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媒介身份論》讀書筆記
媒介還有身份之分嗎?在看了《媒介身份論》以后才知道,各種新老媒介對如今消息傳播帶來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各種媒介在傳播信息中使用的訊息代碼不同,但都在受眾的認知體系中約定俗成。廣播是最能讓人接受的一種訊息代碼,因為它對聽眾的要求低。無論受眾年齡大小,文化程度高低,廣播適合所有的人。盡管在這個媒介環境中,圖片圖像文字的傳播效果與語言音樂的相比并沒有更多的優越性,但是互聯網對人們的知識水平要求更高一些,所以廣播更面向大眾。大眾傳播媒介能夠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障礙,使信息向更廣闊的范圍傳播,并使傳播效果增大無數倍。廣播在這一方面做得比較好,這點可以從農村廣播座談里看出來。而另一方面,由網絡傳播的信息有可能易于受到歪曲——這是若干關于謠傳的研究已經表明了的。
若果說到保存信息的力量,廣播可算是大眾媒體中最差的一個。廣播保留性差,傳播效果稍縱即逝,耳過不留,信息的儲存性差,難以查詢和記錄。比起印刷品對信息的保存力量,互聯網也只能說不及,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互聯網勝在對信息量保存大。
廣播是線性媒體,對信息傳遞呈單一性,所以廣播內容按時間順序依次排列,聽眾受節目順序限制,只能被動接受既定內容,不能跳過。由此可以看出,廣播是一種選擇性差的大眾媒體。至于廣播中的點播方式,這種播放形式具有節約資源的優點,稍有選擇性和針對性。而在互聯網上,你在看到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時,便可跳過或者關閉網頁,這樣的選擇性是遠遠大于廣播的。大眾傳播媒介在迅速而有效地滿足社會的一般需要上具有不可比擬的力量,但在滿足不同的受眾在不同時間的需要以及在一定的時間僅為少數人感到的需要上則是效率甚低。廣播在固定時間有固定節目播出,這樣一來就可能會有很多聽眾因為時間等關系不能收聽到自己喜歡的節目。而互聯網則不必有這種擔憂,因為無論何時你去搜索,結果總會擺在那里的。
【《媒介身份論》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媒介身份論》讀后感范文04-01
《身份的焦慮》讀書筆記03-27
論自由讀書筆記04-20
《正義論》的讀書筆記04-02
《論教育》讀書筆記03-25
媒介談判技巧-經典媒介談判技巧04-01
《相對論》讀書筆記12-09
《人性論》讀書筆記12-09
《論快樂》讀書筆記范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