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知足常樂為話題的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以知足為話題的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以知足為話題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以知足為話題的作文1
老井是村莊深陷的眼睛。
鄉下祖母家中是不接自來水的,使慣了家院前的那口老井,祖母說什么也不讓父親通上自來水管道。 “自來水有什么呀,咱家院兒里這口井旁人能比嗎?”祖母大嗓門,教訓著“不成器”的兒子。父親打十二歲就羨慕著隔壁大黑家里從水庫里通來的干凈衛生的自來水,厭煩日復一日去井邊打水。
祖母最疼我,因為我也愛那口老井。秋天的水干干瘦瘦,祖母捏捏我皺巴巴的小臉,從井里汲水,熬鴨湯,燉牛肉,給我“貼秋膘”;冬天,老井從不結冰,一桶水提上來,冒著裊裊熱氣,溫潤喜人,大黑家冬天常來借水,為什么呢?他們家水管子凍住啦。
過年的時候,老井旁可熱鬧了,一家人繞著它忙活。大姑小姑要漿洗衣服,祖父要灌洗臘貨;我嘚瑟地跟在祖母身后,要吃豆餡團子,吃桂花丸子,吃槐花包子。老井水熬出的桂圓紅棗粥,甜得賽上天!我們家的水就是比別人家好吃。村莊里的老人都說只有我們家過年才像個年味兒。一家老少在井旁忙忙碌碌,呼出的白氣兒都是暖人兒的`。冬天水少,老井像又老了一歲,這時候,誰要浪費一瓢水,祖母那烈性子,總要罵上三天的。
春天,老井又復了生機,像懷了孕的少婦,過了冬,脫了棉襖,肚子就開始顯山露水了。盈盈地,安靜,安詳。潑灑菜園子是春天大事兒,父親總抱怨這時候就累得跟頭牛似的,祖母總是嘔他一眼:“怎么就不能想想咱家井水多甜!”我也學著祖母,橫插著腰嘔父親一眼,隨祖母去了。祖母拿包小種子,播在井邊,黑的,褐的。我眨巴眨巴眼睛:“會結出大西瓜嗎?”祖母樂了:“四五歲的小鬼,你等著瞧好吧。”話落,一瓢井水灑落泥土。
夏天我更愛呆在井旁,涼陰陰的。我這時才明白祖母種了胭脂花,一片一片紅瓣子,搗碎了,拌了明礬涂指甲,紅艷艷的。祖母蘸著花汁在我眉心一點。我屁顛屁顛地去老井旁,照水了。
十幾年后的今天,回到老家仍會扶著井沿,那靈動的一泉,就像是地心與天空交流的一個眼神,井水輕顫,就是一抹動人秋波。父親也不再嚷著通上自來水。每天清晨醒來,隔著木窗,隔著薄薄晨霧,聽到父親汲水的聲音,木桶吱呀——吱呀——響透心涼。
以知足為話題的作文2
“風送花香紅滿地,雨滋春樹碧連天。”世界很美,不僅有春的煙波畫船,夏的朝云暮卷,秋的云霞燦爛,冬的冰肌玉骨。更是因為有了簡單的事情而快樂,不追求過多的要求而快樂。世間才會變得如此之美好。
梁實秋先生說過,他最幸福的事情莫過于睡在自己的床上,陪自己的小孩游戲,吃媽媽做的飯。而我說,最幸福的事情莫過于捧一本喜愛的書和自己的好姐妹一同行走在林蔭道間,一起談未來。
知足者常樂,是說一個人沒有過多的奢求物質上的滿足,而是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就好,那么,這個人就會很容易被滿足,且會變得自如的開心。我就很愿意做此類人,心靈上無任何的感情負擔,并且發自內心的感到世間的美好。
我想起了《雙城計》中的一句話,這是一個最蕭條,最繁華的時代,我們在這個時代的夾縫里徘徊,躊躇獨行,仿佛在人間的天上地下找不到一個立足之地。
從古至今,無人不再尋求著快樂之道路,莊子正如此,他不曾一味的追求富貴,官職,只是簡簡單單的吃著粗茶淡飯,依舊過的逍遙自由,有著豐富精神底蘊的他過著平淡而又充實的`日子,心中也甚是開心無比的。
知足與常樂同時兼備的人不需要過多的詮釋。即使沒有巍峨高山的險峻和清峭,也可以有平川凡壑的穩實和踏健;即使沒有嬌容玫瑰的誘人,也可以有芙蓉的質樸與富貴;即使沒有居廟堂之高而兼濟天下,也可以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即使在物欲橫流,紅燈酒綠中穿梭,也可以兩袖清風,從而出淤泥而不染。
你是愿意經常歡笑還是時常背負著各種社會欲望壓迫著你使你難以前進呢?卸下你的包袱,輕松的向前走出去。知足者常樂,不會過多的在意金錢的引誘,因為他們明白知足常樂者的運氣不會太差,他們的態度樂觀,慘淡自如的面對人生。上帝對于他們不會狠心。
做一個知足常樂者,你會發現世間的美好不僅是由春夏秋冬所連綴而成,更多的是人世間的歡聲笑語讓世界美好的更長久。
以知足為話題的作文3
有一個寓言故事,許多人都聽過。小猴子在山上待的太久了,想出去找點食物,他順著路走,看到了一塊玉米地,金黃色的玉米惹的猴子連連歡喜,他摘了幾個玉米棒子滿心愉快。走著走著,又看到了一片果園,碩大的桃子引誘著他,于是拋掉了玉米,摘了自己喜愛的桃子,哼著小曲,繼續往前走。又看到了一塊西瓜地,西瓜又大又圓,猴子又扔了桃子,摘了西瓜。最后,他又來到了一塊芝麻地,滿心歡喜的扔了西瓜去摘芝麻。最后,他只抱了些不能充饑的芝麻回到了家。
