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
當(dāng)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到底應(yīng)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
這個假期,我翻開了魯迅的《朝花夕拾吶喊》,頗有收獲。這其中我最喜歡的文章,便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浙江紹興人,祖上曾是達官貴人,但到了他這一代便家道中落。魯迅童年時接受私塾教育,青年時東渡日本學(xué)習(xí)醫(yī)學(xué),后因觀看“日俄戰(zhàn)爭教育片”,深受刺激,棄醫(yī)從文終成一代文豪。而這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便是他童年最真實的寫照。
雖說百草園“園如其名”,只是一個長滿野草的園子,但在童年魯迅眼里,卻是一個充滿童趣的樂園。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百草園就是一個生機勃勃的花園;拔何首烏,摘覆盆子、聽故事、拍雪人、捕鳥雀……百草園又是一個樂趣滿滿的游樂場。在這里,童年魯迅感受到了無窮的樂趣,無比的自在。
然而不久后,魯迅便到了該上學(xué)的年齡。父母將他送進了書塾,在少年魯迅的眼里,這似乎是對他的一種懲罰。在書塾里,雖然有先生嚴厲的管教,但是依然掩蓋不了孩子們淘氣的天性。當(dāng)先生不在教室時,魯迅和伙伴們便跑到園子里折梅花、尋蟬蛻、捉了蒼蠅喂螞蟻;當(dāng)先生讀書得讀入迷時,魯迅和伙伴們又在下面用紙糊的盔甲來做戲,或是把宣紙蒙在小說上描繡像。雖說不像在百草園里那樣歡脫,但少年魯迅在三味書屋依舊快樂地成長著。
這篇文章充滿了魯迅對童年的.懷念。但其實,魯迅的童年并不完全是幸福的。由于家道中落,父親病重,魯迅不得不奔走于當(dāng)鋪和藥鋪之間。正是因為他既體會了操勞家事的辛酸,又感受了無邪童年的美好,所以魯迅先生才了解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魯迅先生最終成長成為文化的斗士,立志要以文字喚醒國人,讓中國強大,讓少年兒童們都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2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xiàn)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蟄,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于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xué)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dāng)他讀書讀的入神時,卻沒發(fā)現(xiàn)他的學(xué)生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游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么會那么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xiàn)了他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我家在農(nóng)村,附近有一大片田野,星期天,我總?cè)ツ抢锵硎苤禾斓年柟猓锾斓那屣L(fēng),還有那片總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后有了這么多感動。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3
每讀完這篇文章,心中總要憧憬好一會兒,時間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美好的童年時光
這是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寫的是魯迅童年的生活和學(xué)習(xí),回憶中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并不是簡單的勾勒,卻也沒有濃濃的筆墨,而是流露著童年的快樂,甚是打動人心。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這些景色,不僅讓魯迅回味,更讓我心動。我想魯迅的童年,是多么快樂,多么幸福,甚至有點懷疑魯迅童心未泯。而當(dāng)魯迅上學(xué)后,也并非不快樂,而讓人覺得是另一種趣味。先生,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這是魯迅的話,讓人看了,先是一笑。并不是笑魯迅的無知,而是對他求知的肯定和贊賞吧,再者是一思,那就是對怪哉的思慮了。能讓人深入其境地去感受這篇文章,我覺得是最大的成功。
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jīng)是年過半百,可其中流露的感情,是那么真摯,仿佛就在眼前,看在眼里,刻在心里。我想,這不只是因為實有其事,更重的是魯迅對童年的懷戀和憧憬。
撲蝴蝶、捉鳴蟬、采荷蓮這是誰沒有的童年?課堂開小差、收藏愛書、問一些無厘頭的問題又有誰的'童年沒經(jīng)歷過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遺忘?童年,留不住,最后只灑落在記憶的長河上。
人生固然是美好的,可怎樣去感受,怎么去理解這些美好呢?文章雖然沒有提到任何的觀念,可是卻不禁讓人深思,對童年的深思,對人生的深思。或是記憶,或是懷戀,總是美好的,就算是曾經(jīng)瑕疵。悠悠童年,承載著太多的美好和思念,我們真應(yīng)當(dāng)去好好感受。
我再次拿起書讀起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像是走進了百草園,走進了三味書屋,走進了童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4
仔細品味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哪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眼前不由得出現(xiàn)一幅幅令人向往的自然畫。
“不必說碧綠的菜菜蛙,光滑的市井藍,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清潔的叫天子忽然從草簡直竄到云霄里去了……”
我讀魯迅先生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魯迅先生那份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年情懷。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為伴,與伙伴一齊捕鳥,但由于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所以害怕百草園中的“赤練蛇”。
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完全與百草園不一樣的世界,作者逼真的將三味書屋的.陳腐味描述了出來。但魯迅先生并未將三味書屋寫的死氣沉沉,而是經(jīng)過兒童在課余時間玩耍、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xué)生趁機偷樂的兩個小故事的描述,表現(xiàn)了兒童喜歡玩耍這種不可改變的天性。
