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80后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80后 是時代賦予的新名詞,代表著超前的思想、青春的活力,也代表著勇于創新的精神。他們在創業的路途上取得了優秀的業績,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80后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幫我買一份蛋炒飯加可樂送到××”“幫我送束鮮花到××”“幫我買燒烤和一盒煙送到××”……才半天時間,“跑了個腿”微信上訂單已經有上百個了?恐芡,80后創業者劉旋用半年的時間過上了有車有房的小康生活,但是回首創業的路,劉旋卻坦言并不容易。
創業從“跑腿”起步
14歲初中畢業后,劉旋南下做過鞋廠工人、做過司機、開過服裝廠、做過電商、開過工作室,三年前甚至把父親給自己創業的錢都虧得干干凈凈!澳菚r我真是坑爹啊!彼猿暗。痛定思痛后,劉旋好好分析了一番:自己一沒技術,二沒文憑,要想買房買車結婚生子,想來想去只有創業才能快速讓自己過上想要的生活。
“創業創什么呢?”看到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點外賣,劉旋敏銳地捕捉到了商機,便萌生了開個跑腿公司的想法。去年8月的一天當他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時,就得到了之前一起創業的朋友的支持,一個好漢三個幫,幾個人說干就干,立馬著手開始準備!耙芡仁紫纫锌蛻,客戶從哪里來呢?”劉旋帶領大家用最直接的辦法積累客戶——加客戶微信,到學校、超市、小區等人多的地方發名片做廣告,逢人就介紹自己的業務。
吃苦耐勞是關鍵
盡管十分努力,然而生意并不好做,由于人們對這項新的服務不了解,剛開始劉旋也沒接到一單生意。但他們每天堅持宣傳,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第四天的時候,業務訂單破零了!暗谝粏挝矣∠笊羁,是一個在曹禺公園鍛煉的50多歲大媽,打電話點了一份沙縣小吃的蒸餃。我親自送過去的,收了10元的跑腿費。”劉旋說,第一單盡管只收了10元,但心情特別激動。
第一單的成功,給了劉旋極大的信心。漸漸地,人們接受了這種新的服務,打電話或發微信的多起來。“終于在去年10月份的時候,單量開始盈利,實現了從一天幾單到現在一天幾百單的跨越!眲⑿肋@都離不開兄弟們沒日沒夜辛勤的付出,大家累了就在辦公室的沙發上睡,隨時待命!熬瓦B今年大年三十,我們都沒有回家過年,我去年剛結婚,初二也沒有回岳母家,有時腿摔腫了都要繼續跑,有時單子多了愛人也會幫著送,經常連軸轉,吃的都是辛苦飯。”說到付出,劉旋同時也非常感謝妻子的支持和理解。
隨著生意的興隆,劉旋也有些犯難:生意多了,就得再招聘“跑腿”員,但現在人工費比較貴,一個“跑腿”員月工資少說得3000元,招的人多了,自己就賺不到錢,提高收費標準,又怕減少客戶。后來,他開始和德克士、肯德基、良品鋪子等一些有外送服務的商家合作,承包他們的外送服務,這個想法和一些商家一拍即合,現在與劉旋“跑了個腿”的合作商家已有20多個,微信里面的目標客戶達3000多個。
創業走出新天地
劉旋透露,按照目前的單量和發展勢頭,一年盈利50萬不是問題!榜R上就是情人節了,目前單從花店預定的數量來看,平均每家都有60單左右,不僅數量多,而且花一般都比較大,不好一起送,對配送也是一個不小的壓力,好在我提前請到10個員工,以備情人節當天的配送之需。”他笑著說,“以前是擔心單量不多,現在是擔心送不完,創業就是要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見招拆招就行了!
