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作文
蘇州園林作文1
建筑的美其實就像人格的美,一處處雕欄畫棟掩飾下的春水花潮與月光,一片坍倒圍墻里的櫻花暴風,剪影窗紗之外的藏與露。蘇州園林就像這樣,懂得藏與露。
藏匿一如鎮定的自斂。身已轉而韻未散,宮墻院瓦與假心花草的迂回,是更年不變的美麗,園林中的一處不小不大的石墻,便是最好的印證,它曾撫摸過春天細如絲的小雨,也曾享受過夏日斑斕的午后,它曾與秋葉執手而行,也曾在片片飛雪中矗立無聲,墻后有一攬子的風雨,那里有才子佳人的韻事。走過這面石墻。吸引你的。便是轉角處探出的一支紅杏。
品味蘇州園林,好像在讀一本書,風吹過一頁。漫過一章,整個院落是一封情書,在假山花草的掩藏遮掩之中。我愛你沒有句號。
蘇中園林懂得藏,藏在春風沒巷之處。隱在秋草連天之處,游子們便在這一片小天地,流連忘返,來到這里沒有劉姥姥進大觀園的無措之感,滿目的美麗讓你的`眼睛有地涼。漫步在園中有一種十分恰好的感覺。
蘇州園林懂得露。露在溪水亭欄之中,露在萬千春意之處。仿佛蠻遠的美景,都順著南風,吹進了你的眼中,讓你在綠色環繞之中想到頭頂的藍色天空。無盡白云,你會下意識的閉上雙眼,因為你知道,再睜開又會看到不同。
像風像雨又想花的世界使他裹在了蘇州園林之中,它懂得藏與露。明白深與淺。大師張大千說過一幅畫有多稱心要看它露了幾分。蘇州園林就像那樣。一副好畫,露的恰到好處,一處好景。藏住石破天驚。
石破天驚秋逗雨,風沒幽墻傳巷來。蘇中園林的美,巧奪天工。他經得住時光打磨,像一匹快馬,騎過瀾滄江的灑脫。像一位老人,聽見黃昏來雨的惆悵。蘇州園林的藏于露,建筑美學的深與淺。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蘇州園林作文2
今年暑假,我來到了蘇州,一覽仰慕已久的蘇州園林文化。
蘇州給予人的印象總是淡雅的。那些小巷、深宅那些小橋、流水……好似總在煙雨中,古舊而迷離,自成一幅淡雅玲瓏的江山水墨畫。蘇州既有山水之勝,又因園林而獨具神韻,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至今仍保存著完好的古典園林。
蘇州園林的建筑以畫為本,以詩為題,完美地演繹了“庭院深深深幾許”、“柳暗花明又一村”和小橋流水,粉墻黛瓦、曲徑通幽,峰回路轉……
如拙政園的遠香堂,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如四面荷風亭,完美地表現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兩袖清風的高尚品格;如怡園的畫舫齋,表現了對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飄蕩怡然自得的生活的渴望。還有網師園的“真意”,留園的`“小桃園”等,不一而足。這些充滿著書卷氣的詩文題刻與園內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諧地融合在一起,使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展現出深淵的意境。
蘇州園林需要你認真品味,在繁華的背后,是空靈,是平和,是寧靜……蘇州園林代表了一種生活理想,這里是詩意的棲居。
蘇州園林作文3
我最喜歡蘇州園林的美景。
春天,粉墻黛瓦的園林沐浴著絲絲柔柔的細雨。徜徉廊下,不時想起了杜甫這樣的.詩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突然我發覺柳枝爆出了嫩芽向外張望著。遠處的亭臺樓閣沉浸在煙雨蒙蒙之中,仿佛仙境一般。讓人不忍離去。
夏天,園中的池塘里荷花亭亭玉立,宛如一位優雅的仕女踩在綠色地毯上隨著風兒翩翩起舞,送來了一股暗香。
秋天,熱情的秋風把楓葉給灌醉了。熏得滿樹的葉子都漲紅了臉。正在那兒搖頭晃腦地作詩呢。
冬天,白茫茫的大雪像一件棉被覆蓋著園林。園林里一片寂靜。只有粉紅的蠟梅迎著寒冷的東風怒放著,給園林增添了一點色彩。
蘇州的園林真美啊!
