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寫端午節的作文小學
端午節吃粽子是從古傳承至今的一個重要習俗。下面我們來看看寫端午節的作文小學,歡迎閱讀借鑒。
【篇一:端午節的味道】
夏季異常炎熱,有個傳統節日在令人煩悶的夏天中帶來一樣好味道,這樣一個味道是只要你走在路上都會聞到的米飯香氣,這味道沖入你的鼻腔,是會讓人昏頭的。
如果根據農歷的話,夏季第一個節日就是端午節,而我所說的香氣也就是每逢端午節必吃的傳統美食——肉粽,肉粽有分北部粽和南部粽,我個人是偏向北部粽的,當你走過肉粽攤的時候,那被高溫烘炒過的蝦米及香菇陣陣香味飄來,一聞到唾腺不自覺的發達,吞都來不及就從嘴角流出,當你回神時,你的雙腳已不自覺的走到攤販前,每個人一次都不只買一個,因為會想一吃再吃,而我喜歡的北部粽呢咬在口中飯是比較粒粒分明,需要多咬幾次才能品嘗到藏在飯中的葉香,至于北部粽里的料啊雖然較南部粽少,但是蝦米﹑香菇﹑菜脯和豬肉,各個都炒得相當入味,咬下那帶點醬油的配料在口中爆開,使你不停的'吃下去。
端午節的重頭戲是肉粽,肉粽的重頭戲米飯,米飯也是美味的關鍵,只要一到炎熱的夏季,我最期待的就是端午節,喔!不對,是令我想整整一年的美食——肉粽。
【篇二:端午的味道】
時值晚春,繁密的枝葉已被春風吹成深綠,再過不久,便是屈原為國捐軀的日子,人們為了魚蝦不撕咬他的身體,向河里投入大量包好的糯米,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紀念屈原成為了中國的節日——端午節。
早在很久以前,人們就不進行向河里投粽子這種浪費的事情了,端午演變成了一家團圓,享受美味的節日。
南方人吃肉粽,在乳白的糯米團里放上一顆肥膩的肉塊,我倒不怎么喜歡這種口味,油腥味掩去了糯米的清淡,失去了原有的滋味。
家鄉的甜粽味道清香,不加修飾,更易品出屈原澄澈真實的想法。晾干的蘆葦包裹住清香的糯米,偶爾向其中塞入一顆甜棗,折疊成錐體,綁上纖細的`葦桿,載入锃亮的瓷盤,鍋中沸水掀起一股股白浪,如龍王的怒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斜端瓷盤,大塊濃綠被這波濤淹沒,于是又拿起灶臺上的鍋蓋,輕輕扣下,叫他接受洗禮,散發香氣。
苦痛熾熱的煎熬總是漫長的,待火光熄滅方才發現,葦桿不知何時變得色深柔軟,棕葉綠得油亮,頗有食欲。撈入盤中,松開棕葉之上的束縛,抄起筷子,夾住一端棕葉,慢悠悠地將白玉般的糯米自棕葉退下,忽然眼前一亮,在深綠的粽葉下,糯米光滑的身軀更顯潔白明亮。
放在盤中托在手上,輕捷地將它們擺在桌上,一家人圍坐在方桌幾面,面前擺上載著白糖的小蝶,大人身旁附上一杯白酒,夾起粽子蘸少許糖,就著白酒的辣味兒拉起家常,平日工作的勞累一揮即散,仿佛回到古時田園的小家,食物簡潔卻真情四溢,總覺得這就是屈原先生向往的生活。滿嘴溢著甜味,嗯,端午的味道。
縱使時間老去,年代老去,我們老去,但是有一樣東西永世繁盛,那就是祖國傳統的節日,先人的愿望,我們的和諧,將永不散去,端午的味道,真情的味道,永遠都不會改變。
【篇三: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那種清香,濃郁的傳統習俗的味道。
端午*粽子
離端午還有幾天,大街小巷里已是粽香彌漫。各種各樣,應有盡有。這粽子葉的清香和糯米醇香混雜而成的味道,讓我流連忘返。期盼著一個又一個的'端午的到來。這陣陣的粽香,讓我魂不守舍,總想吃掉那清香,濃郁的端午的味道。
端午*艾葉
每到端午時節,家家戶戶的門前總會插上幾束新鮮的艾葉。既能防蚊又能辟邪,真是一舉兩得。同時,灰暗的墻壁也被幾許青綠點綴,便有了端午的味道。直至艾葉枯黃也不取下來,帶來年端午的時候再換上新的。
端午*龍舟
端午,總能聽到隱隱的鼓點從遙遠的地方傳來。遠方的某地一定又在進行龍舟競渡了。幾十個人在一個龍舟上劃,不僅是對龍的紀念,還是端午的味道中的傳統的味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文化,是最濃郁的味道。
