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清明節的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清明節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生清明節的作文1
清明已經來臨了,不知怎么的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下起大雨來。這正如杜牧所說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這天,大家剛好去祭拜已經逝世的親人。
來到昌國寺,已滿頭大汗的大家望了望接下來的路,只見蜿蜒曲折山路泥濘不堪,看起來很不好走啊!但想想來這里的目的,大家還是鼓起信心,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哎,泥和水,水和泥的.路真滑呀!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一個“泥菩薩”。經過一段時間的艱難行走,終于來到了目的地。
這里鳥叫聲聲,空氣新鮮。來到墳前,只見叔叔把準備好的食物拿了出來,把筷子擺好,接著拿出并點燃蠟燭、香和紙錢,然后再在墳前一個接一個地跪拜。輪到我時,不知怎么的忽然想起了奶奶在世時的一幕幕情景,眼角的空間被淚水占滿了,此刻的我才明白什么是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小學生清明節的作文2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小學生清明節的作文3
清明節是我國民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五日前后。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
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清明”的得名還源于我國農歷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后。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后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清明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
清明要去掃墓,表示對已故人的尊敬與懷念。
小學生清明節的作文4
“清明時節寸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年的清明節就是4月4日星期四,我們全家一大早就開車前往老家—潮陽谷饒去掃墓祭祖,一路上的車排成了車龍,都往墓地趕著。
我是第一次要去掃墓,在路上我心里總是猜測著山上的墓地到底是怎樣的十分是期待,終于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的沖了上去,可是雨天的山坡路太滑了,“撲通”我摔了一個嘴啃泥。我爬了起來,媽媽看了說:“大燁,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的”。我聽了媽媽的話,慢慢地走著。山上有許多果樹:楊梅樹、蘋果樹、香蕉樹、橄欖樹……一顆顆小楊梅掛在樹上,有的'蘋果紅得就像喝了許多酒的小孩,香蕉就像一只只小船掛在樹上。空氣清鮮極了!
走呀走,終于到了祖奶奶的墓前,我們把墓前的雜草清除干凈后再把貢品與紙錢放到祖奶奶的墓前,點了香燭,開始祭拜了,媽媽嘴里念念有詞的也不知在念叨著什么,拜好了把香燭插在土里,然后我們拿了幾根木材點火,再把紙錢放進火里去燒,最后我們點起了炮竹,磕三拜之后把東西收好回家。
山上的祭祖人真多,哪里都是錢紙與炮竹的回聲,今天的山上可真熱鬧呀!
回家后,我全身濕淋淋的可我還是十分開心,因為從這次掃墓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小學生清明節的作文5
明日是清明節。我正在完成語文流的作文,我想明日正好是清明節不如這會上網查查清明節的來歷。我特意與大家一起分享: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說完了清明節的由來,就來看看我網上祭先烈的事吧,我剛登陸祭先烈的網站,心中不得不想起黃繼光用身體堵住搶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他們都是為了新中國而丟掉了生命,我心中一陣悲憤,咬牙切齒的咒罵道國民和日本鬼子,我一連點了好幾個鞠躬和獻花,并留下了言:你們用血肉換來了新中國,我萬分感謝你們給了我這樣一個美好的時代,我在此向你們鞠躬!
這個清明節讓我知道了這個新時代是民族英雄用生命換來的,我為他們感到自豪!