蘇州園林作文4
還有四十多天,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就要在蘇州古城拉開帷幕了,對于這座早在1997年便在《世界遺產名錄》上留下名字的城市來說,這也是一種特殊的榮譽。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等古典園林,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是世界遺產--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那么今天,我就帶您去領略一下蘇州園林的典雅。
蘇州園林大部分屬于私家花園,占地面積都很小,為了在有限的空間里展現無窮的景深,讓游人觀賞到錯落有序的景色,蘇州園林在造園過程中,采用了小中見大的手法。拙政園、留園、網師園是蘇州古典園林的典型例證,它們產生于蘇州私家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以意境深遠、構筑精致、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
園林的典范和代表。看上去就在園中的百寺塔其實卻在離拙政園足有三里遠的地方。從園子到塔之間的三里,被稱為“空中視線走廊”,因此它絕對不能遮擋景色。綠化工人自發修剪樹木自然使這條走廊更加悠遠而清晰了。
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這種建筑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拙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這四座古典園林,建筑類型齊全,保存完整,系統而全面地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筑的布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陳設等各個方面內容,是明清時期江南民間建筑的代表作,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江南地區高度的居住文明,它們曾影響了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調,帶動了民間建筑的設計、構思、布局、審美以及施工技術向其靠攏,體現了當時城市建設科學技術水平和藝術成就。另外,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一的建筑,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間起居休親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國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
蘇州古典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取、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借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渲染,使人于棲息游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的。而園中匯集保存完好的中國歷代書法名家手跡,又是珍貴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我們的古典園林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意味著我們要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按照我們《世界遺產公約》的要求,要做好未來的工作,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目的是要通過保護使得古典園林,這個世界文化遺產能夠有續利用,能夠傳之于后世。使“蘇州園林甲天下”,......能夠使世遺會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感到這是真正的到了中國,真正到了蘇州。
6月28日,快來吧!讓世界了解蘇州!
蘇州園林作文5
我喜歡蘇州,原因之一,大約是由于蘇州有令人留連忘返的園林之勝吧。
提到蘇州園林,自然就會想到拙政園。對我來說,尤其如此,因為40多年前我第一次到蘇州,第一個見到的蘇州園林便是拙政園。
那時,游園的人比較少,有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你和它從容相對。信步所至,常會使你意外地發現某種佳妙之處,在無意中得到一分驚喜。
后來,也曾多次到蘇州,大抵每次都要去看看拙政園。但并不是每次都能領略到游園的情趣的。原因很多,且不去說它了。
我常想,游蘇州園林,最好是在不冷不熱天氣,細雨霏霏時節。有三兩位尚能談得來的'朋友,或倚或坐,或行或止,各盡所好,各隨其意。其中情趣,非己莫知一一這當然只是一種設想,可遇而不可求的。
去年秋天,我到蘇州去。夜宿南園,晨起看天,天陰欲雨。心想,這該是游園的好天氣了。于是和幾位同游者,驅車直奔拙政園。
進得園門,天果然下起微雨來,游人果然不多。細細的雨絲,拂面微涼,觸衣略潤。園中小徑上,路未濕,草未枯。兩旁樹木,葉未落,枝條扶疏。經過微雨一番梳洗,更增添了一分活潑,兩分翠綠。
俗話說,好景不長。正當我們信步而行,隨口而談,或默然細細領略園中景致之際,雨點忽然密起來,密起來,密得使你再也不能不理它了。于是急急轉入回廊,欲覓一避雨處。
三轉兩轉,轉到一小軒中。里面有兩張石凳,一張石幾,上懸一匾,題日“與誰同坐軒”。軒無門窗,與亭榭相似。于是左顧右瞻,園中景色,盡收眼底。
雨越來越急,淅漸瀝瀝,略無止意。好在已無雨濕襟袖之慮,且急雨易過,只要耐心等待就是。何況雨中游園,看園中雨景,也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難得之事。
人只要隨遇而安,便能自得其樂。于是大家又七嘴八舌,研究起匾上所題“與誰同坐”的問題來。設是明月當空,清風徐來,一盞在手,或茶或酒,在此小軒中,你愿與誰同坐呢?
