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讀后感(實用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領悟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城南舊事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城南舊事讀后感1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歌聲縈繞在我耳邊,回響在心田。那座普通的小城,有美好的記憶檔案……
《城南舊事》的作者是林海音,本書記敘了小主人公英子的童年瑣事,反映了作者對童年和家鄉的思念。以小姑娘英子的稚嫩純潔的眼光來看當時北京形形色色、跌宕起伏的人和事。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英子因貪玩跑到惠安館結識了瘋子秀貞,不顧別人的反對,跟她成為了朋友。知道她的女兒叫小桂子,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她發現自己的玩伴妞兒就是小桂子。苦命的小桂子終于找到了她的母親,英子又是激動又是欣喜,便偷拿了媽媽的鐲子,讓她們坐火車找她的父親。可遺憾的是,她們都慘死于車輪之下。還有一個為了供弟弟上學而去偷盜的小偷,可是在英子眼里他卻不是壞人,而是一個和善淳樸、甘愿付出的.好哥哥。英子分不清海和天,便許下和小偷一起去看海的約定,可是最后這個約定還是沒有實現——小偷被警察逮捕了。
作者曾說,“他們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寫著他們的時候,人物卻不斷地涌現在我眼前。斜著嘴笑的蘭姨娘,騎著小驢回家的宋媽,不理我們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樹胡同的瘋女人,井邊的小伴侶,藏在草堆里的小偷。”英子的童年因為有這些人物而充實,可每一段故事的結尾,里面的主角總是離她而去……
英子能看見世界本來的模樣,雖然她分不清好人和壞人,也經歷過種種悲歡離合,但她卻依舊能夠保持用一顆童心面對世界。在現在這樣喧囂的城市里,是否還有當年北平的氣息?在當今如履薄冰的人們的當中,又是否還有英子那樣純凈得一塵不染的心靈呢?不妨放下一份包袱,增添一份溫暖與善良。懷著童真,用單純美好的心去看待事物。
城南舊事讀后感2
人真的很奇怪,小的時候總希望長大成人,可長大了,又回憶起童年的美好,童年也許并不美好,可是比起大人們的世界,童年卻多了一份天真、快樂……
最近我正在看一本叫《城南舊事》的書。這是一位中國近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寫的一本代表作品。其中的第一篇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故事的名字是“惠安館”。
它主要講了:“二十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癡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后來大學生回了老家,再也沒回來。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后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
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后,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只是可憐的母女倆最后竟慘死于火車輪下!而英子也因為爸爸死了,從而告別了她快樂的童年。”
秀貞是一個十分愛孩子的一個人,但她的孩子——小桂子卻被人扔了,相信全天下的母親都能體會到這般痛苦……在她認識英子后對英子很好,就像英子是自己的女兒似的,從她對英子的態度,便可知道她有多么希望能找回自己的孩子。
而英子又是多么的聰明、善良,不但幫秀貞找到了孩子,而且在后來還因為自己在荒草的上找到了一個小佛像,被警察局的暗探發現,使那厚嘴唇的年輕人被抓走而感到難過……
英子真是一個既聰明又善良的好孩子!
城南舊事讀后感3
《城南舊事》我看了好幾遍了,剛開始時,我為英子的那些朋友的遭遇感到心痛;再度時,我又羨慕英子剛開始無憂無慮的童年;暑假里,再次翻開時,我卻被老北京的那些名詞吸引……
林海音是在日本出生,不久隨父母返回臺灣,后來林海音的父親不甘心在日寇鐵蹄下沒有尊嚴的生活,就舉家遷到了北京,林海音的童年就在北京長大,在北京生活了25年,最后才回到臺灣。而《城南舊事》這本書主要記載了林海音五、六歲到十三歲之間發生的六件林海音眼中的大事,而這六件事又都是在老北京的新簾子胡同發生的,所以這六件大事都體現了濃濃的老北京風味。
里面的老北京的`美食驢打滾兒,說是把黃米面蒸熟了,包黑糖,再在綠豆粉里滾一滾,挺香。而且吃的東西起名叫“驢打滾兒”,很有意思,讓看的我也直流口水,什么時候能嘗一嘗呢?
