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我與古典文學作文精選
1.我與古典文學
夕陽余暉傾瀉在窗臺上那沙沙旋轉的陳舊唱片機上,老音響正哼著那飽經滄桑而又深入人心的奇妙音樂。她,古典音樂,再我耳邊縈繞著,安撫著我的心靈。
在牛津字典上古典音樂的解釋為--啟發思考的,不僅為消遣的音樂。所以古典音樂不同于流行音樂的地方是它內涵深刻,能發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朗文辭典對古典音樂的解釋即歷經歲月考驗,久盛不衰,為人們喜愛的音樂。因此古典音樂的另一個名字就叫“經典”音樂。這是我愛戀它的原因。
我家中,封面各式各樣一塵不染的古典音樂正版碟片排滿整個架子,每張我都聽了不下十遍。但我更鐘愛聽“經典九四七”的廣播中的音樂,時而音響中想起未嘗聽過的旋律我就欣喜若狂,我就立即駐筆,欲將每一個音符記在心中。繁忙的學業同時我也無意間學了很多知識,著實欣喜不已。
當我聽到巴赫、貝多芬、莫扎特、肖邦、舒曼的音樂時,我感到不僅僅是優美的旋律,充滿意趣的樂思,還有最真摯的情感--或寧靜、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歡喜、快樂,或悲傷、惆悵……
中午吵鬧的教室中,卻聞施特勞斯家族的交響樂從校園喇叭中淌出,四周的鬧意也就不復存在,我可以與世隔絕般地看著書,腳下打著輕快的拍子。
周圍孤獨無友時,聽著舒曼的天鵝,感到天鵝那輕柔的羽毛從身邊掠過,心中升起一絲撫慰。
令人興奮的春游路上,耳機中奏起春之聲圓舞曲,仿佛胡桃夾子中的小精靈與我們一起前往郊區。
無數個難以入睡的深夜,廣播中的“午夜傾聽”消去心頭夏日的煩躁,伴我潛入夢鄉……
夕陽西下,彩霞也已消去,唱片機卻還閃耀著金色的光,音符也旋轉著,迎接嶄新的明天。我也欲用古典的情感打動周圍。
2.我與古典文學
我因湛藍純潔,而喜歡天空;我因和諧安寧,而喜歡幸福;我因燦爛溫暖,而喜歡陽光。那,古典文學,你究竟因為什么而令我著迷呢?
或許是因為“精”吧?你博采眾長,集思廣益,從你的身上我感受到那“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溫暖與細膩;感受到了黛玉葬花時的痛心;感受到了一百零八位綠林好漢的義薄云天;感受到了李清照的憂郁與離愁……
或許是因為“愛”吧?你猶如一個多情的女子,訴說著一個個“愛”的故事。從你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孟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那份對母親濃濃的愛意;感受到了“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愛情癡狂;感受到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無可替換;感受到了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癡情守候……
或許是因為“堅”吧?你教會了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你教會了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你教會了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視死如歸;你教會了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堅毅……
或許是因為“美”吧?你讓我足不出戶,就領略到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泰山的雄奇壯美;感受到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豪壯;領略到了“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的氣勢宏偉……
或許是因為“恩”吧?在你的身上,我仿佛感受到了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憂國憂民之情;感受到了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濃濃的鄉愁;看到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的凄涼、孤獨景象……
我與古典文學之間,存在著一種不可言狀的情感,那可能是一種友情吧,沒有瑕疵的純潔的友情。在她的身上,我感受著世界的千奇百怪,感受著人間的愛恨離愁,我將在她的陪伴下,走過一生!
3.我與古典文學
從純文學的角度講,古典文學是極具理想傾向的。譬如你攤開唐風宋雅,飲一觴詩酒,調一盞詞羹,你是否感到一個夐絕古今的精神宇宙,宛若國畫留白般無限延展。繁蕪莫測的淵藪變得清淳明晰,失落無歡的情愫又化作繾綣忘我。而這份欲覓無蹤的潛移默化竟在泛黃舊紙上俯拾即是。
我尊重其作品古典化而獨具理想傾向之人。所以我尊重川端康成筆下的每一個字。鸞鳳凌云,必資羽翼,川端康成忠實的立足于日本古典文學,繼承日本傳統的風雅精神,使古典與其性格塑造相融相和。正如他在《文學自傳》中所寫:“用我的風格去歌頌東方古典的虛幻!倍K使《雪國》那深沉的虛無感折服了西歐的精神貴族,終使那虛無的靈魂得到的諾貝爾獎的慰藉,終使我對古典的狂熱愈發堅定。
可在這一衣帶水的漢疆唐土之上,古典,竟成了千年的俟候。如果說將精神內涵通過藝術形式表現出來便有了理想化作品,那么令我悲惜的是,理想化竟會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的終結。《淮南子R26;勉學》言道:“學之興廢,隨世輕重!苯袢杖藗冏放豕疵鳌懊髅亩鴳n傷的文字”卻不知曉宗白華的清雅散文,激動于韓寒的老辣文風及旁征博引卻不肯一翻錢鐘書的《管錐篇》。是誰致漢唐風華黯失龍韻?是誰將水墨丹心高束鳳閣?那些創新型的作家本無過錯,以自己獨具理想傾向的作品終結中國古典文學亦絕非本意,可誰又能超越《紅樓》?誰又能捭闔東方的神韻?我只能悲感唐人劉長卿的喟嘆,“古調雖自愛,今人不多彈”,后世若合一契者又尋得幾人。
但我會堅持我的狂熱,堅持我的理念。倘若古典文學離經易道,說出此言的民族定會走入文化荒漠。人類的精神不滅,我的狂熱不滅,古典就不會壽終正寢!然而這樣一個文明的時代,我們親眼目睹所謂文學與古典彼此疏遠且相互對立?墒聦嵣,我們有最高理想傾向(諾貝爾文學獎)的認可嗎?
