輝:放棄20萬年薪回鄉賣果蔬包子開20家包子店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90后長沙伢子盧啟輝放棄年薪20萬的麥當勞中高管職位,回到長沙創業賣包子,一群90后大學生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加入到他的創業團隊。如今,盧啟輝的果蔬包子店在全國開出了20多家連鎖店,被稱為“創業傳奇”。
事業高峰期卻辭職創業
1981年,盧啟輝出生于長沙縣江北鎮,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家庭貧困。
盧啟輝從小懂事的他成績非常好,2000年一舉考入南華大學,學習工商管理專業。在校期間,為了賺取生活費,他做過家教、發過傳單,也當過保險業務員,還參與學校洗衣房的勤工儉學,“每天我都去各大寢室收同學們的衣服,分類洗好后,再準確送回去,每趟自己可以賺5塊錢。”盧啟輝告訴記者,雖然運送的過程很辛苦,但這培養了我較強的服務意識,也為今后進入餐飲行業打下了基礎。
2004年盧啟輝大學畢業,雖然很想自主創業,但剛出校門什么也不懂,還是選擇先積累工作經驗。于是他南下深圳,在麥當勞南山分店當一名見習經理。由于從小能吃苦耐勞,進入餐飲行業后,他都是主動參與打掃衛生、炸薯條、裹雞翅等工作,加上為人親和,工作能力強,很快他與基層員工打成一片。
工作之余,盧啟輝一直不忘給自己充電,他積極參與麥當勞餐飲管理的課程學習,去過北京、上海、香港等多地進修,并能每次在結業考評中獲得優秀獎項。十年的時間里,他憑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從一名小小的見習經理升為副店長、店長、再到麥當勞南區總部的運營經理,管理的店面也擴大到十幾家,年薪更是高達20多萬。
去年初,就在自己的.事業處于“順風順水”時,盧啟輝卻作出了一個令人大跌眼鏡的舉動——放棄年薪20萬的職位,選擇回長沙創業。回長沙后,他拿出自己的積蓄在市區開了一家咖啡店,半年后,因虧損只得關門歇業。
創業失敗的盧啟輝沒有氣餒,決定重啟爐灶賣包子。“要從包子‘蛋糕’中分一塊,必須得創新,推出符合現代人健康飲食的新型包點。”于是,盧啟輝與清華大學·英紐林腸道菌群與代謝健康研究中心合作,開始了果蔬包點的研發。
果蔬包子換來市場認可
為改變傳統包點原材料單一、油脂偏重、營養欠均衡的現狀,盧啟輝嘗試將傳統包點工藝與現代果蔬原粉相結合,搭配出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粗纖維+適量脂肪組成的健康、合理的膳食結構。盧啟輝表示,自己是農村伢子,對于農村有特色的情節,在包子里他創新性地融入蔬菜瓜果粉進行深加工,推出全國首款果蔬包點。
“每推出一款新包點,我們就請一批人品嘗,如果還有一個人說口感不好或不認可,我們就進行重新配比。”盧啟輝在1年的不斷嘗試中越來越充滿信心,直到今年5月,名為御鳳凰的果蔬包點最終以其良好的口感和觀感,一致被各品嘗者得到認可并叫好,這些彩色包點的銷售悄然呈火爆之勢。
一年的潛心蟄伏,讓盧啟輝領略到了創業過程之艱辛,但他對自己的選擇從來都不覺得后悔。“與安逸的生活相比,我更愿意去嘗試挑戰,如果不試一試,也許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極限。”
今年5月,盧啟輝與清華大學共同開發的果蔬包點“出籠”。為改變傳統包點原材料單一、油脂偏重、營養欠均衡的現狀,果蔬包點將傳統包點工藝與現代果蔬原粉和益生元相結合,以此調節腸胃、降低熱量。
如今,共有13名食品、營銷、網絡等專業畢業的90后大學生參與到了他的創業團隊賣包子。盧啟輝告訴記者,僅麓谷果蔬包子店平均每天就可賣出3000多個包子,單日營業額達到4500多元。“到9月底,果蔬包子連鎖店在全國開了20多家,計劃未來三年在全國開設2000家連鎖加盟店。”
當代大學生精彩創業故事篇三
陳慧超的90后大學生創業故事
他,1987年12月出生于浙江湖州,本科學歷,來澄創業初期,一個外鄉還未畢業的大學生,在此無依無靠,白手起家,面對人們的不信任,他用自己的堅毅和執著,漸漸感動著周圍的人,并逐漸成長為一位在行業內小有名氣的標志者,他就是江陰市極地營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慧超。
