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讀后感1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學》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學》讀后感1
這類孩子被身邊的人照顧得如此無微不至,他們享受著眾星拱月般的照顧,卻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以至于漸漸將一切看做理所當然。這些被溺愛的孩子的興趣中心只有自己,從來沒機會理解合作的用處與必要性。
一旦遇到困難,他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要求他人的幫助。當他們無法再輕易找到一直以來所習慣的關懷與縱容時(一旦離開家這很正常),便會覺得遭到了背叛,認為整個社會都在與自己為敵。他們的`興趣全在如何操縱其他人為自己服務上,對抗困難的勇氣幾乎是沒有的。
《心理學》讀后感2
一本初級心理學入門書,作者好似試圖把它寫得更廣面,試圖寫得通俗并且有趣。書中大量案例都采用第一人稱寫(甚至連人名都用梁山好漢替代),引用《致命ID》、《美麗心靈》、《蝴蝶效應》、《夢之安魂曲》等影視來對各種病態心理輔以說明,穿插心理大咖弗洛伊德,榮格一些心理學說,最后九型人格,診療對答也雜七雜八通通揉入成書。應該說,這種創作態度是值得肯定的。事實是這種缺乏條理的結構,導致本書的`中心不明確,定位也有些奇怪,也導致寫出來的東西流于表面,缺乏系統性,缺乏深度,甚至還影響到知識吸收。而本書的錯編亂排更是直接導致此次閱讀成為我微信讀書以來最為痛苦的體驗,幾欲棄讀之。當然,本書作為心理學入門書也不是一無是處。對心理學有興趣的朋友,日常消遣滿足獵奇心理之下,還可以普及一些心理知識的。
《心理學》讀后感3
終于看完了這本書,受益匪淺。書中反復說到優越感和渴望被關注,這個是問題的根源,作為父母和教育者,應該懂得兒童一些壞行為的根源在哪里。我常常在想,以前的人生活條件很差,都不用懂得一些育人方法,卻可以培著那么多優秀的人來,而今生活條件好了,反而出了很多教育上的問題。然而問題就是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就缺乏了苦難教育和挫折教育,所以不懂得珍惜和感恩。
所以現在的'父母和教育者,一定要懂得孩子的心理,才能更好教育孩子。孩子的問題,其實就是父母的問題。請不要去責怪孩子。教育孩子一定要早和未雨綢繆。千萬不要被一二年級時好成績所蒙蔽,那個時候,基本所有的孩子成績都是好的,多關注一下孩子的行為習慣,還有心理活動。
最后愿每一對父母和每一位教育者都多學習一下兒童心理,以科學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心理學》讀后感4
看完了《青少年心理學》,我有感而發。
青少年同齡人群體的來源,受教育而接觸的同齡人群體;家庭生活而接觸的同齡人群體。青少年好的學業成績能夠讓父母為之欣喜,但是對于提高青少年在同齡人群體中的地位影響不大。
青春期同齡人在一起度過的時間絕對值遠遠高于與成人在一起度過的時間。
與兒童期相比,青春期同齡人在沒有成人監督的`環境中發揮作用的情況更多。
在青春期青少年越來越多的和異性同齡人交往,而同期同齡人群體性別高度分離。
而同期同齡人局限于較小的團體,而青春期才會出現較大規模的同齡人。
《心理學》讀后感5
中國航天員,將再次譜寫新的英雄篇章。這將是歷史性的第一步。從二零零三年神舟五號載著楊利偉完成中華民族飛天夢想,短短五年間,中華民族邁出了她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開始開展航天員出艙活動的極新探索。名著讀后感
中華民族是最早具有飛天夢想的民族。固然,在現代航天事業中,我們成了厥后者,但不甘落后的中國航天人用一連串的跨越式步伐,縮短了與世界航天大國的差距。隨著中國行將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出艙行走的國家,我們已經可以揣測下一步神舟飛行的`交會對接實驗和不遠的將來將出現的具有一定使用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長期在軌自主飛行的空間實驗室。
《心理學》讀后感6
要不是抱著有始有終的原則后半部分幾乎看不下去。其實從科普的角度來說,還是有有可圈可點的地方的,畢竟普及的前提在于門檻低。所以這本看似講心理學的書,更多的像是某個論壇上的獵奇故事帖子,只是相對來說分門別類地進行了整理。很多地方比如強調同性戀的基因型、一些邊緣性欲錯向者的心理形成原因、精神病人的.普遍無攻擊性,都是幫助我們更好地用寬容的心接受和了解。這是好的地方。然而讓我受不了的地方在哪呢?就是通篇矯揉造作的文風和東拼西湊的案例。簡直了!我不是對心理學有非常多理論研究的人(不然也不會看這書了),但是平時從各種渠道中也獲得了一些相關信息,當這些信息以一種面目全非的方式出現在作者的描述中時,分分鐘想砸手機。
具體大家看前一章就可以感受,如有不適,就不要看下去了,后面的更無力吐槽。不過,出于對此類作品的興趣,還是給個兩星,感興趣可以粗略看看。但不建議推薦,可以找到更好的。
《心理學》讀后感7
