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小學學困生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一、調查目的:
根據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我們必須更加關心“學困生”這個特殊群體的成長,有義務關注他們,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呵護學困生心靈,使學困生能愉快地學習數學課程,學好所有課程,并由學困生轉化為合格生甚至是優秀生。
我們針對在實施素質教育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將數學日常教學與科研工作相結合,進行了《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的研究》的課題研究。旨在新課程背景下研究解決學困生問題的途徑,尋求小學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學質量提升的措施;對教師專業的發展、實施新課程、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實現教育公平都有積極的意義。
在“數學學困生的研究”過程中,我們通過設計有效的調查問卷,通過對學生本人、家長、任課教師的訪談,綜合分析,找出學困生的成因。通過對學困生進行摸底調查、教師的科學分析,總結出形成“學困”問題的具體原因。
二、調查時間:20xx年9月——20xx年11月
三、調查對象:戶縣牛東小學六年級的的學困生。
四、調查過程:
1、概念的界定
(1)學困生可定義為:學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沒有感官障礙,但其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學生,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的學生
(2)學困生主要是指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任何一個班里都有學困生,學困生的轉化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認真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才能保證全體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完成教學的根本任務
2. 本課題關于“數學學困生”的定義:
本課題研究人員認為:“數學學困生”可定義為: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正常,且沒有感官障礙,但由于個人、家庭和教育的某些原因,導致其出現知識斷層和能力缺陷,在正常教育環境中數學學習效果差,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學生,不能達到學校教育規定的基本要求的學生。
2、具體實施
(1)確定個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在數學學科選擇一定數量、有代表性的學困生。
(2)對學困生進行“學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問卷調查,從學困生的基本情況、家庭環境、學校因素、學生自身因素對學困生形成的影響等四個方面收集數據。
(3)與學困生本人進行談話,了解他在學習上遇到的障礙,進一步了解其心理、情緒等。
(4)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學困生采取家訪的形式進一步了解學困生的家庭教育情況。
(5)通過對本班學生及任課教師的訪談,了解學困生的在校的各方面表現。
3、數據整理
我本人依據所報材料及研究人員收集到的數據,分析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使后期 “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的研究” 有目的、有計劃、有效地進行,我本人對學困生的轉化也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建議。
五、材料分析
根據調查問卷數據統計,對學困生情況分析如下:
1、學生年齡12歲
2、性別:男生7人 女生3人
3、 家庭所在地環境: 農村10人
4、獨生子女:4人是 6 人不是
5、孩子學習負責人:父1人 母3人 其他(輔導班)6人
6、 庭其他成員過分溺愛: 溺愛3人 一般5人 不溺愛1人過分溺愛1人
7、 父母教育方式:粗暴2人 交流談心4人還行4人
8、 考試成績差時,父母態度怎樣?不理睬,不批評2人 要求下次努力 6人 嚴厲批評2人
9、父母在家輔導過你學習數學嗎?有時 6人 從不 2人 經常2人
10、家庭的其他成員過分溺愛嗎?是 3人 一般 5人 否2人
11、你對學習數學感興趣嗎?一般 6 不感興趣4人
12、你對學習數學有信心嗎?有較強的自信心3人 還行5人 自信心不足2人
13、在數學學習中,你的控制能力怎么樣?一般4人 想控制但控制不住 4人 相信人自己能控制住自己2人
14、你的數學學習目標怎樣?明確 2人 模糊3人 一般5人
15、你的數學學習方法如何?方法得當 3人 一般化 6人 沒有方法2人
16、你按時完成數學作業的情況:能及時完成 4人 偶爾不能完成 3人 經常不完成作業3人
17、數學課堂上班級管理怎樣?嚴格7人 一般化 2人 散漫,班風差1人
18、數學教師的教育方式如何?陳舊、不當1人 一般化5人 新穎、易懂4人
19、你心目中的好的數學老師是怎樣的?關心學生、和藹可親10人 不負責任的老師
20、你喜歡自己的數學老師嗎?喜歡8人 B、不喜歡2人
(三)通過研究,我們對“學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通過問卷的數據統計發現,學困生的大多數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和第二個孩子,多數第二個都是男生,家里人很溺愛。
2、絕大部分有人負責孩子的學習但父母缺乏穩定的工作相應的知識水平也較低,不能擔起輔導的職責;大部分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沒有過重的家庭勞動;家人對他們的期望值很高,但比較溺愛他們。
3、班級里貪玩的學生比較多,課堂紀律不太好。這些學生自覺性比較差,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對于老師的講課他們還有不能完全聽懂的地方;老師對他們的提問也還不夠多。
4、大多數學困生還是喜歡上數學課的,且有點進步,但上課發言還不夠積極。有進取心,但怕動腦筋,學習不能持之以恒。