這就是端午的回憶,端午的味道,是我最喜歡的幾種味道。
【篇四:端午憶屈原】
當每家每戶的屋子里傳來一陣陣粽香時,端午節便來臨了。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包粽子、吃粽子,忙得不亦樂乎。
吃著味道鮮美的粽子,讀著“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我不禁想起了屈原——這位兩千多年前的中國文人。他早年受楚王信任,任三閭大夫。后來因才高氣盛,性格耿直,遭佞臣陷害,在楚王面前進讒,使屈原二次被流放。
在流放期間,屈原寫下了《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很多流傳千古的作品。其文筆委婉含蓄,開創了一種新的文體——楚辭。后繼者又有宋玉、賈誼、東方朔等人。漢人劉向將這些“騷體”作品整理成書,這就是影響后世幾千年中國人的《楚辭》。在文學方面,屈原產生的.影響確實是無可比擬的。
屈原流放后仍不忘國家興亡,日日思念著祖國和百姓。當得知楚國國都被秦軍攻破時,屈原感到救國無望,投汨羅江自盡而死。他這種愛國愛民、寧死不屈的精神是多么偉大啊!這種人格又豈是那些爭權奪利、搬弄是非、殘害百姓的污吏所能相比?
此時,我仿佛看到了在兩千多年前,一位懷才不遇的才子在月夜下孤單徘徊,一位憂國憂民的大夫在草屋中飲酒消愁,一位志向高遠的詩人在江邊獨步吟唱: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品粽子,品到的不只是粽子本身味道之鮮美,更品到了一種精神和文化的傳承;我讀《離騷》,讀到的不只是其中語句之優美,更讀到了屈原等一批批愛國詩人堅貞不屈的精神和一顆憂國憂民的火熱的心!屈原的名字將和他的作品一起,千古傳頌,成為鼓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執著追求于理想的精神食糧!
【篇五:懷念端午節的味道】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提到端午節,心里肯定想到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在我們家,過端午節當然少不了2件事,你們應該也知道那2件事了吧!如果不知道也沒有關系,因為下面有答案了,也讓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的世界吧!
包粽子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早的,太陽公公早早地起來向我們打招呼了,小草喜歡那吵鬧聲,所有也迫不及待地醒來了。我也有點迫不及待了,看見媽媽在包粽子,我想:包粽子一定很好玩。我馬上跑過去,對媽媽說:“我也要包粽子。”媽媽嗯的一聲,我們現在就要包粽子咯。要準備糯米、粽葉、肉、花生、綠豆、芝麻等材料。先把粽葉放在鍋里滾洗,然后拿出來放在盆子里洗干凈,再把糯米洗干凈,然后放在鍋里炒,肉也要炒,和芝麻混合在一起,花生炒脆,還要把外面的那層簿簿的皮去掉,還要壓碎,糯米、綠豆等材料混合在一起,嘻嘻,材料都準備好了。包咯,拿2片粽葉,上下一層,然后向自己的方向一轉,就好像一個圓錐,先放糯米,然后放肉、花生等,然后在再邊上加一片粽葉,再把側邊的'粽葉壓下去,最后用繩子綁著,ok啦,大功告成,粽子下鍋咯!
總算把粽子包完了去看賽龍舟。看見觀眾水泄不迎,可真熱鬧啊!觀眾們為賽者加油,大聲地歡呼。看完了賽龍舟,回到家里,聞到一陣陣香味,一定是粽子的香味了,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過去了,小草再也聽不到那樣吵鬧的聲音了,我可真是懷念端午節的味道啊!
