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思想與生活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思想與生活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思想與生活作文1
長久以來,我們認為思想屬于天空,像一個擁有著翅膀和魚尾的睡美人,她的翅膀和尾巴都是由羽毛構成,讓人覺得她出生之地該是一片柔軟的湖。但或許鮮有人知道,思想是源于大地的,思想一旦脫離了大地,它就要沉睡。行走在大地上的思想才是真正的思想,而思想本身,是否曾經成為你生活的穹頂?
思想是超脫的,卻來源于最樸實而厚重的大地。對于中華民族的先民而言,土地就是他們的一切,是他們的信仰,他們的膚色和土地相近,他們的思想也隨著土地對他們氣質和性格的塑造應運而生。那時我們的民族正處在一個“青春期”,土地的故事越講越生動,也形成了我們這個民族最初的思想形態。土地意味著一種傳承和沉淀,哪怕是當時的統治階級也離不開“重農抑商”對其統治地位的維護。這與西方的海洋文明不同,中國的農耕文明正是在大地的眷顧之下形成的,這其中藏匿著一種必然性。
你或許會說,思想都是高深的,不高于生活的,只能叫做想法,但其實我們缺的并不是“空想”的腦袋,而是腳踏實地思考的“雙腿”。曾經有一次乘坐大巴車,下車之際面對車廂中間走廊被打翻的飲料瓶,幾乎所有人都選擇了跨越,選擇了思考總有下一個人會撿起這個“可憐”的瓶子,所有人的想法如出一轍,卻又滑稽至極。這樣的做法無疑是丟失了“思想”的表現。我們的身邊,真正“有思想”的人越來越少,更多的是喜愛空想的“道德家”。這樣的“想法”只會讓我們遠離真正的思想。
沒錯,思想可以指導生產生活,但思想一旦成為生活的天空便是可怕的。希特勒的“納粹”思想曾經籠罩了整個德國。可以說在當時的德國,只要是能聽到廣播的地方都可以聽到希特勒的演講。他以無與倫比的表現力,宣揚著自己的'思想,并讓這種思想成為當時的德國人生活的穹頂。事實上,生活一旦被某種思想徹底籠罩,就會陷入一個可怕的漩渦,以一種可怕的方式高速運轉。真正美好的思想,應當是以溫柔的方式浸潤于生活之中的,以“潤物細無聲”的狀態影響著生活的。
如果說,思想是一條河的話,我們每個人都有思想,我們的思想之河中也在不斷匯入著其他思想。當越來越多的思想,以羽絨的材質漂浮在空中的時候,我們與其以仰望的姿態去觀望,不如去試著讓我們的思想學會“行走”的能力,讓我們生活的穹頂洗練而寧靜。
思想與生活作文2
你去過森林嗎?每片森林都在歲月流轉中顯現著獨一無二的面貌。其土壤的質地與成分造就了每一株生長于其上的植被。于是乎,植被亦吐露出或好或壞的氣味與化學物質,最終又改變了土壤。沿著歲月年輪的循環,森林便始終處于發展與改變中。
思想與生活有何嘗不是土壤與植被?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人類歷史發展的燦爛的云圖。
思想是一切生活方式所根植的土壤,它們決定了靈魂的方向,成就了一個又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是歷史發展的內核所在。
中世紀是基督教神學所統治的年代,在封建教會的束縛之下,人們將一切生命精力奉獻給天主與教會。人類的一切欲望被神學壓迫著,被壓低到暗無天日的泥土中,社會文化發展停滯。人們不知道除卻宗教信仰外,生命還應當具有其它的追求和使命。因此,說中世紀的生活是基督教神學神學的表達形式實不為過。正是神學神學創造了我們所見到的中世紀,是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創造了幾個世紀資本主義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開化,是新文化運動帶來了此后中國社會的新民族民主革命與社會生活的變遷。
與此同時,生活亦是思想發展的源泉與催化劑,人們從生活本身拾得對未來的'思考,感悟著時代的發展。