還有宋媽的臭小腳;看海去的馬號;撣灰塵的雞毛撣子;最有趣的一個詞叫做蝎虎子,老北京的語言跟我們這的很不一樣,我們管壁虎叫壁虎,而那時的北京人卻叫它蝎虎子,不知道的人還以為蝎虎子是老虎的一種。
“爸和媽正在院子里,媽媽抱著小妹妹,爸爸在剪花草;他說夾竹桃葉子太多了,花就開得少,去掉一些葉子;又用細繩兒把枝子捆扎一下,那幾棵夾竹桃,就不那么散散落落的了。他又給墻邊的喇叭花牽上一條條的細繩子,釘在墻高處,早晨的太陽照在這堵墻上,喇叭花紅紫黃藍的全開開了,但現在不是早晨,幾朵喇叭花已經萎了。 ”
每當我讀到這些句子,我的眼前就仿佛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這種美是我從未體驗過的。這足以讓我發呆上半天,真想穿越到北京城南去瞧一瞧,看一看英子爸爸的那些花草。直到我媽催促我去做別的事情,我才會依依不舍地放下手中的書。
城南舊事讀后感4
合上《城南舊事》這本書,我感慨萬千。它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將我帶回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北京,帶回到林海音的童年時光。
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看見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的'深厚友誼,三天兩頭往惠安館里鉆;她和“小偷”寫下的承諾,認真地聽“小偷”的故事;她巧妙地利用德先叔和蘭姨娘的愛情,緩解了家庭危機;她愛著自己的奶媽,望著她盤著腿,坐在驢上離去,傷心難過卻又無可奈何……
我從這本書里看見了只屬于林海音的快樂童年。英子小時候愛聽故事,總要刨根問底“后來呢?”。她不明白大人們為什么會相互討厭對方,因為明明都是好人。英子和伙伴們一起玩時,總是不亦樂乎,甚至可以自己養小油雞。
這些趣事,我們這些現在的孩子是體驗不到的,而且再也沒有機會去體驗了。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很富足,但是當英子交了很多好朋友的時候,我們只能以家里的玩偶為伴;當她蹦蹦跳跳在野地里奔跑撒歡兒時,我們只能在現代化的小區里走走蕩蕩;盡管去農家樂能見到雞鴨,可卻體會不到英子那個年代的孩子們的快樂。
每次看《城南舊事》,我心里總會涌起一絲絲對往日童年的向往。雖說它是那么普通,但是對我而言,它卻像一箱無盡的寶藏,帶給我快樂和幸福,還有一絲絲的溫暖,讓我回味無窮。
城南舊事讀后感5
辰楠舊事是由林海英寫的一本書,林海英中國臺灣著名作家,小名英子,其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又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林海英是個比北平人還要北平的老北京,她深深眷戀著她的第二個故鄉北京。她稱在北京度過了25年時間,是個金色時代,可以和故宮的琉璃瓦互映。北京城里的胡同,四合院,西山腳下的毛驢,以及脖子上掛著鈴鐺的駱駝……這些都給他帶來了創造的靈感。
城南舊事是由林海英現在經典小說傳體,全本書寫了,在英子童年雙眼里觀看到的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道盡事情復雜的感情。它將英子眼中的北京城南風光寫成了文字。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應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胡同里在那里發生了許多的事情,比如經常吃利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他是英子第一個交到的朋友。后來,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人家截到城根下,生死不明,小英子十分同情。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后,立刻帶妞兒去見爸爸,可母女慘死在火車輪下。后因此一家遷居到了新的簾子胡同。因此,在附近荒原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供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她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壞人。等等許多有趣的事情。
《城南舊事》這本書記載了林海音的童年,她把這些是記錄了下來,寫成了一本書。林海音的童年,有悲傷,有歡快,十分有趣。
城南舊事讀后感6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自從讀了《城南舊事》,這首歌便一直環繞在我耳邊,雖然它并不出名,但卻令我想起了主人公英子童年時所經歷的一切。會惠安館門口瘋女人秀貞的一笑,草垛里蹲著的“老實的”年輕人,與德先叔離開的.蘭姨娘,回到故鄉的宋媽,喜歡花朵的父親,這一切是那么清晰,卻又那么模糊。
這令我難忘的是那個年輕人,他與英子交談時所流露的后悔,小孩總想長大,但大人卻總想變小。便衣偵探利用櫻子抓住了年輕人,那些不知情的圍觀者,卻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指責年輕人。正如英子所說:“我分不清海跟天,也分不清好人跟壞人。”善與惡,這與假究竟該怎么區分?我也不知道。
書中的故事看起來雜亂無章,卻那么有序,它記錄了英子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每個人都給我們不可磨滅的記憶,盡管秀貞,蘭姨娘,年輕人,宋媽,父親,德先叔,小桂子,都失活在世界的最底層,可他們卻將生活活出了光彩。
