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作文精選八篇
紅彤彤的對聯、喜艷艷的門神、熱騰騰的團圓飯、樂融融的全家福……這就是中華民族悠久的燦爛的春節文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年俗作文精選,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
年俗作文精選1
新年到,為讓新的一年過的圓滿,過的紅火、吉祥,各地的人民都開始忙碌起來。
說起過年,遼寧省是最熱鬧的。每當過年,每家每戶都要在大年三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都要掛紅燈籠,大年三十晚上要點亮燈,而且要點一宿,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
廣東省過年的方式極為有趣。海豐一帶,小輩向長輩賀年時,長輩會以紅包或柑橘賞給晚輩。潮州春節節食有菜粿、腐圓、酵包、管煎、五果湯。初四夜里,家家要點一盞燈,準備一缸水,叫做“等神水”。東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頭,叫做“富貴有緣”。
我的家鄉紅安縣過年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大年三十團年飯在早上吃。天還沒亮就要開始準備豐盛的團年飯,年飯必須有魚和肉丸子的,魚象征著年年有余,肉丸子象征著團團圓圓。祭拜完祖先全家就要一起來吃年飯,大家坐在一起開開心心的,熱熱鬧鬧。誰家要有喜事的話都會安排在年邊上,趁著全村人都在,聚在一起慶祝相當的`熱鬧。
還有……
總之,全國各族人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慶祝我們的中國年,讓我們衷心祝愿這民風民俗之花永遠綻放,帶給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
年俗作文精選2
空氣中洋溢著新年的味道,新年帶來歡聚,歡聚帶來笑語。我家鄉是江西贛州,我雖是在園洲長大,但是我對家鄉的春節卻并不陌生。
江西過年分大年小年,農歷12月24日是小年,除夕是大年。在除夕夜大人會給小孩紅包,表示吉祥如意。但是,園洲與江西的分量大有不同。在園洲,紅包大多數為5元或者10元。在江西,一個紅包最少有12元,最多有幾百元,最常見的是102元。整錢加零錢,表示年年有余。
在除夕,大家會吃葷菜,雞鴨豬魚等。但是,在大年初一,大家要吃齋飯,不吃肉。在園洲,凡是春節,大家通常有肉有菜,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家鄉正月初一,不能洗頭,不能洗衣服,不能掃地,因為人們認為一洗就會把財氣洗去,一掃就會把財氣掃去。
還記得年初一,我穿著一身紅彤彤的新衣服去奶奶家拜年。“奶奶!新年快樂!”一進門我便大喊。屋里十分整齊,干凈。奶奶迎聲而來,看見我們,十分高興,說:“好!真乖!”奶奶臉上的.皺紋舒展
開來,就像一朵美麗的菊花。奶奶穿著一件已經掉色的紅大衣,黑色的長褲,潔白的牙齒十分顯眼,我只是想:奶奶是不是沒錢?“給!”奶奶從兜里掏出一個紅包給我。媽媽連忙說:“不用!媽!”“沒事!給孩子的!”最終,父母未能阻止到“威力強大”的奶奶。我大喜:“謝謝奶奶!”奶奶也很高興。外面的爆竹聲不斷響起,像是春節的笑聲。
