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人才的成語
第一篇:《人才的成語》
人才的成語
1.一世之雄----一個時代的英雄人物。
2.千秋人物----指名垂后世的人物。
3.蓋世無雙----才能或武藝當代第一,沒有人能比得上。
4.國士無雙----國士:國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
5.超今冠古----冠:超出眾人。超越古今。
6.超世絕倫---超出世人和同輩。
7.超世之才----有超越世人的才能。
8.超凡入圣----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達到圣賢的境界。形容學識修養達到了高峰。
9.超塵出俗----塵、俗:指塵世、人間;出:超出。形容才德遠遠超過平常人.
10.超群拔類----超出眾人,在同輩中拔尖。
11.超群絕倫----超出一般人,沒有可以相比的。
12.超群出眾----指超出眾人。
13.絕世超倫----絕世:當世所沒有,指冠絕當世;超倫:超過同輩的人。冠絕當世,超過同輩。
14.明見萬里----對于外界或遠方的情況,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預見。
15.遠見卓識----有遠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見解。
16.泰山北斗----泰山:東岳,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
17.經天緯地----規劃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極大,能做非常偉大的事業。
18.經文緯武----治理國家的本領,文的武的都具備。
19.高瞻遠矚----站得高,看得遠。比喻眼光遠大。
20. 蓋世之才----蓋世:壓倒當世,超出世上所有的;才:才能。形容超出當代、無與倫比的才能。
21.曠世奇才----曠世:絕代,空前。當代少見的才能出眾的人.
22.濟世之才----濟:救。救世的才能.
23.經世之才----經世:經濟、濟民。稱治國安民的才能.
24.棟梁之才----比喻能擔當大事的人才。
25.經濟之才----指治國安民的才能.人材的成語
26.經國之才----指治理國家的才干.
27.不羈之才----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28.博學多才----學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29.百里之才----百里:方圓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圓百里地區的人才.
30.巾幗奇才----巾幗:古代婦女的頭巾和發飾,指婦女。女子中有特殊才能的人。
31.文武全才----文才與武功同時具備的人才.
32.雄才大略----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謀略。
33.高才絕學----①猶言才學高超。②指才學高超的人。
34.人才濟濟----濟濟:眾多的樣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35.人才輩出----輩出:一批一批地出現。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斷涌現。
36.多才多藝----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
37.德才兼備----即有好的思想品質,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38.奇才異能----奇:少見的;異:特別的。奇異杰出的才能。
39.才華蓋世----蓋:覆蓋,超過。才能很高,遠遠超過當代的人.
40.才華橫溢----才華:表現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學藝術方面而言,很有才華.
41.才華超眾----才華:表現于外的才能。才能遠遠超出一般人。
42.才高識遠----才能超眾,見識深遠。
43.才高八斗----比喻人極有才華。
44.才識過人----才能和見識超過一般人。
45.才氣過人----才能氣魄勝過一般的人。
46.才貌雙全----才學相貌都好。
47.學富才高----學識淵博,才能高強.
48.聰明才智----指人的智慧和才能。
49.一柱擎天----比喻人能擔當天下重任。
50.一代風流----指創立風尚、為當時景仰的人物。
51.風流人物----指對一個時代有很大影響的人物。有時也指舉止瀟灑或慣于調情的人。
52.風云人物----指活躍一時,言論行為能影響大局的人物。
53.博覽五車----博:廣博;五車:五車書。廣泛閱讀很多書籍。形容學識淵博.
