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站在吶喊的彼岸
很多時候,用真心去聆聽事物,就會有更全面、更豐富的發現。
——題記
一、偶遇
穿梭于琳瑯滿目的書海之中,卻很少能找到我中意的,大概是對于那些包裝華麗的珍藏書的不屑,“書不是專用來藏的”,我一直這么認為。厭倦了這些,我自然而然地加快了腳步。眼前忽閃過一個字眼,不知為什么,我止住了腳步,緩緩地湊近書架,這是一本與眾不同卻又平常普通的書,它不奢華的外表或許正是吸引我注意的原因,輕輕翻動它,文字也是同樣的質樸,不刻意雕琢。
似乎我與它之間產生了一些共鳴,不經意間,它觸動了我的心弦,我仿佛能清楚地感到自己的心跳正在緩緩加快,開始變得急促。我的腿不由自主地走動了起來,對!它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東西。
你一定想問,是什么書,我來告訴你,它有一個同樣樸實的名字——《吶喊》。
二、感悟
魯迅先生的作品一直側重于人物和環境的描寫,幾乎每一詞、每一句都被賦予了無限的生命力,在短短幾句中,一個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物乃至極細小的情節就能躍然紙上:凄慘慘的夜,猙濘的臉孔,悲涼的吼聲,痛苦的眼淚,麻木的眼神......
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在字里行間被入木三分地刻畫出來,我即被這些絲毫不華美,但遠勝過華美的語句所吸引。夜晚,我趴在書桌前,仍不知疲倦地翻閱著它,一陣輕風襲來,睡意漸濃,思緒像浪花一般發散開來……
我仿佛看見了那些心有不甘,但被生計所迫而無奈的人的身影;我好似聽見了勞苦大眾饑寒交迫、流離失所而慘遭迫害的硬咽;我好像聞見了兇殘的膾子手們屠刀的血腥;我又是那么近切地感到了那些市膾、趨炎附勢的小市民的冷酷與自私。
在我看來一個遙遠的時代,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發生過了許許多多陌生的事情。
流淌的淚,流淌的血;倒下的王朝,倒下的志士;無助的社會,無助的蒼生;朦昵中,淚,模糊了我的雙眼……
像是在霧里,我夢見我置身于一個明朗的岸,陽光明媚,總之這應是一個快樂的地方,沒有硝煙,沒有悲槍。遠方突然傳來陣陣凄涼的哀號聲,我下意識朝那邊望去,發現河另一邊的岸,一陣風吹過,散開些許霧氣,我能清晰地看見那邊的人,人叢中我見著了狂人、孔乙己還有阿Q,生平第一次望見了他們憂郁苦澀的眼神,望見了他們社樓的衣衫,還有那冰冷的心。忽然,我聽見一聲長嘯,劃破天際一般的吶喊聲,這喊聲中傾注著無限的期望,融入了無盡的心聲。失意的人們抬起頭,向聲源望去,隱約地,一個人影出現了,他的步履堅定有聲,我睜大了眼睛,注視著他,隨著步伐的聲響,他的外貌越來越清晰:在黃里帶白的、削瘦的臉上,豎著寸把長挺直的頭發,有隸體一字般的胡須,還有煙煙有神的雙眼。是他,就是他,人民心中的猛士和偉人,喚醒人們本性的英雄。他,同樣從迷茫中走來,卻帶來了無限的希望,帶領著人們向這邊,象征著和平與幸福的彼岸吶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他的行列中,我好像看見了掛在他嘴角邊的微笑,他讓越來越多的靈魂有了追求的理想,有了奮斗的目標與方向。我想,這應該正是吶喊最好的詮釋。吶喊聲越來越宏大,仿佛震撼了大地,劃破了云天。
久違的陽光終于出現在這片岸上,照在了人們的身上,照在了人們的心上。歡喜與激動攀上了人們的臉頰,緩緩地,霧散了……
三、尾聲
我醒了,已不是在先前的岸上了,我回到了現實之中,在心與心的溝通中,我深切地感到了一個猛士,一個偉人的胸襟與情懷,我又捧起《吶喊》,讀著我尚未看完的部分,尋覓著他心靈的所思所想。
我明白,這樣,我才能真真切切地聆聽著魯迅這位巨匠的吶喊聲,因為此刻我正站在吶喊的彼岸。
【站在吶喊的彼岸】相關文章:
吶喊05-12
吶喊文章-關于吶喊的文章04-11
站在廢墟的邊緣05-11
站在村口的娘經典美文05-04
站在心的門口作文04-03
站在老家的門口作文12-17
站在你的背后的作文05-11
站在新的起點作文05-11
我站在頤和園小升初作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