年俗作文精選3
大年初二,收到弟弟年前從老家給我郵寄來的食品包裹,里面裝的是家鄉的糍粑。我迫不及待蒸一點吃,香甜、可口的糍粑讓我頓生思鄉情,也讓我回想起小時候過年打糍粑的習俗。
年前打糍粑,是家鄉習俗。我的老家在湖北農村,記憶最深的是小時候大人們忙年的情景。農歷臘月到,村子里開始忙碌起來,家家戶戶都在為過年做準備。殺年豬,磨豆腐,打糍粑,燙豆折……過年的食品大多是自家出產的,新鮮,營養,味道純正,稱得上綠色食品。為過一個豐盛年,大人們在臘月間都很忙碌,從早忙到晚,和農忙時節差不多。這時候,小孩子們也來打打下手,為忙年出一把力。
我記得打糍粑的時間一般在農歷臘月中旬左右。這段時間,農村開始有過年的氛圍,村子里沒有閑人,炊煙幾乎整日不絕,家家戶戶都在忙。要打糍粑,先要定好日子。因為打糍粑的.主要用具——一個大石臼,村里只有一個,大人們就得商議一下誰家先誰家后,排一個大概時間表,一來提高石臼的使用效率,二來各家各戶可以合理安排時間浸泡大米。石臼,過去是舂米用的,厚重、結實。這個時候被拿來作為打糍粑的主要用具,正好物盡其用,派上用場。
要出好糍粑,原料是關鍵。我的家鄉地處江漢平原與鄂北山丘交界地帶,這里四季分明,日照、光熱、水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盛產各類優質大米。到打糍粑的日子,選用自家出產的上好糯米,用平時來擔糧食的籮筐裝上,挑到全村人吃水用的堰塘邊,在水里淘洗得干干凈凈;擔回來,倒在幾個大的木盆里,用清水浸泡。浸泡的時間有定規,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要恰到好處。有經驗的人只用手指捏一捏,就知道大米浸泡好沒有。將浸泡好的糯米,倒入甑中,用一雙特制長筷子將糯米扒拉平整,然后插幾個“氣孔”,蓋上甑的蓋子,把甑放到鍋里,鍋中上水,灶里添柴,點火開蒸。柴火有講究,要文武結合,始用稻草燃料類的文火“熱身”,繼之以劈柴類的武火加力。武火威力大,慢慢就聞見甑中糯米散發出的陣陣清香。
那時節,天氣陰沉,雪花飛揚。早有兩三個互相幫忙的身強體健的壯勞力抬著石臼來,主人家的小孩跟在后面,懷抱幾根打糍粑用的圓木棒。雪地里,留下他們深深淺淺的腳印。石臼和木棒在上一家剛用過,只需簡單清洗,石臼放在堂屋,木棒放入水缸。灶里的火很旺,很猛。“上汽”!糯米蒸好!揭開蓋子,一位大力士將甑環抱起來,將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三個人一人一根木棒,開始在石臼中用力“鼓搗”。他們圍著石臼,邊鼓搗邊轉著圈交換位置。打糍粑可是一個力氣活,有人累得冒汗喘粗氣,有人脫掉棉衣只穿單衫,直到將熟糯米鼓搗成熱糍粑,再也看不見米的蹤跡。小孩子們看著聞著就嘴饞,叫著要嘗一嘗。就有人用洗干凈的熱毛巾在石臼中抓一把,一團糍粑就到小孩子的手中,嘴里。
糍粑打好,在地上放一個較大的簸箕,擦洗干凈,里面撒一層細米粉。幾個人用木棒將石臼里的糍粑攪成一團,合力舉起,放置到簸箕里。用熱毛巾將這團糍粑慢慢撫平,厚薄均勻,覆蓋整個簸箕。讓它涼幾天后,主人家就把糍粑分條切塊,放在小缸小桶里,用清水浸起來。吃的時候,撈起來晾干,煎、煮、蒸、炸,都成!用優質純正糯米打出來的糍粑品質佳,韌性好,好吃又好看。
那時候,糍粑不僅自家人吃,還可以用它招待客人!簡單、方便又實惠。過年,來拜年的人擠滿一屋,主人家在置辦酒席待客前,每人先來一大碗豬腿蓮藕煨湯,里面就有幾塊油煎過的金黃色的糍粑。這在當時,可是很加勁、很給力的招待呀!
