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養兔創業故事
在農村怎么辦創業呢?換做以前,農村根本就不可能,而現在有人在農村養起了兔子,有哪些養兔成功的故事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養兔創業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王學記發明創造的養兔土專利 (一)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滕州市南沙河鎮的青草源養兔場,雖是三伏時節,但兔場內安靜整潔、綠樹成蔭、涼風習習。該兔場始建于1990年,后于20xx年進行了標準化改建,目前兔場占地0.7公頃,兔舍建筑面積2180平方米,總投資100多萬元。場區布局合理,生活區和生產區分開,生產區建有6個標準化養殖舍,年可出欄商品兔76000只。養殖場繁殖均采用人工授精技術,全部做到同期發情、同期配種、同期產仔。
但吸引記者前來的緣由并不只是這些,而最主要是兔場的當家人——王學記。王學記是一名退伍軍人,1990年因傷退伍回到家鄉,本可安排到當地大企業上班,但他看到家中的貧困,毅然回到村里養起了兔子。憑借著軍人特有的堅強意志和干勁,他力排眾難、白手起家,從最初借來的1400元買來7只長毛兔種兔開始,干到如今成為當地有名的養兔專家和致富帶頭人,這一干就是25年。目前,王學記擔任滕州市兔業協會會長、棗莊市兔業協會副會長、山東省畜牧協會兔業分會常務理事等職務。記者采訪當天,王學記正在舉辦一期近200人的“滕州市兔業交流與技術培訓班”。他說,目前兔業市場低迷,但越是在困難時期,越要給廣大養殖戶培訓新技術、交流新經驗,給他們“打打氣”。
王學紀是一個特別愛鉆研的人,用他的話說就是“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他一直堅持“以兔為本、生態養殖、健康養殖”的養兔理念,搞出了許多小發明、小創造和新技術,不但使所養殖的兔子免疫力、成活率大大提高,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近年來,他在自己的養兔場相繼發明了地窩繁殖、清糞自動化、舍內廢氣排放、兔舍窗戶聯動開啟、室外噴霧降溫和兔籠改造等創新設計。
1.地窩繁殖。兔子具有穴居的生活習性,野兔一般居住于穴中,馴化后的家兔依舊保持這一習性。如果你把兔養在土地上,它自己就會打洞做窩;同時,兔子膽小怕驚,特別是在繁殖期間,外界的干擾(比如驚嚇)很容易影響母兔的繁殖性能和仔兔的成活率。王學記發明出的地窩繁殖,主要是利用母兔習慣穴居的天然習性,結合現代化畜禽舍建筑工藝,將產仔舍建于地下,并與母兔籠通過通道相連,使母兔產仔時進入地下的'產仔舍進行生產,減少了外界干擾,使之更接近野生狀態下的母兔生產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了母兔的繁殖性能。不僅減少了人工,還大大提高了繁殖生產率和成活率。地窩冬暖夏涼,為仔兔創造了更適合的生長環境,降低了取暖、降溫成本,大大節約了能源支出。
2.清糞自動化設計。養兔場采用自動清糞系統,并在局部進行了創新:一是將自動清糞走道設計成U型,兔尿沿U型底部流出,使兔糞兔尿得以分離。二是自動清糞機加裝了豎桿,豎桿兩側再加裝聯動裝置,不僅能清理糞溝的糞便,也同時清理了殘留在上層兔舍外的糞便。
3.舍內廢氣排放設施。位于舍頂的負壓通風裝置通過管道直接與兔舍底部相連,使兔舍底部的廢氣也得以充分排出舍外。
4.兔舍窗戶聯動開啟。新建的幾棟兔舍的窗戶設計新穎,通過在墻上設置滑輪與鉸鏈,使每棟兔舍的所有窗戶都能實現一次性控制,只需一人一搖一轉,即可同時開啟、同時關閉,大大節省了人工,也使窗戶通風效果達到最佳。同時,窗戶設計距地面50厘米,也充分考慮到了兔舍底部的通風需要。
5.兔籠改造。兔籠設計新穎,兔籠門采用向下開的方式,并且三個兔籠一個籠門;兔籠門向下開避免了抓母兔時碰傷母兔乳房。這一細小改造,大大減少了因外傷而導致母兔乳房炎的發生。
王學記對養兔幾乎達到了“癡迷”的境界,他沒事就在兔場內鉆研、改造。這不,針對他的“地窩繁殖”模式,他又發明出一種自動喂料設備,目前已調試完畢,很快就可投入使用。為了在養兔方面進一步創新,他常常走南闖北,到全國各地同行那里學習交流。為了把養兔這一心愛事業傳承下去,他還讓自己的大女兒考入山東農業大學學習畜牧專業。目前女兒已考上研究生,他又讓女兒專攻養兔專業,并聯系上了國內一位著名兔業專家,他力爭讓女兒攻讀他的博士。現在,王學記又有了新的打算,他正積極尋求一位合伙人或投資者,他想把自己經營多年的兔場交出去,自己專心整理、研發養兔新技術,同時把這些新技術推廣到協會的所有會員當中去,帶領大家一起走健康養兔、科技養兔的致富新路子。
滕州市畜牧獸醫局畜禽良種推廣站站長王兆勇參加了王學記這次培訓班的開班儀式。他說,近年來,滕州市對當地養兔、養羊等規模化養殖大力扶持,從新品種的引進、改良到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都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對王學記這么有“執著精神”的養兔“土專家”,行業主管部門一定從政策和資金方面大力扶持,真正發揮其行業帶頭作用,把滕州的養兔業做大做強。
