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發言

時間:2024-03-21 15:56:11 網絡創業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發言

  微信“小平臺”鏈接就業“大民生”

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發言

  近年來,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堅持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教育領域重要的民生工程,以信息化促進管理智能化、服務精準化、幫扶個性化。

  一、推動數據互聯共享,完善就業管理體系

  一是實現“一站式”服務。我們開發了“江西微就業”公眾號,基本覆蓋所有高校畢業生,實現了就業協議書網上申請等“一站式”服務。二是實現就業狀況實名確認。今年我們率先使用微信平臺對畢業生就業狀況數據進行實名制確認,同時開展了就業質量網絡調查。三是實現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將畢業生信息數據庫與市縣共享,把服務窗口搬到學生“家門口”,現在來省里報到僅為往年的1/10。

  二、“四個精準”綜合施策,優化就業服務模式

  近兩年,我們舉辦了30余場全省性的“互聯網+”大型專場招聘會,依托“江西微就業”平臺對接供需信息,實現“四個精準”:一是精準采集畢業生求職信息和用人單位招聘信息,做到信息精準;二是通過數據后臺自動比對,實施“人”“崗”智能化匹配,做到匹配精準;三是將匹配信息實時推送給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高效率,做到推送精準;四是分類統計分析畢業生就業狀況,對大數據進行綜合應用,做到統計精準。

  三、建立動態數據架構,強化困難群體幫扶

  一是對“建檔立卡”貧困生實行重點幫扶。把幫助“建檔立卡”貧困生就業納入就業工作評估指標體系。與國有大型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接收“建檔立卡”貧困生就業納入協議內容!敖n立卡”貧困生就業幫扶任務逐校進行分解,實施“一對一”和“多對一”幫扶。建立就業簽約狀況數據庫,實行臺賬管理和跟蹤服務。二是對困難群體畢業生實行精準幫扶。區分不同情況,加強分類指導,定向重點推薦,滿足個性化需求。三是對少數民族畢業生實行傾斜幫扶。每年在少數民族學生最多的南昌工學院舉辦“互聯網+”少數民族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專程去西部省份引進適宜的就業崗位。

  深化產教融合創造人才紅利

  近年來,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通過搭平臺、促改革、抓質量,有力地提升了學生就業創業競爭力。

  一、搭平臺,深化產教融合

  一是在省廳指導下,牽頭成立甘肅省資源環境職業教育集團,12家科研院所、8家行業協會、27家大型國企、21所職業院校、3家省級人才服務平臺緊密合作。二是實施企業冠名學院、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大師工作室三項工程。

  二、促改革,校企協同育人

  以“企業與學校、學生簽訂的兩個協議”為紐帶,以“多元評價、自主診改、質量發展”為主線,以“雙主體、雙導師、雙身份”為基礎,以“招生招工一體化、工學結合分段實施、師資隊伍共培共享、教學質量共抓共管”為保障,把校企協同育人相關要求落實到教育教學全過程。2017年,已與20余家企事業單位簽署了現代學徒制培養協議,覆蓋26個專業,1400余人,占招生計劃的30%。

  三、抓質量,創造人才紅利

  學院始終把質量作為重中之重,實踐“體驗式”課堂教學改革,實施“五分鐘素質教育工程”,基于專業教育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學院通過承建甘肅省中小微企業人才精準服務平臺和大學生海外就業服務中心,擴大了省內高校的就業市場,提升了學院的服務能力和國際化水平。通過實施就業體驗、就業幫扶、就業跟蹤三項推進計劃,加強了就業指導的精準性,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同步提高,2017屆畢業生就業率98.1%。

  學院辦學質量和社會影響力逐年提高,被確定為甘肅省“雙一流”大學和優質高職院校建設單位、甘肅省政府與國家安監總局共建校、中國氣象局干部培訓學院甘肅分院承建單位。

  創新政策打造“大學生最友好城市”