答案自然是各種各樣的。如果李白在此,當然會“舉杯邀明月”。而我輩俗人,只能從俗處想。于是你一言我一語,所說無非親朋好友,門生故舊之類。其實,這塊匾的妙處,就在于不明說是誰,給你充分選擇的自由。你認為誰合適,那便是誰,不必明確限定在某一個人的。設若孤身獨處,無人可邀,那也不妨。天上清風,松間明月,不邀也可自至的。
談笑間,不覺雨絲漸細,于是振衣而起,穿過已變得濕漉漉的小徑,走上曲曲折折的長廊,看亭臺堂館,伴之以小橋流水;假山怪石,四周有奇花異木。細雨中,園子變得更幽更靜,更清更明,有一種說不清也不必說清的動人之處。
多次到拙政園,但雨中游園還是第一次。特別是在與誰同坐軒為雨所阻,回思仍覺有趣。雖非盛事,也算雅集。
蘇州園林作文6
春節慢慢向我們走來,爸爸答應我去蘇州園林,我很好奇問:爸爸,什么是蘇州園林?爸爸只是神秘的笑笑,一語不說。我只好自己去查查,原來蘇州園林是一個園林建筑,它給人一種不出城郭而或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至的感受。
到了蘇州園林,首先引入眼簾的是獅子林,我看到院內到處都是形態各異的假山。假山上每一塊石頭的姿態萬千,仿佛像形態不同的獅子。在大樹的掩映下,顯得格外又生機,里面還有一個山洞,涼風習習,真是別有洞天。據說獅子林建于元代,清代乾隆皇帝到獅子林游玩時感到十分有趣,便揮筆寫下有趣二字。
過了獅子林,就是一個園子,里面蒼松翠柏,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一邊的荷花池,水波蕩漾,鯉魚在水里歡快的游玩著,我扔下一塊面包碎塊,魚兒們爭先恐后的去吞食。院內的假山,池水,綠樹構成一幅幅動人的畫面,令人目不暇接,真不愧是江南園林的精華。
逛了一天,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不過這美妙的風景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蘇州園林作文7
百轉千結的是眷戀,這一世情結再不會擱淺,終有一刻魂夢里相牽……——題記
你的背影是那么的純情,有種迷人的魅力,隔著陌生的距離,昨天我忍不住眼淚的決堤,你的過去沒有人知道,想搜索也搜索不到,我們兩唯一的紀念就只能在這夢里了吧……
習慣了看著你慢慢入睡,迷戀你身上淡淡的香味,我們就像那蝴蝶在花中飛,而我們的情感,就是那花蕊……今日,在這朦朧的夢里,我想你了……
天上人間,昨日別年,一切我都不想再想,因為你亂了我的眼,我的心,多少個日月,我輾轉不成眠,才有了今日的相見啊,我想靜靜的對你說我嘆服
一嘆是因為石徑逶迤入古亭,茂林深處鳥鳴清。你有小家碧玉的嬌羞,也有大家閨秀的高麗,更有那種吸引人的野性,因為渾然天成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洗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此情此景,能帶給我這般感覺的,只有你……
二嘆你的眼,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你那明亮的眸子似乎向每個人展示著純潔的.美麗。水的靈動與水天交會在你的眼中展現的淋漓盡致。漫漫長夜,在月亮的陪伴下,有了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的溫文爾雅,有著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的傷感,也有著平生最識江湖味,聽得秋聲憶故鄉的回味,不知是怎么搞的,你的眼中總像有秘密似的,若隱若現,讓每個人都想去一探究竟,這就是雙眼放送閃電,能超越極限的魅力吧。讓所有置身其間的人忘記了季節,心只隨你而跳動,為你付出所有愛戀,要你永遠是那清澈的眼好嗎?