54.博覽古今----博:廣博。廣泛閱讀古今書籍。形容學問淵博
55.博古通今----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56.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學識廣博高深。
57.運籌帷幄----指擬定作戰策略。引申為籌劃、指揮。
58.滿腹經綸----比喻政治見識和主張。形容人極有才干和智謀。
59.足智多謀----富有智慧,善于謀劃。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計。
60.全智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61.無所不曉----什么事情都知道,沒有不懂得的。
62.無所不知----什么事情都知道,沒有不懂得的。
63.無一不知----沒有什么不知道的。形容知識豐富。
64.智勇雙全----又有智謀,又很勇敢。
65.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
66.登峰造極----登:上;峰:山頂;造:到達;極:最高點。比喻學問、技能等達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第二篇:《人才成語》
關于人才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愛才好士】:愛護、看重人才。
【愛才憐弱】:愛護人才,憐惜弱者。
【愛才如渴】: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樣。
【愛才如命】: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生命一樣重要。
【愛才若渴】: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樣。
【愛人好士】:愛護、重視人才。
【拔十得五】:拔:選拔,推薦。想選拔十個,結果只選得五個。指選拔人才不容易。
【拔十失五】:指選拔人才而失其半數。
【百里才】:百里:方圓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圓百里地區的人才。
【百里挑一】:一百個當中就挑出這一個來。形容人才出眾。
【百年樹人】:樹:種植,栽培。比喻培養人才是長期而艱巨的事。
【百世一人】:指極難得的人才。
【百載樹人】:培育人才需要百年。指育才是百年大計,要付出艱苦的勞動。同“百年樹人”。
【奔逸絕塵】:奔逸:疾馳;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走得極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眾,無人企及。
【筆下生花】: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彬彬濟濟】:形容人才盛多的樣子。
【撥亂之才】:能平定亂世,使天下恢復安定的人才。
【伯樂相馬】: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難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不世之材】:不世:少有的,非常的。當世少有的人才。
【才乏兼人】:才:才能;兼人:一個人抵得上兩個人;乏:缺少。缺少一個能抵得上兩個人才能的人。指沒有特殊的才能。多用作自謙語。
【才高識廣】:指人才能高、見識廣。
【采光剖璞】:采:采集;璞:含有美玉的石頭。采集金子,剖璞取玉。比喻在眾人之中選拔優秀人才。人材的成語
【采擢薦進】:擢:選拔,提拔;薦:推薦。指對人才的選拔、舉薦和提升。
【滄海遺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遺漏。比喻埋沒人才或被埋沒的人才。
【藏龍臥虎】: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稱賢薦能】:稱:稱揚。指重視人才,推舉賢能。
【疇咨之憂】:疇咨:訪問、訪求。指人才難求的憂慮。
【楚璧隋珍】:指和氏璧與隋侯珠。比喻杰出的人才。
【楚材晉用】:楚國的人才為晉國所用。比喻本國的人才外流到別的國家工作。
【楚楚不凡】:形容人才出眾,不同尋常。
【船驥之托】:船驥:船只和千里馬;托:信托。比喻可信托,可重用的人才。
【翠塵珠坱】:指珠翠落于塵土。比喻人才被湮沒。
【打鳳撈龍】:鳳、龍: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難得的人才。
【大才小用】:比喻人才使用不當,不能盡其才。人材的成語
