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成語故事

時間:2022-11-15 11:04:47 成語 我要投稿

有關成語故事

有關成語故事1

形容書多或學識豐富的典故。語出《莊子·雜篇·天下第三三》:“惠施多方(方術),其書五車,其道舛駁(他的學說多差錯而雜亂),其言也不中(正當)。”后人便以“五車”、“五車書”、“書五車”、“五車竹簡”、“惠施車”等來表示書多;用“學五車”、“學富五車”等來表示讀書多或學問大。

有關成語故事

有關成語故事2

  今天晚上我同爸爸一起讀了寓言故事書中的一個成語故事,叫做《曹沖稱象》,這個故事說的`是古時候有個小孩叫曹沖,他很聰明,遇到問題會仔細觀察,動腦筋思考,最后想出辦法解決問題。

  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聰明的孩子。

有關成語故事3

  韋編三絕

  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關于讀書的成語故事。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囊螢映雪

  孫康,晉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于冬月嘗映雪讀書。”是說:晉朝人孫康家里窮,無油點燈,曾經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著讀書。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鑿壁借光

  西漢時有一位著名的經學家名叫匡衡,關于他鑿壁偷光讀書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傳為佳話。

  史書記載,匡衡自小家境貧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換點糧食度日;晚上,他想讀書,可是沒有錢買油燈。他看到鄰居家燈火明亮,就在墻上動手鑿個洞,引一點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這點兒亮光如饑似渴、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后來,為了能讀到更多的書,他甚至愿意給一位家中藏書豐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計報酬,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讀到更多的書。

  洛陽紙貴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頻繁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于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于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于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杰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后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于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杰作《兩都賦》相比。由于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杰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手不釋卷

  三國時,呂蒙是吳國的大將。

  一次,他點兵3萬,用船80余只襲擊荊州。水手一律身著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艙里。黑夜,船到當陽江邊,烽火臺的漢兵厲聲盤問。吳軍詐稱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風,漢兵信以為真。約至二更,船上吳軍突然襲擊,占據了烽火臺。隨后,呂蒙帶兵長驅直入,輕取荊州。

  呂蒙作戰勇猛,平時卻不肯讀書。孫權勸道:“你讀點歷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孫權道:“漢先武帝從前行伍出身,卻‘手不釋卷’。”從此,呂蒙勤勉自學,受益匪淺。

有關成語故事4

  成語故事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的成語都教會了我許多道理,下面,就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凡事不能不勞而獲。要靠自己的雙手努力,去賺錢、去干活,過安生的日子。不要像《守株待兔》上的農民那樣,交到一次好運后就覺得還會再交一次好運,再一次到上次交好運的地方等著好運再一次的到來,那是不可能的。

  《拔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了做事不能心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還有一個成語故事是《三人成虎》告訴了我不能輕信謠言、不能因為有許多人說出謠言就相信他們說的是真話,相信他們這些壞人造出的謠言,反而害了好人不說,還會遭到天下百姓的咒罵。

  生活中隨處都有一些道理,遵守這些道理,你一定能做一個好人。

有關成語故事5

  出爾反爾

  【注音】

  chū ěr fǎn ěr

  【基本釋義】

  爾: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樣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后果。現指人的言行反復無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近義詞】

  食言而肥 反復無常 朝三暮四 三反四覆 口中雌黃 言之無信 言而無信 自食其言 反復不定

  【反義詞】

  一言為定 言而有信 言出必行 始終如一 言行一致 說一不二

  【歷史典故】

  戰國時,有一年鄒國與魯國發生了戰爭。鄒國吃了敗仗,死傷了不少將士。鄒穆公很不高興,問孟子道:“在這次戰爭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三十三個,然而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去拼命的,他們眼看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可恨得很。要是殺了這些人吧,他們人太多,殺也殺不完;要是不殺吧,卻又十分可恨。您說該怎么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記得有一年鬧災荒,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國庫也很充足,管錢糧的官員并不把這嚴重的災情報告給您。他們高高在上,不關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殘害百姓。”

  孟子在回顧了這辛酸的往事后,接著又說:“您記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說過的話嗎?他說,要警惕呀!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個報復的機會,就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那些長官了。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孟子最后告訴鄒穆公說:“所以,大王不要去責怪他們、懲罰他們。如果實行仁政,您的百姓就會愛護他們的長官,并且愿意為他們獻出生命。”

  孟子所說的“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就是“一報還一報”,接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意思。人們根據這句話引申出了"出爾反爾"這個成語。