小孩子的眼睛是透明的,透明的不帶一點雜質,英子對待書中的所有人(年輕人蘭姨娘,德先叔,宋媽,父親)都能以一種理解的姿態去看待他們,體會他們心中的苦,如果所有人都能像英子這樣真心待人,我們的生活就會多些快樂。
城南舊事讀后感7
文/李昀芷
在這個學期里,我讀了林海音奶奶寫的《城南舊事》。這本書是我讀過的一本最讓人難忘的好書。它記錄了小英子豐富多彩的童年故事。里面的人物也十分豐富,有惠安館的瘋子:秀貞,有爸爸、媽媽、宋媽、小英子的好朋友——妞兒、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著嘴笑的蘭姨娘……
這本書講述了小英子小時候在北京發生的許多事。它通過小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一種說不出來的天真體現了出來,自然而不造作,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將小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風光恰切的地融入字里行間,在展現真實熱鬧的市民生活之余,更為讀者架設一個明晰的時空背景。全書在淡淡的憂傷中彌漫著一股濃濃的詩意,讓人禁不住再三尋思其深意。
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夢的符號。小英子的童年是十分快樂的,身為大小姐的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于是便有了這本《城南舊事》的產生。回憶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如此:爺爺奶奶只有我一個孫女,于是,我便成為了他們的掌上明珠。就連給我喂飯就要跑到這,跑到那,也毫無怨言。童年的回憶是多么的美好,花兒謝了會再開,一曲終了還可以再從頭,但是童年一去再也回不來了。
小英子童年遇到的每一件趣事都深深印在我的心上。她的童年故事十分真實、純樸,那樣的純凈淡泊,彌舊溫馨。《城南舊事》就如苦澀中的一絲香甜,把我們拉回了過去,回憶童年。
城南舊事讀后感8
每一本好書,都是值得讓人細細去品味,魯迅說過:“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我暑假讀了林海音《城南舊事》,不僅用眼睛看,嘴巴讀,而且還用心在書上劃筆記,腦子在思考,看到了這個故事是那么動人。
作者林海音從小孩子到大孩子,經歷了許多波折,傷心就流淚,高興就大笑,林海音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因此寫下了《城南舊事》。這本書剛開始翻開目錄,一隊駱駝印入眼簾,林海音把普普通通的駱駝寫在書上是為了什么,后來才知道林海音說“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突然就被打動了。全書通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許多平平常常的細節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小孩的天真,卻又能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
文中宋媽的嘮叨,爸爸的'嚴肅……都讓我記憶猶新,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兒落了,最讓我感動了。英子在畢業典禮前,由襟上的夾竹桃想起了爸爸,回憶了我在醫院看望爸爸、爸爸逼“我”上學、爸爸讓“我”單獨去匯款和爸爸喜歡花的一些生活小事。尤其最后一句話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親愛的爸爸去世了,她的童年結束了,剛滿十三歲,就開始負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該負的責任,而我從中感悟到了成長淡淡的憂傷,在這淡淡的憂傷中我禁不住再三尋思個中深意,每個人都不得不長大,真不知道我長大會怎樣?
好書常如最精美的玉器,珍藏著人的一生思想的精華,若將其中的崇高思想銘記于心,就成為我們忠實的伴侶和永恒的慰藉,浸浴在“讀書之樂,樂融融;讀書之樂,樂陶陶”的境界里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城南舊事讀后感9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讀來和魯迅的閏土系列感覺很像,都有對童年的人和事的追憶留戀,又有對記憶里故鄉風土人情的還原,讀完后讓你感覺接觸了一個不同的.時代,年代感,復古感,畫面感和特色感迎面而來。
其實《城南舊事》讀完心情很沉重,因為雖然是用孩童的視角給我們展現每一個故事,但結局還是悲多于喜的,童年里記憶中的所有人基本都離作者而去,而她也只能用文字的方式去銘記這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故事。
如果非要說讓我選一篇最喜歡的話,我要選《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這是林海音童年里最后的一個重大變故,爸爸離去了,沒有預兆地別離了。
但英子卻很堅強,就如她所說的“我雖然很害怕,但是也得醒著頭皮去。——這是爸爸說的,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哀而不傷,文中沒有刻意去渲染這個變故,但無時無刻不溢著沉重感,而這種沉重感除了對爸爸離去的感傷還有對不可知的未來的堅挺的態度,這便是我最佩服林海音的一點,她把悲傷的事寫的沉重而充滿童真,不煽情卻能讓你淚流滿面。
