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竹子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借物喻人竹子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借物喻人竹子作文1
在家鄉的小河堤種滿了一棵棵的小竹子,每天上學與放學,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屹立在河堤上與我打招呼。
它們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說笑,它的身軀碧綠碧綠的,一節一節的,你們別看外面結實的,其實里面是空的。葉子細又長,雖然沒有柳樹那么修長,但它顯示出它的美麗、高貴、大方。另外它的
孩子竹筍是可以吃的,我總是炒酸吃,你要嘗嘗嗎?我也很愛吃,看我這個饞貓,說著口水也流出來了。
最重要的是它有一種令我非常敬佩的精神,那就是堅強不屈的精神了,它們的精神使我終身難忘。
這件事發生于一個夏天的夜晚,這時烏云密布。電閃雷鳴、臺風呼呼地吹。那就是臺風黑格比的到來,它悄悄地侵入我們廣東珠三角地區,臺風非常猛烈,把我家的窗刮得搖搖欲墜,大清早上,我起床去上學,走著走著發現可憐。脆弱的.樹一棵接著一棵得到在馬路中間,花壇的花全都消失了,我懷著心痛的心,繼續往前走,走著走著,沒令我失望的只有竹子,它們還是守護著河堤,還是屹立在我面前與我打招呼,還是永遠在風雨中不低頭,還是永遠令我敬佩的竹子。
竹子這身堅強不屈與團結的精神又一次在我腦海里檫出火花。今天我們去樹木林園參觀時發現不小在風雨中不低頭的竹子,有泰國竹。有云南竹一棵棵堅強不屈的竹子,我心里面有說不出的高興,看著這千姿百態的竹子,腦海里出現了一首詩《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厡在破石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首詩在我印象當中最重要的其中一首詩了,當然也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首詩了。
竹子在風雨中不低頭的精神使我敬佩,我被它被堅強不屈的精神所折服,我們也應該學竹子的精神,在命運中不認輸。之所以我敬佩它,是因為我被它的所有精神所感動。我要向它學習,學做一個堅強不懈的人。
借物喻人竹子作文2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古往今來,清代詩人鄭燮的這句詩是對竹子最好的描寫。
每到暑假,我都會和弟弟一起回鄉下體驗生活。燒火做飯是必須的。當然,燒火是要用木柴,所以我們到山上砍樹,時不時還會偷”家里的松葉來燒。后來,我看著山上這么多竹子,心想山上樹太大了,砍也砍不動,這竹子這么細,不妨去砍來燒。
隨后,我和弟弟一起偷偷把爺爺用來砍柴的刀順手帶了出來,攜手上山去砍竹子。我們學著大人的.樣子,使盡全身的力氣,拼命地砍向竹子根部。本以為這纖細的竹子輕輕松松就能被放到,可是只覺一陣竹葉從樹端落下,竹桿上也就留了幾道痕,我不甘示弱,繼續砍著,不一會兒,大汗淋漓。
我和我弟弟只好輪流去砍,可也是砍出了幾條裂縫。汗幾乎要把衣服浸濕了,手都砍出繭子了,又砍了半天,竹子終于砍倒了。但有一些外皮還是連著的,不管怎么砍,似乎都砍不斷。無奈之下,我們就只得放棄,砍下它的枝莖來燒。返回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竹子為什么砍不斷這個事情。
回到家后,我們立刻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父親邊燒火,邊告訴我們:竹跟其他的樹不一樣,樹被砍倒了就斷開了根,但竹還能連著筋。看似沒什么,但卻如做人一樣,哪怕有一絲希望都不應該放棄,正如竹子一樣,即使已經被砍倒了,但卻仍然不放棄。
我和弟弟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看著火快滅了,我們趕緊把竹枝放進了火堆里,爸爸似乎想攔著我們,但是沒攔住。過了幾分鐘后,竹枝突然一炸,嚇得我和弟弟跳了起來,爸爸在一旁笑了起來。沒想到,即使是死,竹也要發出那對世界不公的怒吼聲,讓世界銘記于心。這氣節果然當得起君子之風。
我又默默念起那句詩: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下定決心做竹子一樣不屈不撓,永不放棄的君子。
借物喻人竹子作文3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以上的詩句是由中國大文豪蘇軾所作。可見竹就是一種十分值得贊頌的植物,它在古人眼里有君子之稱,其外貌及特質都顯出君子雅士的情操。
竹子外形筆直,夏天不怕酷暑,冬天亦不懼霜雪,就算土壤貧瘠也不會凋謝,砍伐過后又可再生。可見竹是一種十分頑強的植物。蘇軾雖然仕途不順,被多次貶官,仍能笑看人生,不輕易放棄。之后,正如元朝文人雖不被重視,地位只僅次于乞丐,但他們并沒有因此放棄文化學說,依然苦讀并令中國之千百年積淀的歷史文化得以繼續傳揚。以上兩例都能顯出文人身上具有竹的堅韌不屈,這特質是值得欣賞學習的。能在絕境中熬出來是艱辛的,我們需要贊美那些堅韌不屈的文人!
