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我家的端午粽作文
我家的端午粽作文一
雨清新了六月,當童歡,高考相繼告別。粽香飄情的端午節來臨了。
還是孩子的時候,那時國家實行計劃經濟。但在端午這天,父母等長輩也會盡力把紀念屈原的粽香與愛,集中施放在米香之中,當糯糯之口沾著紅豆與白糖,那滿口的幸福總能見到母親眼角魚尾的微笑。母親包的小腳粽有模有樣,碧綠的粽葉在她的手中更疊,浸胖的米粒乖乖聽話,三繞捆扎,一雙雙活潑可愛米粽腳就擠成一團,疊成羅漢。
當煮粽的鍋冒出沸騰的汽,粽香特有的味清清飄散,屋里屋外,城中村的村道上,運河邊就會聚集孩子們追逐的影子,而手中嘴邊和議論,都是端午粽子香,味好甜,屈原先,是詩仙,吃了粽子學詩填。孩子們比劃著粽子的形狀,夸著各自母親長輩們的手藝。胸前搖晃的蛋袋舞步起彩,她們時不時停下,小心翼翼拿著小耳扒,掏一口墜在胸口蛋袋里的蛋,瞇上雙眼等得那油香入化神仙生翅膀。那個年代,那個童年,母親包的粽子要比屈原的詩美,更關健是有“粽”幸福溫飽的難得。
歲月如歌,日子慢慢變遷。當我工作上了鐵路,那有名的浙江嘉興肉棕,第一次吃過以后,就直呼世上還有這頓美味。幾十年后,每到端午,各地的粽香,端午文化也就興方未艾。
年復一年端午粽香,情系母親的心靈手巧。說真的,母親文化只有經過解放后的掃盲班,但母親記憶挺好,知理識事。和沉默的父親把我們兄妹四人養大。其生活的艱辛是我們這代人值感恩和欽佩的。年復一年的端午,年復一年的母愛,把粽香情系兒女。
今年,母親早早就準備了部分青青粽葉,買好了上等糯米,就等著端午的民俗與親情歡聚。可是就在5,19那天星期日下午,高血壓形成的腦埂(中風),以及后來的腦溢血昏迷,前后五十四小時,因母親多病系癥并發,在重癥監護搶救中一去不醒。我們忍痛不惜把母親的骨灰安于青山鶴飛臨水之地。眼前端午小假作休,母親遺存的端午愿往,靜靜佇立一旁。那曾經擁有的歡樂與粽香永遠地走了,但根植于血脈深處的親情與懷念永遠沒走,那溢蕩的粽香,青青的小腳棕,那那那,母親的慈祥從年輕到暮年,就像運河幸福流淌。
今天,雨多情,風傳遞,母親的粽子在繼承中傳遞,她來至一個敬老愛幼的家庭系族,來至一個國家民族的傳統。
端午,屈原詩歌。我則請安母親,點燃一支香,“粽”情到永遠!
我家的端午粽作文二
又到了端午節。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端午節的粽子。
端午節前幾天,媽媽就從市場上買來包粽子的粽葉、糯米、綠豆等,到端午節那天,就把它們拿出來,用水浸濕,洗干凈,然后開始包粽子。她拿起一些粽葉,疊成開列一排,隨后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粒豬肉,最后加上一層糯米把綠豆和豬肉包在中間,再把疊好的粽葉,壓緊,按平,折疊,最后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粽子在她們的手上包好了。
粽子包完后,她就把粽子放進鍋里,加上合適的水,讓它蒸煮。大約煮到兩個小時吧,廚房里飄散出一股粽子的清香,深深地聞一口,沁透心脾。這時,饞嘴的我就迫不及待地讓媽媽從鍋里抓起一條粽子,不管它炙熱燙手,就解開線團,送進嘴里,用牙齒咬一口,滾燙的粽子,有時弄得我牙齒根,舌頭嘴上頓時起滿了大大小小的泡泡,盡管這樣我還是不肯吐出來,味道好極啦。
聽大人們說,端午節這天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詩人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回天,憤然之下,于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后,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因此,在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等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時過境遷,人事物非,可端午節一直流傳至今,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文化。
我家的端午粽作文三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和媽媽買來了糯米和粽葉,準備自己包粽子。
我好奇地問媽媽:“為什么要包粽子呢?”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跳進汨羅江后,人們怕他的軀體被魚兒吃了,便用糯米包成粽子,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將粽子投進 汨羅江,讓魚兒去吃這些粽子,不去吃屈原。后來,包粽子就逐漸成為了一個民間習俗。”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回到了家。