正是在中世紀基督教教會與封建制度的壓迫下,人們于混沌中逐漸明亮了雙眼,反抗意識于心中萌芽發展,最終帶來了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的人文主義與理性的思潮,正是因為工人們收到資本家們的壓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陰暗面在一個個血汗工廠中赤裸裸地展現著,最終帶來了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對生活的不斷思考是人類歷史得以向前發展的根本,于某個時刻,人們站在庸常的生活中,突然感到醍醐灌頂的覺醒,思想之花便盛開了。
思想與生活,兩者相依相存,相互折射與審視,歷史因襲向前邁開腳步,在物質生活極為富足的當下,娛樂至上思想逐漸占據了人們的頭腦,人們不再愿意從事嚴肅思考,思想上的單向度、膚淺化、娛樂化亦造成了生活中各種“搏出位”、“博眼球”的吊詭現象。
愿我們始終認識到思想與生活的關系,并以此守望住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指引著我們向正確的道路走去,共同構造一片最美的森林。
思想與生活作文3
巖谷剛透過書櫥的玻璃,被分割成不規則的形狀,灑脫地照在一本本書的封面上。手指隨著書頁輕輕滑過,仿佛貪婪的回味著每本書中的精彩往事。哦,我的目光停在了那本特別的書上——《培根隨筆》。它的與眾不同的魅力讓我的生活充滿善良的獨特思想。
初讀
最初的相識沒有那么夢幻,正如它其中的內容一樣現實而理性。我按照老師的要求,在書店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它。讓我失望的是,這里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么有傳奇一般的人物,甚至沒有小城里午后暖暖的陽光。有的只是冷冰冰的文字。耐著性子去讀,雖沒有真正體會作者的情感,卻在這枯燥苦澀中咀嚼出一絲甘甜。我仿佛看到了書頁中溢滿對于人生、對于世界的思想光芒。
再讀
早已忘記是什么驅使自己再次品味這本書的奧妙,也許是青春年少,對自由的思想的向往。某一天,某一時,我再次將它捧在手中,已不是最初的.枯燥冷漠。我開始體會培根筆下的文字。他究竟是怎樣的人,可以將生活中靈光一現的思維記錄下來,整理成冊。他對于生活有怎樣的深厚的認知,才能讓抽象的真善美的思想融入書中,在讀者面前呈現出生動的畫面。他有一雙多么睿智的眼睛才可如此深刻的剖析人生。他又有怎樣銳利的文筆才可深刻揭示現實,讓閃光的思想照進社會的角落。徜徉于文字間,我看到,他的思想閃著耀眼的光芒。
領悟
我想,思想源于生活,那么它也應該回歸于生活。正如他書中所寫:“有些書僅供一嘗,有些書則要細細咀嚼。”若是真正將讓道德視為寶石,將它鑲嵌在素凈處。那么,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會做好最本質的工作,平淡而充實。若我們正視友誼,敞開心扉,在這樣喧鬧的“荒原”中找到真正的朋友,那么會帶走多少黑夜里的啜泣?生命中會增添多少光彩?如果我們在憤怒時能夠持“保持忍耐,就能保全靈魂。”的態度,將會避免多少對他人的上傷害呢?讓思想在心靈中閃光,為人生增添光彩,讓思想在生活中閃光,陽光灑遍世界每個角落。教師評點:文章最大的特點就是思路清晰,小標題的運用也給文章增添了色彩,感悟深刻,內容充實,是一篇不錯的習作!
思想與生活作文4
有時你就是不能盲從,“跳上樂隊彩車”,你必須知道“彩車”到哪里去。
法基姆一次到澡堂洗澡,服務員請他猜個謎語:“請你告訴我,這個人是誰:他既不是我的兄弟,也不是我的姐妹,但他卻是我父母的孩子。”
法基姆想啊想,最后他說:“我不知道。”
澡堂服務員笑道:“就是我呀!”
法基姆很喜歡這個謎語。他回到家里,便對老婆說:“莎娜,告訴我這個人是誰:他既不是我的兄弟,也不是我的姐妹,但他是我父母的一個孩子。”
莎娜答不出來。法基姆笑得幾乎透不過氣來,“你不知道嗎?他就是洗澡堂的服務員呀!”
