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淑女書女高中作文
文言文是與現今生活完全脫節的一種文句形式。文言文不僅現在不用,就是在古代人們日常生活中也不使用。它只是古代的書面用語。
有兩則古代笑話這么說:
明代趙南星《笑贊》中說:“一秀才買柴,曰:‘荷薪者過來。’賣柴者因‘過來’二字明白,擔到面前。問曰:‘其價幾何?’因‘價’字明白,說了價錢。秀才曰:‘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賣柴者不知說甚,荷的去了。”
還有一則古代笑話說:一秀才晚上睡覺被蝎子蜇了,喊老婆說:“賢妻,迅燃銀燈,你夫為毒蟲所襲!”連說幾遍,老婆不知其意。書生實在忍不住了,喊叫道:“老婆子,快點燈,蝎子蜇著我了!”老婆這才明白了丈夫的意思……
這兩則笑話就可以證明文言文與古代人們日常生活嚴重脫節。古代人說話大概就像電視劇《三國演義》那樣子,一般人是能夠聽懂的。老師給學生講課,可能用的也是白話,象今天我們講解文言文一樣。孔夫子的《論語》中就保留著一些口語的東西。
既然古時候人們也說白話,那文人為啥就不用白話的形式進行寫作呢?我想,大概一是他們怕浪費紙張。很早的時候是沒有紙張的,文字刻在甲骨、竹簡上,寫在布帛上,成本高,當然文章要簡練。二是如果不用文言文寫作就顯得沒有文化,文人就覺得丟人,所以不用白話。例如唐代張打油用白話寫了一首詩,后來遭到挖苦諷刺嘲笑。
中國的文化革命,首先是從語言文字方面入手的。新文化運動與五四時期的語言革命對中國人民的思想現代化具有無與倫比的推動力。胡適等人認為“文言的文字可讀而聽不懂”,“乃是一種半死的文字”,所以必須要有一種活的工具來代替已死或垂死的工具。在胡適他們的推動下,白話文的普及轟轟烈烈,并出奇地順利。中國迅速地推進白話文,大量地引進西方的文法語法結構、拼音字母、阿拉伯數字、標點符號、數理化公式等等,使得中國終于與現代社會接軌。如果沒有語言文字方面的改革,如果不引入西方的新東西,那中國本鄉本土的文言文該如何承載現代這鋪天蓋地的信息量呢?中國該如何匯入到這浩浩蕩蕩的世界洪流中去呢?
文言文改革為白話文當然是好事,但改革后也出現了新的問題:今天,我們每個人不僅得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學習現代漢語,還得花費大量精力去學習那些被稱作中國文化精髓而實用價值少之又少的文言文。語文是學生的主課,一個人從小學到大學一直在學,耗神費力地學習了半輩子,但許多人還是文字識不全,句子不會譯,文章寫不好,知識學不完……
唉,這討厭的文言文……
PS:大家同意的頂一下 +2,不同意的也談談自己的想法,謝謝!
……
【淑女書女高中作文】相關文章:
精選作文有時我是淑女04-06
淑女的簽名大全12-07
淑女培訓計劃12-07
松間浣紗女高中作文04-17
漂亮女歌后高中優秀作文12-07
做個淑女容易嗎作文04-18
“淑女” 一天作文01-02
表揚小孩很淑女的句子11-05
描寫淑女的優美句子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