“現在我房子車子都已經有了,我們的模式已經成功。打算下一步在廣華、仙桃、黃岡等地進行加盟,將模式進行推廣!闭劶拔磥,劉旋信心十足,笑稱自己這幫跑腿兄弟是“跑男”,總算跑出了自己的創業路。
80后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篇2:重慶80后同桌共同創業養青蛙
3月8日,在重慶永川區衛星湖街道大竹溪村吊堂灣村民小組的永川欽源野生動物基地,夏偉和唐德勇欣喜地聽著養殖池里熱鬧的蛙鳴,看著種蛙池里的小蝌蚪游來游去。隨著春天的到來,冬眠的青蛙正陸續醒來,最近又接了好幾個來自全國各地要種花的訂單,新的一年忙碌又開始了。
夏偉,1987年生,衛星湖街道小竹溪村人。唐德勇,1986年生,衛星湖街道大竹溪村人。兩人從小學起到高中都是同學,甚至大多時候都是同桌,是關系特好的“鐵哥們”。
畢業后,兩人各奔東西。夏偉當了兵。唐德勇則當了廚師,在雙竹街上開起了餐館,生意還挺好。2015年,因為創業,兩人又成為一起打拼的伙伴,F在,他們已有了三個養蛙基地,分別在衛星湖街道大竹溪村、南華村和五間鎮珍寶村,養殖規模40畝,預計可產8000團卵塊共計1600萬尾蝌蚪,成蛙7萬多斤。
曲折的創業路
別看他們的養蛙事業現已進入盈利模式,但之前經歷的曲折并不少。2012年,喜歡嘗試新生事物的唐德勇和另一朋友試水養蛙,一共投入了20多萬元,僅種苗就投入了12萬元。唐德勇不但把餐館生意停了,把全部積蓄都投了進去,還外借了幾萬元,但種苗買回來投放在池里一個周就“全軍覆沒”了。
唐德勇站在田埂上,看著空空的養殖池,蒙了,好幾天沒回過神來。痛定思痛后反思,做養殖,技術必須過硬。自己請教的是鄰縣賣種苗的人,但后來經了解,這個人實際上只轉手賣種苗,從來沒養過青蛙!種苗不是生病死了,而是被田里的水蜈蚣、黃鱔等水體動物偷吃了!
教訓實在太深刻了!和唐德勇合作的朋友不愿意再養蛙了,唐德勇的妻子安慰他:“錢虧就虧了,再掙就是。大不了我們把餐館重新開起。”唐德勇骨子里也有不服輸的精神,他把基地全部接手了過來,從經營餐館中回籠點資金后,又花了1萬多元買回牛蛙種苗,從牛蛙養殖中積累經驗。牛蛙比較好養,加之唐德勇又四處請教牛蛙養殖經驗,養龍蝦的、養魚的,他也去請教。“都是水產養殖,有些相通之處!
牛蛙養殖取得了成功。但價格卻上不去。5元多錢的成本,批發僅賣3元多。好在唐德勇有餐館,自產自銷,勉強保住了成本。
創業又進入迷茫。唐德勇再三思考,決定還是要攻克養青蛙的技術。牛蛙市場價格便宜且不穩定,青蛙市場前景看好。有了前面的教訓,唐德勇縮小了養殖規模,從10多畝減少到幾畝。在技術上,唐德勇探索怎樣成功給青蛙喂食。因為青蛙的眼睛對動的東西很靈敏,對不動的東西卻無動于衷。最開始,唐德勇通過震動喂食,第三年,不用震動,青蛙也能主動吃投在食臺上的食物了。青蛙養殖獲得成功。
一句話讓昔日同桌做了創業伙伴
技術問題基本解決了,唐德勇意欲擴大規模。其時,夏偉已退伍回來開了一家超市,隨著競爭壓力的加大,超市經營沒有之前紅火了。2015年的某一天,兩人在一起吃飯,談到創業,唐德勇說:“干脆,你來跟我一起合伙養青蛙吧!币痪湓,讓這兩個好朋友變成了創業伙伴。
之所以一句話就讓夏偉決定和唐德勇共同創業,夏偉說,那主要是因為信任。兩人從小到大,性格都較合拍,又都很包容對方。這么多年的朋友,還基本上沒鬧過矛盾。
加入過后,兩人做了一定分工。唐德勇教夏偉養殖技術,夏偉學會后,主要負責場內養殖,唐德勇主要負責跑購買種苗養殖戶的技術培訓和銷售。兩人配合默契,衛星湖街道社保所也給他們提供了創業擔保貸款,養殖基地越做越好,擴展到了三個。
“我們都吃得苦!毕膫フf。做農業方面的創業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為防青蛙“逃跑”,養殖池要布圍網和天網,如果哪一點沒做牢實,青蛙就可能“溜之大吉”了。所以布網這事兩人都盡量親自動手。忙的時候,早晨5點過,兩人就要起來巡塘、換水、收卵團、打包,下午也要收卵團、打包、發貨。夏天下午4點過就要準備青蛙食料,查看青蛙吃食情況,如果吃食較少,說明青蛙有可能生病了,得喂藥。兩人在夏天都曬得皮膚黝黑。