小學生清明節的作文6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小學生清明節的作文7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人們常說:清明時節雨紛紛。但是今天天清氣爽,藍天白云格外舒適。
吃過午飯,我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二叔一家一起去掃墓,一路上,只見一條長長的車龍緩慢地行駛,把公路擠得水泄不通。我們的車子也是顛顛簸簸、歪歪扭扭地開著,在車上我和妹妹有說有笑的,非常高興。本來只要半個小時的.車程,現在用了兩個小時才到達目的地。整個墓園人山人海,人們的歡笑聲和路邊賣唱的歌聲,顯得非常熱鬧,我們提著大包小包的拜祭品艱難地前進,雖然我手里只捧著一束菊花,但是我已經汗流夾背了。好不容易來到了祖先們的墓前,我們放下手中的東西,齊心協力的把墳墓清理一番,然后爺爺把香燭點燃,我也迫不及待的從爺爺手中拿過點燃了的香插好叩拜,最后奶奶把紙錢放在一起來燒,一陣風吹過,煙灰徐徐向上升,到處濃煙滾滾,把眼睛熏得直流淚,四周還響起一陣陣的炮竹聲,這時的我,有點像站在戰場上的士兵一樣在和敵人打仗。
大概過了半個小時,所有的東西都吃完了,我們清理一下現場的火種就回家了。
小學生清明節的作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當清明節我都會想起這首詩,而我家鄉的習俗卻截然不同。
每到清明節,不管你多忙都必須得趕回來給自己的親人燒紙錢,祭拜,假如不這樣的'話,那就是對祖先大不敬。
清明節一早,家家趕做祭拜品,我們家也不例外,爸爸媽媽做東西,我就在旁邊打下手,媽媽做的都可漂亮了,有什么“萬事興,一笑仙等”。祭拜品做完了,該包紙錢了,先人把一大堆的紙錢十張十張的包了起來,然后又把它曬在太陽下面曬干,我問媽媽為什么要曬干呢?媽媽笑了笑說:“不曬干怎么好燒呢。”
在曬紙錢時也要吃飯,吃飯前要“叫飯”,就是把飯什么的都準備好后,叫死去的親人來“吃飯”。說是吃,其實這也是一種禮儀罷了。先人吃完“飯”后,未滿12歲的小孩能吃先人吃的飯,要重新盛飯。
飯也吃完了,紙錢也曬干了,是時候出發去給先人祭拜了。
我們來到祖宗的墳前掃墓,然后把祭拜品放在祖宗墳前,然后邊燒紙錢,邊放炮。祭拜后,一切又恢復了往日的情形。
小學生清明節的作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與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與我們一樣,幸福與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哪里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蘇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與祝福的季節。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 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還要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讓自己遺憾,并且對得起他人。
小學生清明節的作文10
又到一年清明時節。
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坐在院子外面聊天,吃清明團。哥哥姐姐來了,他們說:“弟弟,我們一起去放風箏,玩捉迷藏吧!我隨口地答應了哥哥姐姐的要求,我和哥哥姐姐在院子后面的路地上放風箏,我和哥哥姐姐配合,哥哥一手拿著風箏的頂端,我和姐姐在后面拉著線。我們就放成了一個玩偶風箏。接下來我們該玩捉迷藏了。
我們石頭剪刀布,啊,我輸了,我只好用紅領巾把自己的眼睛綁起來,開始數數。1、2、3、4……數到20了,我把綁起來的`紅領巾趕緊解開。四處張望,發現沒有人。就在每個草叢里仔細觀察起來,啊,找到姐姐了,還有哥哥呢?姐姐說:“哥哥一定在院子里面,我走到院子里一看,馬上發現了哥哥。媽媽爸爸都笑了,說我真是一個捉迷藏的能手。
清明時節雨紛紛的這種感覺在我們家一點也找不到了。
小學生清明節的作文11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將至。民俗專家說,清明節源遠流長,中國有20多個民族都過清明節,但過節習俗不盡相同。
中國民俗學會名譽理事長烏丙安教授指出,清明本是24節氣中一個普通的歲時節令,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說法,這個節氣萬物復蘇,是適合耕種的時令,從此進入農事大忙的階段。
烏丙安說,清明節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清明節起初并沒有祭祀先人的習俗,但后來它逐漸與前一、二天的寒食節交匯融合。寒食節本是古代的禁火忌日,后來與晉文公悼念恩人介之推的.傳說相附會,寒食節掃墓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行為。兩個民俗節日交融后,禁煙冷食的習俗日趨淡化,祭祀先人的習俗越發凸顯,清明節于是發展為中國重要傳統節日。
西方節日多是感謝上帝恩賜的宗教節日,而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由于起源于農業文明,農耕技術、家庭事業、宗親宗族等都講究世代傳承,所以2000多年來,清明節追思先人成為中國人傳承不息的特有風俗。