三嘆你的主人。凝天地之精華,集日月之靈氣,你是如此的靈動,而你的主人,吟詩人上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失皆喜,勿留哀念。于是你的這股子清新淡雅就這樣不經意間泄了出來,沒有城市的宣泄,試問這樣嫻雅的人,世存幾人?
就是這三嘆,讓你抓住了我的心,可是你不要走啊!我喜歡你,因為你的氣質,我喜歡你,因為你的性格,我喜歡你,因為你的曲線,我喜歡你,因為你僅僅是建筑物,但卻讓我感到你是有生命的,我喜歡你,因為每次夢里我都會夢到你,我為你描畫了這么久,你可以為我而留嗎?
你的正楷還是眉清目秀,一字一字宣告我們只是萍水相逢,好委婉的交流,還帶一點征求,都留不下你,你的城府到底有多深啊?對不起,我忘了,我們只在蘇州見過一面,足以讓我銘記終生……
夢里的我們……醒來的失落,無法言說,當我發現所謂醒來其實是另一個夢,夢的出口散不開的濃霧太沉重……真是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啊!
蘇州園林作文8
江南,屬園林最美;園林,屬姑蘇最精。而姑蘇之園林,則推拙政園為首。拙政園,始建于明朝正德初年,名選自西晉潘岳《閑居賦》“拙者之為政”,這名字,是自嘲也是釋然。自嘲,園主王獻臣自己無能,不能輔佐皇上;釋然,王獻臣心境已開朗。從此回歸自然田園,吟詩作畫、飄然逍遙。百年,園主早已含笑而歸。但這不問世事的心境,將這園中的一切裝點得如畫一般美麗、如詩一般逍遙,也恰似王獻臣樸素典雅的心……
進了園門,便立刻感受到一絲清靜,時間仿佛慢了下來,草木林立、郁郁蔥蔥,在夏天悠悠的微風中搖頭擺尾,掩映著蘭雪堂和周邊一間茅屋清秀涼爽。正值夏時,沒趕上春光明媚,但也是花草芬芳,飽含著朝氣與蓬勃,生氣中也含著一縷縷安靜,含著園主曾在這蘭雪堂與客齊醉的浪漫年華。運氣不佳,蘭雪堂簾門緊閉,散著游人眾多而留下來的喧囂塵氣。不過也好,微風滑過的窗戶與招簾塵門,映著草木、映著光華、映著彩花,古樸中帶著發自內心的愉悅與生機,要比實實在在看見多上幾分空間想象,顯得華美浪漫、恬然可愛———這是蘭雪堂。不管過多少時日,也得有“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的樸素自然。
蘭雪堂邊的.茅屋,竹繞周圍,遙想當年清風月明,靠在被陽光曬得微熱的茅草和木頭上,登時理會了園主的一份心境,他渴望受到重用,卻不得不壓抑著,在園林的畫卷中消磨著,直到時間沖刷一切。
走過這兩處景點,便是橫過水面一座小橋。水是這座園林的靈魂,拙政園三分之一都是水,大池、小澗、溪流、曲河與建筑花木融為一體,含括了中國古代的精華,卻多而不亂,有條有理,實在是園林藝術的集大成者。