【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當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當,浪費人才。
【大廈棟梁】:比喻擔負國家重任的人才。
【得人為梟】:梟:一種猛禽,引申為勝利者。以得到人才為勝利。
【登高能賦】:賦:寫作。登得高,看得遠,能夠描繪形狀,鋪陳事勢。指國家的有用人才。
【登明選公】:登:升,推舉;明:明察;選:選拔;公:公正。選拔和推薦明察而公正的人才。
【東箭南金】:東方的竹箭,南方的銅,古時都認為是上品。比喻可寶貴的人才。
【東南之寶】:指東南地區的杰出人才。
【東南之秀】:指東南地方的杰出人才。
【東南竹箭】:比喻優秀人才。
【棟梁之才】:比喻能擔當大事的人才。
【棟梁之材】:棟:脊檁,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擔當國家重任的人才。
【棟梁之器】:棟:房屋正梁;梁:架在墻上或柱子上支撐房頂的橫木。比喻能擔當國家重任的人才。
【斗南一人】: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內。指天下絕無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識獨一無二。
【發奮為雄】:發奮:振作興起。決心奮斗使自己成為杰出人才。
【凡偶近器】:指平庸之輩;普通人才。
【豐年玉荒年谷】:比喻有用的人才。
【高才疾足】:形容人才能出眾,行動快。同“高才捷足”。
【高才捷足】:才:才能;捷:迅速,快捷。形容人才能出眾,行動快。
【高材疾足】:高材:才能高;疾足:邁步快。形容人才能出眾,行事敏捷。
【高材捷足】:高材:才能高;捷足:邁步快。形容人才能出眾,行事敏捷。
【各有所能】:能:才能。各有各的才能、優點。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各有所長】:長:長處、優點。各有各的長處、優點。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故家喬木】:①指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眾。②喻指鄉賢。
【桂林一枝】: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為晉時郤詵的自謙語。后稱譽人才學出眾。
【國士無雙】:國士:國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
【汗血鹽車】:駿馬拉運鹽的車子。“汗血”,駿馬。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沒受屈。
【行得春風望夏雨】:行:施。比喻要先給別人好處,然后別人才會給自己好處。
【行下春風望夏雨】:行:施。比喻要先給別人好處,然后別人才會給自己好處。
【皓齒青蛾】:皓:白的樣子;青蛾:指女子用青黛畫的眉。比喻美女或美好的人才。
【河汾門下】:河:黃河。汾:汾水。用以比喻名師門下,人才濟濟或人才輩出。
【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比喻人才能出眾也須大家的支持。
【弘獎風流】:弘:大;風流:指才華出眾的人。對才華出眾的人大加獎賞或大量任用人才,以鼓勵其他人奮發上進。
【后來佳器】:佳:好。將來大有作為的人才。指人很有發展前途。
【慧眼識英雄】:慧眼:佛教所說的“五眼”之一,今泛指敏銳的眼力。稱贊人善于識別人才。
【汲引忘疲】:汲引:從井里提水,比喻引薦和提拔人才。引薦和提拔人才而忘記了疲勞。
【濟世之才】:濟世:拯救時世。能夠拯救時世,治理國家的人才。
【冀北空群】:冀:河北的簡稱。伯樂一過冀北,冀北的良馬就被挑選殆盡。比喻優秀的人才或珍貴的物品被接待一空。
【驥服鹽車】:驥:駿馬;服:駕馭。讓駿馬駕鹽車。比喻使用人才不當。
【家驥人璧】:喻指優秀人才。
【肩摩轂接】:肩相摩,轂相接。本形容行人車輛擁擠,后亦借指人才輩出,絡繹不絕。
【江東獨步】:江東:古指長江以南蕪湖以下地區。泛指人才俊美,在一定范圍內獨占鰲頭。
【將相出寒門】:將:將帥;相:宰相;寒門:貧寒人家。將相和宰相出自于貧寒之家。指貧寒之家出人才。
【經師人師】:經師:研究或傳授儒家經典的學者;人師:教人如何做人的師表。指教授經典學術的學者和培養人才品德的老師。
【盡浚衡杞梓:荊:荊山;衡:衡山;杞梓:兩種好木材,比喻優秀的人才。比喻南方的優秀人才。
【荊南杞梓】:荊:荊山,在今湖北省;杞梓:杞樹和梓樹,都是優質木材。荊南地方的杞樹和梓樹。比喻南方的優秀人才。
【景星鳳皇】:傳說太平之世才能見到景星和鳳凰。后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杰出的人
