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師工作總結
這學期,依據2011版課標,圍繞學期初制定的教學目標——以課堂教學為主,向課堂40分鐘要效益,抓“兩多一少”,即多讀書,多積累,少做題,“以外養內”,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此,本學期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抓課堂教學,突出主渠道的作用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渠道。因此,針對班級學生的實際,組織課堂教學。一是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學習。教師要了解學情,根據不同的文本創設學生喜歡的情景,引發學生的興趣。如學習《歡慶》一文,先出示歡慶的場面,再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經歷過的歡慶的情景。當有了這兩個環節,把抽象的歡慶場景變成可感的形象場面,學生的興趣被激發了,學習十分投入,全班你一言,我一語地寫了一首詩歌。二是“授之以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中,始終把方法的傳授作為重點,使學生學會學習。學習能力的強弱,學習成績的好壞,都取決于方法,正所謂“取法乎上”。如:教學生字時,我從不帶學生讀,以學生為主。在學生認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只有掌握了“捕魚”方法,才能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注重積累,“以外養內”
課標強調:語文應重視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用的實踐。為此,從一年級始,我一直秉承這個理念,做了大量的工作。
經過一年級的大量識字,班級學生識字量能進行課外閱讀。于是,這學期,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領學生進行讀書。每天利用下午上課前讀20分鐘。目前,大多數學生讀書習慣基本養成。每當音樂響起,教室立刻安靜了,學生們自覺沉浸在書中,多次因事離開教室,再回到教室時,教室里依然靜悄悄。一個學期,學生的讀書量遠遠超過課標規定的5萬字的標準。讀書的同時,鼓勵學生自愿記讀書筆記,目前僅限于記好詞和認識的生字。
背誦已成為我們班很多學生的強項。這學期,42名學生完成《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36個學生完成《諺語兒歌100首》的背誦。特別是兒歌的背誦,時間短,孩子背誦速度快,包義豪同學僅用三四周的時間就完成了100首兒歌的背誦。在他的影響下,七八個星期60%的學生完成背誦,背誦能力大大提升,增強了記憶力。
除了這這兩項,這學期我改變了課前課后師生問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很多網友的肯定,并效仿。當我們在學校公開課上“亮相”時,受到校領導的認同。這是一個“于無聲處”積累的好方法。這學期,我們共使用問候語62句。
三、減少作業量,主抓一本日記
這學期對作業總量進行了控制,減少重復繁瑣的抄寫性作業,突出日記。但由于寫字是低年級的重點,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不抄寫生字詞,只抄寫聽寫錯誤的生字詞。光這一項每個學生都減輕了負擔。從不組詞、造句,每個星期寫2——3篇日記,以一代之。
這學期,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有很多需要改進完善。如:學生發展不均衡,少數學生差距拉大;家校溝通不及時、不通暢,致使學生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糾正;日記量和面批、指導次數相對較少;問候語的長句不適合低段學生,應根據年段特點選擇句子等,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修訂完善。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師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師工作總結07-06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師工作總結01-12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師的工作總結12-09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總結12-14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總結06-21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總結03-09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師工作總結9篇06-30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師工作總結(12篇)11-03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師工作總結12篇12-30