進化心理學最特出的特點就是從進化的角度來揭示某種現象的心理及行為的科學,它可以解析很多關于遺傳的現象,在心理學中遺傳以及環境的對心理的爭論從來沒有間斷過,最近許多心理學家也把文化當做一個因素之一。
在家庭因素影響個人的`成長中,自己的確深有體會,小時候的每個記憶都能證實這些,但是是否與古遠人類的生活環境有關?心理學家能如何證明呢?即使通過調查得出的也只能整體的心理,并不可以排除特別的情況的存在,例如本論文提到,男性與女性在選擇配偶的差異,但是這些是否與選偶時的相貌、環境等因素有關呢?像在中國有重男輕女的現象,所以在90年代前后,男生比女生會提前入學,當他們在學習中接觸的時候是否會影響他們的擇偶心理呢?
我們現在的生活與以前的相差甚遠,以前先人的勞動技能是否也能遺傳下來呢?如果能遺傳,那會不會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呢?遺傳、環境、文化對我們的影響究竟是哪個更重要呢?
《心理學》讀后感8
讀之前看書評說不夠深入。
不過對于我這種權當消遣的門外漢來看還是很合適的。
作者最后說得對,千萬不要對號入座,中間一度看得我很惶恐,感覺自己有輕微的強迫癥和偏執型人格,還有……看來人性的復雜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看完這本書,似乎也明白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不過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個XXY染色體。上天能不公到什么程度呢?不是生來殘疾,不是階級差異,而是生來注定你成為惡人的`可能性就要比別人大的多,于是被歧視,被抓捕,大自然應用在社會的優勝劣汰并沒有絲毫改變。
而我們能做的是什么呢?端著一副至高無上的道德,還有背后的流言蜚語,使他們一步一步在錯誤的方向前進。所以吖,世界一開始,一定要充滿愛~感覺現在自己站在世界中心,呼喚著愛~
《心理學》讀后感9
盧梭說:“青年期是一個狂風暴雨的危險時期。”此時青少年的情緒特點是情緒、情感強烈,有明顯的兩極性。或是激動、振奮,顯得十分熱情;或是動怒,感到泄氣,變得消沉起來。另外,青少年的情緒明顯不穩定,有波動性的特點。他們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當遇到順利的情境時,就顯得格外興致勃勃,充滿各種幻想,在生活學習、工作中力量倍增;但是當他們遇到挫折時,對信念就產生動搖,出現沮喪、灰心的.情緒。這種情緒多變不穩定是與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點有關的,也與經驗不足有關。因此,青少年在成長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多方面的心理問題,主要有:自我意識危機、社會適應危機、情緒發展危機、個性發展的危機等。青少年心理學主要研究如何幫助他們度過這些危機,順利成長。
《心理學》讀后感10
為了更好的從事幼兒教育,我選讀了《幼兒心理學》這本書。學習幼兒心理可以了解幼兒的心理特征,進而對幼兒進行更好的教育和培養,使其健康成長。
幼兒的健康成長是很重要的,他們是我們祖國的花朵,必須給予良好的教育,為社會培養棟梁之才。但是在我們對其進行教育的時候,必須先了解其心理特征,在了解幼兒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給予改變,合理正確的培養。幼兒年齡小,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教育,了解幼兒心理是為了更好的了解該幼兒、更好的培養幼兒,讓我們知道幼兒的思想,動態等一切是很重要的。
作為幼兒教師學習幼兒心理學是自身發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兒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作為幼兒教師的我,更應該認真學習心理知識,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積極開展幼教科研,為幼兒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心理學》讀后感11
今年涉獵了心理學范疇的多本書,如《社會性動物》、《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人性的弱點》、《自控力》,但是都不如《社會心理學》全面,翻譯流暢,讀起來不像《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語言晦澀,排版和內容也比《社會性動物》更能讓人愛不釋手,大量的例子、名言、漫畫、表格讓人進一步理解書中的觀點。
在內容方面基本上涵蓋了《社會性動物》、《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這兩本書的內容。可以說是心理學的范式教科書。這本書反反復復、讀讀停停持續大半年,是目前讀過的`最厚的一本書,很高興自己堅持讀完了,并且以后還會反復翻閱。也是因為這本書,開始學做思維導圖,日積月累,最后完成的時候也驚嘆于自己的耐力。
相見恨晚的同時也感謝自己在這個年紀讀了這本書,更夠更全面的看待社會,更包容、多方位的看待他人,更重要的,進一步了解了自己,了解“人”的多樣性、復雜性,希望自己能夠更好的學以致用,學會和自己相處,接納自己愛自己。