過了小橋,又過了小徑,卻也是一個大池子,錦鯉眾多,一眼望去,滿池是細雨之后含露的荷花,粉如細賦的胭脂,白如云落水中。近看,還有漸變色彩,由深到淺、由淺到深,仿佛不食人間煙火,美輪美奐、層層疊疊的假山環著池水,山上亭臺樓閣、軒榭廊坊,包容四時之景,又好像亭樓正在空中飛翔。美哉,妙哉,在其中一座較高的假山上有繡綺亭,三面墻,一面敞,站軒口眺望,一園景色盡收眼底,使人心境開闊,清涼靜美。
再曲曲折折地過了幾座小橋,便是幾座小建筑———“山風水閣”“香洲”“梧竹幽居”,門朝水,以觀錦鯉為佳,人樂錦歡,一派山水之樂,近山遠水,山高水低。
過了這幾個建筑,便以墻相隔,本以為無景可取,怏怏而歸,卻看見一個門洞,上有“別有洞天”四個大字,試探著進了門洞,一望而驚———只見一墻之隔,景已不同,那便是西園,西園內一北一南,分別是“卅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卅六鴛鴦館臨湖臨水,特點鮮明的外表使它被游人加倍關注,館外假山絲竹,館內桌椅整潔鮮亮,更神奇的是它的墻面全為玻璃材質,藍白相間,宛如用冰雪裝潢的宮殿,夏日時分,登時生起寒涼之氣。陽光從玻璃中透出來,整齊地跌在地板上,玻璃上映射,光怪陸離,風搖影動,水面上的碎銀也攀上玻璃,在藍色的玻璃中,好似積雪未化,那些桌椅擺著放著,好像園主未走,待月上柳梢,文客滿堂……
風來了,從湖底升起來,游過了園林的每個角落。風來了,拙政園如畫,映入簾中。風來了,于是滿山花飛,陽光燦爛。風來了,當年的園主歸隱田園,留下了最為著名的拙政園。在這里,懷抱著一顆赤子之心,留下了那個最天真的等待花開的夢……
如畫園林入簾青,卻藏不住園主內心屈才的傷心與寂寞。
蘇州園林作文9
今天,天氣晴朗,我和媽媽去位于蘇州古城西北的園林名勝藝圃游玩。走進藝圃,迎面看見的是一片大池塘,池北有大型水閣——延光閣。延光閣橫跨在水面上,廳堂在它的后面。池南以假山景為主,假山土石相間,小亭古樹,高低相呵。假山下東西兩面各有一個水灣,石板石橋,地平貼水。全園景色自然開朗,親切可人,具有明代江南園林的風貌。其中,最美麗的就要數乳魚亭和響月廊了。
池子東南的乳魚亭是明代遺留下來的建筑。走進亭子,就能看見一塊大理石碑立在亭子的中央,石頭上刻有一條大魚,大魚的四周可有許多浪花。石碑上的畫面栩栩如生,仿佛真的能看見一條魚騰空躍起。站在亭邊向池中望去,清澈家底的池水里有許多金魚在向乳魚亭游來,好像在和我打招呼,真是一個觀魚的.好地方。
響月廊是園主賞月的地方。晚上,園主常常來到這里觀賞月亮,同時寄托對故鄉親人的思念。響月廊四周翠竹環繞,月光倒映在池中,水面銀光閃閃。我坐在響月廊里,閉上眼睛仿佛聽到園主低呤地念詩,借助月亮抒發自己的情感。我也仿佛感受到園主內心的無比惆悵和孤獨。此時,我想起來汪琬寫的詩句:回廊何窈窕,所釿夜景情。
藝圃真是名不虛傳,令人留連忘返!
