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溫故而知新作文范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溫故而知新作文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溫故而知新作文范文1
幾千年來,論語一直作為國民的一本啟蒙語錄,而婦孺皆知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更是深入人心。關于國學,有孔孟程朱,有四大名著,國人皆可列舉一二,現在一些教授,學者不乏研究什么紅學之類國學經典,之前的央視也有一檔節目相信大家有看過《百家講壇》,是和大眾分享自己對研究國學經典的理解。說這么多,你可能覺得我這是老生常談,恰恰相反,我今天要說的與這是南轅北轍。我要批評這“溫故而知新”。
有個小故事,二戰期間,有一位美國將軍深入敵后,不幸被敵人堵在地窖,敵人在頭頂搜查嚴密,隨行的一位士兵卻咳嗽了起來。將軍給了隨從一塊口香糖,以此來壓制咳嗽。他嚼了半天,提出這一塊太沒味道,將軍說:沒味道不奇怪,給你之前已經嚼了兩個鐘頭了!
國學經典再好,也不能幾千后得去研究,正如這口香糖好吃,也不能換著人去嚼。有人說國學包羅萬千,只要認真鉆研。我卻認為,我們民族最偉大的,不是這些幾千年的老古董,不是孔孟程朱,而是歷久彌新,生生不息的這種鉆研精神。不可否認,我們這些現在的`后生晚輩在研究國學方面只能看著先輩的成就望其項背,任何事都有雙面性,這樣的現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這本書有一篇雜文《我看國學》中說出讓人醍醐灌頂的一段話“任何一門學問,即使內容有限,而且已經不值得鉆研,但你把它鉆得極深極透,就可以挾之以自重。換言之,讓大家都佩服你。此后,假如再有一人想學這門學問,以自重就必須鉆得更深更透。此種學問被無數的人這樣鉆過,會成個什么樣子實在難以想象。那些鉆進去的人會成個什么樣子更是難以想象。古宅鬧鬼,樹老成精一門學問最后可能變成一種妖怪,最后就說國學吧,有人說它無所不包,到今天還能種這個世界,雖然我很樂意相信,但還是將信將疑。”
我到今天,在這世間存活十七載,從各種渠道受到的各式教育業已十一載,人們總是告訴我溫故而知新,可我更想走一條少有旅人,屬于自己的路。
溫故而知新,不如自己創造出一片新天地。
溫故而知新作文范文2
溫故才可知新。同一種事物,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時期給人的感受與啟迪是不一樣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年齡的增長,帶給我們的是機智與深沉,更加豐富的人生閱歷與社會經驗使我們對于同一事物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認識。因此,重溫過去,總能使我們有新的收獲。清末著名文學家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被稱為中國四大名著之首,集高度的思想性與藝術性于一體,是中華文化藝術中的瑰寶。然而現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在十三、四歲的時候讀《紅樓夢》時不但沒有對其產生興趣,甚至還對賈寶玉的“女聲女氣”,林黛玉的“哭哭啼啼”感到了厭煩。當她在中年的時候捧起《紅樓夢》,重溫作者筆下那血肉鮮活的人物形象與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卻嘗到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個朝代與家庭的興亡盛衰的滋味。這是為什么呢?正是溫故而知新。如果冰心沒有重新來品讀《紅樓夢》,那么她有怎么會體會到曹雪芹在字里行間傾注、流露出的辛酸與無奈,又怎么會理解“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煉達即文章”的事理,又怎么會看到一個黑暗、封建腐朽的社會,在內心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呢?由此可見起重要性。我們現在是中學生,正處于一個接受知識、增長智慧的黃金時段,我們的大腦每天都會收到各種各樣的.、大量的信息與知識,但其中能夠被真正徹底消化的不及50%。這就更需要我們做到溫故知新,像牛吃草一樣,將胃里的東西重新翻出來,細細咀嚼品味,思考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并且充分吸收加以更好地利用。有的人從來不或者說極少溫習舊知識,久而久之,這些知識就會逐漸地淡忘,最后在腦海中消失,等到需要時,雖記得曾經知道,可就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更別提運用。也有的人雖然有做到“溫故”,但卻總是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對待舊的知識或事物,自然也是難有什么新的見解與收獲。所以,溫故而知新!
有人說:“總是重復溫習同一事物或知識,就好比總是在水里泡的米一樣,難道不乏味么?”其實不然,在水里泡了十年的米不但不乏味,更是釀就了一壇香醇的美酒,令人不飲自醉。知識亦如此,懂得溫故知新的人能夠在一次次的重溫與知新中,讓心靈再度啟迪,享受如飲醒醐般的陶醉。
【溫故而知新作文】相關文章:
溫故而知新的哲理句子(通用280)07-22
作文景物作文03-31
守望的作文作文11-16
拜年作文作文04-22
讓座作文作文05-10
“作文糖”的故事作文12-25
作文比賽作文范文04-09
精選敘事作文最好的作文05-11
驚喜作文的初中作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