有關成語故事6

  先憂后樂

  【出處】: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公元1045年,范仲淹因參與慶歷新政夭折而被貶至南陽鄧州任知州。在鄧州,他創建了花洲書院,執經講學,以文會友,與民同樂。慶歷六年(公元1046年)九月,他的`摯友滕子京派人請他為重修岳陽樓作記,范仲淹欣然揮筆,一氣呵成,寫成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天下歷代文人志士所傳頌,并由此名句簡縮為“先憂后樂”。

  此外,千古名篇中的“百廢俱興”、“心曠神怡”等也成為千古流傳的成語。

有關成語故事7

  趙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約其門下食客文武備具者二十人與之俱,得十九人,余無可取者。毛遂自薦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稱頌,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春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后還缺一個人。這時,門客毛遂自我推薦,說:“我算一個吧!”平原君見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強同意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臺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退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臺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么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兵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后,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有關成語故事8

  在和村,住著一個啞巴,他是一個很固執的人。

  有一天,村長的孫子過滿月,把全村的人都請過去吃滿月宴。啞巴也來了,到了村長家,啞巴看到桌子上放著一包東西,就想知道這里面包的是什么?啞巴伸手扒開紙包,想一探究竟。

  快手二嫂一把奪下啞巴手里的黃連,連連擺手,連喊帶叫:“啞巴,這是黃連,苦得很!”好奇的啞巴才不理那套呢:“不讓吃我偏吃!”又把二嫂手里的黃連搶到自己手里。

  旁邊的人看啞巴那副傻傻的樣子,也跟著大聲喊:“這不是吃的,這是入藥用的藥材,你不能吃。”俗話說,十聾九啞。也就是說,十個聾子里面有九個是不會說話的。是啊,啞巴怎么聽得見呢?但他看到眾人阻攔的樣子,犟勁又上來了,“哇哇”叫著,仿佛在說:“我偏吃,我偏吃,你們算老幾?管得著嗎?”眾目睽睽之下,啞巴把黃連塞進了嘴里。

  黃連到了嘴里,但啞巴并沒有嚼。他想:“不行,不行,萬一真的不能吃,把我毒死怎么辦呀?”思忖了一會兒,啞巴動了動腮幫子,躍躍欲試。

  村長抓住他的手,連比帶劃地命令他:“放下,黃連可是天下最苦的東西,你小子也敢吃!”啞巴一看村長生氣了,反而壞笑起來,邊笑邊大嚼起來。

  這下可不得了,剛嚼兩口,啞巴的`臉都痛苦得變形了,呲牙咧嘴,吐著舌頭,不停地往外哈氣,用手扇嘴邊的苦氣,想要把黃連的苦味都扇走似的。那捶胸頓足的樣子,讓人又好氣又好笑。

  旁人見了連連搖頭,嘆道:“唉,這可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啊!”

有關成語故事9

  傳說以前在一個山,洞里有一個大洞,洞里住著一只兇猛的老虎。還說,那老虎吃了人就喜歡抓住人的鬼魂不放,但是沒有一個人正脫的了,所以只能幫助老虎尋找獵物,一天,老虎餓了,便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尋找各種各樣的動物。可是,老虎已經兩三年沒有洗澡了,小動物們嗅到老虎身上那股難聞的氣味,全都逃跑了。小鳥趕快飛到了樹上,地鼠也鉆到了地下躲了起來,連蝸牛都爬出了飛人的速度……

  這時對面有一個人走過來,原來這個人是一個普通村民的兒子,但是全村都知道,這個人是個寧死不屈的人。她的媽媽去世的很早,因為有一天強盜來到了他們家,爸爸和他在山上砍柴,強盜的老大說∶“你們家都有什么好東西啊?”媽媽說∶“我們家什么都沒有。”“快說,你們家的糧食到底在哪?”“打死我,我都不會告訴你們的。”強盜們一火,把媽媽給殺了,殺完人人強盜們趕快逃跑了。她的兒子知道這件事后,大發雷霆,心想一定要像媽媽一樣做一個寧死不屈的人。

  老虎看見了這個人,不顧一切的`猛撲過去,把那個人咬死,并吃光了他所有的肉。但是老虎并不滿足,抓住那個人的鬼魂不放,要他幫助自己尋找下一個獵物,他哪可能同意,于是對老虎冷笑了一下。老虎生氣了,把那個人的鬼魂正準備撕碎他,卻感動了上天,把老虎給殺了,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那個人,最后,一家人都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有關成語故事10

  一言九鼎

  【釋義】

  一句話就有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形容人說話信譽極高、重諾、一言半語就起決定作用。古代豪門貴族吃飯時要奏樂擊鐘,用鼎盛著各種珍貴食品,故用“鐘鳴鼎食”形容權貴的豪奢排場,舊時還形容富貴人家生活奢侈豪華。

  【出處】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平原君到了楚國后,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您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您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心服口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薦”出自同一個典故。平原君夸獎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演變到現代就成了信守諾言了!