  武漢用好用活用足高等教育資源,通過實施“四大資智聚漢工程”,出臺留才政策,破解大學生就業創業難題,著力建設“大學生最友好城市”。

  一、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就業創業政策體系

  加強頂層設計、政策創新,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印發《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實施方案》和《支持百萬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若干政策措施》,確定“5年留住100萬大學生”目標任務,組建“走進去”“走下去”“留下來”和“干起來”4個工作專班,制定了放寬落戶條件、人才安居保障、打造主題社區、增加實習機會、鼓勵基層就業、開展創業培訓、提供創業工位、加大融資支持、優化創業就業環境等9條具體政策,全面加強了創業就業體系建設。

  二、突出問題導向,著力破解就業創業“三大痛點”

  一是解決“落戶難”問題。出臺《關于進一步放寬留漢大學畢業生落戶試行辦法的通知》,在全國同類城市中最早放開大學生落戶限制,實行大學生落戶“零門檻”。二是解決“住房貴”問題。出臺《關于加強大學畢業生安居保障的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力爭實現“低于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通過“新建一批”“改建一批”“配建一批”以及調整已建在建的部分公租房房源等四種來源,實現“低于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同時,加強保障性住房資格準入、租賃循環退出等機制。三是解決“收入低”問題。出臺《關于發布武漢市大學畢業生在漢工作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的通知》,提出“?粕4萬元、本科生5萬元、碩士生6萬元、博士生8萬元”的初次就業薪酬標準。

  三、搭建服務平臺,不斷營造就業創業濃厚氛圍

  啟動了以“有夢想、留武漢、一起創”為主題的武漢市“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大型校園巡回招聘系列活動,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主動擔當“第一宣講員”和“第一招才大使”,首批共籌集大學生求職崗位4萬余個、百萬年薪崗位逾百個、10萬年薪崗位近萬個。

  構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黑龍江大學作為全國首批創業教育試點院校之一,深入實施融入式創新創業教育,打造了“學生全員參與、教師全過程指導、學校全方位保障”的“三全”工作格局。

  一、以學生全員參與的課程體系建設為牽動,提高創新創業的專業性

  學校經過三次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形成了面向全部81個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一是強化課程平臺建設。通過通識、專業、輔修課程平臺,建立起覆蓋全體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二是強化實踐能力培養。學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提高最低實踐學分比例要求,開設了“科技創新實踐能力提升”等一批實踐課程資源。三是強化教學內容創新。

  二、以教師全過程指導的實訓體系建設為載體,提高創新創業的針對性

  一是助力專業實踐活動開展。構建“學校主導、學院主抓、教師指導、學生自主”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管理模式,依托專業教師,組建創業導師隊伍,建立項目庫,指導學生競賽和社團活動。二是助力“一園多區”孵化基地建設。2010年成立的省級孵化器黑龍江大學科技園、2016年建成的省內首家校企合作“組合式”創業孵化基地、2017年拓建的孵化師生創意的創客社區等孵化器平臺,形成“一園多區”層級遞進的全過程孵化平臺。三是助力創新創業項目轉化。近三年有1700余名學生在創業導師指導下,組建了近140支團隊和企業,2家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年均接收學生實習就業400余人。

  三、以全方位保障的服務體系建設為抓手,提高就業創業的聯動性

  學校建立了多部門聯動機制,近三年3萬余名學生受益創新創業教育,自主創業畢業生數量連續增加。一是強化制度保障。出臺創業就業總體要求、課程教學要求等60余項管理制度。二是強化經費和資源保障。三是強化信息化保障。通過組建黑龍江省首家大數據學院等“互聯網+創業就業”舉措,進一步提高就業創業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發言】相關文章:

教育部召開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12-09

犀利哥就業看網絡推手發展創業12-09

網絡創業工程促進25萬人就業和創業12-09

就業創業工作總結12-02

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工作總結11-21

網絡創業心得01-07

網絡創業故事12-09

網絡創業故事12-09

「網絡與新媒體就業前景」-網絡與新媒體就業方向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