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告訴我們;知足常樂。
人在這個世界生活,不斷的追求著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這個世界好像所有的東西都對我們充滿著誘惑,我們得到了金錢,又想得到地位;得到了地位,又想得到安適的生活;得到了安適的生活,又想得到長久的壽命……似乎我們想得到的東西是永沒有止盡的。所以,我們的態度決定了我們的生活。
不知道滿足的人永遠的都在為了自己那永無止盡的追求每天忙碌。奔波著,他們從來沒有時間停下自己的腳步來看一看自己周圍美麗的世界,靜下心來體味自己的生活,他們的人生在不斷的忙碌中一點點的耗盡,最后得到自己那一顆疲憊的心。相反,知足的人有自己心中的那道界限,得到自己心中那份簡單的滿足,就知道停下自己的腳步,來品察這個大千世界的美麗,來享受生活的快樂,和自己心愛的人一起共度良宵。在他們的生活中,永遠都充滿著快樂,在他們的臉上永遠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他們的心中永遠都寫著四個字:知足常樂。
克羅克的知足使他能夠專心的做一件事,就是開好自己的快餐店,而荷蘭人的貪婪導致了他最終守著200頭牛度過了自己的余生。所以知足的人往往能夠在自己的事業上取得成功,他們知道何時該停下腳步,適可而止,而貪婪的人永不滿足,想得到一切卻最終給自己鋪墊了走向起點的回環之路。
知足,常樂,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這個最真實,最有意義的人生態度。知足,給我們時間享受生活;知足,讓我們有能力體味生活的真諦,最終,知足,將使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快樂,年輕的心。
以知足為話題的作文4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句話最早是孔子說的,《論語》中記載道“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靜,智者動,仁者壽,智者樂。”溯其本意即為:仁者追求山一般的崇高、寧靜、祥和;而智者追求水一般的快樂、靈動、悠然……
由此可見,不同的人都會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性格不同的人衡量幸福的標準也不同,東晉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終日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倒是好生自在,寧靜祥和,與世無爭,所以平靜的生活是一種幸福;俞伯牙與種子期的故事我們都有所耳聞,而在《呂氏春秋》中記載的‘伯牙摔親謝知音’的情感誠然令人感動,由此可見,天長地久的友誼也是一種幸福。不同的'人追求的幸福不同,但相同的一點,就是它們都無貴賤之分。
“幸福就是開心”這種思維模式逐漸在我們腦海中根深蒂固,其實也不盡然,追求幸福好比攀登高峰:若只為觀賞風景,盡可乘索道上山,一睹風光;也可一步步登上山頂,看到美景的同時,還會有一種征服大自然的成就感,而在攀登的過程中,愈是舉步維艱,到達山頂后的成就感變愈是強烈。同樣的道理,若想收獲幸福就應有所付出收獲幸福的同時必須是開心的,但開心的是未必能表露出幸福。
麻煩的是:有的人曲解了幸福的含義,而在這些人之中,有的以為腰纏萬貫的財富就是幸福,所以他們想著法掙錢而忽略了‘錢是掙不夠的’這一客觀事實,所以欲望從未被滿足,以至于年耄垂死時還對他的財產念念不忘,諸如此類的還有許多,無論是高官還是厚祿都不能稱得上幸福。
前不久‘走基層’活動中記者了解到大多數人覺得當下的生活稱得上是幸福,而且他們依據就是當今國泰民安,生活穩定。百姓們認為‘家庭和睦’,而這與《大道之行也》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養”
其中的思想不謀而合,從中能夠看出,幸福的含義就是人內心深處最真實樸素的渴望。
幸福其實很簡單,任何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首先要堅信這一點;關鍵是肯為幸福付出,才能收獲幸福;而且要對自己的收獲予以肯定,世界上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感悟幸福的內心;要滿足于自己所擁有的,知足者方能常樂。
以知足為話題的作文5