年俗作文精選4
我的家鄉在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今年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到闊別三年的家鄉過年,家鄉那邊過年有什么習俗呢?讓我給你一一介紹吧。
每到年二十八和年二十九,家家戶戶都要自己動手做年糕和餅。年糕和餅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只不過年糕沒有餡料,而餅的餡料就豐富多,有芝麻、花生、椰絲和白糖,味道香甜可口,媽媽告訴我預示著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年糕呢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到年三十早上,家家戶戶都要殺雞拜神。中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飯后開始貼春聯貼門神,紅紅的春聯真好看。我發現家里還擺著一把帶葉子的紅蘿卜,問爸爸才知道原來是象征著日子紅紅火火。晚飯后小孩子洗澡換上新衣服,大人給小孩子發壓歲錢,小孩子放煙花,大人們聊天,一直等到十二點整,家家戶戶鞭炮齊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在鞭炮聲中,迎來大年初一。早飯吃素,然后到鄰居家串門。大年初二到初七走親戚拜年。最熱鬧的要數元宵后的'正月十七游神活動,當天連外出的人都會趕回來參加。“神靈”由小伙子用轎子抬著挨家挨戶依次巡游,每到一家所有人都要出來拜,求神靈保佑全家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這就是我家鄉的過年習俗。同學們,你們家鄉過年有什么習俗,來和我分享交流吧。
年俗作文精選5
我的家鄉在湖北襄陽,媽媽說襄陽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過年的習俗自然不少。我不太懂,都是聽長輩說的。襄陽的年俗,涉及衣、食、住、行各個方面。
衣。特別是小朋友,過年一定要買一身新衣服。有萬象更新的意思,也有驅邪降吉祥的意思。
食。我的家鄉襄陽,過年關于吃的習俗最多。吃美味的臘八糑之后,農家就開始殺年豬。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過小年之后,家家便忙著做甜酒、炸米花、蒸年饃、炸油條等等。我最愛吃姥姥炸的油條!特別是大年除夕那天的那頓團年飯,講究特別多。有幾個菜是一定要做的,比如青菜、白菜、黃豆芽、圓子、全魚等。青菜寓意“清清計計”,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不生病。白菜寓意“百事大吉”,凡事順利。在我的'家鄉,豆芽也叫“長菜”寓意“長財”。圓子意味著全家團圓,和和氣氣。全魚不能吃完,要把魚頭和魚尾留著,意味著有頭有尾、年年有余。新年的第一天早上吃餃子,寓意“得元寶”。
住。在臘月二十三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打掃衛生,送灶神。由于過年都要講吉利話,而小朋友不懂事。所以,家里的春聯特意寫上“童言無忌”。大年夜,主人會在堂屋中燒一個平時準備的干樹疙瘩。老人說,除夕夜燒樹疙瘩火,徹夜通明,紅紅火火,新的一年里就會喂養出大肥豬來。除夕夜,全家圍著樹疙瘩火守歲,長輩打發小孩子們壓歲錢。在零點時分,這個新舊交替的時刻,家家燃放煙花爆竹,迎接喜神、財神進門。不少農婦還忙著把外面的木柴朝廚房里拿,拿得越多越好,這又叫“新年柴(財)進門,滿屋堆金銀”。另外,正月初四之前,不倒垃圾。不然,會倒掉新年的財運。
