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紀念端午節作文
端午作文一
又是一年的端午,迎著棕葉的清香我們來到了奶奶家。
一進家門,便看到了一捆又一捆綠色的、細長的葉子懸掛在院子里的各個角落,我疑惑地看著,隨手摘了一根自言自語道:“這是什么呀?”在一旁忙著的奶奶笑道:“這是艾葉,用來驅蟲的。來,咱們進屋去包棕子吧!”
一聽到馬上就有棕子吃了,我似乎聞道了那香噴噴的糯米味,嘴里仿佛嘗到了那美味的五花肉。想著想著,我不禁垂涎欲滴,催著奶奶快點包。奶奶笑呵呵地說:“別急,別急,我還要準備材料呢。”
只見奶奶先把糯米洗干凈,然后淋干,再放入醬油、酒、鹽、味精。同時她又準備了一些繩子,把碧綠的棕葉放在鍋里煮了一會兒,然后把一塊塊五花肉切好,浸在了醬油里。過了一會兒,我發現糯米的顏色終于變成醬色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終于可以開始包了。只見奶奶挽起袖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輕車熟路地把一張棕葉卷成圓椎形,在里面放了一些糯米,然后再放了一塊大肉,接著撒了些糯米并蓋平,最后用繩子把棕葉一圈又譯全綁緊,嘿嘿!一個“枕頭娃娃”在奶奶手里悄然誕生了。
看著看著,我不禁躍躍欲試,“奶奶,您到一邊去包,我要和媽媽來次比賽。”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起兩片棕葉,慢慢地把它卷成園錐形,從盆里撈出一把糯米放入其中,精挑細選了一塊又肥又嫩的五花肉放在糯米的中間。我瞟了瞟媽媽,哈哈,可憐的媽媽正在為裹棕葉發愁呢,這次我肯定贏定了!然而,好景不長,手里的棕子就像一個咧著嘴大笑的娃娃。嘴巴怎么也合不上,眼看著媽媽就要趕上來時,我靈機一動,把棕葉一轉,立刻用繩子綁緊,一個“枕頭娃娃”在我手中誕生了,媽媽笑著祝賀我贏了。接著,越來越多的“枕頭娃娃”在我們手里誕生了……
棕子熟了,我一口一口地品嘗這透著濃濃棕葉清香的棕子,心里愉快極了。在這個端午節中,我體會到了包棕子的樂趣,這香噴噴的棕子中,有我對端午的喜愛,也包含著我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
端午作文二
白白的糯米攢成一團,被碧綠芬芳的棕葉層層包裹。一個個立在那兒,象一個個胖乎乎的小娃娃,甚是惹人喜愛。待蒸熟后剝下粽葉,晶瑩剔透的糯米展現眼前,咬上一口更是滿口清香。這就是端午節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粽子。
小時候總是盼望著端午節快快到來,這樣就吃到姑媽親手包扎的粽子了!
在我們家姑媽的手是最巧的了。每逢端午,姑媽就會買回來很多粽葉和糯米。先把米泡好,粽葉洗干凈,再準備一大把白線,包粽子就正式開始了!
首先要把粽葉折成斗狀,盛滿糯米,再把粽葉層層包上,,用白線緊緊綁牢,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看姑媽忙得不亦樂乎的樣子,作為家中的女孩,我自然要挺身而出幫幫忙。可每次不是把粽葉折破,就是包得不緊,稍微一動米粒就爭先恐后地從各個角落鉆出來,怎么也綁不上。最后總是姑媽重新包一個。每當這時我就會痛恨自己的笨手笨腳,哥哥們也在一旁哄笑。
雖說包粽子不行,可吃起來我最在行。我總是迫不及待地等在鍋旁,象盼著什么稀世珍寶似的。。待一掀鍋,霧氣彌漫中我早已搶出一個熱騰騰的粽子,顧不上燙手,掰開粽葉就啃上一口,滿嘴都是粽葉的清香和糯米的香甜。在“小饞貓”的笑聲中吃得不亦樂乎。
在我們家,吃粽子還有一個講究。為了贏得好彩頭,姑媽還要在一些粽子中包上幾粒紅棗。由于數量有限,誰要能吃上帶有紅棗餡的粽子,那就是交了好運。每次大家都比誰的運氣好。可我總是差一點。
有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總覺得大哥碗里的粽子包了紅棗,硬要和他換,他卻不給。我便要去找姑媽告狀。見拗不過我,他只好和我交換。我滿心歡喜地剝開粽葉,小心翼翼地端詳幾眼,心里帶著些期盼與不安。“呀!有紅棗!”大哥忽然叫了起來,果然原本屬于我的粽子里包裹著幾粒亮晶晶的紅棗。我心有不甘地連忙扒開自己的粽子----那個原本呆在大哥碗里,卻被我硬搶過來的粽子一片晶瑩剔透,潔白得沒有一絲瑕疵。頓時,懊惱之情在親人們歡快的笑聲中淹沒了。
端午節又快到了。雖然吃過了各式各樣許許多多的粽子,但最讓我難忘的還是姑媽親手包扎的紅棗粽子。今年它們還會那么晶瑩剔透嗎?
端午作文三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看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香”我輕輕唱起奶奶教的歌謠。
端午節在每年農歷里五月初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一樣的。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有一次端午節,媽媽包起了粽子。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的豬肉,然后用糯米蓋嚴實。我開始沾沾自喜,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我。可是當我想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使喚,接二連三的跳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媽媽替我解了圍——把糯米弄掉了一點。我才松了一口氣,經歷了這小挫折后,總算到了最后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了媽媽。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看起來簡單,行動起來卻很難。
在端午佳節,人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來紀念屈原。一代代傳承下來,才逐漸形成了蘊含人們深情感、承載民族文化的傳統風俗。因此,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作文四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端午節快到了,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紀念端午節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04-20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12-09
紀念伯父寫在端午節前夕日志12-09
有關紀念端午的作文04-19
紀念赫本作文03-31
幼兒園活動設計方案精選之紀念之端午節12-09
紀念抗日英雄的作文范文12-25
打開紀念冊作文12-30
我家的紀念日作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