不過,在唐德勇和夏偉看來,養青蛙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青蛙到了15攝氏度就要陸續進入冬眠,基本上10月中旬就要鉆洞了。青蛙會在有坡度的地方自己用后腿打洞,進洞后還會自己把洞封了。等第二年3月溫度上升了才出來。其間青蛙不吃不喝,冬眠后青蛙要瘦很大一圈。夏天里聽到滿池的蛙鳴,兩人都覺得很有成就感和喜悅感。
年輕人創業要一步一個腳印走
談起創業體會,唐德勇說,年輕人不能把創業這個事想得太單一,要估計可能遇到的困難,困難來了后要想辦法解決。還有就是創業要專心去做,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走,不盲目擴大規模,不亂投資項目。把眼前的做好做穩了,才去想下一個項目。不然,虧錢也很快的。之前永川也有一家和他同時探索養青蛙的,但失敗了,后來也沒再養,很可惜。
唐德勇說,2014年時,因為要專心養蛙,自己再次把餐館停了,F在養蛙已步入了正軌,下一步打算開一家青蛙特色餐廳,提高青蛙附加值,也為市民們獻上美食。
80后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篇3:80后小夫妻大學畢業在宿遷開農場
清晨4、5點鐘,當公雞開始打鳴,池面上的白鵝發出“鵝鵝”聲,劉勝和閻寧這對小夫妻忙碌的一天又開始了———拿著鐮刀繼續收割前一天還沒收完的黃豆,帶上小筐仔細采摘樹上成熟的果實……在自己經營的農場里,他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
劉勝和閻寧兩人都是80后,讓人意外的是,他們本是名副其實的大學生,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們都是繪畫專業的藝術生。種果蔬與搞藝術,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兒,卻在農場里完美融合了。
雞鵝蔬果紛紛上市
新型農場粗具雛形
來到宿城區蔡集鎮,在大路邊的一個岔路口就能看到農場的牌子,順著小路往里走,還未看到農場,“喔喔喔……鵝鵝鵝……”此起彼伏的雞鵝的叫聲就先涌入耳中。接著就看見一個簡易的木門,推開門的一瞬間,只覺得豁然開朗———各式各樣的玫瑰花在陽光下大朵大朵綻放,大大小小的無花果在樹葉間漫不經心地生長,還有成群的雞鵝踱著步子穿梭其中,悠閑、愜意。在農場運營中心,找到了劉勝和閻寧,他們正忙著包裝剛腌制好的咸鵝蛋。
“這些鵝蛋都是我們農場里的鵝下的。走,我帶你們看看去!闭f著,劉勝在農場里逛了起來!艾F在農場占地80畝,分為玫瑰繁育區、無花果種植區、木瓜種植區,還有開心菜園和雞舍、鵝舍等。今年9月份,無花果大批成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采摘,家禽也已經孵化出兩批了,產蛋量節節攀升。現在我們的計劃是建成一個集農業生產、互聯網銷售為一體的自產自銷新型農場。”84年出生的劉勝看起來是強壯能干,跟記者說起創業計劃時,臉上滿是抑制不住的喜悅。
劉勝是土生土長的宿遷黃墩人,而閻寧卻是遼寧大連人,不過,兩人同讀四川美術學院。那時候,劉勝是學長,閻寧是學妹。“其實劉勝畢業那年我才入學,但他畢業作品是全系最優秀的,所以也算是我們系里的名人,接觸之后覺得人也不錯,畢業后我就跟他結婚,來到了宿遷!闭f完,閻寧抿著嘴笑了起來。
放下畫筆下鄉務農
創業想法獲家人支持