竹外皮堅硬,內里卻空心。這特征與君子文人虛懷若谷的性格相符。人應該明白自己的長短處,虛心受教,長處應保留,短處也要通過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而作出改善。齊景公嗜酒,但虛心接納下臣晏子的諫言,勇于改過,不因身為國君就自以為是。
春秋戰國時代,趙將廉頗負荊請罪亦顯出虛心認錯的美德。現在如齊景公和廉頗那么虛心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擁有虛懷若谷的品格就是應被高聲贊揚的!
竹一節一節向上生長,顯出文人氣節。楚國詩人屈原堅持要有自身的高尚氣節,不變心從俗,一心為國家人民是令人敬重的。他清高有節受后世尊崇,端午節的出現就證明了他的氣節是受萬民景仰的。漢朝霍去病獻身保衛國家多次遠征塞北,卻不圖自身安樂享受。他為國為民的'高尚氣節使他名流千古。竹那正直不阿、清高有節的特質正是值得世人傳頌的!
竹亦可做成不同的竹器,如竹桌、竹椅、竹籃等,這象征中國文人雅士在何時何地都能發揮其作用。孔子曾任官為魯國效力,又創立儒家學說在教育方面作貢獻。可見孔子有竹的多樣化,能為國家的教育事業發揮其才能。
竹雖看似平凡,但其特質卻與君子文人應具備的特質不謀而合。堅韌不屈、虛懷若谷、清高有節、在何時何地都能發揮作用,這都是君子文人獨有的。竹哇!你的清高、堅毅、虛心真叫人尊重。讓我們一起贊頌竹那高尚的品德、傳頌那些擁有竹一般特質的中國文人吧!
借物喻人竹子作文4
看到柳樹,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樹,使人想起了將軍;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隱者。而竹輕盈細巧、四季常青,盡管有百般柔情,但從不嘩眾取寵,更不盛氣凌人,虛心勁節,樸實無華才是她的品格。雖然竹不開花,但是清淡高雅,一塵不染,她不圖華麗,不求虛名的自然天性為世人所傾倒。就像清代詩人鄭燮贊美的那樣:“一節復一節,千校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竹子心無雜念,甘于孤寂,她不求聞達于莽林,不慕熱鬧于山嶺,千百年過去了,卻終成這瀚海般的大氣候。
我們置身萬傾碧波的竹海,只見蒼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彎彎新竹,卻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舉目望去,那成方成陣的竹林,就象一隊隊,一排排跨馬飛戈的兵團,而當漫步兩旁茂竹夾道,竹葉輕輕拂面,又顯得萬般溫柔,寧靜和幽雅。剛柔相濟能屈能伸,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壓低頭,紅日歸時,即沖霄漢;莫道土埋節短,青尖露后,立刺蒼穹。”這副對聯,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懷與豁達開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條件艱苦的破巖中,竹子也能頑強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獻。而竹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竹筍做的佳肴,為人類所食用;用筍衣縫的布鞋,忍辱負重,默默承受著煎熬。而竹子制作的竹涼席、竹家俱、竹膠板、竹筷、竹廳、竹工藝等要有盡有。在成寧竹鄉,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一說,道出了竹鄉人與竹密不可分的關系。竹鄉人打的是竹傘、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樓、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筍……竹子還以她殘留的校丫扎成掃帚,為人類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頭等,也在灶底燃燒,發揮光和熱。有幅對聯這樣寫道:“竹頭雖微餐餐灶底炊肴饌,器皿雖小戶戶廚中要斗筲。”竹與人類結下不解之緣,竹為人類奉獻了自己的全部。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軀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牽歷代詩人,丹管一枝,寫盡人間春色。竹是一首無字的詩,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華夏文明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借物喻人竹子作文5
