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華才藝實踐總結報告
前序:傳承文明,心心相依;代代相傳,締造未來!智慧結晶,剪紙博雅;秀外慧中,巧奪天工!
上了中華才藝實踐課,自己感悟頗多,下面就是自己對于中華才藝實踐——剪紙的感悟。
(一)、剪紙的意義:
剪紙是我國古老的一種民間藝術,在我國流傳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剪紙也是我國最普及和最有群眾基礎的民間藝術,具有濃厚的民族民間藝術特色,可以說是流傳至今內容最豐富和數量最大的裝飾藝術體系。每種藝術需不斷發展,隨時代進步而前進,今天,剪紙又用于文學作品插圖、掛歷、舞臺美術、服裝設計、家居裝飾等,由于剪紙的制作工具和應用材料都很簡便,而表現的內容和形式又豐富多彩,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這次活動就是要求學生對這一傳統藝術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一定的剪紙知識,并能制作簡單的剪紙作品。學會剪紙是現代初中生的一種普遍需求,設計此活動既迎合了學生的興趣需要,又使學生在此過程中掌握了相關的勞動技能,設計的同時還運用了數學和美術的相關知識,實現了課程的整合。經濟的發展,讓古老的剪紙藝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正面臨消失的威脅,我們中學生有責任為世界為中國保留一些美好的、手工的、傳統的東西,將古老的傳統藝術推向世界,F在我國的剪紙藝術正在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剪紙藝術的起源:
民間剪紙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也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所喜愛。
根據考古剪紙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
年。剪紙的主要材料是紙。紙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過去一直公認造紙術是蔡倫于公元105年前后發明的。后來陜西省扶風縣出土了西漢時期的紙,專家們認為紙在我國出現的時間要提前到漢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時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結論最后怎么定,在紙發明之前,不會有真正的剪紙。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鏤花,卻在有紙之前。讓我們查看一下有關文物和史料記載:
戰國(公元前476一前221年)時期:
1、1950一1952年在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了用銀箔鏤空刻花的弧形裝飾物。
2、湖南長沙黃泥壙出土的晉代金片裝飾物。 這些用銀箔鏤空而成的裝飾物,雖然不能說就是剪紙,但在刻制技術和藝術風格上,可以說是已經形成了剪紙藝術的前身。
3、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在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團花剪紙。
這是用紙剪成美麗的圖案花紋,也是我國目前最早發現而且有據可查的剪紙實物。
(三)、剪紙藝術的特點:
剪紙到南北朝時期已相當精熟,在明、清以后廣為流傳,遍及大江南北。特別是在農
村,人們以剪紙來表達吉祥如意的心愿。在春節、結婚時,便把各種寓意祥瑞的剪紙貼在窗格上,營造出喜慶祥和的氣氛。有的地方,剪紙還曾是每個女孩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是人們用來品評新娘的一個標準。古老的剪紙以剪刀絞出為主要手法,趣味渾樸天然,后來剪紙藝人為了省工,一刀多張,改為刻刀雕刻為主,風格轉為精巧。作品取材于生活周圍的風土人情,蘊含著濃郁的鄉土氣息。
(四)、剪紙藝術價值:
中國農民億萬勞動婦女創造的中華民族六七千年來文化精華之一的民間剪紙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中群眾性最廣泛、地域性最鮮明,歷史文化內涵最豐富的,源源流長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態。雖然它的材料--紙的發明只有兩千年的歷史跨度,但它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形態,卻是中華民族從原始社會到今天的長達六七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因此,它的文化價值,遠遠超越了剪紙藝術本身,而是具有極為豐富的哲學、美學、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社會學和人類文化學內涵的中華民族本源文化和心理素質,感情氣質的凝聚結晶。反映了人類的生命意識、繁衍意識與陰陽結合化生萬物,萬物生生不息的中國本源哲學