有關成語故事11

  這個成語出自唐代偉大的詩人杜甫的一首題為《可嘆》的七言古詩。

  這首詩,是為當時的另一位詩人王季友寫的。王季友,好學,家貧,人窮志不窮,作風很正派。可是他妻子卻嫌棄他,終于和他離了婚。有些人不了解內情,紛紛議論,把王季友丑化了。杜甫的'這首《可嘆》詩,就是針對那些不公正的議論而發的。它不嘆王季友好夫沒好妻,也不嘆他好人沒好運,嘆的是:這樣一個作風正派的人物,忽然被說成那樣的低劣,可嘆!

  《可嘆》詩一開頭,作者就這樣表示感慨: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變幻為蒼狗;

  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

  詩用興比起句,說:天上的浮云分明象件淸白干凈的衣服,一會兒卻變成一只灰毛狗的樣子了;從古到今都是這樣,人生道路上形形色色的事兒哪樣沒有呢!……(斯須, 頃刻之間的意思;蒼狗,毛色青灰的狗。)

  后人就借“白云蒼狗”來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有關成語故事12

  孟子說:“那么,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知道了,就是想擴張疆土,使秦國楚國來朝拜,君臨中原、安撫四周的民族。(不過,)憑您的做法去追求實現您的心愿,真好比是爬上樹去捉魚一樣。” 宣王說:“像這么嚴重嗎?” 孟子說:“只怕比這還嚴重呢!上樹捉魚,雖然捉不到魚,不會有后患。按您的.做法去實現您的心愿,費盡心力去做了,到頭來必定有災禍。”

有關成語故事13

  1謝女詠雪

  有一次,東晉名士謝安召集謝家子弟談詩論文。忽然天降大雪,謝安想借此考考他們,于是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

  侄子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

  侄女謝道韞卻不以為然:“未若柳絮因風起。”

  這時的謝道韞年歲尚小,以柳絮來形容飛雪,實在是形神兼得,謝安大為贊賞。

  因為這個故事,謝道韞也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之一,而才女的稱法也因之多了一個“詠絮之才”。

  2雪夜訪戴

  王羲之的五兒子王徽之(字子猷),一次從酣睡中醒來。當他打開窗戶,看到一地潔白。于是,詩性大發,吟起了左思的《招隱詩》來。

  吟著吟著,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戴逵。而這時的戴逵卻遠在曹娥江上游的剡縣。

  于是他立馬動身,連夜乘小舟前往。

  經過一夜,他也來到了戴逵家門前。然而,他卻突然折返。

  后來,有人問他這又是為何?他答:“我本來就是乘著興致前往,既然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何非得要見戴逵?”

  率性而為、灑脫不羈,魏晉風度由此可見一斑。

  3孫康映雪

  晉代,有個叫孫康的書生,幼時家貧,無錢買燈油,不能夜讀,只有早早睡覺。

  他覺得這樣白白浪費掉時間,非常可惜。一天夜里,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幾絲光亮。

  原來,那是大雪映照出來的,孫康心中一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

  他回屋拿書,在雪地中一試,果真可行。

  于是他立即穿好衣服,便在雪地上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跑。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都如此。正是這種苦學的態度,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終成一位飽學之士。他也成為天下學子的楷模。

  4袁安困雪

  漢代的某年冬天,洛陽遭遇罕見的大雪,雪災導致很多人外出行乞。

  洛陽令在視察災情時,來到袁安家門口,只見積雪如故,以為人已被凍死,急忙命人除雪進屋查看。卻見袁安直挺挺地躺在床上。

  洛陽令很是驚奇,問道:“你為何不出來乞食?”