風霜雪雨。難怪白居易在《題窗竹》中留下這樣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盡,留向紛紛雪里看。”竹, 擁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樹,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樹,使人想起了將軍;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隱者。竹輕盈細巧、 四季常青,盡管有百般柔情,但從不嘩眾取寵,更不盛氣凌人,虛心勁節,樸實無華才是她的品格。竹不開花,清淡高雅,一塵 不染,她不圖華麗,不求虛名的自然天性為世人所傾倒。清代詩人鄭燮這樣贊美道:“一節復一節,千校攢萬葉;我自不開花, 免撩蜂與蝶。”竹子心無雜念,甘于孤寂,她不求聞達于莽林,不慕熱鬧于山嶺,千百年過去了,卻終成這瀚海般的大氣候。
置身萬傾碧波的竹海,只見蒼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彎彎新竹,卻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舉目望去,那成方成陣的竹林,就象一隊隊,一排排跨馬飛戈的兵團,而當漫步兩旁茂竹夾道,竹葉輕輕拂面,又顯得萬般溫柔,寧靜和幽雅。剛柔相濟能屈能伸,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壓低頭,紅日歸時,即沖霄漢;莫道土埋節短,青尖露后,立刺蒼穹。”這副對聯,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懷與豁達開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條件艱苦的破巖中,竹子也能頑強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獻。竹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竹筍做的佳肴,為人類所食用;用筍衣縫的布鞋,忍辱負重,默默承受著煎熬。竹子制作的竹涼席、竹家俱、竹膠板、竹筷、竹廳、竹工藝等要有盡有。在成寧竹鄉,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一說,道出了竹鄉人與竹密不可分的關系。竹鄉人打的.是竹傘、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樓、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筍……竹子還以她殘留的校丫扎成掃帚,為人類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頭等,也在 灶底燃燒,發揮光和熱。有幅對聯這樣寫道:“竹頭雖微餐餐灶底炊肴饌,器皿雖小戶戶廚中要斗筲。”竹與人類結下不解之緣, 竹為人類奉獻了自己的全部。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軀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牽歷代詩人,丹管一枝,寫盡人間春色。竹是一首無字的詩,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華夏文明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借物喻人竹子作文6
有人贊嘆國色天香的牡丹,有人傾慕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人欽佩堅韌剛勁的白楊,可我卻獨獨鐘情于有“隱君子”之稱的竹。
外婆家的山上有一片郁郁蔥蔥的竹林,當春的使者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人間時,竹子便開始積蓄力量,等待著破土而出的時刻。一場淅淅瀝瀝的春雨之后,竹子的寶寶們——竹筍就爭先恐后地鉆出了地面,它們從土地里冒出來,從石縫中鉆出來,從沙礫中擠出來……生機勃勃,充滿了活力。到了烈日炎炎的夏日,竹子越長越茂盛,它的`表面十分光滑,摸上去冰涼舒適,它的整個身軀泛著綠光,一小節一小節的,節節攀登。竹葉宛如染綠了小雨滴,在陽光的照耀下,忽閃忽閃的,十分美麗。竹子不僅外表清俊挺立,而且全身都是寶。剛出生的竹筍,經廚師之手,便成了一道道美味佳肴。長大了的竹子可以蓋房子,做扁擔,制成竹筷和竹簽,可以說,竹子就是大自然的“綠色寶藏”。
每到暑假,我和媽媽便會和大家一起跑到竹林里乘涼,幽靜地竹林頓時熱鬧起來了。竹林里乘涼地人們三五成群,聊聊家常,看看報紙,十分悠閑和愜意。我們小孩子們也不甘寂寞,老鷹捉小雞、捉迷藏、跳繩等游戲被我們玩得熱火朝天,不亦樂乎。竹林里到處洋溢著孩子們地歡聲笑語。
望著眼前蔥蔥蘢蘢地竹林,我不禁浮想聯翩,它不就如我們地老師嗎?就是他們,堅守在自己地三尺講臺上,無私地播撒著知識地種子;是他們,用自己地大好年華為學生架起了知識地橋梁,他們把自己地美好青春,全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正如這無私奉獻地竹子一樣,默默無聞地滋潤著學生。有一句話說得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不是贊頌老師,那是贊頌誰呢?
竹,高風亮節,為人類奉獻了自己的全部,卻謙虛謹慎。我贊嘆竹,你就是生命的象征,就是堅貞不屈的使者!