行。襄陽農家一般正月初一不出門,在家拜父母、守財神,初二才開始出門拜年,相互走動,恭賀問候。走親訪友,大家都會帶著禮物,也叫新年“見面禮”。而且,為祝愿新的一年里出門順利,襄陽人多會在門外的大樹上貼上“出方見喜”、“出入平安”等納吉祥的春聯。
過去襄陽農家還有個“鬧春客”的習俗。就正月十五之后相互請左鄰右舍吃飯,過“二道年”、“喝春酒”熱鬧熱鬧。這一“鬧”就一直“鬧”到二月二,才算過完“二道年”,人們才一心一意投入到春耕生產第一線。
年俗作文精選6
年的味道,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著每一個游子的心。那是爆竹聲中一歲除的喜悅,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溫馨,而與我卻有一番別樣的滋味,
很小的時候,媽媽總是抱著我,跟我講年的傳說,年是一個很兇猛的怪獸,常年生活水底,每到除夕,人們就會拿鞭炮嚇他,讓他不敢上岸。說完還會做出一副很恐懼的面孔。然后,把火柴交給我,讓我點那根根鞭炮。煙像霧氣一樣的四散在空氣里,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像一根根離弦的箭,飛揚著,閃著晶瑩的火花,有時,調皮的鞭炮冷不防地彈到我臉上。媽媽總是慌忙的摸著臉,然后哄著我,用溫柔的話語編織一個童話的夢。
年的味道,是鞭炮的味道。
慢慢的',我長大,年的傳說不再是天空中遙遠的星星,那樣的神秘。除夕的那個晚上,家里像炸開的鍋。下午,晚霞的余暉剛剛照亮窗臺,家里照例打開所有的燈,色彩繽紛,像一道彩虹。很遠就能聽見媽媽的切菜聲,時而緊湊,時而舒緩,有時想平地一聲雷,有時則是由低到高,忽而像斷線的弦,清脆有致,刀碰砧板上,仿佛不是猛烈的撞擊,而是琴弦與琴聲完美的交織,我就這樣陶醉在他們的世界里,慢慢的等待。當皓月高掛,豐盛的菜肴總是映入眼簾,我迫不及待的吃著面,細細的面像一條條長長的龍,從頭鋪到尾,熱騰騰的湯映著我頑皮而又略顯成熟的面孔。在年夜飯面前,我細細品味,細細咀嚼。
年的味道,是飯的味道。
“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貼花花”。回鄉的那一年,映入眼簾的是家家戶戶的對聯,那頂盔戴甲,威風凜凜的尉遲恭,還有那穿著肚兜,懷抱五谷,其在遇上的送服童子,總是喚起對來年無限多的憧憬,家家戶戶的大門敞開,沒事時,我總是到處串門,這家那點糖果,那家吃點湯圓,街坊走遍,肚子也裝的滿滿的。晚上,坐在火爐旁,我聽著爸爸講童年過年的故事,我恍然間發現,年,真正的不是鞭炮,不是年夜飯,而是家里,一家團聚的快樂。
年的味道,是真正幸福的味道。
馮驥才說,臨近過年,中國所有的城市鄉村,都變成情感磁場,把出門在外的人吸引回家。年味,不是物質的豐盛,而是親情的盛宴,千里迢迢趕回家,不為那一頓飯,而是一次親情的朝圣。
滄桑的是歲月,永恒不變的十年親情,舟車勞頓也要回家。年,承載著無數感情,哺育無數疲憊的心靈。因為年味與親情對接,年味與親情相融。
年俗作文精選7
離春晚開播還有一個半小時。
出租屋里,窗明幾凈,一家三口,看著電視中的主持人耍寶逗樂,窗外傳來淅淅瀝瀝的雨聲,遠處高樓大廈金黃的燈光映暖黑沉沉的天空。終不耐寂寞的父女倆兒,拿把破傘,下樓溜達。
昔日熱鬧的街面,一下暗不少,唯一熱鬧的是檐下擺動的火紅燈籠,緊閉的門中傳來熱鬧的人聲,麻將聲。一門之隔,那鬧騰的氛圍卻讓人覺得有些不真實。隱隱約約,那人聲鼎沸的場面只能往記憶深處去尋。