《心理學》讀后感12
在讀《拖延心理學》之前,我一直認為,拖延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的毛病。有些人經常為不易改掉的習慣懊惱,有些人為在最后一秒的靈感迸發而沾沾自喜,這似乎是生活常態。
當我讀了這本書,對拖延行為進行深入了解后,看法有了改觀。雖然只讀到一半,但是對我有兩個幫助:
1.認清現實和自己,接受自己;
2.指導自己在育兒過程中,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拖延習慣的養成。
表面上看,拖延是個人的時間管理問題,或者對所處理的事情責任感不強而逃避的方式。事實上,研究發現,拖延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不僅僅涉及個人的心理、行為和情緒問題,還涉及社會、文化等方面。即使我們意識到拖延的存在,已經耽誤了事情,卻無法停止這種行為。
《心理學》讀后感13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內心里都充滿著許許多多的不滿和疑惑!我們是這樣,那幼兒呢?他們也同樣如此!年齡小的幼兒,他們只是盲目的依賴,沒有自己的主見。中班以后的孩子們就不同了,他們知道和老師“作對”,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是盲從!有了人生的第一次反叛!
學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變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時期之一。幼兒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在以游戲為主的各項活動中,心理發展異常迅速。作為幼兒教師學習幼兒心理學是自身發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兒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每一名幼兒教師,都應該認真學習心理知識,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積極開展幼教科研,為幼兒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心理學》讀后感14
對心理學感興趣是近幾年的事,初衷是想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最終改變自己!這也是出于迫切的想要改變的愿望!結合這幾年小學教學生涯的所見所聞,這本書總體來說,很多觀點都非常贊同,對以前遇到的一些問題孩子的行為也有了一定的解釋,盡管對如何去改變還不太清楚,但對原因的探究,也有助于以后在遇到這樣的孩子時能夠多一些幫助他們的辦法!
深深的感覺到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和老師都應該了解一些心理學的知識,特別是家長更應該了解孩子的心理,如同書中所說的兒童時期的社會情感培養非常重要,直接影響著以后得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當然學校老師的也承擔著彌補家庭教育不足的責任,總之,了解孩子才能很好的教育孩子!切忌用極端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值得一看!
《心理學》讀后感15
奧爾波特人格特質理論中說,人格成因有遺傳、學習過程、自我意識的發展、無意識心理過程、文化與環境的作用、動機的發展與變化、認知等方面的影響和作用。因為該罪犯的童年經歷,從而必將導致其人格發展的不健全,出現了多重人格分裂,分裂的.人格是罪惡的源泉” “,這就導致這個故事的產生。故事由一場暴風雨開始,穿插式的敘事,顯示出一種分裂、緊張和沒有邏輯的想象。
分裂人格者想象出來的劇場表演,11個分裂出來的人格被暴風雨困在一個汽車旅館里互相間演著戲,一個接一個的死去,隨著被懷疑是兇手的人的相繼被害,不停地冒出新端倪,沒有邏輯似的時間與空間,配以雷電交加的氣氛,大雨滂沱的夜晚。罪犯卻不自知自己擁有11種人格,而故事就是那11個人格所化身的人物,至于人的出生日期都是一樣的,那是因為那些人全都是他的人格,是想象出來的,不是真實的人。
【《心理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心理學》讀后感04-29
心理學論文-心理學論文范文04-02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03-01
《教育心理學》讀后感04-17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04-20
成功心理學讀后感04-27
《心理學與生活》讀后感05-06
積極心理學的讀后感03-11
《隱秘心理學》讀后感11-16
心理學的心得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