人人都知道“知足者常樂”,孰不知“不知足才能常樂”。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一生發明了許多對社會有巨大貢獻的物品,如電燈、留聲機、電影攝影機……。若是他在發明了第一件物品時,就知足了,那么后來的那些發明也就沒有了,人類的文明社會也將會遲到許多年。我想,這應該不是他所想要的吧!正是由于他的不知足,才一股腦兒地蹦出了更多的新發明,加快了整個人類社會前進的步伐,他在不斷地發明活動中獲得許多的人生樂趣,也使我們大家更早地享受了物質發明的快樂。
瓦特,由于他的不知足,發明了蒸汽機,使我們在水中航行時不再完全依靠風力的作用,想到哪兒去就開到哪兒去!萊特兄弟,由于他們的不知足,鉚足了勁兒,硬是發明了飛機,是人類的飛天夢想不再是紙上談兵的空想。貝爾,由于他的不知足,發明了電話機,使我們不再需要驛道快馬,四起狼煙,瞬間就知道遠方的訊息。
他們,由于他們的不知足,使得更多的新發明不斷的出現,由于他們的不知足,使的.我們的社會才能更進一步得到發展。
現代作家史鐵生,下肢高度殘疾,但他不甘成為一個毫無用處的殘疾人,便十分努力的拼命寫作,終使中國文壇多了一位新興作家。海倫·凱勒,亦是殘疾人,又聾又啞,可她不甘成為毫無用處的殘疾人。經過她的不斷努力,終成一位著名教育家。
他們,由于他們的不知足,使得文學領域中又多了一顆顆明星。
所以說,每個人只有不知足才能更努力,更發奮,這樣更能使自己不斷地獲得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快樂。在自我獲得快樂的同時也為他人創造了更多地快樂,使得人們的關系更加親近,社會更加和諧。
就像我們老百姓,在解放初期只想著能解決溫飽就好,可在解決溫飽后,我們又不知足了,就想著奔小康,在過上小康生活后,又為想過舒適的生活而努力。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社會才會有更大的進步。
所以,就讓我們“不知足”吧!因為不知足才能常樂啊!
以知足為話題的作文6
仰慕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而回也不改其樂”。他的行為不僅得到孔子的贊賞,更為后世無數君子效仿。
正是他的知足使得他專心于道致力于“室家遠離曠之恩,千歲無戰斗之患”的理想。
知足知外物之足而能彌補內心之不足,有道是賢者所懷虛若谷,圣人之氣靜于蘭,不受外物俗塵紛擾心懷虛谷,正氣如蘭。如莊子以紳笏為柴柵,故能佯狂于世,追逐“藐菇射仙人綽約如處子,肌膚若冰雪”的理想人格,淵明以名聲為韁鎖,故能棄官返鄉,尋求“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蘇子視名利為無物,故能徜徉山水,悟得“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的真諦。于是乎,圣人君子“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滿足于已有的外物而能超然物外,追求心靈上的'提升。
亦如老子所言“咎莫大于欲得,過莫于不知足”倘若一味貪多欲得,恐怕便難以長久。
人的欲望恰如一座本被冰封的雪山一旦開始加熱便不知不覺中漸漸消融,初始時僅稍稍滴答融出,漸漸地便流出一條細流再擴張成潺潺小溪,最后便山體崩陷,挾了巨流將人沖奔挾裹其中,不得逃離。不知足則受辱,不知止則必殆。史上貪*的例子早已不勝枚舉,猶為臭名昭著的,如蔡京和珅等輩不是從小小的不知足開始,最后葬送了性命的嗎?
知足并不是茍安現狀,而是安貧樂道。安于已有的處物,縱使貧乏,滿足于已得之道,亦使已豐。當然知足并非要求我們皆簞食瓢飲,居陋巷,若強辯知足便是要貧窮,那么人類的進化發展豈不都是應該早早停止,停滯于原始社會。
然反觀當下,物欲橫流,流盡了滿足,虹燈閃爍,爍干了安寧,人們不滿足于已有的物質,貪婪地尋求攫取,欲望日益膨脹,心靈日趨萎靡。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由欲望衍生出的罪惡層
出不窮,此起彼伏,房哥,房姐,方未消停,政治美容接踵而來,歷史哲人被貼上標簽大肆叫賣,經史子集被隨意篡改,惡意亂*,心靈瑟縮一角,顫顫發抖。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何必虛苦勞神,不若隨了蘇子,感江上之清風賞山間之明月,在天地造化中修養性靈。
【以知足為話題的作文】相關文章:
以知足常樂為話題的作文7篇12-04
以明天為話題的作文 以明天為話題的作文02-26
知足與不知足作文11-13
以讓為話題作文12-09
以讓為話題的作文12-21
以迷為話題的作文 - 小學話題作文01-25
以分享為話題的作文11-23
以誠信為話題的作文12-09
以翅膀為話題的作文11-23
以奮斗為話題的作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