記得小時候,我經(jīng)常躺在厚厚雪地上將自我的身體印在上頭,從來都沒有感覺到過冷,還把這當(dāng)成是一種樂趣;我還經(jīng)常和小伙伴們一齊建造一個自認為很了不起的工程。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時我在讀了文章后有了那么多感動。
我們的童年已經(jīng)漸漸的離我們遠去,留下的只是些散鎖的記憶,倒不如仔細品味一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體驗一下那個不一樣時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齊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5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xiàn)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fā)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魯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為伴,采摘野花野果,與伙伴一起捕鳥,雖然總捕不到很多;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氣,當(dāng)讀書入神時,卻沒發(fā)現(xiàn)學(xué)生們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著。回憶起我的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小時候,在田野里享受著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fēng),還有那片總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花一會兒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
如今,田野上了造起了樓房,而我在緊張的學(xué)習(xí)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卻仍舊向往著,無論現(xiàn)在能否實現(xiàn)。讀過文章后有了許多感動。雖然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亂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6
他放開了我,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只是對我說了一句:“笨蛋?放棄對你的追求猶如穿過一個季節(jié)。如果是我的錯,我愿意用一生來糾正。原來在他的心里,我是間接殺死他母親的罪人;宿鳥哀啼,天色昏暗。老師學(xué)為人師,行為世范,愿做綠葉,護花使者,樂為人梯。你曾經(jīng)在一個多么錯誤的時間愛上了一個多么正確的人!
百草園是作者童年時代的游樂園,在那里有享不盡的快樂:在那里可以盡情地捉螞蚱,摘桑椹,抓蛐蛐斑斕和蜈蚣,最有趣的是,他可以聽媽媽講故事:“從前,有一條蛇......”。冬天的百草園雖然有些乏味,但也是充滿童趣的,可以堆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
三味書屋里,老師是嚴厲的',他不希望學(xué)生做與學(xué)習(xí)無關(guān)緊要的事;他還是一個好心腸的人,就算學(xué)生在他講課的時候偷偷跑出去玩,他依然不會懲罰他們,只會催促他們趕緊讀書;他是一個癡迷于讀書的人,在讀到最好的文章時他總會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從這里看來三味書屋也充滿了童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僅語言優(yōu)美,還能時不時地勾起讀者對童年的回憶,真是一篇令人叫絕的好文章。
魯迅先生寫百草園以樂為中心,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里是枯燥的、無趣的。我從小出生在城市里,沒有像魯迅先生那樣的百草園,只有假期時偶爾才能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雖然現(xiàn)在時代發(fā)展了,但社會競爭也更大了,家家的孩子都比著上學(xué)習(xí)班,都比著上哪所好學(xué)校,跟過去的孩子來比,我們少了很多樂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7
看了魯迅爺爺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章,我也很想去看看魯迅爺爺小時候的樂園——百草園和他上課的學(xué)校——三味書屋。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一起去魯迅故里游玩,親身經(jīng)歷了一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春寒料峭,天下著綿綿的細雨,我和爸爸打著傘,首先來到了百草園。一進門,最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大片綠綠的菜畦,還有一堵長滿野草的矮墻。我走到一口井邊,咦,這就是光滑的石井欄嗎?我用手摸了摸,嗬,還真有點光滑呢!園中點綴著幾棵高高的大樹,由于樹上還沒長出葉子,我就辨別不出它們是什么樹,只有皂莢樹上還掛滿了一顆顆的果實,我還能認出來。爸爸幫我找到了那棵古老的桑樹,可惜沒有紫紅的桑椹。魯迅爺爺筆下的:“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這樣一個他兒時的樂園,可現(xiàn)在在我的眼中顯得有些貧乏無味,令人失望。
從百草園出來,我們來到了三味書屋,這是一座既古老又破舊的房子,白色的墻,烏黑的門,石板鋪成的地。我們又找到了魯迅讀書的“教室”,“教室”中間的上方掛著一塊“三味書屋”的'木牌子,牌子的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梅花鹿伏在一棵松樹下。“教室”里只有八個座位,魯迅的座位在左邊的一個角落里,桌子的右下角還刻著一個“早”字呢!見證了魯迅堅持早起不遲到的決心。
魯迅兒時的樂園只不過是個普通的菜園,他讀書的“學(xué)校”只是一座破舊、簡陋的房子。然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卻走出了一個偉大的文學(xué)家。我們現(xiàn)在有現(xiàn)代化的公園和學(xué)校,有一流的教學(xué)環(huán)境和教學(xué)設(shè)施,那么,從這里又會走出怎樣的偉人呢……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xué)設(shè)計方案04-07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xué)設(shè)計方案04-19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xué)設(shè)計方案04-20
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讀后感04-03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04-28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04-08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03-31
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