初看到這則笑話,只覺得很無奈,特別是笑話中那則根本沒有邏輯關系的二代謎語,更是讓人哭笑不得。但是轉而一想,又覺得這看似簡易的笑話背后卻有著深刻的哲理。仔細想想,這則笑話所展示的生活場景不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嗎?人云亦云地以自己主觀的想法傳達有趣的事情,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最終導致所傳達的內容千變萬化,而自己的思想卻在傳達的內容中沒有一點兒痕跡。
這樣的做法有意義么?很少有人認真思考過。
這就是我們最常犯的錯誤盲從,是較顯著的排隊心理。往往,人們在略顯空曠的街市里,看到一個長長的隊伍,大部分閑人會不自覺地跟去湊熱鬧,也許前排的人知道自己是為什么而排隊的,但排在末尾的人甚至可能要在兩三個小時后才恍然知道自己排隊的原因。這就好像是在一條筆直的大路上行走,你明明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就在大路的終點,卻還是習慣性地走上突然冒出來的岔路,繞了一個大圈子之后再回到原點。
也許盲從會防止你犯很大的錯誤,但是如果你僅僅只是跟著大部隊完成一件你從沒認真思考過的事情,那么你的人生之路也僅僅只是在一個勁兒地畫圈圈,從這個圈跳到那個圈。在走過那么多的彎路之后,也許你才會明白內心真正追求的生活是什么,但是你所花的時間卻是別人的幾倍。試想,在這個生活步伐如此緊湊的社會,會有那么多的時間任你畫圈圈任你反悔么?
生活需要思想,正如巴爾扎克所說的:“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在做事之前,讓我們先思考吧,思考我們為什么做,該怎樣做,做的后果是什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有力量的人。
思想與生活作文5
如果絕對地認為人從一出生就開始了死亡,那就忽略了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生活。生活對于人,不只是一個走向死亡的過程。若是對于一棵小花,即使在它短暫的一生中綻放過、撒播過自己的種子,它與別的小花也無什么分別。然而人卻可以決定自己與其他任何人都不同。這不同不止于外貌和經歷。人們真正不同的,是思想。即使是自幼外貌和經歷都極相似的同胞兄弟,也不可能擁有完全相同的思想。是思想讓人的生活不同于等待死亡。
人是一棵葦草,但卻是一棵會思想的葦草。思想讓人記得自己曾經生活過。但什么是思想呢?它不是餓了想著一會兒去哪里吃飯,不是整天想著應付沒完沒了的工作,不是做事斤斤計較得失利弊,它應當是暗夜中對靈魂的詰問,是蒼茫天地間對自然的疑惑,或者,只是在這一刻想到,以后的時光里,會不會有一瞬間回望過去時,記得曾經有一刻,過去的自己在向未來的自己投去迷惘的目光……
這些思想絕不是無意義的。人只有不斷詰問自己,詰問天地,詰問時間,才會不斷發展,不斷成長。詰問自己的人發現了人類心靈和身體的'奧秘,詰問天地的人為心中至高無上的天寫下傳世的《天問》,詰問時間的人把整個宇宙都看透……所以這些思想者才成為了真正的“人”,不同于有著人的身軀卻一直庸庸碌碌得像螻蟻似的生物們。他們的生命,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生活。是他們無邊無際的思想,使他們的生活對于人類有了意義。
詩人荷爾德林曾經寫下這樣的語句:“尚無古老而緘默的山巖即命運橫亙于前,心靈的波濤將不會如此壯麗地飛濺起來而化為思想。”思想不會超出命運即生活的范疇。人終究是先活著而后有思想。難道有什么高智慧的生命在它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之前就迸發出絢麗的思想嗎?不,思想不可能憑空產生。它終究要有所依托——那就是生活。思想源于生活,而后又與生活沖擊,交融,飛濺得壯麗,達到生活所不能達到的高度,被人仰視,讓自己嘆服。這就是為什么藝術家們總愛把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弄得別出心裁——思想和靈感只有在觸到與其相應的生活時才會閃現出來。若是藝術家們忘了生活,鉆進精神世界滿世界地找靈感,那恐怕既失去了生活又失去了思想了。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在生活中會產生思想。只有有了思想,生活才算是真正的生活;而思想也不會脫離生活獨自存在,生活是思想的源泉。人生活著,思想著,逐漸發展成完整的“人”。
【思想與生活作文】相關文章:
生活思想網絡經典的語錄03-31
關于生活思想愛情娛樂的網絡經典語錄05-11
函數與方程思想高考數學解題思想05-07
一年級思想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05-03
假期思想動態范文-假期思想匯報04-02
任職思想總結04-02
論思想與靈魂高中生作文04-11
思想決定追求經典美文04-03
《思想的魚》經典美文欣賞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