  袁安答:“天下大雪,人人皆餓,我怎么可以再去打擾別人?”洛陽令為之感動。

  后來,洛陽令上表舉薦他為孝廉。袁安從此踏上了仕途,終成一代名臣。

  后人把這種寧可困寒而死也不愿乞求他人的有氣節的文人稱作“袁安困雪”或“袁安高臥”、“袁安節。”

  5蘇武嚙雪

  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因漢朝降將鍭侯王的反叛,單于大怒,扣押了蘇武等人。

  為了讓他投降,單于斷絕他的飲食,并將他幽禁在大窖里。

  幸而天降雨雪,孫武就用雪就著氈毛吃下,堅持了數日。匈奴人見他活下來,便以為是神的旨意,于是改為將他發配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

  也正是在這種意念和決心的支撐下,蘇武在匈奴呆了19年而不失民族氣節,為世人所景仰。

  6程門立雪

  北宋的一個雪天,楊時與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頤求教,湊巧趕上程頤在屋中打盹兒。

  但是,他沒有貿然上前推開半掩的屋門,只是恭立門口,靜候程頤醒來。

  一會兒下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游酢實在凍得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攔住。

  程頤醒來時,門外雪已有一尺深,再看二人,大為感動,從此更加盡心教導。

  后來楊時果然不負重望,得老師真傳,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并獨成一家,世稱“龜山先生”。從此,學問史上留下了“程門立雪”的佳話,尊師重道也有了更形象的代表。

  7踏雪尋梅

  孟浩然酷愛梅花,雪天時,他便騎著毛驢冒著風雪去賞花。

  有人問他原由。他便稱:在尋找作詩的靈感。(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

  踏雪尋梅,也因此形容文人雅士賞愛風景苦心作詩的'情致,演繹為千古流傳的佳話。

  梅花與傲霜凌雪緊密相連,由此梅花一直是君子修身立德處世待物的參照,表現了文人的傲骨氣節、大隱隱于林。

  8煮雪烹茶

  古人認為,雪,凝天地之靈氣,通體透白,無暇至純,是為煮茶的上品之水,以柴薪燒化雪水烹茶,其味更清冽,更具穿透力。

  烹雪煮茶,作為一件極雅之事,被歷代文人所推崇。

  唐代詩人喻鳧曾寫下“煮雪問茶味,當風看雁行”的詩句。

  《紅樓夢》“寶玉品茶櫳翠庵”一節中,妙玉給寶玉斟的一杯茶也是用雪水泡的。

  不過聯系到如今的空氣質量,此等雅事也只能想想了。

有關成語故事14

  我想,許多人都看過《成語故事》吧!《成語故事》里有著豐富的知識和道理等著我們去學習,比如說《拔苗助長》,它告訴我們不能不顧事物發展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比如《百步穿楊》,它告訴我們不能驕傲自大。還比如說《井底之蛙》,它告訴我們不能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盲目自大。

  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囊螢夜讀》,這個故事中的`車胤因為刻苦讀書,努力學習,之后成為了有名的大問學家。回想起此刻的我們,真是慚愧不已!我們有良好的環境,卻要在大人的監督下才看書、讀書,盡管這樣,我們讀書時還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女生,愛打扮,心思全在穿的、吃的上面。男生,愛打架,整天玩,大人怎樣教也教不會。富裕點的孩子那個不要,這個不要,嬌氣得不得了,你說和車胤比我們相差多少?所以,我以后必須要向車胤學習,做個勤奮好學的人。

  自從讀了《成語故事》之后我深有感觸,不禁對文中的詩人、文學家肅然起敬。

有關成語故事15

  “巢毀卵破”比喻在大禍來臨是,靠山到了,自己也不能幸免。這則成語出自《后漢書·孔融傳》。

  孔融是后漢三國時期的人物,據傳是孔子的二十世孫,此人博學多才,剛直不阿。孔融多次給曹操提出許多好意見,曹操非常妒忌他,疑心終會對自己造成不利,于是給他找了個“莫須有”的'罪名,判處“棄市”酷刑。

  孔融被捕時,他七歲的女兒和九歲的兒子在家里下棋,有人通風報信讓他們快逃,但他們不為所動,仍堅持下棋。他們說:“哪有鳥巢毀了而鳥蛋不被打破的道理呢?”

  兄妹倆鎮定自若的行為震動了曹操,他害怕此兩人日后為父報仇,于是下令把兄妹倆也給處死了。

【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故事01-04

成語故事08-06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05-02

經典成語故事05-11

兒童成語故事04-02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02-23

簡短的成語故事02-23

南轅北轍成語故事03-15

得隴望蜀的成語故事03-21

兒童經典成語故事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