借物喻人竹子作文7
有人贊嘆國色天香的牡丹,有人傾慕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人欽佩堅韌剛勁的白楊,可我卻獨獨鐘情于有“隱君子”之稱的竹。
外婆家的山上有一片郁郁蔥蔥的竹林,當春的使者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人間時,竹子便開始積蓄力量,等待著破土而出的時刻。一場淅淅瀝瀝的春雨之后,竹子的寶寶們——竹筍就爭先恐后地鉆出了地面,它們從土地里冒出來,從石縫中鉆出來,從沙礫中擠出來……生機勃勃,充滿了活力。到了烈日炎炎的夏日,竹子越長越茂盛,它的表面十分光滑,摸上去冰涼舒適,它的整個身軀泛著綠光,一小節一小節的,節節攀登。竹葉宛如染綠了小雨滴,在陽光的照耀下,忽閃忽閃的,十分美麗。竹子不僅外表清俊挺立,而且全身都是寶。剛出生的.竹筍,經廚師之手,便成了一道道美味佳肴。長大了的竹子可以蓋房子,做扁擔,制成竹筷和竹簽,可以說,竹子是大自然的“綠色寶藏”。
每到暑假,我和媽媽便會和大家一起跑到竹林里乘涼,幽靜的竹林頓時熱鬧起來了。竹林里乘涼的人們三五成群,聊聊家常,看看報紙,十分悠閑和愜意。我們小孩子們也不甘寂寞,老鷹捉小雞、捉迷藏、跳繩等游戲被我們玩得熱火朝天,不亦樂乎。竹林里到處洋溢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望著眼前蔥蔥蘢蘢的竹林,我不禁浮想聯翩,它不就像我們的老師嗎?是他們,堅守在自己的三尺講臺上,無私地播撒著知識的種子;是他們,用自己的大好年華為學生架起了知識的橋梁,他們把自己的美好青春,全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正如這無私奉獻的竹子一樣,默默無聞地滋潤著學生。有一句話說得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不是贊頌老師,那是贊頌誰呢?
竹,高風亮節,為人類奉獻了自己的全部,卻謙虛謹慎。我贊嘆竹,你是生命的象征,是堅貞不屈的使者!
借物喻人竹子作文8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古人對竹子的贊美,而我也深有體會。
有一年,家里買了一些竹子,并把它們栽在了小區的空地里。一開始,它們看上去十分渺小,放眼望去,幾乎看不到它們的存在。過了一個月以后,這些竹子還是一動不動,我有點心急了,便去問姥爺:“為什么我栽了半個月的竹子還是一動不動啊?”老爺笑了笑對我說:“這個可不能告訴你,到時候你自然會知道答案。”我半信半疑,但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理等待了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我堅持每天給它澆的水,還悉心地給它施了更多的肥。又過了兩個月,還是不見它長大。但是,我又想起了姥爺的話,還是忍住了……
一年后的一天,我還是像往常一樣來查看竹子。沒想到一夜之間,它居然長高了10厘米有余。我十分興奮的把所有人都叫了過來,他們看到這幅情景都不約而同地笑了笑,這時我才知道其實他們早就知道了答案。我也尷尬地笑了笑。
接著,一天、兩天……幾日之內,竹子竟長了一米多高,我十分吃驚。但是,還是不明白姥爺那時說的話。
又過了一年。那一天,我印象十分深刻,烏云密布,北風呼呼的吹,仿佛所有的植物都在隨風跳舞。突然,“咔嚓”一聲,一棵樹轟然倒下。接著,外面下起了大雨。這時我想起了我栽得那些竹子,心中開始為它們擔憂起來。
一天后,大雨停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向那些竹子。本想著去收拾殘骸,卻驚奇的發現那些竹子還活著,而且生機勃勃就好像那場暴風雨沒有發生過。再回頭看向后面那些花花草草竟是一片狼藉。這時,我伴隨著驚訝和不解跑回了家里。到了家里我問道:“為什么昨天風雨交加,但是這些竹子還是屹立不倒呢?”姥爺笑著說:“第一年竹子一直都在地底扎根、吸收養分,到了第二年,才會一鼓作氣長到了兩三米的高度。”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
做人不也正是如此嗎?不要擔心你的付出得不到回報,你只管像竹子那樣深深地扎根,汲取養分,終有一天能一鼓作氣的完成生長。
【借物喻人竹子作文】相關文章:
竹子借物喻人的作文精選12-07
借物喻人的作文竹子09-28
借物喻人的作文10-21
借物喻人作文04-01
借物喻人的作文01-30
借物喻人的作文12-08
借物喻人的文章11-23
借物喻人荷花的作文10-15
借物喻人優秀作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