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小學數學實踐創新學習調查與報告

時間:2022-12-09 19:05:14 實踐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實踐創新學習調查與報告

  一、調查目的:

小學數學實踐創新學習調查與報告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其中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是培養新世紀新型建設人才的時代要求,也是教學的重任。為了解我校師生對數學創新學習的認識,以及為什么要培養創新能力,怎樣培養創新能力,以便從中發現問題,找出原因,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小學數學創新學習的研究,使研究能夠找準突破口和切入點,我對本校師生進行了“開展數學創新學習”的抽樣調查。具體調 查目的一:通過調查學生接觸創新學習的基本情況,為橫涇中心小學開展創新教學活動提供可供參考資料;調查目的二:通過調查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借鑒、采 納和普及創新教學的基本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為今后創新教學工作的開展、實施提供依據;調查目的三:通過對坊子區實驗學校創新教學現況的分析、總結、探索一點開展數學創新教學活動的方法、途徑,找出與工作設想的差距,為正式實施工作設想的決策服務。這次調查力求比較全面的了解,對學生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興趣;

  2、學習方法;

  3、思維能力;

  4、影響創新的因素。

  對教師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

  1、對數學學科的認識;

  2、對教學目標的看法;

  3、對成功的教學的標準的理解;

  4、采取的教學方法。

  二、調查的結果和分析:

  (一)、對學生調查結果分析:

  1、學習數學的興趣方面。45.5%的學生感到學習興趣不高;20.3%的學生感到乏味、單調又無可奈何;8.8%的學生感到頭疼、厭煩;而只有26.4%的學生對學習頗有興趣。這種學習現狀令人擔憂。從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缺乏興趣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學內容太枯燥;

  (2)題海戰術太累人;

  (3)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少;

  (4)教師教法單調無法吸引人;

  (5)基礎差跟不上。這些都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養。

  2、學習方法方面。

  (1)課前預習方面:38.1%的學生有預習習慣,但不堅持;46.6%的學生很少預習;6.9%的學生從不預習;而只有8.4%的學生能長期堅持預習。從調查可看出,大多數學生還不懂得預習的重要性,這就造成課堂上學生只能被動地跟著老師走,而不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去,更不用說培養其創新能力了。

  (2)理解記憶方面:38.9%的學生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能隨時總結、尋找記憶方法;15%的學生不僅掌握了一定的記憶方法,而且能夠靈活應用。而有46.1%的學生記憶力差,多停留在經驗記憶、機械記憶上,采用死記硬背的記憶方法。而這樣一味地死記硬背,極大程度地限制了大腦思維能力的發展。

  (3)課堂討論、發言方面:積極參加討論,是發展與培養思維的重要方法。積極參加討論,可以從別人的思維中吸取營養,變成自己的創新思維,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集思廣益。但在調查中我發現:在課堂有時參與討論,但淺嘗輒止的學生占了30.2%;高達39.4%的學生只在老師要求時才參與討論,在老師抽到時才發言;還有12.9%的學生從不參與討論,不習慣發言;只有17.5%的學生經常與別人展開討論,有針對性發表自己的見解。由此可見,學生在課堂上思維不活躍。

  3、思維能力方面。

  (1)掌握思維方法:對于創新思維的“發散思考法”、“收斂思考法”等,表示“聽說而已”或“完全不知道”的學生占了36.4%;想掌握一些思維方法,但教材上沒有,渴望得到老師的指導占到55.4%;而只有8.2%的學生不僅知道,而且能在學習上應用。學生獲得思維和學習方法的途徑主要有:老師課堂滲透;閱讀有關書籍;主動向人請教;班級經驗交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掌握求新、求異、綜合、發散等思維方法。

  (2)給老師提問題:敢于給老師提問的占18%;35.1%的學生有時敢,時不敢;32.9%的學生不敢問,17%的學生無問題可提。在對發問的看法上,85%的學生認為提問對搞好學習很重要,那為什么他們不敢提出問題呢?主要是學生缺乏自信。自信是創新的前提,沒有自信談不上創新,而通過創新更能激發自信。因此,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態度要和藹,杜絕從語言或行動上挫傷其積極性。

  (3)本次調查顯示,有 23.5%的學生“對于老師或課本上的說法”表示原封不動地接受,只有33%的學生時常表示懷疑;“當某位同學在課堂上對老師的講解提出異議時”,36.6%的學生選擇“沉默”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54%的學生“與別人發生意見分歧時懷疑自己的觀點”(從眾心理)。這樣,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不敢想象,不敢創新。過于嚴謹、思維定勢、從眾心理、信息飽和,被認為是創新思維的4種主要障礙。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生在創新思維中存有4種障礙的狀況沒得到根本性的轉變。

  (4)關于老師上課精講的時間。12.5%的學生說上課全講,48.9%的學生說30分鐘以上;31.5%的學生說一半時間左右。從中可見,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差,依賴性強。教師的講述取代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學生只會死記硬背,使思維停滯不前。