才。
【景星鳳凰】:傳說太平之世才能見到景星和鳳凰。后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杰出的人才。同“景星鳳皇”。
【景星麟鳳】:猶言景星鳳凰。比喻杰出的人才。
【敬賢下士】:尊敬賢者,屈身交接士人。舊時謂封建帝王或官員重視人才。
【九流賓客】:先秦到漢初有法、名、墨、儒、道、陰陽、縱橫、雜、農九種學術流派。指上中下各品的人才和各種人物。
【久煉成鋼】:經過長期的或多次的冶煉才能成為好鋼。比喻 人必須經過長期的艱苦磨煉才能成為出色的人才。
【昆山之玉】:昆山:昆侖山。昆侖山的美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連珠合璧】: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麟角鳳毛】:麟的角,鳳的毛。比喻稀有而又難得之人才或事物。
【麟角虎翅】: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間不可多得的人才。
【龍翰鳳雛】:比喻杰出的人才。
【龍翰鳳翼】:比喻杰出的人才。
【鸞翔鳳集】:集:群鳥停歇在樹上。鸞鳥在飛翔,鳳凰成群地歇在這里。比喻優秀的人才匯聚到一起。
【盲者得鏡】:形容事物不能發揮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沒人才。
【猛將如云,謀臣似雨】:形容謀士武將非常多,人才濟濟。
【名師出高徒】:高明的師傅一定能教出技藝高的徒弟。比喻學識豐富的人對于培養人才的重要。
【命世之才】:原指順應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后多指名望才能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亦作“命世之英”、“命世之雄”。
【命世之英】:原指順應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后多指名望才能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
【謀臣似雨,猛將如云】:形容謀士武將非常多,人才濟濟。
【納士招賢】: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南金東箭】:南方的金石,東方的竹箭。比喻優秀的人才。
【南州冠冕】: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識出眾的人。
【難兄難弟】:指兄弟兩人才德俱佳,難分高下。亦作于譏諷兩者同樣低劣。
【你知我知】:只有你我兩人才知道這個秘密,不能對別人說。
【寧缺毋濫】:寧:寧愿;毋:不;濫:過度。選拔人才或挑選事物,寧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顧質量貪多湊數。
【寧缺勿濫】:寧:寧愿;勿:不;濫:過度。選拔人才或挑選事物,寧可少一些,也
不要不顧質量貪多湊數。
【盤龍臥虎】:盤:盤旋,彎曲。盤曲的龍,臥居的虎。比喻隱藏的人才。
【披沙剖璞】:披:分;剖:剖開;璞:含有玉的石頭。從沙粒中區分出金子,從石頭中剖出美玉。比喻從大量的人中識別、挑選出有用的人才。
【披榛采蘭】:披:拔開;榛:叢生的荊棘。撥開荊棘,采摘蘭草。比喻選拔人才。
【破格錄用】:格:規格,標準;錄用:任用。突破原來的標準任用人才。
【破格任用】:格:規格,標準。突破原來的標準任用人才。
【七步成詩】:稱人才思敏捷。
【七步成章】:稱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詩”。
【旗旆成陰】:旆:旆旗。指眾多的旗幟遮住太陽。形容旗幟很多。因古時為官的人才能樹旗,故又引申為做官的人很多。
【杞梓連抱】:杞、梓:兩種優質的木材,指良材。比喻杰出的人才
。
【杞梓之才】:杞、梓:兩種優質的木材,指良材。比喻優秀的人才。
【棄瑕取用】:指不計較缺點、過失而錄用人才。
【千金買骨】:花費千金,買千里馬的骨頭。比喻招攬人才的迫切。
【千金市骨】:花費千金,買千里馬的骨頭。比喻羅致人才的迫切。
【千里之足】:原指千里馬。后也用以比喻英俊的人才。
【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鎰:古時重量單位,合二十兩;白:狐貍腋下的白毛皮。價值千金的皮衣,不是用一只狐貍的毛制成的。比喻治國需要眾多人才的力量。
【鉛刀為铦】:铦:鋒利。把鉛制的刀看作十分鋒利。比喻沒有眼光,把庸人當人才。
【潛龍伏虎】:藏在深淵中的蛟龍,伏于叢莽中的猛虎。比喻未被使用的人才。
【潛龍勿用】:蛟龍隱伏而不為世所知。比喻人才埋沒未被重用。
【青黃不接】:青:田時的青苗;黃:成熟的谷物。舊糧已經吃完,新糧尚未接上。也比喻人才或物力前后接不上。