我在十三歲時便記住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宗旨:“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杰出作品之人士。”同時也記住了一個事實:中國,無人獲此殊榮。我為古典文學而狂,只求在其基礎上通過該獎見證其價值,只求與世界分享那純粹的東方之美。這也將是我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因此誰也不能削弱我對古典文學的狂熱,只有憑借這種狂熱,我才能通過古典的圣火使精神凈化,才能信心倍增。
中國古典文學,其地位是漢魂精髓,不該被視作美學墓碑。這是五千年文人墨客的理想化成就,是一種方式,是一段序曲,是一座橋梁?梢詳嘌裕@更是我們用東方古典之美征服西歐精神大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基礎。我為古典文學狂,為了自我實現,為了中國文學的榮譽!
4.我與古典文學
進入高中以后,我感覺我的性格實現了一次躍遷,心理年齡似一下子增長了十幾歲。我開始改變喜好,放棄了之前追求許久的漫畫和小說,轉而對古典文學和傳統文化產生興趣。同時向往攝影和旅行。只所以用“向往”,是因為這些對現在的我來說,只能是憧憬。
開始喜歡安靜,變得更加沉穩。希望以后能去一個少一些喧囂的城市。其實,戈壁、沙漠、草原、高山是我最想去的地方,但是,“偉大的邊防戰士”的頭銜并不適合我。
所以,我只有把余下的精力投入唯一能接觸的古典文化,不過現在,也只有看看書,想象一下而已。
說起對古典文學的接觸過程,卻是伊始于如今已被我摒棄的東西:一個游戲,一部漫畫。
“一個游戲”就是現在仍很流行的桌游“三國殺”,說起古典文化我最早接觸的還是三國文化。記得前年過年第一次和哥哥姐姐們一起玩三國殺,但當年對三國一點概念都沒有的我,聽著他們討論三國人物的事跡,突然覺得很想加入這個話題。后來又有了電視劇《新三國》的推進,我逐漸想去了解那個戰亂紛爭的時代。恰逢媽媽買來四大名著的新書,我便從讀《三國演義》開始,走上了我對古典文學的追求歷程。
“一部漫畫”就是豬樂桃在《繪心》上連載的繪本故事《世說新語·八周刊》。其中將史書《世說新語》中記載的事跡用夸張的手法放大,再添加搞笑成分,使故事更耐讀,有趣味性。但漫畫畢竟是漫畫,對我這種一向追求事實的偏執性格,就不得已的想知道真實的記載。也就開始看原著的史料。也便發現原來史書也不過是名人傳記,奇聞軼事而已,當做故事來看,就與現代小說沒什么區別,并非枯燥之事。
古文與現代文的不同之處主要在于,古文可以很簡潔,用很短的句子表達現代文很長一段話。所以“一字多義”現象也很普遍。再加上若讀二十四史,就會發現其中記載的人物傳記,多以敘事為主,而不像現代文加入了大量外貌、心理刻畫。而正是從簡單的事件中,人物的獨特性格得到充分體現。若是散文如辭、記、序等,則又是以抒情為主。這倒是與現代散文有相似之處。但古文中的散文,描述簡潔但精煉,多穿插有夸張的想象。再有如辭一類文體講究押韻,讀起來別有一番美感。還有像表一樣以陳事為主的文,表述語氣懇切,全文都包含著作文者對收信者的情感。至于從小學到大的詩歌詞賦就更不用說了,古詩詞中所講究體裁、韻律,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是現代詩歌所不能比擬的。
古典文學包含在傳統文化一類,那古典文學中自然也融合了對傳統文化的研究。我一直很奇怪為什么在現代社會,日本人還在穿和服,韓國人也在穿韓服,西方國家的晚禮服更是華貴,唯中國沒有將漢服這一文化遺產得到延續。也許是因為太長不方便,不過改良也不是不可以。要說現在的傳統服飾,最實際的只有旗袍和唐裝。但都以女士現代旗袍為主,且未能得到普及。在韓國,類似婚禮等重大場合,已婚的婦女和老人都是著韓服,且新娘在婆家的前幾個星期也要穿韓服。在日本,少女在成人禮上穿著靚麗的和服,廟會等大型活動場合也四處可穿著各式和服的男女老少。不僅亞洲,西方國家也是如此,出席大型宴會時女士要求著長裙和盤發,男士則要著正規西裝西褲。英國更是將傳統的“帽子文化”保留至今。女士們的帽子各式各樣,風格各異,優雅高貴。我自小就喜歡我們國家古代的服裝。漢服曲裾、襦裙、半袖、襕衫的典雅大方,唐代高胸襦裙的嫵媚,清朝旗裝的端莊高貴,各式各樣。想象古時女子衣袂飄飄,男子風度翩翩,再加上各式亭臺樓閣、琴瑟笙簫,好一幅醉人的畫面!
【我與古典文學作文】相關文章:
哪些大學有古典文學專業05-10
中國古典文學心得體會10-30
我就是我作文05-05
我就是我作文06-12
作文 我就是我05-11
我和“我”作文11-30
我就是我的作文10-17
我就是我作文精選05-03
我有我的驕傲作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