(四)通過與部分學困生家長的調查了解,可以看出家長的情況:
1、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滿意,特別注重數學的學習成績的提升。
2、對孩子的家庭輔導很多時候感到無從下手,輔導缺乏持久性和必要的耐心。對孩子的轉化與提高寄希望于學校和教師的成分較大。
3、在和教師溝通輔導孩子的學習方面的力度不夠。
六、發現的問題及結論
通過課題組成員的有效調查、統計和分析,確定學困生10人。通過觀察、詢問、調查,發現產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極其復雜和多方面的,但從教育教學角度來審視可將其形成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內部原因(個人因素)
1、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大多數學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課不能專心聽講,甚至違反紀律,學習不能持之以恒,作業拖拉,平時貪玩,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考試屢考屢敗,長期處于班級的“底層”,內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學習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導致對學好數學缺乏自信心。
3、學習方法策略運用不當。學困生往往是課前不預習;課堂上不認真聽講;課后則不知道去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再加上懶于動腦。長此下去,數學學習越發困難。
(二)外部原因(環境因素)
1、社會的因素。社會對學生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現在網絡時代快速發展,它們給人們帶來了快樂和便捷,同時也對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學生產生了不良的影響,使其沉迷,造成學生厭學、棄學等。
2、家庭因素。牛東小學學困生家長大多數是來自農村,家長素質普遍不高,對孩子的教育認識不夠明確,且大多把重心放在“養”上,而不是“育”上。有些學困生父母離異或長期外出打工,由其爺爺奶奶進行隔代教育,長期在缺少父愛、母愛的環境下成長,加之爺爺奶奶只知溺愛,不知關心其學習,造成他們學習日趨地困難。有的雖然父母都在家,但由于多數家長是農民,文化程度低,教育觀念陳舊,教育方式粗暴簡單對其子女在教育管理上方法欠妥,導致這些孩子產生學習困難。
3、學校教育方面:有些教師教學方法簡單,單一,缺乏愛心,缺乏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不能兼顧不同類學生,對學困生平時關心不夠,以罰代教,讓學生望而生畏。
七、轉化的策略及建議
在分析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原因的基礎上,我們課題組研究人員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應有目的,有計劃的采取多種方法進行實驗,摸索、積累經驗。應結合我校的具體校情,根據學困生的具體情況,探索出一些具有特色的學困生轉化策略,并在教學中,加以實踐和研究。
1、教學觀念的轉變、師生關系的建構。
教師與后進生的關系很重要,一位耐心體貼、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教師,肯定為學困生所尊敬;而尊敬老師的后進生往往又會順應老師的期望,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學習。
2、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培養。
針對學困生,我們要做到:“挖掘閃光點,扶持起步點,把握轉折點,促進飛躍點”,要向學困生多提供成功的經驗,讓學困生多體會學習的價值,多品嘗學習成功的喜悅;尊重學困生的人格,減少學困生學習的挫折次數,以此來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習自信心。
3、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學困生的身邊樹立榜樣,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來改變他們原有的不良習慣;針對不同的學困生以不同的思想教育來影響他們,使他們樹立自信、自立、自強的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我們研究人員在教學和研究工作中著重解決的重要問題。
4、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
針對學科及不同學困生的特點,教師應當因材施教、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對他們要有信心和耐心,為他們創造更多條件,參與更多實踐。在教學中,我們要變課后輔導為課前指導、課內點撥、課后補差等方法。從而使他們按照老師的指導,掌握適合自己特點的科學學習方法,借助自主學習,學會學習,夯實“終身學習”的基礎,更有效地做到成功地轉化。
5、家校聯系。
搞好學校和家庭的聯系,以便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
我們的教育教學的實踐及學困生研究的階段性科研成果表明,只有把好學困生的脈,才能對癥下藥,有效地調動學困生的學習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增強自信心,才能使他們不斷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讓每個學生在他的求知空間里得到和諧、健康、全面地發展。
【農村小學學困生問卷調查分析報告】相關文章:
形題問卷調查的分析報告12-01
學困生成因調查分析的報告12-09
小學生習作現狀問卷調查分析報告范文11-22
小學語文課前預習問卷調查表的分析報告12-09
大學生消費水平的問卷調查分析報告總結11-25
新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分析報告12-09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與問題分析工作報告11-20
問卷調查報告01-11
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問卷調查報告分析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