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培根人生論讀后感

時間:2022-11-26 04:55:58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培根人生論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培根人生論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培根人生論讀后感

培根人生論讀后感1

  不久前,經朋友推薦拜讀了著名學者何新先生翻譯的《培根人生論》,讀完之后頓覺受益匪淺。《培根人生論》兼有散文、論文和隨筆的意義。它不僅文筆優美而且論述精辟,用其敏銳的洞察力把復雜的人生問題用散文的體裁寫出來,一下讓原本枯燥無味的人生理論變得栩栩如生起來,而且寫得是如此生動有趣。在《培根人生論》之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如《論讀書》、《論美》等,但我印象最深的卻是《論時機》。他在篇中說到“當危險逼近時,善于抓住時機迎頭邀擊它要比猶豫躲閃更有利。因為猶豫的結果恰恰是錯過了克服它的機會!

  人的一生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用確定論來準確描述的,但機遇確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就人生而言,一生中大的機遇可能十幾年、幾十年一遇。大的機遇是歷史和社會造成的,因此要想有所作為,一定要善于省時度勢,看清發展的大趨勢,有良好的洞察力去感知哪里有“金礦”。還有一種機遇是社會造成的,我國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就沒有很好的機遇可以利用,機遇往往是突然地或不知不覺地出現的,有時甚至永遠不為人所知、或只是在回首往事時才認識到過去的那件事是個機遇,慶幸抓住了它或者后悔失去了它。

  善于抓住機遇的人應該具有以下基本素質:第一,要隨時做好準備,不要機遇來的時候臨時抱佛腳。不僅要盡可能的.獲取各種各樣的廣搏的知識,還要盡可能鍛煉出很強的創新能力。我們要取得成功,關鍵是要有創新能力,而不是光有讀書能力。有些人非常刻苦,很愛學習,但是遇到新問題總是一籌莫展,這就是創新能力不足。第二,要從小事做起,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道理很簡單,機遇總是突然地、不知不覺地出現,有時你甚至一輩子也不知道哪個是機遇。第三,一旦出現機遇的時候,全力以赴,兢兢業業地抓住它。第四,要鍛煉出敏銳的洞察力,善于在復雜的情況下發現機遇。許多學生念書時成績很好,但后來,有的人成就很多,有的人卻一事無成。關鍵在于面對新出現的復雜局面時,能否發現機遇。

  機遇難得,我們可以創造機遇嗎?答案是肯定的。當然可以,但一定要要善于與人相處和交流。交流對一個人的成功很重要。英國作家蕭伯納說過,“兩個人交流思想和兩個人交換蘋果完全不一樣,交換蘋果,每個人手上只有一個蘋果,而交流思想,每個人同時有兩個思想。”如果大家都懂得這個道理,學會與人相處和交流,博采眾家之長,那么你就具備了得到機遇的一個非常好的素質。還要注意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對創造機遇非常重要。一旦工作出現問題,要很快調整自己,去做那些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

  這本書上所涉及到的人生道理對每一個人,尤其是對即將畢業走向社會的人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愿每一個心中有夢想的青年,懂得抓住機遇,學會創造機遇,早日實現心中的夢!

培根人生論讀后感2

  讀了何新翻譯的《培根人生論》,他的語言簡練典雅,行文傳神機智,讀起來如沐春風。里面有作者對人世的通透洞察,融合了作者的觀實主義與道德理想,這是文藝復興以來歐洲古典人文主義價值觀念和政治思想的集中體現。但我不能說我有多喜歡這本書,因為時代進步了,就算是培根也有他的時代局限性,很多觀點在我們這個時代來說都是老生常談,而且培根的觀點受宗教影響很深。不過,它語言淺顯,道理精辟,絕對比那些所謂的成功學書籍更能打動人。下面就是幾篇給我的感觸。

  培根在論嫉妒的開篇中就有提到“在人類的各種情欲中,有兩種最為惑人心智,這就是愛情與嫉妒。”嫉妒能創造出虛幻的意象,激發人心中強烈的欲望。培根討論了“哪些人輕易嫉妒,那些人輕易招來嫉妒”的問題。嫉妒者往往是有某些地方比不過被嫉妒者;蛟S人類有這樣一種傾向:人若不能從自己的優點中獲取到養料,就會試圖從別人的缺點中獲取養料。

  也就是說嫉妒者會試圖破壞別人的幸福來安慰自己沒有這樣的幸福的缺失。嫉妒者的心理是不平衡的,他必須貶低別人的能力才華,破壞別人的幸福才能使得他的心理平衡些。其實大多數人都經歷過心理不平衡的狀態,但我覺得有些嫉妒只是放在心里而不會采取行動。文章里面有句話挺有意思的“嫉妒是一種四處游蕩的情欲,能享有他的只能是閑人!币驗殚e人空虛,才有時間,才有精力去嫉妒別人。培根還提到了一種容易嫉妒別人的人是經歷過巨大的災禍和磨難的人。

  “因為這種人樂于把別人的失敗看做對自己過去所歷痛苦的抵償”。我想這也是由于心理不平衡所引起的。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將占據越高。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的。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必經的道路,同情心總是醫治嫉妒的一味良藥。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論美篇,是一篇關于“美”之作,“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人生觀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毙误w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后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于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贊美,但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培根人生論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論家的培根的中英版美文欣賞12-06

培根論美的讀后感12-09

《論人生論逆境》讀后感03-31

論死亡的人生感悟04-04

卡耐基論人生哲理12-09

論重要人生感悟04-16

論人的品格人生哲理03-29

周國平論成功的人生感悟12-04

望生論人生哲理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