最近越來越覺得沒事要動動筆桿子,人真是越上年紀記性越來越不好,童年是事,少年的事,就連前幾年發生的事都在慢慢淡忘,我只怕不寫下來,將來可悲到連回憶也沒有了。
時間推著你往前走,你不得不行,走也罷,留也罷,總要留下點什么。
城南舊事讀后感10
暑假里,我看了很多好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窗邊的小豆豆》,我都讀過。可我最喜歡的,還是林海音的《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以一個孩子7歲到13歲的生活為背景創作的一部小說。小說描寫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的一座四合院里,住著英子溫暖和睦的一家。小說通過英子的'眼睛,描寫了當時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這些看似瑣碎的描寫,卻反映了當時北京的整個面貌,有極強的社會意義。文中提到的一個人物———經常癡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的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后來大學生回了老家再也沒有回來。秀貞生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底下,不知去向。英子對她十分同情。英子在不經意間發現妞兒的身世與小桂子極其相似,又發現她脖頸后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后,立刻帶妞兒去尋找父親。但在最終趕火車時,母女二人一同喪命于火車輪下。英子知道后發著高燒,昏迷了十天,差點丟了性命。此段表現出了人生的無常與無奈,生活中的每一個選擇都決定著人生不同的結局。
《城南舊事》并不刻意表達什么,只是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了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那樣的不徐不疾,溫厚敦和;那樣的純凈淡泊,歷久彌新,那樣的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逐名利心。
城南舊事讀后感11
莎士比亞才曾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天空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讀《城南舊事》的日子讓我領悟到了這一點。我對這本書喜愛至深。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文學家林海音,小說借主人公英子年少時的童年回憶,向世人展示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和真實情感。
一本你喜歡的書,就是你的一位故友,總是又說不完的話。《城南舊事》就是我的這位老友。當我讀到“我雖然很害怕,但是我也得硬著頭皮去做——這是爸爸說的。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時,我仿佛看見了一位和藹的父親正語重心長地教導女兒做人的道理,字里行間都透露出真摯的父愛。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爸爸,爸爸特別疼愛我。在家我被他寵成了小公主。對我而言,他為我做什么我都認為是理所應當了。可我反問自己,我關心父母的記憶幾乎沒有,甚至我都沒有好好地聽他們說過話。看到懂事聽話的英子,我覺得自己真的該好好反思反思。
春去秋來,林海音提起自己的童年是那么的懷念。這不禁讓我害怕起來,現在的我已是五年級的學生了。我的美好的童年過得是如此的快,快到我感覺自己都沒有好好地去珍惜它。如果碌碌無為下去,老了想起童年豈不要成為空白一片。所以,我要珍惜現在的每一天。認真地學習,多多的讀書。讓每一天都變得豐富多彩!
《城南舊事》真是一本百看不厭的好書,朋友們你們也一定要讀一讀哦!
城南舊事讀后感12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每當我聽到這首驪歌,一個小鬼大的英子就在我眼中浮現,就聽見她天真無邪的嗓音,我就想起了那本終生難忘的《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是作者林海音的一部自傳體小說,他已樸食純真的筆調,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主人公英子在京城南的童年往事,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個世紀初北京人的生活,書中的每個故事,表面上幾乎都沒有緊湊的情節,但在一個不過七八歲的女孩兒眼中看到的.小世界,后面卻是悲慘的大世界。
我第一眼愛上的就是小英子,她活潑可愛,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總想去試試,就比如惠安館里的“瘋子”,別人都不敢進去,可是好奇勇敢的小英子能經得住誘惑呢,她與秀貞結為朋友,并幫她找到了她那苦命的小桂子——妞兒,她送給秀貞的鐲子與手表,早上醒來后卻到了自己母親的手中,這使她感到迷惑,他又是一個守信用的女孩,答應別人的事就認真做,從不偷懶,我喜歡她的良好品質。
英子一家的親切使我感到溫暖:宋媽會了解他人,母親會培養孩子,父親會體貼別人,英子會感動別人。
秀珍與母親雖說是“瘋子”,但心是清澈的、美麗的、善良的,他們堅信,只要努力過,總會有回報。