回家后,洗完手,便正式開工了!我覺得挺好玩,便報名參加了包粽子。外婆先給我做了一個示范,并指導我完成了一個。我覺得十分簡單,可是,一離開外婆的指導,我自己包時,手卻怎么也不聽使 喚,總也包不好。包粽子要先將粽葉裹成一個漏斗的樣子,但下面沒有洞,是一個三角形,再舀一勺糯米倒進去。可我卻不能完成這個簡單的工作。總裹不好,看不準位置,不是高了就是低了。有時看似裹好了,但到糯米進去時,粽葉被我包成了名副其實的漏斗。倒進去的糯米一顆顆的往下漏。我有一點灰心,但沒有放棄,繼續努力著。希望突然就會包了,可現實是殘酷的啊,我還是沒有成功。我完全放棄了,去看動畫片去了。可一想到待會兒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那該有多好啊!這個念頭使我放下遙控器,又回到餐桌,和媽媽一起包粽子。我仔細地觀察著外婆是怎么包的,我掌握了一些技巧后,便自己包了起來。我把粽葉的大約三分之一處掐住,然后把下面的三分之一裹上來,裹好后,我仔細地檢查了裹緊沒,有沒有漏洞。我舀了一勺糯米倒進粽葉里,再用剩下的粽葉像平時折星星那樣,圍著最初裹的那個形狀裹幾圈。終于快大功告成了,我用線把粽子裹得嚴嚴實實的,還調皮地打了一個蝴蝶結。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了!我高興極了,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后來包粽子就順利多了。不一會兒,就包了好多粽子。外婆包粽子拿到了鍋里,午飯時就能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午飯時,粽子終于閃亮登場了!我和哥哥爭先恐后地搶著又香又甜的大粽子。這些用我的汗水換來的粽子,我總覺得我自己包的粽子要比商場里賣的好吃一百倍!
從這件事里,我明白了:一定不要放棄,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的!
我家的端午粽作文四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端午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桌上擺的、街上賣的、人們談的,幾乎都是粽子。
粽子,似乎就是端午節的象征。
端午節吃粽子,是有來由的,有這樣一個典故——在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為楚國滅亡,悲憤不已,他忠貞不屈,含恨跳河自盡。人們怕水里的魚吃掉屈原的尸體,便將米、肉等美味的食物,用粽葉包起來投入河中,希望魚兒只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尸體。屈原跳江那天是五月初五,在中國農歷上屬“端午”之日,為紀念屈原,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家家戶戶吃粽子,以紀念屈原的忠君愛國。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自己動手包粽子,已變成傳統文化新風尚。可別小瞧包粽子,那也是一門技術活。主要分三個步驟:首先,要準備粽葉,將其刮毛、洗凈,堆放整齊備用;其次,要準備粽餡,主要是以米為主,將米用水浸泡半小時,再配些花生綠豆之類的豆類,再配些肉塊或蛋黃,攪拌均勻,調好鹽味即可;最后,才是包粽子,左手托著粽葉,將粽葉按45度角對折成漏斗狀,右手舀粽餡導入粽葉卷成的漏斗里,再將粽葉卷起來包裹住粽餡,完全密封并裹緊,然后用繩子捆緊,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要蒸熟了才能吃。蒸粽子是最讓人難熬的,粽子在蒸的時候最香,粽葉的清新味、粽餡的米香豆香環繞著肉香,直鉆你心里去,讓人心癢癢的,光是聞聞,就令人垂涎三尺!
吃粽子看龍舟賽,是我每年過端午節的最愛。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看。只聽一聲巨響,一條條龍舟箭似的飛射出去,一個個粽子皮齊刷刷地被剝開,選手全神貫注地盯著前方飛快劃船,臺下觀眾聚精會神地看著比賽——1號舟往前沖了,小朋友偷偷吃了一口粽子;2號選手超越了對手,大人們松了口氣也停下來吃粽子,接著觀察落后的3號舟,小朋友乘機也吃一塊……舟沖,吃粽;舟停,吃粽;一口一個粽子,就在這驚心動魄的不經意間吃了個精光。
端午節,真有趣。充滿了民族特色,彌漫著濃郁的水鄉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人們緬懷先烈忠貞愛國,代代相傳、繼承發揚,祝福祖國美好人人幸福安康。
【最新我家的端午粽作文】相關文章:
我家端午粽飄香的作文04-20
端午粽作文02-20
端午粽香的作文04-19
端午包粽的作文04-19
端午嘗粽的作文04-19
端午粽飄香的作文04-20
端午節端午粽作文04-19
端午飄香粽是情作文12-11
端午粽葉飄香作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