再往前便是曇華林,精致的小店,雖都不營業,卻有不少閃著暈黃的燈光,昭告著年輕的店主并未離去,這不免讓人好奇地向內張望。一家古色古香的小店,一對年輕的夫婦頭挨著頭比肩而坐,滑動著的手機燦爛著兩個小孩子天真的笑臉,溫馨著一對老人慈愛的面容。就那樣一張一張翻著,時時用手指碰碰孩子的小臉,摸摸孩子小小的耳朵;就這樣一張張細細地看著,似乎能看到遠方家中此刻熱氣騰騰的一大桌子菜,似乎能感受到家中那熟悉的氣息,那觥籌交錯,那談笑風生,那濟濟一堂。一晃眼,一切又回到手機中、照片里。
細品屋中的那份年味,我挽著父親繼續往前踱著步子。老街頂上交錯復雜的電線總能勾起人許多的情緒,新年,于我眼中似乎沒有那么多傳統的因素,更深刻的映像只是家人的相聚,是大哥哥溫和的笑顏,是小舅舅爽快的笑聲,手一揮,說著“咱們一大家子人給你們做后盾,有什么可怕的,只管往前飛”的慈愛。當我遠走他鄉、身處異地之際,這年,又會怎樣過?也許那時,對家的眷戀依舊是讓人幸福的,那一年又一年的歡笑能否撫平獨自一人的孤獨呢?過年的味道,不僅有團圓的歡欣,也該有一份成長的味道,如同中草藥般的苦香味,沉淀人心。十七歲的我,向往著一段浪跡天涯的行程,走過萬水千山,于三十年夜,獨點燈籠,嘗嘗游子的思愁,到那時,年味便不再是純白的麥芽糖,那喜慶帶來的便不單是快樂。也許將來想起今日的愿望會苦笑不止,為這十七歲的稚嫩連連搖頭。但我卻不愿掩去這年夜里對遠方的向往,這十七歲的年味。
回到家中,春晚的紅幕已經拉開,歡慶的舞臺歌舞升平。窗外,雨依舊淅淅瀝瀝,那耀眼的大廈旁,寫字樓里依稀可見的幾點零星的亮光,卻也在寒冷的冬夜里祥和溫暖,遠望或回首,現在總是最美的時刻。
春節,真是一個美妙的詞匯。既可以放假,又可以收壓歲錢,真是好事成雙。可是最近網上老是抱怨沒年味,但因為本人的錢包有些體力不支,所以也懶得糾結年味這個問題。為給錢包補充能量,只好靠一些非法手段謀取暴利(別怪我下手太狠),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上網大量瀏覽一些小手法,,學一招,拿幾張一塊的試一個晚上,可以說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的。為孔方兄我認的,我拼;為錢包,我認;為小康生活,我爆發。當老爸看見我抽風的'樣子時,十分淡定地說:女兒,不早洗洗睡吧!我卻滿臉斗志的說爸,我要發達。便十分開心地跑回房間,老爸和老媽對視一下,說最近孩子都怎么?就一起回房間。
初一,哥哥先給我壓歲錢,我心想:讓你平時欺負我,我一定連本帶利要回來。于是我在數錢時設下一個陷阱,故意把一張錢塞回去,本來是五百,再一數就變成四百。數完后,我陰聲陰氣地說:怎么就四百啊?四很不吉利的。哥哥說:不對啊,我明明數的是五百啊!于是我把錢折成扇子狀遮住下部分,十分心虛的說:你看,明明就是四百,小學數學都不過關,再說四真的很不吉利的。哥哥無奈的說:你到底要怎樣?我個個字都咬著說:一千吧!哥哥向后跳一步說:你打劫啊?
沒關系,可以打六折的。我滿臉正義的說。哥哥松一口氣,又拿出兩百給我。我十分開心的說:哥,新年快樂。就拿著錢塞進錢包里。看著哥哥的錢包扁扁的,,我的錢包鼓鼓的,就明白我的小康社會在向我款款走來,不禁心生感嘆:春天真的要來。
年,春節,壓歲錢,都是那么美好,或許壓歲錢不在多少,而在于生活情趣,或許我的小計倆已經被看穿,但為大家開心,或許那一兩百塊錢就不那么重要。因此過年的年味兒,也就是人情味吧!
【年俗作文】相關文章:
寫年俗的作文02-18
學生作文年俗05-10
壯族年俗的作文05-10
關于年俗的高中作文05-11
年俗文化作文10-19
有關潮汕年俗的作文05-10
高中年俗作文04-30
有趣的年俗小學優秀作文05-07
年俗的味道作文(精選8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