除了漢族,中國北方的滿族、赫哲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錫伯族,南方的壯族、侗族、彝族、白族、畬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土家族、納西族、布依族、普米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掃墓祭祖、踏青春游是清明節基本內容,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民族的清明節也是各有特色:壯族對祭掃祖先陵墓十分看重,屆時要全家出動,帶上五色板、肉、香燭、紙幡等到祖墳去上供,行拜禮;土家族在清明節這一天要上墳掛青,家里要吃豬頭肉,有“清明酒醉,豬腦殼有味”的說法;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保留古風,清明節要上山采艾蒿,洗凈切細后,與糯米、臘肉、蒜苗、五香、鹽等混合蒸熟,叫作“清明粑”。
小學生清明節的作文12
4月5日清明節的下午,咱們四年級的學生到烈士陵園去跟烈士掃墓。從學校出發,咱們排起長長的隊伍就像一只長龍似的。我是班上的領隊,拿著旗桿,帶著咱們的同學在街上行走,朝著烈士陵園的地方去。
到了山腳下,我看見兩邊的樹木郁郁蔥蔥,地上的花五顏六色,好看極了。不一會兒咱們就來到了英雄墓碑前,老師叫咱們不要大聲喧嘩,接著,咱們向英雄們默哀3分鐘,在這3分鐘里,我想到了他們為了咱們的.祖國而犧牲真是一個大英雄。3分鐘完以后。有學生代表講話,講的是英雄為祖國頑強戰斗,視死如歸,勇往直前的壯舉,抒發了他們愛國的精神。再是,為這些英雄們唱歌獻花環。最后,為這些烈士英雄們獻白花表達了咱們對英雄們的崇敬。
獻完白花,咱們又來到了烈士英雄的紀念博物館。在這里面我看到了黃繼光、趙一曼。。。。。。這些都是為了咱們的祖國和平、解放而犧牲的,才有了今天。參觀完以后,咱們就戀戀不舍的離開了烈士陵園,在回來的路上,我在想:要是沒有了這些保衛祖國的英雄,就沒有了咱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了。所以,咱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啊!
小學生清明節的作文13
清明節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節氣是按照陰歷制定的`,陰歷沒有閏年。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歷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之說。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
清明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四月五日號前后,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
小學生清明節的作文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今天是星期五,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大家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大家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大家先拿出打火機,然后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里,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么好怕的。”媽媽說:“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說:“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么這么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
小學生清明節的作文15
又是一年清明節,父母帶我驅車三百公里,趕回老家南陽給爺奶掃墓。
墓園座落在臥龍崗上,那里蒼柏吐翠,歡迎著我們的歸來。爺奶的墓地是個簡潔的“兩居室”,黑色的'花崗巖石碑上,鑲嵌有他們的頭像,奶奶看起來慈祥端莊,爺爺則認真嚴謹。按照分工,爸爸修剪“門前”的兩顆刺柏,媽媽擦洗墓碑,打掃“房間”,我負責“踏錢”——就是用百元大鈔在黃表紙的正反面輕輕地拍按一遍,印紙錢燒紙用。經過半個小時的忙碌,柏樹亭亭玉立,“庭院”整潔干凈,我的紙錢也“印刷”完畢。
祭拜開始了,我先在通天塔放了一掛鞭炮,“通知”爺奶:我們來看他們了,接下來,爸爸恭恭敬敬地點上三炷香,對爺奶說:“爸媽,我帶著家人回來看你們了,謝謝你們的養育之恩,我一定會培養好子女,不讓你們操心!”然后,我們點燃紙錢,在裊裊青煙中,爸媽和我依次給爺奶磕三個響頭。我告訴爺奶:“我一定會好好學習,鍛煉身體,做個好孩子!”祭拜結束后,我和父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墓園。
感恩清明,清明感恩!
【小學生清明節的作文】相關文章:
清明節小學生作文11-05
清明節見聞小學生作文04-21
精選清明節的小學生優秀作文04-19
清明節的小學生優秀作文04-20
清明節的風俗小學生作文05-03
寫清明節的小學生作文05-03
清明節的感受小學生作文05-03
小學生300字作文清明節04-20
清明節小學生節日英語作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