  4、影響創新思維的因素。

  (1)應付考試。68%的學生認為考試成績并不能全面反映出一個人的能力,過多的考試,束縛了思維,使學生陷入了“應試模式”;還有21.1%的學生認為學習中的許多知識只為應付考試,在實際生活根本用不著或已過時。所以為考試過多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創新人格、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發展。

  (2)害怕老師。當學生在課堂上對老師的講解提出異議時,32.8%的 學生認為老師最有可能的反應是訓斥、不予理睬或敷衍。因此,教師決不掩飾自己在某些問題上的失察甚至無知,在學生面前坦率承認自己的不足,與學生共同探討 和思考,采取平等、開放、誠實的態度,讓學生在老師面前沒有壓力,無拘無束地把自己的有創意的想法,甚至是異想天開的“胡思亂想”統統倒出來。(3)不能公正評價。92.4%的 學生認為,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是極端不可取的,它只能激勵較少數同學的積極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是被挫傷了,并且會使有 些學生自暴自棄,因為成績不好,就破罐子破摔;因為破罐子破摔,成績就越來越不好,這可說是典型的惡性循環。而且,長期下去,它還會阻抑大多數學生創新能 力的發展。

  (二)、對教師調查結果分析:

  1、對數學學科的認識。98%的教師認為數學是小學最重要的學科,尤其是在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數學應該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有用的數學。可見,教師對數學學科有著高度的重視,并有著強烈的愿望,希望能對學生起到巨大的幫助。

  2、對教學目標的看法。教 師認為重要的數學教學目標依次為:探索意識、各種能力、解決問題、系統知識、培養興趣、與人合作、自信心、德育目標等等。可見,教師們在繼續重視系統知識 傳授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意識、解決問題、各種能力也都被看作重要的目標,這將有利于教師積極研究教學方法,促進教師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 力的培養。

  3、對成功教學的標準的理解。

  教師普遍認為成功的教學應該表現在:學生愛學、會學,課堂氣氛活躍,聯系實踐緊密,學生樂學了。可見教師們不再把“學生學會了”即學會學習內容作為唯一的要求,而是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等。

  4、采取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常采取的教學方法依次為:探究、實際操作、討論、情境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其他方法。同時教師都同意“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機會”、“要讓學生 有更 多交流的機會”、“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應更多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要讓學生有更多練習的機會”。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們非常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交流,以及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教學。

  三、建議和對策 :

  1、創設和諧氛圍。

  數學教學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具有正確的“學生觀”“教學觀”和“角色定位”,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學生平 等地交流,真誠地互動。把微笑帶給學生,把激勵帶給學生,把成功帶給學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讓學生無所顧慮地投入學習活動,使學生沉浸在活 潑、和諧的氛圍中,引導他們把真實想法暴露出來,促進學生的認識過程轉變為創造過程和實踐過程。

  2、開發課程資源。數學來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現實世界是數學的豐富源泉和理想歸宿,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自己的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要 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在教學過 程中,從學生的生活入手,科學、合理地挖掘生活資源,在生活中選取和重組教學內容,把有限的數學知識融于無窮的生活實情中。讓學生在生活空間里探索,在生活空間中感知。

  3、培養問題意識。創新始于“問題”,培養“問題”意識,讓學生自由探討,積極思維,大膽提出問題,揭示問題。它的主要意義,不在于尋得正確的解答,而在于激發學生對問題、現 象保持一種敏感性和好奇心,通過創新思維,形成自己的見解。因此,教師要以很寬容的心態,去營造一個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環境和氛圍。

  4、優化教法選擇。數學的學習過程不是教師簡單地展示結論的過程,而是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讓學生親身經歷,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與人合作,討論交流和創造發現等活動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廣泛學習新理念,優化教學方法,充分地給學生動腦思考、動手實踐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盡可能有自主獲取知識的機會,在提問討論,觀察比較,抽象概括中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實踐能力。

  5、強化學法指導。教育家布魯納指出:“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 “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 學的重要方式”。勇于探索的創新意識是數學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實踐能力的培養應成為實施課堂教學的著力點。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學法的指導,讓學生主動參與 知識的探究過程,引導學生去發現并獲取知識,提高能力,豐富情感。把數學學習過程轉化成學生的創造性和實踐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形成一套適合自身年齡特征的學習模式。

  6、注重課堂延伸。數 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后,教師應注重知識的課外延伸,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解決一些實際問 題,真正使知識轉化為能力。把學生的思維、學習的內容、學習的形式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從學校走向生活,通過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數學在實 際生活中的應用,加深對數學價值的認識,促其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小學數學實踐創新學習調查與報告】相關文章:

創新實踐報告05-05

關于小學科技創新的實踐報告04-05

學員創新實踐報告04-04

調查的實踐報告04-08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11-13

小學寒假實踐調查報告04-23

農村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現狀調查報告05-01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推薦]11-22

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調查報告參考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