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女大學生回鄉的創業故事
端午節過了,通過網絡銷售商洛特色槲葉粽子的王洋終于松了一口氣,這是她依托網絡銷售商洛特產的一個創新。敢想敢干的她了解到許多商洛籍在外人士非常懷念家鄉的槲葉粽子,從5月開始著手打造“秦農陽陽”槲葉粽子,依托民生食品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進行生產,5月28日開始接單銷售,僅5天時間就接了5000單,到端午當天就銷售了3萬多個槲葉粽子。雖然純利潤沒有多少,但是王洋很滿足,她堅信只要不斷努力,創業的路會越走越寬。
王洋今年30歲,畢業于西北政法大學,現在是洛南縣眾鑫農園豆制品專業合作社法人,2014年獲得了高級職業農民證書。
王洋的父親一直從事豆制品生產,大學畢業后,她看到洛南豆腐干等傳統豆制品味美、質優、價廉,廣受周邊城市居民喜愛,毅然回到洛南開始創業。2011年3月帶領周圍農民成立洛南縣眾鑫農園豆制品專業合作社,成為合作社法人。經過詳細考察,她在石門、保安一帶發展農戶種植大豆,免費給農戶提供種子,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收獲期回收大豆,銷售給豆制品企業。同時,她將多個豆制品企業聯合起來,定期開展技術培訓,聯系各地經銷商,為豆制品企業生產的產品打開銷路,形成合作共贏模式。合作社現發展成員12家,從業人員400余人。年銷售收入1500萬元。她創辦的洛南無公害農產品專營店,年銷售收入400萬元。
經過幾年的摸索實踐,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王洋沒有滿足,她利用年輕人熟悉互聯網的優勢,開辦電子商務,使合作社產品逐漸在網上打開銷路,擴大了產品銷售額度。今年2月,王洋牽頭成立了憶農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開拓網絡市場,主要銷售豆腐干、木耳、花菇、柿子醋等商洛特產,短短幾個月時間,取得了可喜的業績。
對于王洋來說,創業絕不是一時沖動,創業更不能淺嘗輒止。已經當媽媽的王洋經常帶著孩子參加各種培訓,走南闖北開拓銷售市場。回來將學到的知識毫不保留的與合作社成員分享,在線上線下擴大銷售的同時,將河南、北京、天津的客戶源介紹給大家。王洋還多次組織合作社成員外出參觀學習,定期開辦農民培訓課,自己親自授課,講解知識,傳授經驗,開闊合作社成員的視野,改變傳統農民小富即安的思想意識。她動員李夢芹、吳軍鋒在洛南農貿市場開辦農產品專營店,幫他們租房子,聯系貨源,講解銷售要領,終于使他們的經營進入正軌,年銷售收入過百萬。
談到下一步規劃時,王洋說:“我們憶農公司下一個五年規劃就是大力發展土豆及土豆深加工,我打算以‘一個土豆一盤菜,每個人都是大廚’為口號,和現在大城市盛行的送餐APP合作,將土豆、配料以及拉絲的工具包裝好,如果客戶下班后需要做飯,只需要一個電話,送餐APP將在五分鐘內將土豆配料盒送到客戶家,客戶只需要簡單的去皮、拉絲,將配料倒進去清炒,幾分鐘時間一盤菜就做好了。”
王洋忘不了去洛源鎮龍潭村走訪時的情景:“許多貧困地區的農民常年以土豆為主食,那里交通閉塞,即使用錢買他們的土豆,對他們幫助意義也不大,我們憶農公司打算在收購土豆的時候,采用以物換物的方法,在村子成立兌換點,可以用土豆換取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讓那些以土豆為主食的農民也換換口味。”“‘一個土豆一盤菜,每個人都是大廚’項目實施后,我們公司打算每賣出一盤土豆捐一元錢,屆時將與紅十字會聯系,由紅十字會監督捐款開展扶貧幫困活動,進一步關注弱勢群體回報社會。”王洋說。
【女大學生回鄉的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回鄉創業的故事12-09
兄弟回鄉創業故事03-11
大學生回鄉當起農場主的創業故事12-09
大學生回鄉養豬成河南首富創業故事03-11
大學生回鄉創業養沙棘雞勵志故事12-09
大學生回鄉創業靠一粒種子致富創業故事03-11
女大學生劉麗麗回鄉創業勵志成就夢想12-09
游子回鄉創業帶動了鄉親就業的創業故事03-09
女大學生磁性剪紙成功創業故事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