【青黃未接】:舊糧已經吃完,新糧尚未接上。也比喻人才或物力前后接不上。同“青黃不接”。
【擎天架海】:擎天:支撐著天;架海:跨越過海。形容本領非凡。多用于擔當國家重任的人和非常杰出的人才。
【求賢如渴】:象口渴思飲那樣訪求賢士。形容羅致人才的迫切。
【求賢若渴】:象口渴思飲那樣訪求賢士。形容羅致人才的迫切。
【人才難得】:有都能的人不容易得到。多指要愛惜人才。
【人材出眾】:人品才能超出眾人。同“人才出眾”。人材的成語
【人文薈萃】:人才和文物眾多,并聚集在一地。
【山公啟事】:晉山濤為吏部尚書,凡選用人才,親作評論,然后公奏,時稱“山公啟
第三篇:《關于人才的四個成語》
潘文樂旨
西晉年間的名士樂廣善于談論,卻不擅長寫作。他想辭去河南尹的官職,卻不知該如何把辭呈寫得合情合理,讓皇上能批準。與他同時代的潘岳甚有文彩,于是樂廣就請潘岳為他代書。潘岳說:“我得知道你的想法,方能動筆。”
樂廣就向潘岳講了二百句,表述了自己的志愿。潘岳極盡能事,成就了這篇辭職書。潘岳也因此而成“名筆”。當時的人都說:“若廣不假岳之筆,岳不取廣之旨,無以成斯美也。”也就是說,如果樂廣不借潘岳之筆,而潘岳不取樂廣的意旨,也就不會有這樣的美文問世。
后世多以“潘文樂旨”來比喻好文章的文辭與意旨。其實這則成語故事也告訴我們,不同的人所擅長的領域不同,如果能相互形成最佳配合,相信會無事不成的。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奮讀起書來。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起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
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這個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現在人們用成語“聞雞起舞”,形容人才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屠龍之技
古時候,有個人叫朱泙漫,他想學一種出奇的本領,聽說支離益會宰龍,就去拜支離益做老師,向他學宰龍的技術。
朱泙漫在支離益那兒學了三年,把千金家產都花光了,終于把宰龍的本領學到了手。此后,他見人就講自己有殺龍的本事,當人們問他龍是什么樣子,
在什么地方時,他才意識到,原來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龍,殺龍技術雖然巧妙,可他到哪兒去施展呢?
“屠龍之技”一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比喻做人處事,貴在適中得當,有實際效果,如果技巧不實用,再絕妙也沒有用處。
握發吐哺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并制作禮樂,實現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
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當國。周公輔佐周成王,建設新的國家,日理萬機,要處理的事包括:制定戰俘處理政策、簽署奴隸管理條定、討伐周邊不服氣的小國、鎮壓反周復商勢力,還得給政策安置商朝貴族和遺老遺少。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澡時聽說有賢士來訪,他會握著濕頭發從浴室跑出來,迫不及待地去接待客人,接待完了,又回去接著洗,反復多次。至于吃飯也是如此,吃一口食物,不等嚼完又得吐出來,因為要回答士人的問題,正所謂“一飯三吐哺”。
成語“握發吐哺”,就是從“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簡化而來。《史記·魯周公世家》亦記載此事。后以“握發吐哺”比喻禮賢下士,殷切求才。后人稱吐握、吐哺、吐哺握發、握發吐哺,都是從這一典故引出的不同說法。比如曹操在短歌行里引用這個典故:“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就是說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
【人才的成語】相關文章:
人才縱橫05-12
成語錦囊成語故事04-19
與竹有關的成語-成語賞析05-02
成語賞析-有關生命的成語05-02
成語總結有關天的成語05-05
科學人才發展制度構筑人才強國之基05-11
生日成語祝福成語100個08-07
藐視人才,是教育的缺失05-11
社會人才求職簡歷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