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焚書》讀書筆記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寫讀書筆記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焚書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焚書》讀書筆記 1
哲學及社會思想,是了解李贄思想學說的基本資料。李贄在《答焦漪園》中自言:“《李氏焚書》,大抵多因緣語,忿激語,不比尋常套語”。在談及書名時,稱“所言頗切近世學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則必欲殺我矣,故欲焚之,言當焚而棄之,不可留也。” 李贄反對迷信,反對盲從,主張自由地運用自己的理性去追求真理。為了破除封建蒙昧,李贄極力推倒對圣人的偶像崇拜,還古代典籍以“六經皆史”的本來面目。他說:“《春秋》一經,春秋一時之史也。
《詩經》、《書經》,二帝三王以來之史也;而《易》則又示人以經之所自出,史之所以從來,為道屢遷,變易匪常,不可以一定軌也。故謂六經皆史可也。”(《焚書》卷五《經史相為表里》)他又說:“夫《六經》、《語》、《孟》,非其史官過為褒崇之詞,別其臣子極為贊美之語。又不然,則其迂闊門徒,懵懂弟子,記憶師說,有頭無尾,得前遺后,隨其所見,筆之于書。后學不察,便謂出自圣人之口也,決定目之為經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縱出自圣人,要亦有為而發,不過因病發藥,隨時處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闊門徒云耳。藥醫假病,方難定執,是可遽以為萬世之至論乎?然則《六經》、《語》、《孟》乃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藪也??”
(《焚書》卷三《童心說》)認為,《六經》不過是歷史資料,《論語;孟子》不過是圣人根據具體情況而發的具體意見,怎么能當作“萬世之至論”呢?道學家們將古代典籍神話,禁錮了人民的思想,也使人成為“假人”。李贄認為,如果沒有孔子,人民照樣按照自己的是非、善惡的準則生活,反倒因為孔子被神化,使人成為了“假人”。李贄主張每一個人都有其自由地運用其理性的權利,所以他批判孟子之所謂“乃所愿則學孔子”為非,指出:“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故為‘愿學孔子’之說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謂我愿之歟?”(《焚書》卷一《答耿中丞》)既肯定人人皆有其獨立思考的權利,所以認為天下之是非自在人心,是非在“耕稼陶漁之人”、“市井大夫”、“作生意者”以及“千圣萬賢”心中,“吾惟取之而已,??又何必專學孔子而后正脈也?”李贄關于儒家經典,關于孔圣人的議論大膽而深刻,前所未有。
李贄強調尊重個性,認為“夫人之與已不相若也。有諸己矣,而望人之同有;無諸已矣,而望人之同無??于是有條教之繁,有刑法之施,而民日以多事矣。”所以他主張“因其政,不易其俗;順其性,不拂其能。”(《焚書》卷三)對壓制個性者,不論是權勢還是世俗輿論,他都置之不顧。如在《答耿司寇》一文中,他嘲笑說:喜好做官,愛好富貴,有妻子朋友,我都和你一樣。憑什么因為你官做得比我大,就只許你講你的一套,卻不容我講自己的`一套?莫非學問是隨官職而長的嗎?果然如此,當年孔、孟早該閉嘴了!在《又答耿中丞》中他進一步提出了作為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應具有的品質,堅持己見,不阿世,不隨俗。心之所欲為者,耳更不必聞于人之言。“阿世之語,市井之談耳,何足復道之哉!”“夫世人之是非,其不足為渠之輕重也審矣。且渠初未嘗以世人之是非為一己之是非也!”面對諸子百家之說,李贄本人情切物理,敢破敢立,表現了一個先進思想家的非凡膽識和優秀品質。 李贄學說另一核心是“道”。他對于道的理解和古代許多思想家不同,他所謂的“道”是人自身的道,而此道不在天上,只在人間。在《答鄧明府》中說,道應當到“百姓日用”之“邇言”中去尋找。“百姓日用”之“邇言”就是“如好貨,如好色,如勤學,如進取”等等,肯定“好貨”“好色”等人欲是“善”,“民之中”與“民情之所欲”。
《焚書》讀書筆記 2
初讀李贄的《焚書》,就被其犀利的言辭和深刻的思想所震撼。這本著作是李贄對當時社會、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的批判與反思,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他對傳統禮教的挑戰和對思想自由的追求。
李贄在《焚書》中,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封建禮教的虛偽和腐朽。他認為那些被奉為經典的儒家學說,在后世被腐儒們歪曲利用,成為了束縛人們思想的工具。例如,他批判了 “存天理,滅人欲” 的觀念,指出人欲乃自然之理,不應被壓抑。他主張尊重人的個性和欲望,這在當時封建禮教森嚴的社會環境下,無疑是石破天驚之語。在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被傳統禮教緊緊束縛,而李贄卻能勇敢地站出來,打破這種束縛,倡導思想解放,這種精神令人欽佩。
書中對道學家的虛偽也進行了深刻揭露。李贄指出,許多道學家表面上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卻追逐名利,言行不一。他用犀利的筆觸,將這些道學家的丑惡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這種批判不僅在當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即便在今天,也能讓我們反思人性的虛偽與真實。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一些人打著高尚的旗號,行自私自利之事,李贄的批判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能更清晰地認識人性。
從文學價值來看,《焚書》的文風獨特,言辭簡潔有力,富有感染力。李贄以直白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沒有絲毫的隱晦和做作,讀起來酣暢淋漓。他的`文字不僅是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批判,更是一種對真理的追求和對自由的向往。這種文風對后世的文學創作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激勵著后人在文學創作中要敢于表達真實的情感和思想。
讀完《焚書》,我對李贄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對當時的社會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他的思想雖然在當時被視為異端,但卻為后世的思想解放運動奠定了基礎。在當今社會,我們依然需要像李贄這樣敢于批判、敢于創新的精神,去打破那些束縛我們思想的陳舊觀念,追求真理和自由。《焚書》不僅僅是一本歷史著作,更是一部能引發我們深刻思考的思想寶典,它將激勵著我們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焚書》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讀書筆記心得09-28
《項鏈》讀書筆記08-15
冬泳的讀書筆記07-27
《鹿鼎記》讀書筆記08-23
《蒼蠅》讀書筆記09-16
《心》讀書筆記08-25
茶館讀書筆記10-16
《心跡》讀書筆記10-14
《躍遷》讀書筆記10-19
《紅與黑》的讀書筆記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