大學生成“養兔大王” (二)
大學生趙永貴為了實現創業夢想,毅然放棄月薪5000元的工作,來到偏遠的游仙區白蟬鄉農村辦起養兔場。經過近2年的努力,他的養殖場年出欄達3萬只兔子,收益達到20萬元,趙永貴也成了當地有名的“養兔大王”。
趙永貴是閬中人。2007年大學畢業,趙永貴應聘到成都某知名企業搞銷售,月薪5000多元,這讓許多同齡人羨慕,父母也為他感到高興。但趙永貴的夢想是回到農村,在廣闊的田野上干出一番事業創業案例:大學生成“養兔大王”創業案例:大學生成“養兔大王”。2008年10月,趙永貴出差到河北,看到當地兔子生意火爆,于是有了回農村養兔子的念頭。他的這一想法雖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然而,一向聽話的趙永貴這回自己拿定了主意,毅然與同事陳凱軍一起辭職,帶著兩萬多元錢,來到考察后確定的`游仙區白蟬鄉圣諭祠村養兔子。
白蟬鄉黨委、政府得知此事后,協調村委會將空置的600多平方米房屋低價出租給他們作為養兔場地。很快,趙永貴、陳凱軍的“新知青兔場”正式“開業”。趙永貴創業后,父母放心不下,也搬了過來,幫助他創業。
創業之初,他們得到游仙區人事、畜牧、工商、稅務等部門的大力支持
游仙區畜牧局不僅給予技術指導,還給予了數萬元資金補貼,提供免費防疫藥品。今年,游仙區政府給了“新知青兔場”1創業案例:大學生成“養兔大王”投資創業。5萬元資助金。
談及趙永貴、陳凱軍,當地老百姓紛紛豎起大拇指。在他倆的影響下,如今的白蟬鄉已有120戶農民開始養兔。
80后農村養兔做出大事業 (三)
幾年前,藍云杰從學校畢業后,到湖南長沙一家超市里做收銀員,每個月工資僅幾百塊人民幣,每天都要按時上下班,工作非常的辛苦。在超市打工不到一年后,他選擇了回家鄉創業,在村里看到有村民養兔賺了不少的錢,而且兔子都是供不應求。藍云杰也按耐不住了,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加上家里人的支持,買了一批100多只肉兔回家飼養。
但是養兔不是說養就可以養活的,兔子需要精心的“呵護”,稍不留神就賠了夫人又折兵。由于沒有做好防疫工作,100多只兔子全部病死,藍云杰一下損失了好幾千塊錢,第一次創業就遭遇了失敗,對他的打擊不小。失敗的經驗教訓讓藍云杰明白,養兔是一門精細的技術活,沒有掌握真正的養殖技術,是根本無法靠養兔賺錢的。于是他上網了解相關信息,當得知在梧州蒙山縣一個兔業公司有著先進的養兔技術的時候,他又一次自掏腰包到該公司培訓跟班學習1個月。
學成歸來后,藍云杰決心大干一場,擴大養兔規模。他的想法得到了在縣城里做生意的表哥的支持,投資10多萬元在交通相對便利的三里鎮上河村籌建兔業園,藍云杰則負責技術與管理。20xx年6月,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的兔業園正式建成,當年購買籠位1200多只,引進種兔60多組(一組為1公4母),共三個品種,兔存欄達到近千只。
“建園后半年,我們第一批肉兔出欄銷售,當時是一共收入4385塊錢,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對于自己養兔的第一桶“金”,藍云杰記憶猶新,自第一批肉兔賣出后,附近鄉鎮的客商紛紛來電話定貨,肉兔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當兔業園上了一定規模后,今年,藍云杰再投入15萬元,新建兔舍600多平方米,購進籠位1600多只,購置飼料加工設備一套。全場計劃發展基礎母兔600只,種植優質木草20畝,到時年可出欄商品兔18000只左右,產值達到100萬元。“我們現在正在縣城尋找鋪面,自己開店賣園區的兔,形成產銷一條龍,把養兔業做強做大。”
由于兔業園日均產出量僅為10多只,供給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需要,因此必須提供盡可能多的'貨源。此時,藍云杰想到了帶動附近農戶發展兔業養殖,他計劃采取基地+農戶的養殖發展模式,即基地跟農戶簽約,按成本價提供兔種,要求每個簽約農戶至少養殖20只基礎母兔,基地負責技術服務到戶,由農戶自繁自養。兔業園負責組織對簽約農戶生產出來的商品兔進行統一銷售,然后從收入中補齊提供種兔的差價。按照這個模式,每個農戶每年從養兔項目中純收入不低于15000元。
人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
【養兔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養野雞的創業故事05-10
博士養蝦的創業故事05-11
致富經養羊創業故事05-10
養螢火蟲網上賣的農村創業故事05-11
碩士棄城高新返鄉養毛驢的創業故事05-12
大學生回鄉創業養沙棘雞勵志故事05-11
彼得兔的故事04-03
大學生創業投資彭山養山雞找前途勵志故事05-12
跳跳和兔兔的童話故事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