蘇州園林作文10
春伴著細雨清風并忽地一聲驚雷,將蟄伏的動物和植物們驚醒,七音旋律在地上、在枝頭驟然多了起來,花、葉也從枝蔓處綻放出來,清香飄飛在空中。在這誘人的春花季節,激起人們游山玩水的興致。江南的春、江南水鄉的春,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詩中描繪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如詩如畫、如夢如煙,讓人癡夢如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春的天堂自然是美中之美,因而,今年春的旅游我們選定位于長江三角洲、西抱太湖、北依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穿流而過的蘇州,去那里看水鄉仙境搭春的仙氣;主要游覽街景、拙政園、留園、虎丘、寒山寺。
2月25日上午11時21分,我和妻子從武昌乘坐d3048次列車去蘇州。列車出武漢后,途徑紅安、麻城、金寨、六安、合肥南站、肥東、全椒、南京南站、常州、無錫,于下午17時14分到達蘇州站,晚點13分鐘。這趟列車應該是旅游線路車了。
下車后,我們直接去地鐵2號線坐了2站便在石路站下車,步行300來米去到留園路蘇州火車站錦江之星入住。入住登記后,便向服務員打聽景點的具體位置,服務員細致的一一作了解答,并介紹我們晚上可以就近去七里山塘街觀夜景,說是距賓館只有400米遠近。到房間放好行李,和妻子步行到山塘街。這時正值華燈初上,街兩旁導引的燈籠亮著紅紅的光鮮亮入目,不幾步便有一面旗幡挑出,彰示著店子的名號。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寶歷年間,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蘇州任刺史,上任不久坐轎子去虎丘,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決定在虎丘山環山開河筑路,并著手開鑿一條山塘河,東起閶門渡僧橋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橋,長約7里,故俗稱“七里山塘到虎丘”。這條河在閶門與運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蘇州本是個河汊縱橫的城市,白居易疏河筑路,逐漸使山塘街成為商貿、文化繁榮的街市,到了明清時期便成為蘇州商貿、文化最為發達的街區之一,被譽為“神州第一古街”。現今的山塘老街全長360米,雖僅有七里山塘的十分之一,卻是山塘的精華所在,被稱之為“老蘇州的縮影、吳文化的窗口”。山塘河并不寬,也就10來米樣子,河里有木船行走于閶門處進入運河。河的兩邊古建筑錯落有致,黑瓦飛檐,一邊后墻緊靠河沿而建,后門開處有石梯通向河面;一邊正門朝向河邊,門前留有青石鋪就的人行通道,并排也就能行2到3人。燈火映在河面現出清亮的倒影在水波的輕漾下如仙境般迷人,難怪是時街上的游人挨肩擦背,往來如織!
山塘街雖然不長,但卻顯出繁華的景象,夜的山塘街在霓虹燈的輝映下,那古色古香鱗次櫛比的建筑戶戶大門敞開,展示著蘇州老字號采芝齋、五芳齋、乾生元等特色小吃、吳韻茶莊、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紫檀木雕、石雕、刺繡,油紙傘等非物質遺產,并不時傳來蘇州評彈清婉之音,讓游客似夢非夢般擦肩挨背漫步在青石路上,擁在店里面興致盎然的品味、挑選。我和妻子走進大阿二生煎店,看店堂內座位爆滿,由于耐不住誘惑,點了一碗餛飩、一份生煎包和兩個蟹殼酥,不久找了兩個座位坐下來慢慢品嘗。餛飩大而肉多微甜鮮香,生煎包底部微黃略酥肉心似甜似咸有回味,蟹殼酥酥軟可口,確實值得品嘗。
走出山塘街繞過運河,隔河相望山塘街的'夜景,更是讓人如癡如醉,流連忘歸。第二天的行程是游覽留園、虎丘、寒山寺,一早吃過早餐看天時還早我們又去到山塘街。太陽剛剛從地平線升起,街上偶爾有一人走過,河面木船靜靜地橫靠岸邊顯得十分的幽靜。看那飛檐黑瓦旗幡飛挑、暗紅的船舫,置身其中真有一種回到唐朝的感覺。這里處處保留著完整的古建筑,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我想它應該讓許多地方的領導感到汗顏。