藝術的生命在于創造和發展。剪紙藝術世界包容宇宙,由于傳統題材與表現語言經過長期的歷史錘煉,已經形成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的模式,以傳統剪紙形態表現現代生活,是一般剪紙能手遇到的難以逾越的課題,就如傳統京劇演員表現現代生活同樣遇到的困難。 剪紙藝術風格粗獷質樸,氣勢流動,大氣磅礴,繼承由原始社會仰韶文化新陶原始巖畫到陜北漢畫像石與漢唐石刻的社會發展蓬勃向上的上升時期藝術特有的民族精神,完全沒有晚清社會沒落期的那種細膩繁瑣毫無生氣,工藝而無精神的那種“獅子狗”藝術影響,黃土高原陜北人民健康質樸的感情的凝聚和結晶。
(五)、剪紙的特點: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和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剪紙的藝術特點: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樣式千姿百態,形象普遍生動而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閑暇制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并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六)、 剪紙的工具:
主要是剪刀、刻刀,蠟盤、磨石、粉袋、磚。
剪刀——是剪紙的主要...剪紙藝術語言很重要的一個特點是所有形象都是在玲瓏剔透的形式中塑造、這除了剪紙的工具和材料性能以外,主要是要求... 剪紙是一種平面鏤花藝術,通過剪刀,刻刀來完成。一般剪刀只能剪一至四層,而刻刀一次能完成十層以上,視圖案而定。目前我們所見到的剪紙是以刻刀為主。
(七)、不同區域的剪紙藝術:
各地民間剪紙:山東民間剪紙、河北民間剪紙、北京民間剪紙、黑龍江民間剪紙、吉林民間剪紙、山西民間剪、浙江民間剪紙、揚州民間剪紙、福建民間剪紙、云南民間剪紙、貴州民間剪紙、邳縣剪紙、佛山剪紙、臺江剪紙、安塞剪紙 隴東剪紙、浮山剪紙、高密剪紙、賓州剪紙、蔚縣剪紙、南京剪紙
(八)、剪紙的表現力:
剪紙因材料單薄,多用滿幅鋪排勻稱而物像互相串連的平面構圖法,形象多富裝飾性,避免大塊黑白,用精致花紋點綴裝飾主體人物。聰明的藝人在表現“貓捕鼠”時竟創造出“鼠在透明貓腹”的奇特效果,天真爛漫的風格十分耐人尋味。平面重疊鋪陳的手法不僅造成濃烈的民族風味,并且擴大了畫面的容量、提高了剪紙的表現力。絕大多數剪紙都并不追求嚴格寫實,而是群眾心目中的意象的表現,例如陜西剪紙的牛,把牛身上的漩毛做極度夸張而成為牛身上的裝飾花紋,既增添了視覺的動感變化,又加強了形式美感。
(九)、個人對剪紙的認同感:
民間剪紙是勞動人民為了滿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造,并在他們自己當中應用和流傳的一種藝術樣式。它生存于勞動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價值觀念的制約,體現了人類藝術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生活情趣。 從技法上講,剪紙實際也就是在紙上鏤空剪刻,使其呈顯出所要表現的形象。勞動群眾憑借自己的
聰明才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將這一藝術形式錘煉得日趨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鏤空為主的多種技法,如撕紙、燒燙、拼色、襯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紙的表現力有了無限的深度和廣度。細可如春蠶吐絲,粗可如大筆揮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貼擺襯,亦可懸空吊掛。由于剪紙的工具材料簡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這其他藝術門類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這一藝術形式從古到今,幾乎遍及我國的城鎮鄉村,深得人民群眾的喜愛。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從現在做起······
【中華才藝實踐總結報告】相關文章:
實踐活動學習總結報告05-07
工程崗位實踐的總結報告03-28
銀行個人實踐總結報告范文05-12
個人營銷實踐總結報告范文05-12
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報告03-30
社會實踐總結報告500字04-16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總結報告05-08
小學學生勞動實踐總結報告05-10
教育創業實踐項目總結報告范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