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效課堂思考與實踐開題報告
一、問題提出
高效課堂不僅僅是教學技術手段的先進,教學技藝的精湛絕倫,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有一個強大的可以和老師進行思維對抗的學生群體,只有兩強相遇,才能迸發出耀眼的智慧光華;當懵懂稚嫩學生面對修煉已久的老師時,只能洗耳恭聽、強壓硬灌,被動接受,毫無對抗;如何讓學生思維上快速強大,在課堂上起碼有招架之力,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高一高二的數學教學能否為高三的系統復習建立一個梳理知識的工具和模式,使高三的復習更注重方法和能力的獲得,為高三的復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也是每位高三老師最現
實的想法?
二、關于高效課堂的思考
(一)高效課堂是一個系統過程
課堂是師生交流的主要平臺,當教師通過講授傳輸信息時,還有兩個活動著的舞臺:一方面是學生對信息的接受、識辨、再生、儲存與輸出;另方面是教師根據反饋調節信息的速度、強度、順序、容量等。這兩方面組成一個生機勃勃、瞬息萬變的世界。高效課堂的創造性就在于能夠對教師的活動與學生的活動、能夠對師生活動的全過程實施及時而有效的調控,使系統達到逐步優化的動態平衡。在學生方面關鍵是學生對信息接收能力的狀態,對新知識的辨識能力,新舊知識融合再生條件準備,以及對新知識儲存的“內存空間”的儲備。所謂創設發現情景、所謂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所謂預設與生成的調控,所謂處理突發事件的教學機智,都只不過是這一動態平衡的小小插曲或微調而已。
要達到或完成高效課堂教學,功夫還主要在課堂外,筆者認為完成一節高效課堂過程有四個基本環節,開學以后,后三個環節循環往復。
遠期預習
課前預習
課堂交流
課后反饋
師生的課堂教學交流過程只是一個顯性的環節,其他三個隱形環節是實現高效課堂必要條件。學生對課堂與老師交流能否順利與有效是高效課堂的核心。
(二)遠期預習——沙漠中的一點綠
遠期預習主要包括:學生假期預習,學生課外課程預習,課外學習,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大體的了解為接受新知識做好心理準備和知識準備。符合奧蘇伯爾(davidausubel,1918年),“先行組織”把先行組織者定義為:在正式學習之前,以適當的方式介紹的關于主題內容的前導性材料,也可以在學習某一學習材料之后呈現學習材料;它的概括性、抽象性和包攝性水平可以高于或低于學習材料。對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預習,聯想到治沙中有一種方法叫“井格治沙”,由于沙漠的風很大,首先要把沙圍固住不要讓風吹動成沙流,就在沙地開井字形小溝槽用埋入草秸,連成一片,再在井字方格中種草或樹。數學概念的先期植入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例如函數預習中,“集合”概念:詞典中的含義:集合是具有某種特定性質的事物的總體。這里的“事物”可以是人,物品,也可以是數學元素。例:
1、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使聚集:緊急~。
2、數學名詞。一組具有某種共同性質的數學元素:有理數的~。
3、口號等等。集合在數學概念中有好多概念,如集合論:集合是現代數學的基本概念,專門研究集合的理論叫做集合論。康托(cantor,1845年—1918年,德國數學家先驅)是集合論的創始者,目前集合論的基本思想已經滲透到現代數學的所有領域。
學生會在整個眾多含義中關注第二條:數學名詞。或許會依次探索數學家康托(cantor,1845年—1918年,德國數學家先驅)的數學成就、生活軌跡,打開一個奇妙的數學世界。再如函數概念的演變,從初中的變量定義到高中的集合對應定義的演變,會產生質疑與探索,在沒有課時進度的逼趕,沒有學校學習的環境壓力下,學生可以從容、有趣、自由的涉獵與其有關的知識,為新學期的學習做好外圍知識的準備。
從理論上講有兩方面的功能:
一是預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探索的空間。
二是預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鍛煉自學能力的舞臺。從形式上看,預習是學生在沒有教師具體指導下感受、學習新知識的過程,體現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預習時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興趣與能力進行活動,有選擇地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學生是作為活動的獨立主體。從功能上看,預習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數學教材具有簡煉、概括、邏輯性強的特點。預習時學生搜集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理解、分析教材,能鍛煉學生學習能力。大多數經常預習的學生自學能力都強,學習也更主動、高效。
(三)課前預習---有的放矢
課前預習是在學習了上一節課,完成了當天作業后為明天上課做的課前準備,可以活激新舊知識之間的實質性聯系,提高已有知識對接受新知識的有效影響,隨著教學的進行,學生對所研究的問題越來越清晰與老師討論的問題對象越來越集中,趨于一致,通過對新知識的接受,與舊知識發生聯系形成接受新知識的生長點。
如數學必修5第一章第三節第一課時《等比數列》是在學習了等差數列以后學習的,已經具備了數列的基本概念和一般性質知識,了解了研究數列的一般方法和過程;作為學生老師明天講這一節課,該預習什么呢?由概念的基本結構應預習:
1)類比等差數列的定義、表示認識等比數列;
2)搜集回顧比例的性質;
3)了解利率、增長率的運算模式;
4)試圖推導探索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
5)試圖對等比數列進行分類;
預習是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的前奏。預習過的學生,不僅對教學內容有了認識,還會有困惑和收獲。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展。課堂上,這類學生可根據預習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利于教學深入開展。
以上5個問題中1基本明確,但在課堂上關于等比數列的公比及項不為的問題會更加關注,這個問題在預習中不一定會很重視;4的探索不一定成功或完善,如其有歸納法、迭代法、累乘法等,學生產生欲望和渴求,課堂上會集中精力積極配合老師進行探索,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5是這一節課的一個難點,依據數列的性質進行分類,定義沒變,但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是高次式,比較大小需要分類討論如:遞增數列等。會產生困惑,學生會在課堂是全神貫注,收獲知識。
2和3基本沒有問題,與此相關的問題在課堂上順利行進。
奧蘇泊爾認為學生的學習應從有意義地接受教師教給的系統知識為核心,與此同時,學生的認知結構獲得重新組織。在學習過程中,他強調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作用(即原有認知結構的作用),強調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即他稱之為“同化”過程的性質,這決定學習者認知結構重新組織的速度與效能。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形成高度分化,或獲得重新組織的認知結構,才是學習變化的實質。這個過程并不是只在課堂上獲得,課前的預習也是學生的“自主同化”良機。
【高效課堂思考與實踐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如何構建高效數學課堂的實踐與研究報告12-09
高效課堂學習心得報告04-20
2013大學生社會實踐-高效卓越課堂12-09
高效課堂個人計劃范文12-08
高效課堂的學習心得03-28
高效課堂學習心得12-04
高效課堂培訓學習的心得04-16
高效課堂學習心得04-06
高效課堂學習心得范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