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一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調查報告

時間:2022-12-09 10:37:49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調查報告

  一、前言

一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調查報告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需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會把精力集中在學習活動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學習效果,也有利于學生健康的發育成長。反之,壞習慣不僅降低學習效果,而且有損于身心健康。小學一年級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目前,我市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不夠理想,尤其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習習慣的養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了解我市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尋求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特確定一些學校與學生進行調查。

  二、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對象與范圍

  時間:2015、2——5015、3

  2.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家長問卷、

  觀察法:隨堂聽課時進行觀察、查看練習

  3.調查內容

  學生的聽課習慣、作業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品質等因素。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小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本次調查中,通過問卷、課堂教學觀察等多種形式,發現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還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特別是一些與學習成績提高密切有關的學習習慣欠缺。由于一年級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高,再加上剛離開幼兒園不久,還不能立刻適應小學生活。因此,一年級小學生在課堂和課后的表現往往不盡如人意,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

  一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課堂上時常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被少數學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數學生成了課堂的陪襯。從隨堂觀察記錄看,90%的小學生在一節課的前十分鐘時注意力比較集中,越往后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離開教師的教學內容。從家長反映情況來看,一年級小學生在做作業時,往往邊做邊玩,不夠專心,80%的家長都是自己陪孩子一起做作業。

  (二)認真傾聽的習慣欠缺。

  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常是老師問題一提出,學生個個舉手,有舉的高高的,有站起來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終被請到回答問題的學生一臉高興,急著發表自己的見解。未請到則垂頭喪氣,而不是認真聽取同伴的發言。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部分學生喜歡發表各自的見解,不善于接受別人的意見。在完成作業時,往往教師讀了幾遍題目,但仍然有小學生聽不清楚題目的要求。

  (三)語言表達的能力不足。

  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提問時,所有的小學生都把手舉得高高的。但是請到個別小學生回答的時候,他站起來后又不知道要說什么;有的孩子站起來后,支支吾吾,聲音很輕;有的孩子表達的內容和題目的要求完全無關。

  (四)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

  觀察發現,大部分一年級小學生還沒能掌握正確的作業的姿勢,做作業的時候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每次都需要教師的反復提醒。個別小學生做作業時隨意涂改,頁面不整潔,完成的作業也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的要求。

  2.小學生不良學習習慣形成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學生習慣養成的影響是很大的。有些家長缺乏表率作用,無視或忽視自己的一言一行所產生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不自覺中受到不良影響。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為了滿足孩子的愿望,家長不管好歹,要什么給什么,一切按照孩子的意思辦。久而久之,孩子在這種優越的環境下,從行為上就難以約束自己,自制能力差。更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自己做點事,就會影響和耽誤學習,因此事事由父母包辦,不注重鍛煉他們的獨立性。如渴了大人給倒水,鉛筆斷了家長幫著削,書包亂了父母整理。這些雖然看起來不算什么大事,可時間長了就會產生依賴心理,其結果可能使孩子做事責任心差,缺乏學習主動性,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馬虎,影響孩子的學習自覺性。

  (2)學校方面的原因

  學校應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樂園和保護傘,但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學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觀點上的偏頗或方法上的不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助長學生的不良品行。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心中只裝著教案,沒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沒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師教法比較成舊,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部分學生思維不活躍,發言不積極。有的教師的一些教學設計不正確也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如:提問不明確,學生不知從何答起;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與參與方法不明確,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質量差,學生的思維層次不夠深。有的教師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如:教師在課堂上隨手畫圓,畫出的圓似圓非圓;要求學生寫正確規范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等,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什么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3)社會方面的原因

  由于成長中的少年兒童缺乏全面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社會上各色的歪風邪氣和腐朽思想對學生可能產生的侵蝕和影響也是不能低估的。一些不適合學生接觸的文化場所和文藝作品也可能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發展產生不好的作用。

  (4)學生自身的原因

  四、幾點看法和建議

  一年級小學生好動、好問、模仿性強,所以良好習慣培養應以常規學習習慣培養為主,在培養方法上注重激發欲望,反復訓練形成習慣。

  (一)及時提醒。

  在培養小學生學習習慣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是非常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不僅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還要注重提醒。當發現哪個學生的表現不能令人滿意時,及時送去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者是一下輕輕地愛撫,就會喚起學生的注意。

  (二)樹立榜樣。

  在孩子們的眼里,教師是完美無缺的榜樣,學生的許多習慣都能從老師身上找到影子。因此,教師在課堂內外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小學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特點,教師必須發揮示范作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學生耳儒目染,對其良好的習慣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小學生的另外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性強,還有爭強好勝心理,要多用小學生身邊的伙伴給他們做榜樣,激勵他們向小伙伴學習。

  (三)恰當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覺得學習成績的快樂,喚醒隱藏在他們心中的自豪感,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條金科玉律。”正確適當地評價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對學生取得的每一點微小的成績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其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課堂評價要多樣化,要有針對性,語言要豐富,不要總是一句:“你真棒”。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一句表揚,或是一個小紅花、五角星都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四)家校聯系。

  學校的教育沒有家長的配合,家庭教育沒有學校、教師的指導,教育就形不成合力,教育就難以產生效果。因此,家校聯系相當重要。一方面要積極向家長宣傳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意義和具體要求,動員廣大家長一起做好這項工作。另一方面,通過家訪、家庭教育講座、家長學校、一年級半日開放活動、家校聯誼活動等多種途徑,加強與家庭的聯系,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轉變家長重知識輕習慣的觀念,及時與家長溝通,共同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行為變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一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中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04-29

英語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05-11

語文學習習慣培養計劃05-11

學生行為習慣調查報告范文03-30

低年級學生書寫習慣的調查報告05-11

老人出行習慣調查報告05-11

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查報告03-15

學生學習情況調查報告07-28

學生學習語文的心得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