早8點左右,我們折轉身去到留園。留園路不寬,街兩邊的建筑都不是很高,新建筑與間隔間的老建筑相得益彰,協調可人。早上,街上的人不多,偶爾見到一兩家賣早點的,也就是燒餅、油條、蒸包子饅頭、豆漿、稀飯什么的,我想可能因為這個地方比較僻靜的原因,因而少了特色的早點。街道雖然不寬,人行道卻干凈整潔,樹干、墻面基本未見廣告招貼,因而讓人感覺爽眼的很,讓人的心情也感覺特別的舒坦。
留園位于蘇州古城閶門外留園路338號,它實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明代萬歷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時在此修建私家園林,至清乾隆時吳縣東山劉恕將它買下進行改建,并植下白皮松、悟竹,更名為“寒碧山莊”。劉恕喜好書畫,將自己撰寫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園中廊壁,后代園主也繼承了他的風格。留園占地雖然只有2.33萬平米,卻讓人不得不感慨歷代園主的園藝匠心和蘇州市政府對古建筑精心保護使其古風新韻俱現。
留園基本是個正方形園林,主要分為東西中三塊,東區為建筑區,中區為山為水,西區主要為山,為典型的南廳北水格局。沿圍墻修廊道曲折迂回,園中假山以黃石為主兼有土石,山體嶙峋奇俊。東區的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樓、綠蔭軒、曲溪樓、濠濮亭、清風池館等據保存完好。我們去的早,里面人不多,走在里面感覺幽心清骨,靜坐在廊庭處看那池水靜靜,微風吹來好不愜意!漸漸地游人多了起來,喧囂之聲擾動著幽情的山水、穿過別致的圓門,飄飛過圍墻去了那園外的世界,傳遞著歡情喜愉。
出留園在大門不遠處,便是公汽站,我們在公汽站等了不一會,便有去虎丘的“游1”公汽,原來蘇州有許多的公汽旅游線路,比如“游”字號、“蘇州好行”號均通往旅游景點。我們上了車,不幾站便到了虎丘,算來離留園也不是太遠。
虎丘山風景名勝區,已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素有“吳中第一名勝”、“吳中第一山”的美譽,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寫下了“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使虎丘成為旅游者的神往之地。其實,虎丘在很早的時候只是海灣中的一座隨海潮時隱時現的小島,歷經滄海桑田的變遷從海中涌出,成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古人把它稱它為“海涌山”,“何年海涌來?霹靂破地脈,裂透千仞深,嵌空削蒼壁。”宋人鄭思肖的詩句形象地道出了虎丘的由來。
相傳在2400年前的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在與越國的楔李大戰中不慎受傷,不久就死去了,兒子將他葬于虎丘,葬后三日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把“海涌山”改名虎丘山。
山體由侏羅系火山巖漿構成,千人石、試劍石、劍池等山石為流紋巖。至唐代,為避唐高祖李淵祖父李虎名諱,虎丘一度改名武丘,寺名也改為武丘報恩寺。唐武宗李炎在位時,崇道辟佛,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滅佛運動,于會昌五年(公元845年)詔令沒收寺院土地財產,毀壞佛寺佛像,強迫僧尼還俗,史稱“會昌滅佛”。建寺已五百馀年的虎丘東西二寺當即被拆得片瓦無存。不久,佛教得以恢復,又重建虎丘山寺并從山下遷移到山上合二寺為一寺,逐步形成保留至今的依山而筑的格局。對于大山里的人來講虎丘山算不得山了,它海拔只有34.3米,面積也就0.19平方公里。