“梅花香自苦寒來”,陳慧超所走過的創業歷程并非一帆風順,相反,充滿了荊棘,但憑著頑強的拼搏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他一步一個腳印,打造出發揮自身價值的事業平臺。
一、艱苦童年,生活磨礪不屈性格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陳慧超的創業故事和他艱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開的。十多歲時因為家庭經濟的變故,便開始承擔起生活的擔子。大三那年,在一次野外生存訓練中被戶外拓展這個行業深深吸引,于是獨自一人跑到了江西南昌拜師。同年下半年,正直大四的他放棄了中石化的實習機會,揣著從同學那借來的8000元錢去了北京,學習并考取了國家級拓展培訓師(中級)證書,還獲得了“優秀學員”稱號。在拿到大學畢業證書后,他帶著滿懷激情來澄創業。然而由于資金有限、經驗不足,他到處碰壁,多次窮途末路,幾乎到了飯都吃不上的境地。出于生活壓力,他不得不暫時放下創業夢想從事銷售工作。靠著用心加勤奮,他的.業績經常是公司第一。當資金開始有所積累,社會經驗也日益豐富,不屈的他在參加完江陰SYB創業培訓后,毅然辭職,在租住的臥室里踏上了第二次創業征程。
二、踏實實干,辛苦付出嶄露頭角
創立公司之初,沒有團隊、資金不足、市場無序是他面臨的三大問題。陳慧超透過對市場的分析和判斷,并通過自己的所學和之前的工作經驗,從基層、管理層等多方面為企業量身制定有效的拓展訓練課程,獲得了企事業單位的認可,并從一定程度上開創了江陰拓展訓練的新局面,在江陰不論是極地營品牌還是陳慧超本人都已成為行業新銳。而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從無錫、常州,甚至是杭州、湖州、煙臺等地慕名而來,加入到極地營的品牌旗下。目前,極地營品牌已有山東煙臺和浙江湖州兩地正式加盟,舟山極地營也正在積極地籌備中。
三、開拓創新,企業不斷做強做大
隨著政府政策引導企業轉型,各企事業單位越來越關注員工團隊成長,良好的大環境為公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經過幾年的奮斗,極地營公司除了吸引到一批有著同樣夢想的團隊成員,還與全國多家基地、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此外,創新經營模式使企業的架構經過幾年的發展逐漸成熟。2012年10月,與長三角人力資源網合資,創建第一個國內拓展行業在線交流學習平臺——中國拓展師網。至今公司已服務江陰企事業100多家,累計培訓人數達到5000多人次。
四、熱心公益,努力回饋感恩社會
“企業來源于社會,理應奉獻社會。”這是陳慧超奉行的企業發展宗旨,也是極地營企業文化之一。在致力于企業發展的同時,他也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參與了“愛心媽媽”、“成長心連心”等關注孤兒和困難家庭的資助活動,參加了江陰義工隊、江陰紅十字會的志愿者活動,為他們提供公益咨詢與培訓服務。他常常用自己的故事去鼓勵在創業路上的青年,幫助外來人員和下崗職工到客戶單位實現再就業。
這就是自強不息、奮進不止的陳慧超。他總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周圍的人,昔日稚嫩大學生,今朝豪情暢大志!在寬廣的事業平臺上,他自信地向人們闡述著自己的理念,以其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為人們帶去無限動力和正能量,用自己的堅強與汗水,書寫著一個年輕人的熱血青春!
【當代大學生精彩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大學生創業精彩故事04-08
請記者當代言的創業故事12-09
當代大學生勵志故事04-01
從家鄉寶到創業狂的精彩創業故事03-24
當代雷鋒的故事05-06
當代大學生勵志故事300字04-08
蔡清楚的打拼生涯精彩創業故事03-29
最新當代感恩故事02-28
當代的名人勵志故事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