“因為學的是美術專業,2012年剛回宿遷的時候,我們就給別人做一些產品包裝設計。”劉勝說,由于同行競爭比較激烈,所以基本賺不到什么錢。那時,劉勝的心里就打起了創業“小盤算”。邊做設計邊物色合適的項目,很快,劉勝注意到無公害農副產品當下銷售比較火而且利潤也很高。“要不我也回家種地試試?”這樣的想法瞬間就在劉勝的心里扎下了根。
“一開始,他說準備回鄉下種地的時候我就提出了一個條件,就是要養只小狗還要有雞呀鴨呀什么的,因為我喜歡小動物。”閻寧說,她把想法跟劉勝說的時候,兩人就決定辦一個家庭農場,種植和養殖一起做。
說著容易,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卻有很多難題,首先碰到的就是資金問題。“閻寧上大學那幾年我一直在南京、上海等地打工,但是去掉房租和平時的花費也沒攢下什么錢!眲僬f,當時實在沒辦法他就跟閻寧和父母商量,能不能把之前家里準備買房的錢也投到農場里來,沒想到閻寧和父母都爽快地同意了。家人的支持讓劉勝的干勁更足了,他的創業計劃進一步提上了日程。
“果樹的話選無花果吧,聽說養起來比較省事。”“家禽的話選草雞吧,草雞蛋吃的人多!薄霸鹤幼钔饷娣N上一片玫瑰吧,好看而且花期長!薄捌鋵嵃座Z也不錯,鵝蛋營養價值高!薄诜磸蜕塘坑懻摵,2013年下半年,劉勝和閻寧放下畫筆懷揣著不多的積蓄和原本用來買房的錢,拿起了鋤頭、鐵鍬,堅定地踏上了創業之路。
種養技術全憑自學
創業路上有苦也有甜
“現在要給小雞仔要喂食了。”快到正午時候,閻寧抱著幾個大南瓜走向雞舍內。說來也怪,一窩雞仔看見閻寧不僅不害怕反而一窩蜂地圍到她身邊,瘋搶著她手里的南瓜!澳憧,他們都是小吃貨。”閻寧看著雞仔們爭搶食物的模樣不禁大笑了起來,然后頓了頓又接著說,“我是大吃貨!”
“小家伙們要快快長大哦!薄靶‰u一定要健健康康的呀!”翻看閻寧的`朋友圈,記者看得出,她對這些家禽充滿了感情!安粌H是因為我本來就喜歡動物,而且這其中不少雞鵝都是我親眼看著它們破殼而出的,那種成就感無以言表。”
一個是從小在城市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的獨生女,一個是出生在農村卻一天農活都沒干過的小伙子,兩個人是如何讓原本荒蕪的土地充滿生機的呢? “栽種果樹、養雞養鵝的技術我們都是自學的!”閻寧說,“現在網絡比較發達,有什么不懂的我們就去網上找找,或者是自己買書來看,很多東西上手都很快!
產蛋量有增無減,玫瑰花競相開放,無花果枝繁葉茂……經過3年時間,農場終于有了規模。線下這80畝的生態農場里孕育著豐富的農副產品,而線上淘寶店的生意也正做得紅紅火火。今年,農場的產品更是獲得了“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和“有機產品”專業權威機構認證。
“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在所難免。農場越做越大,每天睡覺的時間也就越來越少了,不僅要做好農民,還要做個稱職的店主。”閻寧告訴記者,看似“世外桃源”的生活實際上也飽含了不少艱辛!安贿^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再累也是值得的!”
【80后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80后創業故事05-10
80后的勵志的創業故事04-05
80后成功創業故事04-08
80后美女創業故事11-05
勵志80后的創業故事05-10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04-01
80后碩士成功創業故事05-10
80后種菜達人創業故事05-11
成功人士創業勵志故事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