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節作文三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節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節作文 篇1
清晨,當小鳥把我從夢中喚醒時,一股粽香就像無形的魚竿把我從床上釣了起來。媽媽告訴我,今日是端午節,要吃粽子,剝去一層粽葉,露出了一個“粽三角”,我拿起筷子,把筷子插進粽子中間,整個的舉起來,咬了一口,不由的稱贊道“真好吃!”它油而不膩,糯米軟軟的,夾雜著濃濃的肉香及淡淡的粽葉香,味道好極了。我還以往吃過很多其它粽子,如白米粽、紅棗粽、豆沙粽等,就數嘉興肉粽最好吃了!
我在電視里看到各地的端午節活動豐富多樣,有:包粽子比賽、賽龍舟等。包粽子比賽十分精彩,那些老奶奶都拿出了看家本領,不一會兒,就包了二十多個粽子。賽龍舟競爭更為激烈,你追我趕,為了第一個到達目的地,大家都鼓足了精神,在吆喝聲中整齊劃一、拼盡全力的揮舞著船槳,在河邊觀戰的人們大聲喊著加油、加油……一些年輕人更是躍躍欲試,想一較高下,我看到鏡頭掃過,有條龍舟上還有幾個外國人的身影,想來也是在和我們中國人同享端午節的樂趣。
我有些好奇,為什么到了端午節要吃粽子,門上要插艾葉,還要賽龍舟呢經媽媽講解才明白,原先這是有由來的,據傳二千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主張改革政治、任用賢才,因同貴族靳尚等人斗爭,遭讒去職,屢次放逐后,在農歷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投河自沉,人們得知投河的是屈原后,紛紛爭先恐后地劃船去打撈,這就有了之后的賽龍舟,因沒有找到屈原,人們又怕魚蝦吃屈原的身體,就往江中投粽子喂魚蝦,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至于在門上插菖蒲、艾葉,是因為古代相傳五月是“毒月”,而五日恰好是五毒之首,所以在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插菖蒲、艾葉能夠除瘟辟邪,免受病毒的折磨。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其內含的中華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和節日氣氛,不禁使我陶醉其中。
家鄉的節作文 篇2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為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后,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著長發,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為什么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后自投于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尸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粽子喂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粽子清香,于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粽子。我想:為什么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什么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并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里,還有那個笨大王,怎么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粽子的好胃口。
我以后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為祖國做貢獻的人。
家鄉的節作文 篇3
一到清明節,我就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年,清明節由我和爸爸媽媽去墳上祭奠爺爺。
清明節早晨,我便與爸爸媽媽早早起來,租車來到奶奶家接奶奶。從家里取出準備好的祭品,鮮花?紙元寶和冥幣。于是,我們四人便啟程去墳上。
早晨,就像詩中描寫的一樣,紛紛細雨,還有涼涼的.春風吹拂。路上,奶奶又對我們講述了已故爺爺的音容笑貌陳年往事。我腦海里浮現了許多情景,感覺爺爺就生活在我們身邊。我暗想,爺爺,你在那邊還好嗎?
一路上,爸爸什么也不說,也許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小時后,我們來到了墳地。有些墳上已擺好鮮花與供品。人們忙著祭祀先人,各自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紅紅的
祭奠完畢,在回家的路上,我沒說太多話。我感到我長大了,我決定每年清明節都來為爺爺上墳,并對他說:“您在那邊還好嗎?”
【家鄉的節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冬至節作文12-03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1-23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12-30
精選家鄉的節作文3篇04-27
精選家鄉的節作文三篇03-23
【精選】家鄉的節作文三篇04-04
精選家鄉的節作文四篇05-14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2-21
家鄉的端午節的作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