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清聞書香作文
最能致遠是書香。據說古有好書者,只要聞一聞紙上文字的香臭之味,即可知文字的好壞高下。這雖然不可全信,但書的確是有香味的:許多愛書如命的古人愛把蕓草夾在書中,對其飄散出的縷縷香氣稱為“書香”。著名的天一閣藏書樓,圖書號稱“無蛀書”,就是因為每本書里都放了蕓草。就連古代的校書郎,也有個雅稱——蕓香吏。
中國人的書香情懷,可謂根深蒂固。黃山谷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劉禹錫分明家徒四壁,就因為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心滿意足而做《陋室銘》,自比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讀書于他們,不是消遣,而是最珍貴的精神享受和人生追求。
記得學生時代,晚上十點寢室準時熄燈。此時,有路燈的樓道間便熱鬧起來,或結伴而坐,或面向一隅,隨處可見散坐在樓梯各處讀書之人。那時的我正癡迷于古文閱讀,韓非的冷峻,莊子的放肆,柳宗元的內斂,蘇軾的舒展,張岱的清澈……字字珠璣,無不讓我擊節而嘆。至今回想起來,那昏黃的燈下,似乎真有一抹書香圍繞周圍,讓我氤氳陶醉書中,不能自拔。
上學的日子是清貧的,買不了多少書,就喜歡常去書店“蹭”書看。每每走進書店,翻著一本本精美的書,聞到那一縷若有若無的油墨和紙張混合的清香,總能讓我心生感動。隨便找個地方坐下——沒地兒了,站著也無妨——輕輕地翻開第一頁,嘈雜的人聲和諸多的煩惱似乎一下子都離我遠去了。就在那方寸紙頁里,可謁孟子、可訪太白;可觀十里荷花、可賞三秋桂子;可馳騁于塞外草原、可躑躅于江南雨巷……等到覺得雙腿發麻,偶然抬眼一望,早已經是“高樓目盡欲黃昏”。籠著一身書香,揣著滿心的充實和歡喜,一邊走,一邊還回味著剛才書中的精彩之處……讀書之美妙,真為妙不可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
工作以后,似乎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偶爾拿起書,卻再也無法捕捉到那縷清香。作為一個老師,長時間不讀書,無疑是一個可怕的教育者。是什么,讓我找不到那份趣味和享受了?也許,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都充滿了太多的功利、欲望,它們和內心深處的理想隔得太近,堵塞了視聽,渾濁了心情,以至于無法分辨書香罷?以前曾羨慕有人家中坐擁書城,書香盈鼻,四顧皆書,其樂何窮!如今唾手可得的教育雜志難得一動,學校圖書室近在咫尺也不思探尋。我重新審視自己:這樣的我,能去教育我的學生嗎?能用一片純凈的心去守住孩子們的精神凈土嗎?
于是,我重新拾起心情,學習著靜坐書前,從容品讀。窗外已經桃紅柳綠,鶯歌燕舞。而我看見,那橋邊踟躇走來的黛玉,滿目春色中聽見杜麗娘在唱“良辰美景奈何天”,而一個人斷然神傷。我又看見,春風中梁祝身化蝴蝶,崔張終成眷屬。我還看見,“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這是早春的喜訊;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是江南的雨巷;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這是春天大自然的饋贈啊。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徜徉書中,書韻奏于耳旁,書香馨于鼻尖,心清神寧,又何須歸欹!
【心清聞書香作文】相關文章:
顧太清《醉太平·聞雁》詩詞賞析11-26
心寄書香的作文11-30
書香心韻高中作文12-09
聞桂12-09
聞一聞父親的味道的生活感悟12-06
前聞之事精選作文12-09
不聞的經典名句12-09
又聞鳥啼聲初中作文11-30
清歌高中作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