【篇六:端午節的味道】
夏季最期待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看著那三角形狀的粽子,就直饞人;聞著艾草淡淡的香味,卻也沁人心脾,劃龍舟,趕鴨子,都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娛樂。雄黃酒的傳奇故事,熏蒼術的祝福,無不透露著節日的喜慶。
端午節吃粽子是從古傳承至今的一個重要習俗。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都統稱為粽葉。粽子的傳統形狀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們都會根據粽餡為粽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粽;糯米里摻合小豆的叫豆棕;摻棗子的是棗棕。在很久以前的考試當中,家長大多都會給孩子包幾個棗棕帶上,因為棗棕又叫“早中”。剝開那層墨綠的外衣,露出里面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早已將我的饞蟲勾起來了。甜糯的粽子,這是端午節味道。
端午節在門上掛艾葉,蒿草,白芷等植物,也是端午節的一個傳統習俗艾葉、蒿草、白芷都是屬于中藥的。先煮兩個雞蛋,等雞蛋煮好以后,從中間剝開蛋白,取出蛋黃,在原本蛋黃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草包住一件銀飾品,合上雞蛋,用紗布包住,塞到嘴里,可以驅寒、治咳嗽。艾葉,蒿草的清香是端午節的味道。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河死去,很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船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在我的家鄉每年都會舉行賽龍舟比賽,還會在江面放置很多鴨子,幾個龍舟隊伍相互競爭,那個隊伍抓到的鴨子多,那個隊伍就獲勝。每年,我都會站在江邊,看著江面上龍舟隊伍的奮勇激進,看著他們的比賽。龍舟對屈原的紀念,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傳授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咸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于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后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薰蒼術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活動之一,就是民間傳統用蒼術消毒空氣;將天然的蒼術捆綁在一起,燃燒后產生的薄煙,不僅會散發出清香,還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雄黃的傳奇,薰蒼術的祝福,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千年的傳統延續至今,每一樣習俗都被傳承,端午節的味道也被記憶。甜糯的粽子;奮勇激進的賽龍舟;清香的艾草;傳奇的雄黃;神奇的薰蒼術。這都是我記憶中端午節的味道。
【篇七:端午的味道】
展望歷史的動人畫卷,感受中華的五千年風采,那些傳統節日如香茗般散發著清香,久久常繞。
品味淡淡的茶香,品味又一年的端午。
今年的端午和往年的一樣,我照例和爸爸媽媽去公園游玩。還沒進門就感受一股喜慶的氣氛。進入園內,哇,可真是人山人海,而且有很多外國人,我心里暗自欣喜,今年的端午一定會有新的收獲。
來到長街上,巨大的條幅躍入眼簾“長跑慶端午,萬人齊報名”,這么盛大的節目,我當然踴躍參加了,本自以為跑的很快,但是結果只得了一個鼓勵獎“粽子”,還蠻好吃的,端午節的粽子真香。
我們又來到了江邊,一列列龍舟好像將要離弦的箭,躍躍欲試,舟上有黃頭發的美國人,他們露著自信的笑容,仿佛一定會勝利,其他外國人也都滿意急切的盼望著比賽開始。我看到中國人正在舒展胳膊,已經勝籌在握,心里暗自為他們加油打氣,隨著鑼鼓的響起,龍舟奔涌而出,我扯著嗓子為中國選手吶喊著,終于他們不負眾望,贏得了比賽。外國人雖輸掉了比賽,但是依舊伸出了友誼的`手,相視一握,傳達出對中華文化的無限贊嘆與喜愛,端午節,真自豪。
我們又來到大橋上,這里有很多人都拿著粽子向江里投去,眼里滿是懷念與贊嘆,我知道了他們是在懷念屈原,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演繹了一曲曲生動的愛國史詩,我拿出粽子深情的拋下,心想:屈原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我們新時代的英才應當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端午節,充滿回憶與追念。
最后,我們乘著車回家,在路上遇到兩個俄國人,我們順便搭他們到賓館,下車時他們用不怎么標準的中國話說:“中國的端午節真熱鬧,中國人真熱情,將來我們還會來中國過端午。”我聽了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品味端午,只那濃濃的粽子;品味端午,只那淺淺的自豪;品味端午,只那淡淡的追憶;品味端午,是中華民族舉世矚目的風采,是中華文化綿延不絕的傳承。
我堅信中華文化即將成為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華民族將成為東方一頭傲立的雄獅,品味端午,品味濃濃的中華情。
【篇八:端午的味道】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里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著,可愛極了。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胡子”,媽媽見了笑我是只“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著看著我,慢慢挪動步子于床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么,就好像什么,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是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并不怎么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是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于是,我國的滿身都是德,猶如天花亂墜。效益看著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說什么,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著,一天又一天。但是有時心里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懷念我親愛的飾物――外婆充滿愛意的香包。
【寫端午節的作文小學】相關文章:
寫端午節的作文04-05
寫端午節的作文04-05
寫端午節的來歷作文05-11
寫端午節的假日作文04-20
(熱門)寫端午節的作文11-20
關于寫端午節的作文04-21
端午節高中寫事作文05-09
寫端午節的話題作文04-30
端午節小學作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