《城南舊事》讓我回到了以前的時代,讓我看到了一個個動人的畫面。
城南舊事讀后感13
暑假里我讀了許多書,讀了陽光姐姐的《依蘭花女生》,讀了葉圣陶爺爺的《稻草人》,讀了《福爾摩斯探索全集》,可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林海音奶奶寫的《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奶奶小時候住在北京城南而寫成的一本書。《城南舊事》分為四部分,分別是“城南舊事”、“英子的'鄉戀”、“未了的情緣”、“生命的風鈴”。其中我最喜歡“城南舊事”這一部分,“小英子”、“秀珍”、“宋媽”、“蘭姨娘”,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仍令我久久不能忘卻。“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是這一段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章,在這一章,英子的爸爸去世了,英子也長大了。宋媽臨回她的老家時候說:“英子,你長大了,可不能再跟弟弟吵嘴!他還小。”蘭姨娘跟著那個四眼狗上車的時候說:“英子,你長大了,可不能招你媽媽生氣了!”蹲在草地上的那個人說:“等你小學畢業了,長大了,我們看海去。“童年的許多人物似乎也隨著英子的長大而沒了影子。
再一回想,我的童年不也跟英子一樣多姿多彩嗎?和弟弟在農歷八月十五“捉”月亮;為以后不像阿姨那樣下崗而偷偷喝墨水“補充知識”;扮成女妖恐嚇膽小的弟弟。一件件美好純真的事情卻隨著我的長大在記憶中慢慢變淡。
林海音奶奶曾經說過:“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是呀,童年是一去不復返的,我們不可以留住童年,但是卻可以把它埋在心底,或是把它一點一滴記錄下來。長大以后,回憶往事,會成為童年回憶中最美好的事情!
城南舊事讀后感14
讓自己平靜下來
——讀《城南舊事》有感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這一首讓人回憶離別的歌謠在《城南舊事》中響起——
林海音筆下的城南舊事,是美好而又平凡的,一個個文字都散發出溫暖的氣息。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冬陽 童年 駱駝隊》,在這篇文章中,天真的英子也學著駱駝一樣,唾沫沾在薄薄的唇邊。“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做任何事都耐得住性子,要學會讓自己平靜下來。也許駱駝就是因為不慌不忙的性格,才能耐得住長途的寂寞吧!生活中,我們不也要向駱駝學習嘛。
“叮呤呤——”下課了,我也開始想數學題了,一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可我還是毫無頭緒。“啊”我有些不耐煩了,于是開始瘋狂地咬筆根,可是越急越是想不出辦法。而就在這時,我想起了駱駝,也想起了它們不慌不忙的性格。“呼——”我深吸一口氣,試著讓自己平靜下來,我開始冷靜地思考數量關系,分析題目意思。三分鐘后我終于解決了這個大“BoSS”。
生活處處皆學問,書中自有黃金屋。《城南舊事》不僅教會我要冷靜,還教會了我許多道理。來看看這本書吧,讓我們平靜下來,我相信你也會有所收獲的。
城南舊事讀后感15
讀了《城南舊事》文中英子的善解人意與富有同情心令我佩服。
《城南舊事》是由臺灣著名作家林海音些的,里面包括《惠安館》、《我們去看海》、《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冬陽.童年.駱駝隊》
《惠安館》里寫出英子并不害怕許多人都怕的瘋子,而且還跟她交上朋友,并且還幫她渡過難關,找到失蹤的`女兒——妞兒。我不禁大吃一驚:什么,英子連瘋子都能交上朋友,如果時我的話,我連看都不敢看,不會跟她走得那么近,那么親密。難道還敢和她交朋友。
《我們看海去》講述的是英子與她的秘密朋友——小偷交往。英子理解,同情小偷,為他擔憂,為他難過。如果時我的畫,我可能就會報警了,連一句話都不敢跟小偷說,更別說同情了,也別說保密了,就算是拿針縫住我的嘴,我都還會說出來的。英子的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真是令人佩服。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驢打滾兒》,里面講述了英子家里的保姆宋媽,請她一同去尋找自己的女兒,她很爽快的答應了,她跟宋媽從絨絨胡同走,穿過兵都洼中街。西交民巷,出東交民巷,到哈德門大街,從哈德門里走到哈德門外,這樣長路途,不辭辛苦,可是沒找著。一路上她見宋媽難過,就想要逗宋媽開心。宋媽要離開了,她是多么舍不得。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的確如此。英子教會了我:善解人意,教會了我富有同情心。
【城南舊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城南舊事作文01-14
城南舊事閱讀心得10-13
城南舊事好詞好句05-05
城南舊事好詞及好句04-30
《城南舊事》故事梗概12-22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05-10
城南舊事好句好段05-02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05-09
關于城南舊事的好詞好句05-09
城南舊事好詞好句摘選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