離車站不遠處便見一牌坊,上書“吳中第一山”,遠遠望見山上高聳的虎丘云巖寺塔雄偉壯觀。走過一條河橋,臨面就是上山的大門,黃色的圍墻黑色的瓦,門的右上方書“山清”、門的左上方書“水秀”,大門的上沿紅底黑字書橫幅寫著“古吳觀勝”。從大門向里望去是一條平坦直道通向景區驗票大門,門的橫沿上書著白底黑字“吳中第一山”蒼勁有力,頗有礁石挺出的感覺。走過驗票區又見一條河,河面也就10來米寬窄,里面橫有近10艘木制烏蓬游船。又過一個獨立的黃墻黑瓦飛檐對通廟屋,算是正式進到景區。進入眼區的第一景觀便是左手方的“擁翠山莊”,它依虎丘天然山坡而建,分為四個層次進行了不同的布局由圍墻圍住,園門處的白墻上遒勁的行書書寫的“龍、虎、豹、熊”四個字,分別寫在一道門的兩邊墻上,門的上沿書“擁翠山莊”。此處園林為蘇州唯一一座無水園林,由晚清賽金花丈夫蘇州狀元洪鈞發起興建。
至此,上山的路開始緩緩向上,路仍然直的很也算寬敞。路兩旁的山石奇特別致,不幾步的地方左邊奇石如石枕、石桃,看上去形象得很;右邊的一塊石頭一劈兩開,被稱為“試劍石”,并給它賦予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吳王闔閭為爭霸天下,命莫邪夫婦為他鑄劍,闔閭為了試其劍的鋒利與否,對著這塊石頭手起劍落,竟將這塊石頭一劈為二。這塊石頭也就一直躺在這兒見證著世事滄桑、興衰更替,也讓游客見此景思亙古波瀾壯闊、世道變換。再往上走不遠,便見一塊巨大的斜面石,傾斜面平,可容上千人在上面打坐休息。斜巖前端有一小溪細流至小潭,潭雖不大卻有一小橋通潭中一塊平石上。
這里的景觀除山頂云巖寺塔應該就是虎丘重要景區了,這里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和協而秀美,生出了許多的耐人品味的傳說。那巨大的斜面石是當年孫武用來練兵的場所。豎有陳摶、呂洞賓二仙亭,相傳一天兩人在此下棋,一樵夫路過便上前于旁看棋,看完一盤棋等他回到家中,誰也不認識他了,人們從他的衣作揣想他是幾千年前的人,因而有了“仙人一盤棋、世上一千年”的說法。在亭的兩根立柱上有一副對聯:“昔日岳陽曾顯,今朝虎丘再留蹤跡”,說的是呂洞賓在岳陽樓顯靈,又在這里顯了靈;另一側的兩根立柱上又一副對聯:“夢中說夢原非夢,元里求元便是元”,說是陳摶在此一睡多年,醒來問一位樵夫,得知已過去好幾代,陳摶不相信,便把樵夫當著夢中人。這里的傳說太多,我們的行程不允許去全面細細的考究了,只有讓一些景觀的傳說留在那里給我有再去一次的機會。你想,宋代大詩人蘇軾有了護球之后,留下了“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真的!身臨其境確實讓人感懷不已、戀而不舍。
那亭的左側鐫刻顏真卿書寫紅體“虎丘劍池”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四字的旁邊有一圓門進見一道裂壑,底部為一潭綠水,壑的右邊巖石上書米芾“風壑云泉”四個字。在其左上方上幾步石梯又見一小潭也就2平米大小,一面巖石上橫書綠體“鐵華巖”三字,豎書“第三泉”,上有四方通亭一座。
上得山頂,一塊平平的院落中央高聳著云崖寺塔,看上去有些歪斜卻雄渾偉岸,他是中國的第一斜塔呢!在世界上除比薩外就是它了!塔身外延處有損壞的痕跡,是否十年內亂期間人為破壞不得而知,因沒有看到記錄。走到院落的圍墻處極目遠眺,蘇州城盡在眼底,未見其大海的蹤影,今人立于其上是不會想到此處原為海洋小礁島,漲潮就會淹掉的小礁,真的是世事滄桑歷盡波,翻云覆雨道蹉跎。
虎丘,這一滄海桑田的縮影,這一歷史文化的積淀,這千人坐的歷史文化融的是帝王文化和士大夫文化,我想不應該把它講的太明白,這是要游客到此細細品味的,身臨其境才有蒼勁的回味和仙臨的感覺,不是嗎?!
【蘇州園林作文】相關文章:
游蘇州園林初中作文04-19
蘇州園林的作文(精選4篇)12-08
蘇州園林實習總結02-01
《蘇州園林》經典句子分析12-08
蘇州園林優美句子04-04
寫蘇州園林的詩句12-07
《蘇州園林》的課后題及答案12-09
蘇州園林課后題及答案12-08
《蘇州園林》課后題及答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