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由《鳥的評說》引發的思索的作文
寓言詩《鳥的評說》,趣味無窮,意蘊豐富,引人遐思。
麻雀說燕子是怕冷的濡夫……喜鵲說蒼鷹好高鶩遠……各種鳥都敏銳地發現了他鳥的“污點”,從而鄙視對方;而對他鳥發現的自己的污點卻渾然不覺或反唇相譏。這是因為它們犯了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錯誤,片面地、絕對地看問題。以鳥喻人,其理亦然。我們不能只習慣于標榜自己是個辯證唯物主義者,而應在實際生活中改變思維定勢和以偏概全的錯誤,在評說他人和自己時,不要下意識地采取雙重標準,而應實事求是,看本質、重主流,從而正確地認識他人和自己,完善道德修養。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賈誼才華橫滋,卻識見不足;周瑜文韜武略,可心胸狹窄;楊貴妃狐義,西施腳大……由此可見。即使是“名人”、“美人”,也不是完美無疵的,正如燦爛的星星會墜落,太陽也有“黑痣”那樣。人們追求完美,遺憾的是,完美只存在于虛幻的想象中。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沒必要也不應該苛責他人,更不能對他人攻其一點不及其余,乃至全盤否定;而應該寬以待人,以人之長補己之短。為此,如果換一個角度,換一種眼光,換一種思維方式,你就會意識到,燕子春來秋去,這是戰略戰術靈活性的表現,蒼鷹飛得高,這是志向、勇氣、力最的體現。們心自問,我其備他們的察賦和能力嗎?人們大多生活在集體中,奔波在社會上,同形形色色的人共半「打交道,如果我們不換一種眼光,不改變思維方法,不去發現他人優點而一味苛責于人,那就會嚴重影響我們對自身、對他人、對社會的正確認識,就會使團結渙散,糾紛不斷。鑒此,“躬自厚而薄貴于人”(《論語》)、“無求備于一人”、“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禮記》)的古訓,應成為我們的人生準則。(高中作文)
行文至此,我得鄭重申明,筆者無意于搞一團和氣,無意于“你好、我好、他亦好”。筆者強調“待人輕以約”,并不意味著主張拋棄積極的思想斗爭;相反的,筆者認為善意指出他人瑕疵,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在所難免的,這是成人之美,是對人的一種尊敬。海涅在《論浪漫派》中說:“我知道,尊敬偉大人物的最好方法,莫過于把他的缺點就像美德一樣仔細認真地揭示出來。”毋庸置疑,這有助于偉人(他人)道德、修養、人格的完美,善莫大矣,何樂不為?問題的關鍵不在于能不能“揭”,而在于能不能“納”,而這又取決于被“揭”者有沒有雅量和氣度。有些領導于部。文過飾非,怕聽逆耳之言一聽正中要害的話就火冒三丈,張日就是“麻雀鄙視孔雀,喜鵲攻擊蒼鷹”,閉口就是“蛻蝦撼樹不自量”,仗勢凌人,大搞打擊報復。其必然的結果是傷害同志,自己電難免垮臺,歷史上的周厲工、“四人幫”江青之流就是明證。
智慧的行人,不是胸有成竹地等人來“揭’,而是嚴于律己,防患于未然。這就要勇于發現自己的“污點”。而這又以勇于知恥為前提。知恥在行為上表現為一種立志改過的道德意識,對行為起著積極的凈化作用。真正想要完善道德修養、人格的哲人,應該“恥不修,不恥見污”。如此就能“不誘于譽,不恐于誹,率道而行,端然正己”(《茍子》)。如此,就意味著在完善自我的臺階上又上高了一級。而要如此,就須“吾日三省吾身”、“責己重以周”,嚴格要求自己,一絲不茍。
【由《鳥的評說》引發的思索的作文】相關文章:
由兩則生活瑣事引發感悟05-11
由一道題引發的戒煙話題作文范文03-30
精選作文秋的思索04-09
思索,高一作文04-17
相由心生言由心生作文05-11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12-08
鐘聲里的思索高中作文03-31
水蜜桃引發的故事作文04-19
寬窄由心作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